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四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開題專家論證會集中在媒傳學院B300會議室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三十位專家學者及課題組成員通過「在線會場 + 線下會場」聯動的方式參加了本次會議。這四項重大項目分別為:由謝金文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媒介體制與社會信任研究》、由郭良文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典藏、智能創意平臺設置與全球化傳播》、由劉士林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大運河文化建設研究》、由邵國松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5G時代網際網路傳播方式的變革和治理對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本乾在開幕式上致辭,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處處長吳建南主持開幕式。
顧鋒在致辭中指出,上海交通大學「因圖強而生,因改革而興,因人才而盛」,百餘年的薪火傳承、風雨砥礪,鑄就了上海交大「求真務實、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精神品格。媒體與傳播學院2019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取得四項立項,立項數佔全校總數的2/3,位居全國新聞傳播學科領先地位,正是交大精神的延續和展現。他強調,課題組要高質量地完成課題,真正做到「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貢獻交大智慧。
李本乾對與會校內外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表示,在學校創建的寬鬆環境下,媒體與傳播學院緊扣時代脈搏,通過文理交叉的辦學理念,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模式,國際化辦學的發展道路,走出了一條具有交大特色的新聞傳播道路。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新聞傳播學科位居全國第五,在2020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進入全國新聞傳播學科前三名。這是學院上下團結一心努力拼搏的結果,也離不開學校和各兄弟院校,以及與會專家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在重大項目研究計劃和部署上,李本乾指出,通過本次專家論證會,希望各課題組能充分汲取專家建議,完善研究計劃,開拓研究思路,加強研究合作,整合研究資源,提高研究合力。並堅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高標準嚴要求,產出有影響力的成果,發出有顯示度的聲音,爭取建設性的突破。學院將會按照國家及學校的管理要求,高度重視課題的服務保障工作,確保重大項目的順利實施和研究工作的正常運行。
開幕式後,四個課題組分別舉行了開題專家論證會。
《媒介體制與社會信任研究》以考察傳播媒介對社會信任的影響為基礎,結合社會和傳播技術的新發展,深入分析不同媒介體制對傳播媒介、進而對社會信任的影響。首席專家謝金文教授從課題總體框架、研究內容、重點和難點、預期成果以及現階段進程等方面向評審組作了簡要匯報。與會專家對項目的價值、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創新性給予充分肯定,認為研究有助於在優化媒介體制、改進傳播媒介的努力中,增加一個社會信任的考量維度、評價標準和發展方向,在解決社會信任問題的努力中,更好的關注和利用傳播媒介及其體制的作用,同時希望課題組同時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研究特色,突出效益評價。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典藏、智能創意平臺設置與全球化傳播》以數字人文的思路促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通過有關「非遺」保護、數字典藏、智能化計算、以及全球化傳播等核心議題進行跨學科整合, 從而建立具有新時代特色的非遺保護與推廣,來講好中國「非遺」的故事,以利全球化傳播之進行。首席專家郭良文教授從研究背景和問題導向、總體框架和預期目標、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子課題簡要介紹、預期研究成果等方面對項目進行了全面闡述。評審專家充分肯定了這項課題研究的重大價值和前沿意義、研究的問題和思路、課題組的跨學科特色以及前期所做的研究基礎,並就如何進一步聚焦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問題提出了寶貴意見和建議。專家們認為非遺的類型眾多, 如何將六個所選擇的非遺項目進行更好的界定、並將其他類型的非遺儘量納入所建立的分析體系當中及體系指標建立的有效性等問題特別需要關注。
《大運河文化建設研究》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以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統籌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要求下,以運河沿線城市為平臺統籌大運河物質文化資源、社會文化資源和人文文化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謀劃推動沿線地區共商共建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有助於指導解決運河沿線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同時也是塑造「中華文明偉大復興標誌性文化品牌」的必要舉措,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首席專家劉士林教授從從研究背景、研究目標與內容、研究設計與方法、研究重難點與創新、項目預期成果、已有研究基礎、項目實施方案和項目資金預算進行了匯報。專家組經討論一致認為課題開題準備充分、課題組團隊實力強,對於課題項目主題有著長期跟蹤研究的積累,完全具備承擔該項目的能力,並具備順利完成該課題研究的能力,一致同意該重大項目開題。同時,建議課題組進一步加強大運河文化建設與文旅產業復工復產、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十四五」規劃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積極適應,爭取形成一系列既有理論創新價值,又有重大實踐意義的成果。
《5G時代網際網路傳播方式的變革和治理對策研究》對5G時代網際網路傳播方式的變革及其治理對展開研究,其理論目標是建構5G賦能的網際網路傳播基礎理論體系,同時提升相關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對現代傳播技術的解釋能力;其實踐目標是在理解5G+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架構的基礎上,致力於完善5G時代的網絡治理體系,以塑造健康有序的網際網路傳播環境。首席專家邵國松教授從選題背景與意義、研究框架與內容、研究思路與方法、研究重點與難點問題、研究團隊與分工、研究計劃、預期成果與應用七個方面闡述了課題基本情況。專家組對邵國松教授所做的開題報告給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認為課題研究思路清晰,邏輯合理,子課題構成逐層推進,研究團隊多學科,研究問題多視角,總體研究思路具有創新性。同時,為進一步完善和深化課題研究,專家組建議進一步促進課題文理科交叉建設,培養綜合性研究人才,凝練研究方法以節省開支,並建議各子課題負責人對各自主題下的問題進行深耕挖掘,更突出網際網路傳播治理的中國特色。同時,專家組希望這樣一個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課題研究,要注重其對理論學科建設的貢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與促進。
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堅持文理交叉、國際化、產學研的發展模式,著力提升內涵建設水平。以問題和學科為導向,服務國家或區域重大戰略需求。目前,學院已有16人次擔任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27項。有來自包括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莫斯科大學、利茲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在內的58個國家的近300名留學生在院攻讀各類學位,國際化辦學已處於國內一流水平。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媒傳學院新聞傳播學科創造了以碩士點身份躋身全國新聞傳播學科A類學科的記錄;2017年成功申報到新聞與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18年被列入校「雙一流」骨幹學科建設項目。2020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進入全國新聞傳播學科前三名。媒體與傳播學院畢業生也已在國內外新媒體等行業發揮出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