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雷射可在半導體上激起「量子液滴」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

  以上效果圖顯示了顯微鏡下超快紅色雷射脈衝在砷化鎵半導體上激起的「量子液滴」。每滴「液滴」中的電子和空穴以液態模式環狀排列,其周圍則是等離子體。美國天體物理聯合研究實驗室供圖

  美國天體物理聯合研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與德國馬爾堡大學的理論學家合作,發現了一類新的準粒子:他們利用超快雷射,讓半導體內部的多個電子和空穴以新的方式排列組合,凝結成類似於液體的「量子液滴」。儘管壽命只有短暫的25皮秒(1皮秒=萬億分之一秒),但「量子液滴」的穩定性卻足以用於研究光和物質的特定形式如何相互作用。相關實驗細節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刊發於2月27日出版的《自然》雜誌。

  當電子在半導體中流過時,在原本的位置留下一個空穴。電子可以與空穴結合成對,被稱為激子,屬於準粒子的一種。而新發現的準粒子是電子和空穴以非成對的方式排列而成的微觀複合體。研究人員稱之為「量子液滴」,因為它既具有量子特性,比如井然有序的能級,同時也擁有一些液體的特性,比如可以產生漣漪。它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液體水,因為「量子液滴」的大小非常有限,超過這一限度後,電子和空穴之間的這種相關性就會消失。

  在這項實驗中,研究小組向砷化鎵半導體發射每秒約1億脈衝的超快紅色雷射。雷射脈衝首先產生的是激子,隨著脈衝強度增加,更多的電子—空穴對被創建出來。但當激子的密度達到一定水平時,原本綁定的電子和空穴就會解散。電子繼而繞空穴形成環形波,就像液體中原子的排列一樣。在周圍等離子體的壓力下,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空穴被「擠壓」成為呈中性的「液滴」。研究人員發現,4個電子和4個空穴就足以構成一滴「液滴」,最多時「液滴」中的電子和空穴數量均可以達到14個。

  研究人員稱,他們獲得的關於單個「液滴」能級的實驗數據與理論計算是吻合的。調整雷射脈衝的量子特性,可以讓能級與「液滴」內部粒子的相關性匹配。「液滴」似乎也足夠穩定,有助於未來系統性研究光和物質狀態之間相互作用。而且,準粒子通常擁有其組成粒子所不具備的獨特性質,可以在控制較大的系統和設備方面發揮作用。

  美國天體物理聯合研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史蒂芬·坎迪夫說:「說到實際用處,沒人打算去研製一個『量子液滴』小設備,但這確實可以間接地加深我們對電子在不同的情況下,包括在光電子器件中如何相互作用的認識。」

