「
日本漢方藥一直備受吹捧,目前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但原於消費者對藥品本身不夠了解,常常會產生各種隱患。
」
■來源 | 21新健康(Healthnews21)
跨境購買的漢方藥品也出事了。
據央視財經報導,近日,日本一款廣受本土和海外市場歡迎的「兒童感冒糖漿」系列產品,宣布要大規模召回約775萬瓶。這是一款池田模範堂旗下的「麵包超人兒童感冒糖漿」,共有草莓、蜜桃等4種口味,小孩子容易服用,因而在同類型產品中受到歡迎。
圖源:央視新聞
池田模範堂本身擁有自己的藥廠,但此次大規模召回的兒童感冒糖漿系由一家叫「日新製藥」的藥廠代工生產,召回原因是產品在出廠前,沒有完成全部質檢工序,在中間環節上有疏漏。
本次召回對象是保質期在今年10月到2023年7月之間的所有產品,預計數量高達775萬瓶。
而這款兒童感冒糖漿不僅在日本,在海外也有一定知名度。在日本,藥妝店是民眾購買非處方藥品的主要場所,此前不少日本藥妝店都將其放在「推薦訪日遊客購買」的櫃檯中,國內也不乏自媒體將其列為「日本值得購買的藥品」之一。
事實上,不少消費者都在赴日旅行海淘網購時購買過日本非處方藥品,但其中也蘊含著對產品了解不全或使用不當帶來的消費風險。消費者在購買外國非處方藥品時需格外謹慎。
1
「漢方藥」怎麼火了起來?
龍角散、太田胃散、各類減肥藥、跌打損傷藥膏等,非處方藥早已成為跨境代購的主力軍。
家在東莞的徐先生對21新健康記者表示:「無論是去日本還是臺灣、香港,我都少不了衝進藥妝店購買大量維生素、膏藥等藥品,每次在這方面花幾千塊都算少的,但是(這些藥)效果確實好,我用完了都會到處託人買。因為都是常用非處方藥品,平時購買起來也不會太過擔心。」
也有消費者對記者表示,一款日本的非處方藥品治療突發痛風非常有效,對飽受此困擾的中年男性來說簡直是福音。除此之外,各類減肥藥、兒童感冒藥也是絕對熱銷品類,一些帶有海淘性質的電商也會兜售代購跨境藥品。
其實,這些藥都叫作「漢方藥」,而日本漢方藥最早就來源於咱們中國,「漢方醫學」是以中醫為基礎、在日本發展起來的傳統草藥醫學。
在《日本藥局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一項比較研究中發現,244類中藥用植物中,94.6%為同屬同種或同屬不同種的植物品種。可以說,中藥和漢方藥的生物植物來源總體是一致的。
隋唐時期,日本推古天皇推崇並大力學習中國社會制度和文化,多次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到中國。日本大使回國時,還一併帶回了宮廷藥局所制的中藥和兩本重要醫書:《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漢方復興。當時,日本社會步入老齡化,以老年疾病為主的疑難雜病越來越多,漢方優勢漸顯,日本政府正式將漢方藥中的中藥材納入醫保對象,「漢方醫學」逐漸由民間走入各大醫院病房,並迅速得到推廣。
目前,得到日本健康保險承認的中藥已達200餘種;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日本80餘所醫科大學及綜合大學醫學部均開設了漢方醫學,並且是所有醫學院的必修科目。
2
日系漢方藥知多少?
