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古所專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形態奇特似樹葉

2020-09-12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交匯點訊 近日,交匯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這一研究發現來源於22塊從湖北三峽地區挖掘的化石,研究人員最終確定這些是來自5.5億年前的早期動物。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龐科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形態上看,這4種古生物大體相似,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長得很像樹葉葉片。

獨特的是,這些遠古「樹葉」底端長著圓形吸盤。它們靠吸盤吸附在海底,「樹葉」的「莖幹」和「葉片」部分,則直立在海水中。平時,這些海底「樹葉」隨海水搖曳。「它們既沒有口,也沒有肛門。」龐科告訴記者,因為沒有捕食器官,這些遠古「樹葉」相當於趴伏在海洋的底表面,通過在搖擺過程中吸收海水中的有機物小顆粒來維生。「它們一生都呆在原地不動,一動可能就死了。」 當被問及這22塊化石的來歷,龐科說,埃迪卡拉紀的時代為6.35-5.41億年之間,這將近1億年的時間內,生物們展開了爆發式的進化歷程。埃迪卡拉紀生物群對研究早期生命演化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該生物群1947年在澳大利亞首次發現,但這種獨特的化石生物群,長久以來從未在我國被發現過。 2013年,龐科和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幾名同事在湖北三峽地區的山區裡做野外考察。山裡的居民常用一種黑色的片狀石板當瓦片,斜著蓋在房子的屋頂上。當地沒有人注意這些石片的細節和紋理,也很難有人仔細端詳它們。但在經過一處廢棄的瓦片堆時,研究人員們發現了異樣。石板上面有一塊像芭蕉葉一樣的印跡,特別像化石。 幾番觀察後,研究人員認為這確實是化石。這是古生物學家第一次在國內找到可以與國際埃迪卡拉生物群相對比的化石標本。「那時我們經常拿著望遠鏡在人家屋頂上找化石,把每家的屋頂都看了一遍。」龐科說,找到第一塊標本後,他們詢問當地人是從哪裡撿到瓦片的。「在當地老鄉的帶領下,我們爬上山頭。在那兒挖了二三十天,終於挖到了第一塊樹葉形的化石。」 「獲得這些化石非常不容易,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所以7年來我們也才採挖到了22塊。」龐科表示,雖然這類化石數量豐富且分布廣泛,但是直到今天,人們對它們的生物屬性仍然所知不多。「它們的生存年代,比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還早。解開這些遠古海底『樹葉』的謎團,可能會為人類探索早期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線索。」龐科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古生物學國際專業期刊《古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Paleontology)上。 交匯點記者 張宣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南古所專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形態奇特似樹葉
    交匯點訊 近日,交匯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形態奇特似樹葉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中科院專家在三峽地區發現22塊5.5億年前海底生物化石,形態似樹葉
    近日,交匯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
  •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形生物
    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
    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中美科學家合作 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 王珏玢)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
    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龐科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
  • 中美科學家在湖北三峽地區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看看長什麼樣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龐科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形態上看,這4種古生物大體相似,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長得很像樹葉葉片。獨特的是,這些遠古「樹葉」底端長著圓形吸盤。
  •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實為早期動物
    新華社南京9月8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底端長圓形吸盤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 底端長圓形吸盤】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科學家在三峽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形似樹葉的動物
    據國內媒體報導,中美科學家在我國三峽發現了4種遠古生物,它們形似樹葉,生活在約5.5億年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了這4種遠古生物。
  • 最新發現: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
    昨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 中美科學家合作,在三峽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
    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消息,該所的研究團隊和來自美國的科學團隊合作在湖北三峽進行早期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發現了疑似樹葉形狀的遠古生物。此次發現的生物看似是樹葉,研究團隊認為這其實是一種生活在當時的海洋裡的一種遠古生物,不能僅憑形狀就做出判斷。據研究團隊研究,該生物的生活年代距今約為5.5億年前,形似樹葉,是海底生物的一種。
  • 550000000年前的海底「樹葉」,長這樣!
    (資料圖片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龐科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形態上看,這4種古生物大體相似,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長得很像樹葉葉片。
  • 550000000年前直立在海底的「樹葉」,長這樣!
    (資料圖片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供圖)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龐科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形態上看,這4種古生物大體相似,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長得很像樹葉葉片。獨特的是,這些遠古「樹葉」底端長著圓形吸盤。
  • 重大發現!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生物,人類祖先是「樹葉」?
    我們都知道這些年來人類的來源一直都是從進化論而來的,主流的說法人類的先祖是猿人,雖然有一些人不認同這種說法,但是就目前來看還沒有其他論據能推翻進化論。而根據這些年的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哺乳動物最開始都是從海洋中進化到陸地動物的,也就是人類的先祖可能是海洋動物。
  • 發現一條5.5億年前的夷陵蟲 揭示動物早期演化史的巨大飛躍
    2019年9月4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他們在三峽地區埃迪卡拉紀地層中的新發現——5.5億年前,一條奇特的蟲子長眠在行進途中,它兩側對稱的分節形態和最後行跡同時留在了埃迪卡拉紀的海底。該研究論文為探索早期動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證據。
  • 5.5億年前生物再現?科學家: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真相或公諸於世
    ,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科學家稱這些「樹葉」沒有口和肛門,因此沒有消化系統,底端長著圓形吸盤,它們靠吸盤吸附在海底,「樹葉」的「莖幹」和「葉片」部分,則直立在海水中。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在搖擺的過程中吸收海水中的有機物小顆粒為生。
  • 5.5億年前生物化石再現?科學家:有助於了解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發現4種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科學家稱這些「樹葉」沒有口和肛門,因此沒有消化系統,底端長著圓形吸盤,它們靠吸盤吸附在海底,「樹葉」的「莖幹」和「葉片」部分,則直立在海水中。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在搖擺的過程中吸收海水中的有機物小顆粒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