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下必須檢測HIV病毒
HIV病毒檢查方法複雜,價格昂貴,一般應有選擇使用。下列情況需做HIV病毒檢查:
1、近期受HIV感染而尚未產生抗體者;
2、HIV感染因素對嬰兒可能造成威脅,但嬰兒亦可能從母體被動獲得HIV抗體而不能確定其意義者;
3、HIV抗體實驗陽性,尚無臨床症狀,需要監測疾病發展的人;
4、評價抗HIV藥物的效果。
愛滋病的實驗檢查
一、免疫學檢查:
循環淋巴細胞顯著下降,TH細胞減少,TH/TS大於1。0;T細胞功能下降,遲髮型皮膚試驗轉陰,體外試驗證明以非特異性有比分裂原刺激時,T細胞反應降低,T細胞的細胞毒作用下降,產生白細胞介素2及a-幹擾素下降,乃細胞功能失調。多克隆性高球蛋白血症,對所搞原刺激不應生應有的抗體反應,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下降。
二、病毒及抗體檢查:
檢測病毒:細胞培養,分離病毒,檢測病毒抗原,檢測毒核酸及檢測逆轉錄酶,檢測HIV抗體,篩選試驗有免疫學技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及放射免疫學試驗,特異性較強的,有放射免疫沉澱試驗及蛋白印跡法。
愛滋病病毒抗體檢測提示
確定您是否被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標準檢測,是建立在血液中愛滋病病毒抗體而非病毒本身的發現上的。有諸如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和簡單快速(A/R)檢測這樣不同類型的抗體檢測方法。最近這些年中,一直在開發檢測唾液和尿液中的愛滋病病毒抗體檢測方法。
一個人所做的第一種抗體檢測,稱為篩查試驗。如果篩查試驗陰性,這就意味著沒有發現抗體。就認為被檢測的人是愛滋病病毒陰性, 而不需要做確證試驗。如果篩查試驗反覆陽性,就必須進行確證。可以使用如西方印跡試驗或線形棉衣測定法(LIA)等特殊的檢測方法進行確證。也可以聯合使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或簡單快速檢測確證陽性結果。雖然可以用同一份血樣做確證試驗,但為了避免任何差錯,最好使用另外的一份血樣做確證試驗。
有時,愛滋病病毒篩查試驗可能給出假陽性報告,尤其是愛滋病病毒並不多見的人群中,這就是對篩查試驗結果陽性的樣本總要進行確證實驗的原因。為了排除篩查的假陽性結果,這種確證是需要的。
關於抗體的正確性
平均而言,被愛滋病病毒感染後25天,愛滋病病毒檢測才可顯示陽性結果。這比引進現在採用的非常敏感的檢測方法之前的時間間隔,縮短了很多。
如果最近才感染,檢測可能顯示陰性結果。
檢測唾液和尿液時,需要更長的時間間隔,才能檢測到抗體
三個月後,99%以上的感染者,將顯示陽性結果
感染後三個月,99%以上的感染者,愛滋病病毒抗體檢測陽性。
不同時期愛滋病抗原抗體陽性的臨床意義
對人體來說,愛滋病病毒侵犯的是細胞免疫系統的TH淋巴細胞,造成免疫能力缺陷,最終的病人大都以出現臨床症狀的晚期感染表現;對病毒本身特異的抗原和抗體來說,兩者的消長可說明疾病的所處狀態,同時指導臨床分期的診斷。
一旦查出抗原陽性,表示已感染愛滋病病毒,這包含兩層意義或往往代表兩個感染的不同階段:如果愛滋病病毒攜帶者感染的病毒量大,那麼,病毒在TH淋巴細胞中的繁殖量亦較大,雖然此時處於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但血清中可查愛滋病病毒的抗原,對首次發現的愛滋病病毒的攜帶者來說,可作為早期診斷的依據,另一方面,隨著感染病毒時間的推移,作為愛滋病病毒的抗原不斷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當抗體產生的量大到足以全部中和抗原時,抗原在體內的血液中是查不到的,到了潛伏期快結束時,病毒的複製又明顯增多,速度也加快,此時的血清中可再次出現愛滋病病毒的抗原,相應地TH淋巴細胞的體內水平則表現顯著性下降,這常指示著愛滋病病毒潛伏期的終末,愛滋病即將出現,是疾病整個過程的晚期了。
