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有袋類動物,像河馬犀牛一樣巨大

2021-02-15 動物的影像聲色

說到有袋類動物可能大家都不陌生,比如知名度很高的袋鼠、樹袋熊、袋獾、袋熊等。這些動物我們也都分期做過專項的科普。然而今天的有袋類其實已經落寞了,體型最大的袋鼠成年後身高也不過一米七左右,體重大概在兩百斤上下。其他的有袋類動物甚至已經淪為了弱勢群體。但其實有袋類動物的祖上也是有龐然大物的,它就是雙門齒獸。

可能看到雙門齒獸這個名字的時候,不少人會聯想到此前我們曾多次科普過的二齒獸類,事實上兩者也確實有一點點相似。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誤會二齒獸是二齒獸,雙門齒獸是雙門齒獸,兩種動物光是在活躍年代上就相差甚遠。

二齒獸是活躍在距今2.99億年前~2.5億年前的二疊紀遠古動物。而雙門齒獸雖然也是遠古時期的動物,但是它們活躍的年代並不算久遠,也就在160萬年前~4萬年前的更新世。甚至它們與我們人類的祖先還有不少交集。

其次在生物學的分類上,雙門齒獸與二齒獸也是完全不同的物種。二齒獸隸屬於合弓綱、獸孔目,而雙門齒獸隸屬於哺乳綱(與今天的許多有袋類動物一樣分屬於後獸亞綱)、雙門齒目。即便在形態方面兩者有所相似並且都是主要以植食性為主,但其本質上卻是涇渭分明的兩個物種(當然了也有一些說法認為二齒獸是哺乳動物的先驅,但目前未經證實)。

作為一種有袋類動物雙門齒獸究竟有多大呢?根據今天發掘出來的雙門齒獸化石推測,這種古生物成年後的體長保守估計在三米左右,肩高可以達到兩米以上,體重至少為三噸,幾乎與今天的河馬、犀牛屬於一個體形級別的動物。單以體重方面而言,雙門齒獸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袋類動物重了三十倍左右。

在分布範圍方面雙門齒獸倒是與今天的眾多有袋類物種一樣,都集中在澳洲大陸(畢竟是更新世的動物,彼時澳洲大陸與今天的境地差不多)。由於雙門齒獸的體型在澳洲屬於超大型的存在,所以自然界中基本上沒有它們的天敵。故而在長達上百萬年的時間裡,雙門齒獸都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

雙門齒獸的噩運源自於人類的逐漸崛起,大約到了五萬年左右的時候,人類的捕獵能力已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短短一萬年的時間就將這種龐然大物給徹底抹殺了(也有雙門齒獸不適應環境改變的原因)。而今天人們通過基因比對,發現袋熊與雙門齒獸的基因最為相似,不過袋熊的體重也就七十斤左右,完全不復雙門齒獸的雄風了。

面壁思過:

我們常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其實對於一個物種來說沒有天敵也未必是好事。它會使得你長時間呆在舒適區內,這不僅會使得自己的生存能力不斷退化,同時也會磨掉自己生存的意志力和信念。離開舒適區努力奮鬥,才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法門。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國足豪言打進下一屆世界盃,原來竟是暗藏了秘密武器

往期文章:


