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是英雄 當汶川縣映秀鎮的群眾徒手搬開垮塌的鎮小學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一名男子跪僕在廢墟上,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活著,而「雄鷹」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之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這名男子是該校29歲的老師張米亞。「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多才多藝、最愛唱歌的張米亞老師用生命詮釋了這句歌詞,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 大震中,張老師的妻子、同是該校老師的鄧霞和他們不滿3歲的兒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汶川縣映秀鎮幼兒園的聶曉燕老師始終守護在垮塌的教學樓旁邊,目不轉睛地看著武警官兵用手扒開廢墟。 直到她遇難的孩子被挖出,聶曉燕的眼淚終於如山洪暴發:「娃……娃娃……媽媽……來不及……啊……」
地震時,孩子們都在睡午覺,聶曉燕一手一個抱出了兩個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還在屋子裡! 「娃娃,你的臉怎麼這麼髒啊?」聶曉燕打開帶在身邊不知多久的嶄新粉紅色棉褥,小心翼翼包裹孩子,「媽媽給你洗乾淨。」她和丈夫用手帕輕輕地擦著孩子滿是灰塵的頭髮和臉蛋,好像生怕把孩子弄醒。 旁邊一位武警戰士用安全帽使勁地敲著自己的腦袋,讓疼痛阻止淚水傾瀉。 13日22時12分,救援人員扒出了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導主任譚千秋的遺體。只見他雙臂張開趴在一張課桌上,死死地護著桌下的4個孩子。孩子們得以生還,他們的譚老師卻永遠地去了…… 「要不是有譚老師在上面護著,這4個娃兒一個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劉紅麗的舅舅流著淚說。「在我們學校的老師裡譚老師是最心疼學生的一個,走在校園裡的時候,遠遠看見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生怕學生們不小心摔傷。」夏開秀老師說。 劉紅麗的舅舅仰天長嘆:「譚老師,大好人,大英雄噢!」 抗震救災中,遍地是英雄:崇州市懷遠鎮中學老師吳忠洪本已逃生,為救兩名學生義無反顧地返身衝進正猛烈搖晃的教學樓內,湮沒在轟然倒塌的樓房中;北川縣第一中學教師劉寧在大震之時機智地保護了59名學生,卻失去了自己的寶貝女兒;都江堰向峨鄉愛蓮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婉民為救學生和老師,自己87歲的老母被壓在廢墟下無睱顧及;武警某部政治部副主任嚴勝華、質安科長塗雲、參謀劉新嶺等人在搶救中因體力嚴重透支而暈倒,醒來後立即衝向第一線;巨震突襲之時,都江堰市人民醫院正在進行手術的5名醫務人員,俯身撲上手術臺,用身體護衛患者;成都千名計程車司機自動趕往災區搶運傷員;綿竹市天池鄉農民張吉福徒步求援後又冒死趕回災區搶險;成千上萬解放軍、武警和公安戰士放棄使用機械,「像繡花一樣」小心翼翼用手刨、用肩扛,為廢墟下的倖存者打開生命之門;成都一些血站前獻血的市民排成長隊…… 「板蕩識英雄」,大災大難方顯大仁大義。
「一起活下去」 一塊水泥板倒下來,壓在崇州市漩口中學初三學生向孝廉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麼也不知道了。」這位13歲的小姑娘對記者說,醒來後,她從縫隙裡看到外面有亮光,接著再次昏迷。一個聲音喚醒了她,那是同學馬健的聲音。「我哭著對他說,馬健你別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馬健說,我不會走的,你是班上年紀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這點困難難不倒你。」 馬健一邊喊著「堅持,堅持!」一邊瘋了似的用雙手刨著水泥碎塊。大約4個小時後,小孝廉終於被刨了出來,而馬健的雙手已經血肉模糊。已感覺不到傷痛的馬健背起孝廉就向門外走去。剛到門口,扒出孝廉的地方牆壁突然倒塌。好險!
「如果晚了幾分鐘,我們兩個都出不來了。記者叔叔,你們一定得幫我給馬健頒一個見義勇為獎。」小孝廉說。 12日晚,脫險後的北川中學同學在校長劉亞春的組織下,男生4人一組,打著手電連夜搜索未脫險的同學,直到晚上三點半餘震頻發才停下來。第二天上午,同學們又協助武警救援隊搭帳篷,維持現場秩序。許多學生到13日下午才吃上第一口飯。同學們從倒塌的校舍中救出了大量倖存者,僅高三3班生活委員申龍所在的小組就救出十幾名同學。同學袁壘一人就救出6名同學,而他自己則因勞累過度,在13日凌晨集合時昏倒在地。14日轉移至綿陽後,袁壘又和另外5個同學成為救災志願者。 大震襲來之時,重慶市兩個共有55名遊客的旅遊團隊行進在距汶川50多公裡處。「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快往公路邊的平壩跑……」導遊劉曉容和餘九冬聲嘶力竭地喊著。龐大的隊伍在兩名不足1米6的小女子的指揮下迅速集中到了公路邊的平壩上。山石正在滑落,岷江對面的山轟隆隆地垮了下來,煙塵、沙石撲面而來。眼前的世界霎時變成了灰色,10米外的事物已不可見。
前路坍塌,後路阻斷,四周是震天巨響,「往哪裡跑」成為大家爭議的焦點。 「快、快撤,不要留在這裡。」「留在原地,會有人來救我們吧?」「怎麼辦、怎麼辦……」眾人心中只浮上了兩個字——完了。 自救,勢在必行。 入夜,幾十人相互扶持著擠在一座小山頂的小塊平地上,餘九冬、劉曉容則和駕駛員留在山下守望。山下的人時刻警惕著,山上的人牽掛著為他們「站崗放哨」的兩個小姑娘。 天剛蒙蒙亮,隊伍就踏上「徵程」。傾盆大雨和大地的顫抖中,這支特殊的隊伍互相扶持、互相鼓勵。繞過一段又一段斷裂的公路,狂奔過800米搖搖欲塌的隧道。突然,岷江水被強餘震激蕩而起,兩米多高的大浪讓大家從「泥人」變成了「水人」。男人們找來一片塑料膠袋,拆開攤平頂在頭上,大家圍成一圈,女人和小孩在裡面。餘震剛歇,隊伍又開拔。走走停停5個多小時後,這支隊伍終於見到了救援者。 「一起活下去是唯一的信念,我們從彼此的依賴、信任、扶持中獲取動力。」餘九冬對記者說。
更多作文素材,請點擊——作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