相關焦點

  • 超快雷射風口來臨,盤點全球超快雷射企業—中國篇
    超快雷射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企業布局加速隨著國內5G、3C、汽車、半導體、顯示面板等行業對微精細加工要求越來越高,超快雷射市場在近幾年取得了較大發展,市場規模增速超過40%,是整個雷射設備市場增長速度的兩倍。
  • 超快雷射的特點、應用及市場前景分析
    這個時間單位,表示的是一個雷射脈衝的脈衝寬度,簡言之就是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輸出一個脈衝雷射。由於其輸出單脈衝時間非常非常短,因此這樣的雷射稱為超快雷射。當把雷射能量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會獲得巨大的單脈衝能量和極高的峰值功率,在進行材料加工時,會很大程度上避免長脈寬、低強度雷射造成材料熔化與持續蒸發現象(熱影響),可以大大提高加工質量。
  • 透過消費電子風口看超快雷射加工,這些雷射企業你值得深入了解
    如此高的產量以及越發智能化的消費電子設備在進行加工時亟需引入與之匹配的先進技術,超快雷射加工就此映入眼帘。相對於其他加工方式而言,超快雷射加工具有非接觸性,可在超短時間內將光聚焦到一個點上,在不破壞材料內部構造的同時,迅速地侵蝕表層結構,從而實現平整而光滑的切割、焊接等各項工藝,因而超快雷射更適合用於精密電子產品的加工。
  • 詳解超快雷射發展歷程與關鍵技術
    1960年,第一臺雷射器--紅寶石雷射器問世為超快過程的研究打開了門戶。兩年後,在銣玻璃雷射器上首次實現皮秒級的雷射脈衝輸出。20世紀60年代中期,紅寶石雷射鎖模和釹玻璃雷射鎖模的發展,開始了皮秒時域的皮秒現象研究。1976年在寬帶可調染料雷射介質體系運用可飽和染料吸收體首次實現了亞皮秒的超短雷射脈衝輸出。  20世紀80年代,超快光譜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 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
    :超快雷射技術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作為一家雷射行業企業,特域機電感到雙倍的自豪。超快雷射憑什麼能擔重任?在國產發動機的製造上,採用飛秒雷射標印熱端部件,採用高重頻皮秒超快雷射進行金屬葉片的氣膜冷卻孔的加工,採用飛秒雷射進行雕刻發動機陶瓷複合材料……多種超快雷射技術均發揮出來各自的作用,顯著提升了工件的性能,為這個大國重器的成功研製提供了關鍵製造技術。
  • 光子製造團隊楊小君:超快雷射破解精密製造難題
    在這裡,國內首條超快雷射渦輪葉片氣膜孔精細加工生產線正在調試之中。未來,這條產線將為該團隊相關技術的完善提升提供重要的支持。日前,楊小君及其團隊接受了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專訪,圍繞科研與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工作做了詳細介紹。
  • 助力高功率超快雷射—NKT Photonics光子晶體光纖棒
    9/1/2016,光纖在線訊:為了讓單模、高功率、高穩定性的超快雷射器成為現實,凌雲光技術集團的戰略合作夥伴丹麥NKT Photonics公司推出了高功率增益光子晶體光纖棒aeroGAIN-ROD及封裝水冷模塊,使1030-1040nm信號光能夠實現平均輸出功率>100W,皮秒超快雷射輸出能量~100µJ!
  • 超快光纖光源新思路:超短雷射脈衝新紀錄
    應用前景在於超快飛秒脈衝和光學頻率梳的產生,其中光學頻率梳在精密光譜、頻率合成、精準測距、阿秒脈衝產生甚至天文光譜校準方面都有重要的應用。然而,相對於傳統的鎖模光纖雷射器,克爾諧振器的相關研究尚淺,一些關鍵技術參數不如前者,有待科學工作者去開拓創新,技術突破。
  • 中電基金領投德龍雷射 加快布局半導體設備領域
    ,德龍雷射項目是中電基金圍繞半導體設備領域在高端工業應用方向的延伸布局。  德龍雷射成立於2005年,是專業從事精密雷射加工設備及雷射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公司,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半導體、顯示、精密電子、高校科研和新能源等精密加工領域。
  • 超短脈衝雷射與超快現象(一)
    超快現象是指發生在物質微觀體系中快速變化的物理、化學或生物過程。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本文著重梳理超快超強雷射的發展與科學應用需求以及國內外技術發展情況,在此基礎上就我國的領域發展目標和重點方向開展論證分析,以期為我國雷射技術的穩步發展提供方向參照。(一)超快雷射及其科學應用這一方向的未來發展需求可細分為阿秒雷射乃至仄秒雷射、極紫外–太赫茲全波段多維度參量精密可控的飛秒超快雷射。
  • 高精密加工推動超快雷射的發展
    如今,電子行業及半導體行業的產品持續小型化、精密化,這就需要在不斷縮小設備體積的同時,確保加工的高度重複性、準確性、高精度、高產能,以及加工不同材料的能力。特別是5G時代的到來,對新材料的加工提出更嚴苛的要求,繼而對整體裝備和光源產品的設計也相應提出新的要求。
  • 石墨烯可為光譜學和生物醫學應用提供超快雷射脈衝
    打開APP 石墨烯可為光譜學和生物醫學應用提供超快雷射脈衝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2 18:03:08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 超快光纖雷射技術:皮秒中紅外全光纖摻鉺光纖雷射器
    基於可飽和吸收體的中紅外(Mid-IR)脈衝全光纖雷射器具有很多應用。比如,水在2.94 ?m處有很強的吸收峰,因此該波段雷射很適用於雷射手術和材料處理;同時,這類雷射器也可用於遙感,因為所發射光譜可以激發許多大氣汙染物(例如甲烷)的基本旋轉振動共振。
  • 超快雷射+光束整形完美解決!
    各類加工工藝對比圖片來源:OFweek雷射網近年來超快雷射(或稱超短脈衝雷射)取得了飛速發展,尤其是在玻璃切割的應用上取得了非常優異的表現。英諾雷射便開發出專為脆性材料加工的定製化模組,搭配英諾雷射的超快雷射器,能將脆性材料切得更好、更快,使成本更進一步下降。
  • 飛秒雷射可使金屬具備超疏水性能
    原標題:飛秒雷射可使金屬具備超疏水性能  科技日報訊 (記者王小龍)無需化學塗層和其他工藝,僅僅藉助雷射器就能為普通金屬增加防水、防鏽、防冰凍和自我清潔的特性,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日前對外公布了這項新技術。相關論文發表在1月20日出版的《應用物理學》雜誌上。
  • 【光物理前沿6】超快光學研究前沿
    瞬態現象的變化有快有慢,研究它們的光學手段也因而不同。變化速度以皮秒及更短的時間單元衡量的瞬態現象通常稱為超快現象,與超快現象有關的光學稱為超快光學。超快光學是隨著超短脈衝雷射的出現而誕生,並隨著飛秒雷射技術的迅猛發展而快速發展起來的。它始終與超快現象研究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 中科院成功研製超快脈衝雷射泵浦探測系統
    隨著自旋電子學器件工作的頻率越來越高,研究磁性材料中的超快自旋動力學成為當前研究熱點。超快脈衝雷射泵浦探測(pump-probe)的方法由於具有飛秒時間分辨,故而在磁性薄膜超快自旋動力學的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
  • 納米科學:石墨烯可為光譜學和生物醫學應用提供超快雷射脈衝!
    納米科學:石墨烯可為光譜學和生物醫學應用提供超快雷射脈衝!石墨烯旗艦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光纖雷射器,其發射的脈衝持續時間僅相當於所用光的幾個波長。這種基於石墨烯的有史以來最快的器件將非常適用於超快光譜學和外科雷射器,可避免對活組織造成熱損傷。先進的光子學應用,如高速光譜學,需要超短脈衝,以捕獲所研究材料中的瞬態物理現象。實際上,這意味著飛秒(10-15s)範圍內的雷射脈衝。這種應用的一個例子是光化學弛豫過程的泵浦 - 探針光譜。
  • GHz革命-超快雷射加工的福音
    實際上早在1969年,人類第一支登月載人火箭「阿波羅號」上就採用這種設計,而50年後的今天,活躍在雷射領域的科學家們採用了這一機理,為雷射的科研和工業應用帶來了革新的應用。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想到了,其實在超快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同樣存在著燒蝕現象,及在飛秒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時,由於其極高的峰值功率,可將材料瞬間氣化形成燒蝕去除,然而不同的是,太空飛行器表面保護塗層的燃燒是一個連續的傳熱過程,而飛秒雷射則是以脈衝的形式在材料中沉積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