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

2020-11-29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

2019年03月23日 13:5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陸航 趙立凡

字號

內容摘要: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中國社會科學網西安訊(記者陸航實習記者趙立凡)新時期以來,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一直是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古代文論研究中的一個具有強勁活力的學術增長點。文學史、文論史研究領域有許多學者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湧現出一大批具有相當學術質量的研究論文和學術著作,研究的範圍則涵蓋了文化形態、文體批評、文體分類、文體文獻資料彙編等諸多方面,這些現象表明,作為中國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性學科的文體學研究。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廈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十多所高校的30餘位學者,梳理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的學術進程,探討如何保持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之學術創新活力和學科發展。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會議現場 實習記者 趙立凡/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西安訊(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趙立凡)新時期以來,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一直是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古代文論研究中的一個具有強勁活力的學術增長點,文學史、文論史研究領域有許多學者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湧現出一大批具有相當學術質量的研究論文和學術著作,研究的範圍則涵蓋了文化形態、文體批評、文體分類、文體文獻資料彙編等諸多方面,這些現象表明,作為中國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性學科的文體學研究,其學科建設也正在日益走向成熟,並且持續發揮著廣泛而深刻的學術輻射作用和影響力。3月23日,陝西師範大學高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主辦,《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協辦的,2018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研究」開題會暨中國古代文體學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廈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西北大學、陝西師範大學等十多所高校的30餘位學者,梳理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的學術進程,探討如何保持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之學術創新活力和學科發展。

  「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之學術創新活力之保持、學科發展之推進,在於其自身學術理念和方法論的不斷反思,在於自身學術視域和研究疆界的不斷拓展,在於自身問題意識的不斷生發。」該課題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陝西師範大學高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黨聖元介紹,邇覽新時期四十年來的中國文體學研究,研究的重心主要在文體形態、文體發展歷程、文體批評或辨體批評、文體學文獻資料整理彙編等方面。這些研究對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和學科建設,起到了築基作用,並且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學術進程。黨聖元認為,既有的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涉及到中國文學史、古代文論、文獻學、目錄學、文藝學等若干二、三級學科,但是彼此之間相互融會貫通的不夠,其中從文學史層面展開的研究與文獻學結合的較好,但是與文藝學結合的不足;古代文論層面展開的研究與文藝學結合的較好,但是與文獻學結合方面有缺憾;文獻學層面的研究,與目錄學結合的較好,但是與文藝學、文學史結合的不夠,不甚關注史與論方面的問題,理論、觀念方面的闡發更為短板;新發現的簡帛文獻對於早期文體形態與文體觀念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於後世的文體形態演變及文體觀念發展研究意義也不容忽視,因此近年來的簡帛文獻研究中對這些出土文獻的文體特徵進行辨認的研究成果有之,但是從文體學層面對簡帛文獻的文體形態與文體觀念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尚不多。既有的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學術成就相當豐厚,甚至可以目之為輝煌,但是也不無改進與提升之處,還有一些空缺之處需要填補。比如,從文體觀念史或文體思想史的層面對中國古代文體形態、文體理論批評進行全面、系統的具有「通史」性質的研究,開展的不夠,尤其是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發展通史的研究方面,更是一個薄弱環節;在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文獻整理與研究方面,仍有零散之嫌,尚缺乏全面而成系統的搜羅整理和研究考辨;文體形態、文體思想觀念、文體批評實踐、文體學文獻資料四者,無疑是文體學研究的重心所在,在具體的研究中自然會有所側重,但是就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的整體性、系統性而言,四者之間的融會貫通、相互支撐尤為重要,相互之間的割裂或顧此失彼,實不利於研究的系統化、精細化。因此,涵括思想史和文獻整理研究兩個方面,對中國古代文體觀念史、文體分類、辨體批評、文體形態、文體學典籍進行相互融會貫通的研究,實屬必要。

  專家組組長、國家圖書館詹福瑞教授表示,文體觀念是一種內蘊豐富的思想系統及理論範型,因此文體觀念研究便十分注重思想史層面的考察,其在涉略文體學之方方面面的同時,更關注文體觀念的形成發展與社會政治、歷史文化、哲學思想及文學思潮的關係之揭示,從而達到對中國古代文體衍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影響作出深度闡釋。但是,在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中,文體觀念研究還是一個較為薄弱的環節,尚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的研究論著,而系統的文體觀念文獻整理更是存有缺憾,故而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研究及文獻整理,可以適時地彌補這一學術缺憾。我們期待通過文體觀念、文體分類、辨體批評、新出土簡帛文獻文體形態與文體觀念、文體觀念重要文獻提要與史料叢刊五個方面的專題性研究工作,通過文獻整理、理論闡發、歷史源流考察三者並重的作業手段,對中國古代文體觀念進行系統性強、理論化程度高的整體性研究,以促進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的學術創新和學科發展。

  與會專家高度評價了課題研究的意義,認為課題組準備充分,前期研究基礎良好,機制保障措施有力,有望取得高質量的標誌性研究成果,並從研究內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標、研究成果等方面對課題研究做出了總結評議,對課題研究定位、問題選擇及研究成果的呈現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進一步深入闡發標識性概念的具體內涵,完善子課題在邏輯上的嚴密性和整體性;進一步深入把握新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之間的關係,聚焦課題研究的核心問題,分階段呈現研究成果,側重以中國古代文體學學術研究為中心。專家組進行了認真討論和表決,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開題。

  首席專家黨聖元對專家組的悉心指導表示感謝,並承諾將會根據專家的意見建議對課題部分內容作出調整,課題組一定不負重託,努力完成高水平標誌性的研究成果。

  陝西師範大學副校長黨懷興教授出席會議。黨懷興表示,中國古代文體觀念或文體觀念史是中國古代文學觀念或文學觀念史的組成部分,而文學觀念史是文學史、文學批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是有相通的學科屬性尤其與文學思想史學科在觀念思想上極為相似。本課題的研究某種程度上可以為重寫文學史、文學批評史和文藝思想史提供新的視角,起到一定的學術促進、學科建設、教材編寫及其教學實踐的應用價值。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