海倫娜閃蝶——世界上最美麗的蝴蝶,製成的標本能夠換一輛車

赤紅山椒鳥——像火焰一樣的美麗鳥類


還記得火影忍者中的山椒魚半藏嗎?世界上真的有這種動物

謝謝老哥的投幣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大的有袋類動物, 像河馬犀牛一樣巨大
    說到有袋類動物可能大家都不陌生,比如知名度很高的袋鼠、樹袋熊、袋獾、袋熊等。這些動物我們也都分期做過專項的科普。然而今天的有袋類其實已經落寞了,體型最大的袋鼠成年後身高也不過一米七左右,體重大概在兩百斤上下。其他的有袋類動物甚至已經淪為了弱勢群體。但其實有袋類動物的祖上也是有龐然大物的,它就是雙門齒獸。
  • 河馬遇上犀牛誰更牛?
    要說鬥獸,大家都會想到獅子老虎,棕熊野狼這些食肉動物,下面我們說的動物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那就是食草界量大重量級選手河馬與犀牛!因為河馬與犀牛兩者的生活範圍重疊,二者難免會碰到一塊,如果二者相遇,到底誰更厲害呢?那麼晚們來對比一下二者。
  • 科普:雙門齒獸,更新世時代的有袋類動物
    說到有袋類動物可能大家都不陌生,比如知名度很高的袋鼠、樹袋熊、袋獾、袋熊等。這些動物我們也都分期做過專項的科普。然而今天的有袋類其實已經落寞了,體型最大的袋鼠成年後身高也不過一米七左右,體重大概在兩百斤上下。其他的有袋類動物甚至已經淪為了弱勢群體。
  • 沒有天敵的動物;丹頂鶴、大象、犀牛及河馬
    三,大象,犀牛,河馬,這三位在陸地草原上沒有天敵。a,一頭成年的非洲象,肩高4.3至4.5米體重5.5至8噸,粗壯的四肢能夠支撐身體快速奔跑,嗅覺和聽覺都非常好,加上長1.5米-2.5米左右的象牙,武力值獨步非洲草原。
  • 眼瞅著就要滅絕:史上最怪異犀牛集合
    平均身高2.5到3米之間,體長接近5米,體重5到7噸不等,大小跟非洲象相當,在整個犀牛家族中體型僅次於曾經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準格爾巨犀。圖自維基百科除了巨大的體型,板齒犀最明顯的外在特徵莫過於位於額頭上,兩眼之間長達2米的巨大犄角了,其長度為整個犀牛家族之最,內部結構則與現代犀牛的角一樣,是類似於人類頭髮或指甲的物質。
  • 河馬的天敵是什麼動物,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它們的關係很微妙!
    其實這跟它們的體型和力量有很大關係,我們都知道,河馬在陸地上是僅次於犀牛,大象的哺乳動物,體長可以達到4米,光是肩高都可以達到1.5米左右,成年後可以體重可以達到3000-3500千克,擁有一張恐怖的巨嘴,牙齒長而銳利,加上皮厚肉燥的身體,就算是鱷魚它也不放在眼裡。
  • 動物園犀牛河馬館犀牛雕塑刻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感覺犀牛正面就向我們走來了,而且感覺這個館設計更有新意了……」4日上午,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重裝擴建後正式亮相。在嶄新的犀牛河馬館,兩隻犀牛在圍觀遊人的矚目下悠閒地在新擴建的運動場上散步,而新建的犀牛雕塑前也聚集著不少遊客爭相合影。據介紹,在國慶節前夕,北京動物園完成了犀牛河馬館改擴建工程。
  • 像犀牛一樣的白堊紀食草恐龍——角龍
    角龍最大的特點是除了原始的種類外,頭上都有數目不等的角,像犀牛一樣,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此外,還有從頭骨後端向後長出的一個寬大骨質頸盾,覆蓋了頸部,有的甚至達到肩部。  角龍類是把防禦的「盾」和進攻的「矛」和諧地結合在一起的動物。頸盾就是防護自身的「盾」,角則是無堅不摧的「矛」。
  • 世界犀牛日,盤點那些曾經出現過的怪異犀牛
    圖自維基百科除了巨大的體型,板齒犀最明顯的外在特徵莫過於位於額頭上,兩眼之間長達2米的巨大犄角了,其長度為整個犀牛家族之最,內部結構則與現代犀牛的角一樣,是類似於人類頭髮或指甲的物質。化石資料顯示,板齒犀的牙齒為長柱狀方板形(這也是得名的原因),看上去和馬的牙齒很像。因此,它們也和馬一樣,以地面的草為主食,這使得它們非常適合在更新世廣袤的歐亞草原上生活。到了更新世晚期,隨著冰河期的結束,強大的板齒犀終於不敵環境的變化,最終永遠的消失了。
  • 犀牛與河馬掐架 結果犀牛嚇得撒腿就跑 網友:論噸位的重要性
    非洲草原上有三個「巨無霸」,分別是大象、河馬和犀牛。毋庸置疑,它們都是食草動物,雖然性格的兇猛程度不如獅子,但它們比獅子厲害的多。對於這三類動物,獅子只能成群結隊地欺負「老弱病殘」。
