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山椒魚」這個名字,很多人肯定會以為這是一道菜,如果看過《火影忍者》的話可能會聯想到獨力戰三忍的山椒魚半藏。但是你想都想不到這世界上真的有山椒魚這種動物,而且它們被稱為山椒魚可並非牽強附會的結果,事實上它們的確是自帶山椒味的小鯢科動物。
其實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的話,山椒魚的學名叫做「臺灣小鯢」(與昨天科普的臺灣長鬃山羊一樣都是寶島臺灣特有的物種)隸屬於有尾目、小鯢科、小鯢屬。但是臺灣小鯢這個名字並沒有多少臺灣人民會用,它們更多的時候還是稱呼其為山椒魚,因為這種小鯢科動物身上會散發出山椒的味道。
作為小鯢的一種臺灣山椒魚的體型很小,成體最多也不過九釐米左右。但是儘管這種動物的體型很小,實際上卻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動物,並且能夠跨越到現代它們的環境適應能力也算是非常堅強了。早期的時候它們其實生活在類似於今天的寒帶環境區域,大約在十萬多年前的裡斯冰期,它們遷徙到了今天的臺灣地區(裡斯冰期為更新世時代十四個冰期之一,跨度大約為距今20萬年前~13萬年前)。
裡斯冰期之後是裡斯-沃姆間冰期(約距今13萬年前~11萬年前),然後是沃姆冰期(約距今11萬年前~1萬2千年前),最後才逐漸演化到了今天的自然環境。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環境的漸進式變化,才給了臺灣山椒魚足夠的時間來適應環境。如果冰期是突然結束的話,那麼這種原始的寒帶小鯢科動物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適應臺灣地區的自然環境的。
不過饒是如此臺灣山椒魚也更喜歡寒冷一些的環境,故而它們經常活躍在海拔兩千米左右的高山上,比如臺灣長鬃山羊經常活躍的玉山。只不過與臺灣長鬃山羊更喜歡陽坡不同,臺灣山椒魚就更喜歡陰坡了。因為儘管屬於兩棲類動物,臺灣山椒魚卻也需要使自己的身體長時間保持溼潤,否則就會窒息而死。
臺灣山椒魚的成長經歷與蛙類是比較相似的,它們都需要由卵孵化成蝌蚪,然後逐漸長成成體。並且臺灣山椒魚也需要經歷「變態期」(不過臺灣山椒魚與蛙類的變態不同,它們的尾巴終生都不會消失),它們在幼年的時候像一些魚類那樣用腮呼吸,等到肺部發育完善之後,它們的鰓就會逐漸消失並慢慢適應用肺呼吸的方式。
面壁思過:
今天台灣山椒魚的生存狀態已經岌岌可危了,這其中固然有人類活動帶來的環境影響,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其自身不太能適應現代的環境。一旦臺灣山椒魚離開自己的舒適區,它們便很難存活下去。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往期文章:
寶島臺灣特有的一種山羊,胸毛長的可以當拖把用
原來孔雀在非洲還有親戚,因為長得太醜被開除了「孔雀籍」
貝加爾湖猞猁,這一身皮毛看著就很熱
謝謝老哥的投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