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
——記市中醫醫院醫務科副科長、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秦少華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馬凱
當病毒肆虐時,總有一群人選擇勇敢地站出來,他們不懼風險,勇挑重擔,一個個迎風逆行的身軀,築起了疫情防護的長城,市中醫醫院醫務科副科長、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秦少華便是其中一位。從醫院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務的那一刻起,他就放棄春節休假,堅守在發熱門診,夜以繼日地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救治就是作戰,時間就是生命。從臘月二十七開始,秦少華就持續在醫院工作,每天要協調留觀患者的院級、市級專家組會診工作,不管多晚都要監督落實會診意見,做到準確診斷,嚴格落實國家、省、市及醫院黨委關於新冠肺炎診療防控方案,多次組織發熱門診人員線上學習,及時了解新冠肺炎最新的診療方案,依法依規、科學有序、高效落實各項防控流程和措施,市中醫醫院發熱門診自設立以來共計體溫檢測52303人次,預檢分診發熱患者595人次,留觀患者22人次,組織院級及市級專家組會診41次。
在那段艱難的時間裡,秦少華心繫病患,堅持工作,幾乎斷絕了同外界的一切往來,整天忙碌在發熱門診和住院部,一絲不苟接待並認真處理好每一位病人。為了安全起見,他將妻子和孩子都送到了嶽母家,家中的老人、小孩只能交由妻子一人來回幫忙照看。「那幾個月妻子確實付出了很多,雙方的老人都是她照顧,而且孩子的身體也不是太好,我卻什麼忙也幫不上。」秦少華說。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發熱患者的規範接收、分診、信息上報是核心內容。疑似病例、確診病例隨時都可能出現。接到病例報告後2小時內上報是必須要做到的。為保證信息上報的及時準確,不出現一絲紕漏,秦少華幾乎每天加班加點協助醫院感染科工作。秦少華告訴記者:「在剛開始的時候,診療技術不是很成熟,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們每天都要接診很多發熱患者,那時候工作量確實很大。」
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斷都離不開核酸檢測,而咽拭子採集是核酸檢測的一個關鍵步驟。患者在接受咽拭子採集時,需張口暴露咽喉部位,呼出的氣體很可能是含病毒的氣溶膠和飛沫。可想而知,採集咽拭子的工作風險很高。作為天水市中醫醫院發熱門診主任,秦少華深感責任重大,好多事情也都親力親為。「當時也有些擔心,不知道自己的防護級別夠不夠。但真正當病人坐在你跟前,你就知道這是你的責任,也就沒什麼怕不怕的了。」秦少華說。
秦少華對記者說,如果重來,他依然會選擇衝在疫情防控的前線。「我是2003年參加工作的,同年就遇上了『非典』,當時我的老師和許多前輩都衝在一線,即便在知曉有醫務人員發生感染的情況下,他們還是義無反顧衝在前面,這對我觸動很大。如今,十幾年過去,我也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我也明白我們天職就是救死扶傷,這就是我們應該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