原本發源於中醫藥的漢方藥在日本發揚壯大,離不開日本非常重視對漢方藥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重視在海外進行專利的申請。
此外,日本還建立了完善的漢方藥生產質量管制體系。政府頒布了《一般用漢方製劑承認基準》,對每一個處方都明確其配方、用法用量及功能主治;還制定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和《漢方GMP》,定為日本漢方藥製劑生產實施的標準,保證了漢方藥的高品質。
廣州某三甲醫院藥劑師對記者表示,在國內,對比西藥研發上市擁有完整的評價體系,中藥卻一直未能形成依附於中醫自身理論的藥物上市流程。
此前即有業內人士指出:「按照目前國內的評價體系,以化學純度和工藝先進性評判中藥並不合理,中藥的特點基於中醫理論,最傳統的理論基礎即複方。
如果單純以研究化學純度和工藝先進性對中藥新藥進行研發評估,無異於喪失了中藥特點。近兩三年以來最直接的反應便是,獲批上市的中藥新藥不多,原因正是中藥審查上對於臨床有效性的高標準。」
而消費者則坦言,對於熱門產品的追風和實際作用的立竿見影,都加劇了大眾對漢方藥的追捧。
儘管有效成為金標準,但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對日本漢方藥的認知也頗為簡單,甚至對於基本的第一、二、三類藥品分類都知之甚少。
事實上,在日本,第一類醫藥品是指必須嚴格注意副作用的藥品及新藥。這類醫藥品大部分為剛出來的新藥,有副作用,比如治療禿頂的藥物。
第一類醫藥品只能在有藥劑師的藥店出售,消費者購買時必須有藥劑師在場,藥劑師須對照藥品使用說明對消費者進行詳細解釋。這類醫藥品也都禁止郵購。
第二類醫藥品:是指第一類以外的需要注意副作用的藥物。大部分一般用醫藥品都屬於第二類醫藥品,如感冒、發燒、胃痛、便秘類藥物。
此類藥品必須在說明上標註「使用前須和要及時確認,必須嚴格按說明服用」字樣,在有藥劑師或進行過銷售登記的人員常駐的商店銷售。這類醫藥品一般在日本藥妝店都可以買到,日本家庭幾乎家家必備,也是藥妝代購們推崇的對象。
第三類醫藥品:是指除以上兩類之外、副作用可能性較小的藥品,原則上如果消費者不要求,可以不對藥品進行說明,也是唯一可以不當面銷售的藥品。
3
隱藏風險有多大?
可以看出,如果我們海淘代購一二類藥品,在實際操作中就缺乏了醫師指導,風險巨大。即使是第三類漢方藥品也並非完全沒有風險,無論是銷售渠道還是實際用藥過程中「埋雷」均不少。
此次被召回的兒童感冒藥,就可能存在消費者信息獲取滯後的潛在使用問題。除此之外,更多風險隱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跨境購買的藥品,其包裝和說明書大都是外語,消費者在閱讀說明和判斷藥品分類時本身就存在一定困難,在理解基本服用原理和用藥指南上也有更大挑戰。
以一種早幾年在海淘代購圈流行、名為「日本小綠盒」的減肥藥為例,其主要實際成分涉及藥品「馬吲哚」。
據悉,「馬吲哚」在中國的商品名為「美新達」,是一種精神類食慾抑制劑,有興奮作用,必須遵醫囑服用。因此,福岡縣一名藥店經營者被指控非法倒賣處方藥,涉事嫌疑人藥劑師加藤聰(43歲)被警方逮捕。
而這種藥品曾以「減肥藥」的名義,在當地華人圈廣為流傳,也經過海淘直郵賣給中國國內消費者。日本媒體就曾報導過中國籍男子楊國龍(28歲)以販賣為目的,私自囤積大量醫藥品,涉嫌違反日本醫藥品醫療器械法而被日本警視廳逮捕的消息。
此外,此類藥品在國內銷售的合法性更是備受質疑。
2019年8月26日,最新版《藥品管理法》落地,其中對「假藥」的評價與處理標準引人注目。一款「在國外已經上市」但「在中國尚未得到批准」的藥物,在中國到底算不算假藥?
與此前發布的《藥品管理法》對「假藥」的定義相比,新《藥品管理法》中移除了「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這一項,但這並不意味著銷售境外藥品就合法了。
最新修訂草案提出,對未經批准進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的藥品,情節較輕的,可以減輕處罰;沒有造成人身傷害後果或者延誤治療的,可以免於處罰。新《藥品管理法》中暫時沒有對「情節較輕」作出明確規定,意味著跨境購買藥品法律風險無法完全規避。
另外,在藥品銷售環節,別忘了非法經營這項風險。
藥品屬於我國專營、專賣的物品。修訂後《藥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從事藥品批發活動,應當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
從事藥品零售活動,應當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無藥品經營許可證的,不得經營藥品。」
I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21新健康」,作者/唐唯珂,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 END ·
編輯|遠志 視覺|花椒
-活動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