愛滋病的抗體產生時間, 往往是感染愛滋病毒後4-12周才開始,已不是感染的早期和「窗口」期(指病毒抗原消失,但抗體尚未出現的一段空白時期),而是潛伏期的指徵。如果查出愛滋病病毒抗體陽性的人員,則應視為愛滋病病毒攜帶者。
尿檢將成為愛滋病檢測的一種全新手段
由於在安全、便捷等方面更具優勢,尿液檢測已成為愛滋病(AIDS)檢測的一種全新手段,並得到世界愛滋病預防中心的大力推薦,這是世界愛滋病基金會主席盧克·蒙塔尼日前在北京宣布的。
作為愛滋病病毒的發現者,盧克·蒙塔尼博士是世界愛滋病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他認為,人類若想在與愛滋病的這場戰役贏得最後的勝利,必須在預防、檢測和治療三個領域齊頭並進,忽略任何一個環節都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檢測血液中的HIV抗體一直被認為是診斷AIDS的前提。傳統的血液檢測法對醫院的環境設施及相關醫務人員水平有較高的要求,檢測周期也較長,而且還存在交叉感染的危險。但近來研究表明,在HIV感染者的尿液中也可檢查到HIV抗體。這一發現為愛滋病檢測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
與血液檢查相比,尿液檢查有多種優點:尿液中一般不存在HIV病毒、採集時不會引起皮膚損傷。所以尿液HIV-1抗體檢查是一種相對安全而便捷的檢測方法。目前,由美國一家公司研製成功的HIV-1尿液WesternBlot試劑盒已經成為美國FDA及我國SDA批准的惟一尿液愛滋病檢測試劑。據悉,這種新型的HIV檢測試劑,將從今年10月起在我國推廣使用。
HIV感染時CD4、CD8細胞計數的意義
在T淋巴細胞分類中,CD4代表T輔助細胞而CD8代表T抑制細胞和T殺傷細胞。CD4+T淋巴細胞是HIV感染的主要靶細胞,而其本身又是免疫反應的中心細胞;CD8+T淋巴細胞是免疫反應的效應細胞。正常人的CD4+T淋巴細胞約佔總的T淋巴細胞的65%,CD8+T淋巴細胞約佔35%。人體感染了HIV後,涉及的主要病理過程就是免疫系統的損害,主要表現為:CD4+T淋巴細胞的丟失,絕對數量的減少,同時CD8+T淋巴細胞數量增加,CD4和CD8的比例失調。因此CD4+,CD4+T淋巴細胞記數作為直接測定免疫功能的方法,是提供HIV感染病人免疫系統損害狀況最明確的指標。
流式細胞術計數法原理
流式細胞術(FCM)是對細胞和微粒進行快速、靈活、定量分析分類的高精技術,它融合了雷射、電子計算機、單克隆抗體、螢光素化學、細胞化學染色等技術的優點。其基本原理是以雷射為光源,將被檢細胞用螢光標記抗體結合後輸入流式細胞儀,通過高速流動系統對細胞排列成行,一個一個的流經檢測區,當細胞從流動室噴嘴處流出時,超聲振蕩攪動液流,使液流斷裂成一連串均勻的小滴,每滴內最多只含有一個細胞,細胞經螢光探針的光反應和標記物的光散射能力中獲取信息,由光電倍增管接收並轉化成脈衝信號,並進行增強,數據經電腦處理、分辨細胞的類型從而檢測出各類淋巴細胞。
CD4+T淋巴細胞記數測定的主要意義:
① 用於HIV感染者的疾病分期:凡CD4+T淋巴細胞<200/mm3或CD4+T淋巴細胞的百分比<14%的HIV感染者可歸入愛滋病。
② 判斷HIV感染者的臨床合併症(各種機會性感染與CD4+T淋巴細胞的相關性),如CD4+T淋巴細胞<200/ mm3時,很容易發生卡氏肺囊蟲肺炎;而巨細胞病毒感染和鳥分支桿菌感染常發生於CD4+T淋巴細胞<50/mm3的病人,極少見於CD4+T淋巴細胞>100/mm3的病人。
③ 幫助確定抗HIV藥物治療及機會性感染預防性治療的適應症,例如,當CD4+T淋巴細胞<200/ mm3時,應給予抗卡氏肺囊蟲肺炎的預防性治療。
④ 抗HIV藥物療效的重要判斷指標。
血清HIV-1抗體檢測
感染HIV-1後,機體針對HIV-1基因編碼的抗原性物質產生相應抗體,在臨床上具有重要診斷學意義的主要是對抗結構基因編碼抗原(如gpl60,gpl20,gp41,p66,p55,p51,p31,p24,p17等)的抗體。
由於個體差異、各種病毒蛋白的濃度和抗原性強弱不同及不同個體對不同抗原成分的反應性均有所不同,因此相應抗體的產生時間和不同個體對相同抗原成分的免疫應答強度等存在一定差別,此外,檢測方法和使用試劑的敏感性不同對HIV-l抗體的檢出時間產生一定影響。在感染HIV-1後,患者血清中最先出現p24抗原,繼之,各種HIV-1抗原可達到高峰;2-6周後,隨著HIV-l抗體產生及濃度的不斷增加,HIV-l抗原漸趨降低或檢測不出。臨床通用的是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免疫印跡法(WesternBlot)和目前開始推廣的快速診斷法。