  • 6種小時候和長大後完全不同的新生動物幼崽
    河馬出生時,看起來可一點不都不像危險動物,反而很可愛。 成年的河馬體型巨大,體長4米,肩高1.5米,體重達3噸,但是河馬幼崽卻只有2到3千克,皮膚滿是褶皺,幾乎就像一隻黑色的小豬仔。
  • 犀牛VS河馬,誰得戰鬥力更強
    河馬和犀牛都是非洲草原上的大傢伙,如果他們打一架,誰的戰鬥力更強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基本數據。河馬,河馬科,成年體重1.5-3噸,身長3.5-4米,肩高1.4-1.6米,咬合力1100公斤。犀牛,犀科,體重2.8-3噸,身長3.3-4.5米,肩高1.5-1.8米,咬合力100公斤。從體型上來說,犀牛佔優勢,犀牛是食草動物,攻擊手段主要靠衝撞和頭上的犀牛角。皮糙肉厚,抗打擊能力強非常強,但智商略低。河馬是雜食動物,在陸地上的手段有限,最具威脅是在於其驚人的咬合力,而且其皮膚的粗糙程度與犀牛相當,甚至可以擋住、彈開普通子彈。
  • 盤點最有希望被復活滅絕動物:霸王龍無望(圖)(1)_科學探索_光明網
    它們很可能像現在的狼一樣群體捕獵,並能撲倒比自己大的多的獵物。  大地懶的體型跟大象相當,從頭到腳的高度能超過6米。它們的爪子如此巨大,以至於要用腳的側面走路才能協調。它們能像人類一樣站立行走。大地懶比其他任何食草動物都能爬得更高,這是一個巨大的覓食優勢。科學家認為它們還擁有一個超長的舌頭,用於採食樹葉,就像今天的樹懶一樣。
  • 河馬和大白鯊誰更厲害?答案可能給你想的不一樣
    從基因的相似度來看,河馬與鯨豚類關係最近,生物學家推斷,河馬與鯨豚類屬同一祖先-早期的反芻亞目動物,但是由於後期生活習性的改變,河馬與鯨豚類開始了完全不同的獨立演化。 從外觀上看,河馬長相比較「喜人」,圓滾滾的身體,四條短粗的腿,大大的頭上長著一對小眼睛和小耳朵。雖然河馬長相萌萌噠,但是它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
  • 南非犀牛因搶佔水源 被河馬推到水中活活淹死
    不管是任何生命,在爭奪生存機會面前,都是一樣的殘酷至極。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在南非小卡魯地區的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內,一隻失去牛角的犀牛因乾渴至極被迫到河馬的領地覓水,結果被捍衛水源的兩隻河馬合力推進水中,最終溺水而死。
  • 遠古巨獸=犀牛+龜
    Lisowicia bojani是最新發現的三疊紀哺乳動物的「表親」,擁有形似犀牛的身體和像烏龜一樣的喙,重量則和一頭非洲大象相當(約9噸重)。古生物學家認為,這個令人錯愕的生物為了解恐龍時代的到來提供了新的視角。  這塊包含部分骨架、在日前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得以描述的新化石,是一種被稱為二齒獸的古代植食者。二齒獸的名字是「兩顆犬牙」的意思,指代上頜和超大型犬類相似的標誌性獠牙。
  • 傳奇巨鱷古斯塔夫有多大,打得過健康的成年公河馬嗎?
    巨大的尼羅鱷由於人們沒有捕到古斯塔夫,也就不知道它的確切體長和體重。帕特裡斯估計至少有5.5米,體重超過700千克。它身上有四個可怕的槍疤,說明它曾經遭到人的射殺,在槍口下活了下來。2009年古斯塔夫再次出現在魯濟濟河中出現,2015年有村民稱看到過古斯塔夫。從此以後,古斯塔夫就真的消失了。
  • 世界上最像豬的小河馬,親人無攻擊性,還是河馬界的「汗血寶馬」
    小編想應該很多人都是很喜歡小動物的吧,有不少人甚至還會在家裡養很多小動物作為寵物陪伴自己,不能作為寵物的話也會時不時去一趟動物園,看看那些自己喜歡的大型動物或者是野生動物。不過應該大部分人喜歡的都會是那些安靜可愛一點的動物,摸得到的比如說貓貓或者兔子,遠一點的摸不到的例如說大熊貓。
  • 河馬有5釐米厚皮,遠超獅虎的咬合力,但它一樣「生存艱難」
    野生動物們在大自然裡充滿了弱肉強食,稍有不慎就會遭到天敵攻擊,落入掠食者的陷阱。即使是不存在天敵的獅子和老虎,也要面臨食物短缺、疾病等問題。而作為本身不具備掠食性的那一部分動物,在我們看來其生存更加艱難。
  • 河馬"可愛"大熊貓"憨厚" 別以為它們是「吃素」的
    其實,動物的食性與它們的攻擊性是兩種概念,很多食草動物攻擊性非常強,而且像這次惹禍的河馬,嚴格地講,是一種雜食動物——它也是吃肉的!   「五一」期間出行,面對它們,還是謹慎些吧。   河馬、黑猩猩:有肉就吃有氣就撒型   河馬這種動物的外形,你應該比較熟悉了;但它的內心世界和爆發力,你可能並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