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6G=5G+衛星網絡」,衛星通信應用前景廣闊2017年11月,英國電信集團(BT)首席網絡架構師NeilMcRae對6G通信進行了展望,他認為6G將是「5G+衛星網絡」,在5G的基礎上集成衛星網絡來實現全球覆蓋,並有望在2025年得到商用。
2018年11月,我國科技部擬將「與5G/6G融合的衛星通信技術研究與原理驗證」課題,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重點專項中,說明我國也已經認識到衛星通信在未來通信領域的重要性,表明衛星通信將在5G/6G通信時代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低軌衛星通信應用時機已經成熟,成為投資熱點低軌衛星通信優勢明顯,應用阻礙得到解決。低軌通信衛星距離地面近、通信時延短、數據傳輸率高,移動終端重量、體積與個人行動裝置相差無幾,更適合大眾普及。隨著現代移動通信和電子元器件技術的飛速發展,制約早期低軌通信衛星系統的通話質量、數據傳輸速率和使用成本等問題迎刃而解,未來個人移動終端與衛星直連通話、上網已不是遙不可及,低軌衛星通信的應用時機已經成熟。
國外公司加緊布局。據InternetWorldStats統計,截至2017年6月,全球網際網路普及率約為51.7%,意味著仍有約一半的人口未實現網際網路連接,面對如此廣闊市場,近年來波音、空客、亞馬遜、Google、Facebook、SpaceX等高科技企業紛紛投資低軌衛星通信領域,提出了OneWeb、Starlink等十餘個低軌衛星通信系統方案,目標是實現全球網際網路覆蓋,若這些方案得以實施,未來五年內將有20000餘顆低軌衛星進入太空。
低軌衛星軌道和頻譜資源競爭將愈演愈烈。軌道和頻譜是通信衛星能夠正常運行的先決條件,國外公司紛紛推出規模龐大的低軌衛星系統方案以搶佔有限的低軌衛星軌道和頻譜資源,爭取在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組網建設上佔得先機,「跑馬圈地」意圖明顯。
國內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建設提上日程,將開啟千億市場面對國外發展迅猛的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國內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團分別提出了「鴻雁」和「虹雲」低軌衛星通信星座計劃,將分別發射300顆和156顆低軌通信衛星組建太空通信網,兩個系統計劃將於2023年建設完成,目前兩個系統的首顆實驗星都已於2018年底試射成功。「鴻雁」和「虹雲」系統首期組網建設投資估計約為300億元,根據SIA的數據,衛星組網費用佔整個衛星產業鏈產值的7.5%左右,由此測算,預計低軌衛星通信產業規模將達到約4000億元,我國亦將進入低軌衛星通信時代。
投資建議隨著「鴻雁」和「虹雲」兩個低軌衛星通信系統的逐步實施,與衛星製造和火箭發射緊密相關的中國衛星(600118)(600118.SH)和航天電子(600879)(600879.SH)等公司將首先受益,未來與地面設備、通信系統運營相關的企業也將蓬勃發展。
風險提示:低軌衛星通信系統建設進展不及預期。
(責任編輯: HN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