用於初篩實驗的HIV抗體檢測試劑必須是HIV-1/2混合型,經衛生部批准或註冊,並在有效期內,通過批檢檢定合格,進口試劑還必須要求提供進口許可證和中國生物製品檢定所檢定合格證書。
市售試劑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代試劑:使用HIV全病毒裂解物為抗原,應用間接法原理檢測HIV抗體。如日本富士公司生產的HIV-PA試劑。
第二代試劑:使用在細菌或真菌中表達的人工重組或化學合成多肽HIV抗原,應用間接法原理檢測HIV抗體。基因重組通常易於在培養基中生產大量同源性抗原,產品為單一目的基因而非多樣性抗原混合,特異性高於第一代試劑。
第三代試劑:使用合成多肽HIV抗原(少數用重組抗原),應用雙抗原(或雙抗體)夾心法原理檢測HIV抗體(或抗原)。由於標記HIV抗原可同時檢測血清中HIV-1 IgG、IgM、 IgA抗體,此類試劑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優於標記抗人免疫球蛋白的間接法。
第四代試劑:此類試劑在第三代試劑盒基礎上,將針對P24抗原的抗體與HIV-1抗原一起包被固相載體,可同時檢測HIV-1 IgG、IgM、 IgA抗體和P24抗。
HIV抗體確認實驗
根據衛生部規定,HIV-1抗體陽性報告必須由衛生部認證並取得資格的HIV抗體確認實驗室出具才有法律效應。
最常用的HIV-1抗體確認實驗方法是免疫印跡法(Wwstern Blot,WB)和條帶免疫印跡法(Strip Immunoblot Assay, SIA或Linear Immunoblot Assay, LIA),其中以WB法最常用。
1.免疫印跡法 H IV抗體確認的首選方法,他能同時檢測不同HIV-1抗原組分的抗體,因此能夠鑑別或肯定初篩檢測的結果。
2.條帶免疫印跡法 WB實驗基本相同,只是條膜上抗原來源和組成有所區別。檢測時信噪比高,本地清晰,無潛在假陽性幹擾,且可通過調整條膜上HIV抗原量,克服了WB實驗中使用病毒裂解產物而可能產生的固相載體上某些重要抗原量不足的缺點。這類試劑特異性很高,但也可能由於病毒株在所合成抗原決定簇部位發生突變導致HIV抗體假陰性結果;另一個缺點是由於合成抗原不能糖基化,其立體構像與天然抗原分子有一定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了模擬真實HIV抗原檢測抗體的能力。
HIV-1抗體確認實驗結果的評價
免疫印跡實驗的結果是根據硝酸纖維素條膜特異性HIV抗原位置上出現的帶型不同來判斷HIV抗體為陽性、陰性和不確定。
陽性和陰性結果的判斷標準:美國CDC的標準為國際公認。
陽性和陰性結果的判斷標準
HIV-1抗體陽性:僅gp41Gp120/gp160加上gp41或P24
HIV-1抗體陰性:沒有條帶;零星條帶
HIV抗體不確定(或可疑)結果的評價 在某些情況下,樣品顯示不典型的HIV反應性條帶圖譜,既不能確定為陽性也不能確定為陰性,稱為HIV抗體不確定或可疑陽性。
以下原因可能導致HIV-1抗體不確定結果的出現:
①HIV-1急性感染後,抗體剛出現,僅顯示gp160或120,或P24,P31,P55帶;此時ELISA往往已顯示陽性反應;
②非特異反應,如在高丙球蛋白血症,某些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蟲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況下可出現該現象;
③極少數晚期愛滋病患者;
④與HIV裂解物中的宿主細胞成分發生交叉反應;
⑤樣本交叉汙染。
對HIV抗體不確定的受檢者必須進行隨訪,通常為每3個月1次,共隨訪2次。如隨訪過程中出現特異性HIV抗體反應條帶如gp160或120,則做出HIV-1抗體陽性結論。如隨訪6個月後帶型消失或沒有變化,則做出HIV抗體陰性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