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遇上犀牛誰更牛?

2020-12-04 百悅聊動物

要說鬥獸,大家都會想到獅子老虎,棕熊野狼這些食肉動物,下面我們說的動物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那就是食草界量大重量級選手河馬與犀牛!

因為河馬與犀牛兩者的生活範圍重疊,二者難免會碰到一塊,如果二者相遇,到底誰更厲害呢?那麼晚們來對比一下二者。

河馬

河馬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體型巨大,體長4米,肩高1.5米,體重達3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頭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尾較小,下犬齒巨大,長50-60釐米,皮較厚,約40-50毫米。河馬是以草食性為主的兩棲動物,但食物短缺時,也會吃肉。

犀牛

犀牛是第二大陸生動物,都是草食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動物,犀類動物腿短、體肥笨拙,體長2.2-4.5米,肩高1.2-2米,體重2000-5000千克。

兩個像坦克一樣的物種交手,肯定十分精彩,那麼誰會贏呢?這個不好說,因為從重量上來看,兩者差不多,河馬的咬合力很厲害,犀牛前面有一個又尖又長的角那麼到底誰更厲害呢?

從體型上來說,犀牛佔優勢,犀牛是食草動物,攻擊手段主要靠衝撞和頭上的犀牛角。皮糙肉厚,抗打擊能力強非常強。

小編看來,由於犀牛角是一個殺傷性的武器,如果犀牛向河馬衝過來,會刺穿河馬的髒,所以還是犀牛更厲害一些!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犀牛VS河馬,誰得戰鬥力更強
    河馬和犀牛都是非洲草原上的大傢伙,如果他們打一架,誰的戰鬥力更強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者的基本數據。河馬,河馬科,成年體重1.5-3噸,身長3.5-4米,肩高1.4-1.6米,咬合力1100公斤。犀牛,犀科,體重2.8-3噸,身長3.3-4.5米,肩高1.5-1.8米,咬合力100公斤。從體型上來說,犀牛佔優勢,犀牛是食草動物,攻擊手段主要靠衝撞和頭上的犀牛角。皮糙肉厚,抗打擊能力強非常強,但智商略低。河馬是雜食動物,在陸地上的手段有限,最具威脅是在於其驚人的咬合力,而且其皮膚的粗糙程度與犀牛相當,甚至可以擋住、彈開普通子彈。
  • 犀牛與河馬掐架 結果犀牛嚇得撒腿就跑 網友:論噸位的重要性
    非洲草原上有三個「巨無霸」,分別是大象、河馬和犀牛。毋庸置疑,它們都是食草動物,雖然性格的兇猛程度不如獅子,但它們比獅子厲害的多。對於這三類動物,獅子只能成群結隊地欺負「老弱病殘」。
  • 森蚺和河馬大戰,誰更厲害?為什麼?
    森蚺和河馬,一個生活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之中,一個生活在非洲,它們在現實中沒有相遇的機會,更不用讓它們打一架看看誰更厲害了。但是,既然有小夥伴留言想看一下這兩種動物的戰鬥力對比。本著有問必答的原則,我們還是老規矩,根據兩種動物的基本數據以及習性做一下對比吧。
  • 為什麼河馬總是欺負鱷魚,遇上獅子就成了「挨啃小天使」
    對於河馬的英雄事跡,廣大網友紛紛點讚,說河馬有正義感,見不得鱷魚欺負食草動物,給食草動物爭了光,出了口惡氣。河馬驅趕鱷魚然而,河馬的大嘴長牙和暴脾氣遇上獅子就不靈了。近幾年來,獅子捕殺河馬越來越多,在肯亞的馬塞馬拉和內畢羅、南非的克魯格、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都有記錄。
  • 沒有天敵的動物;丹頂鶴、大象、犀牛及河馬
    三,大象,犀牛,河馬,這三位在陸地草原上沒有天敵。a,一頭成年的非洲象,肩高4.3至4.5米體重5.5至8噸,粗壯的四肢能夠支撐身體快速奔跑,嗅覺和聽覺都非常好,加上長1.5米-2.5米左右的象牙,武力值獨步非洲草原。
  • 動物園犀牛河馬館犀牛雕塑刻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感覺犀牛正面就向我們走來了,而且感覺這個館設計更有新意了……」4日上午,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重裝擴建後正式亮相。在嶄新的犀牛河馬館,兩隻犀牛在圍觀遊人的矚目下悠閒地在新擴建的運動場上散步,而新建的犀牛雕塑前也聚集著不少遊客爭相合影。據介紹,在國慶節前夕,北京動物園完成了犀牛河馬館改擴建工程。
  • 南非犀牛因搶佔水源 被河馬推到水中活活淹死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在南非小卡魯地區的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內,一隻失去牛角的犀牛因乾渴至極被迫到河馬的領地覓水,結果被捍衛水源的兩隻河馬合力推進水中,最終溺水而死。畫面中,犀牛來到河馬所在的水池旁,還沒有機會喝到一口水,就被水池中的河馬抓開大嘴警告。
  • 河馬和大白鯊誰更厲害?答案可能給你想的不一樣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河馬 河馬是現存陸地上體型第三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和犀牛河馬雖然體型不如以上兩種動物,但是,河馬屬於半水生動物,在水中,即使兇猛的獅子、鱷魚都不敢輕易招惹它。 從分布上看,河馬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根據不同的分布,河馬又分為5個亞種:安哥拉河馬、南美河馬、尼羅河馬、東非河馬以及查得河馬。
  • 河馬、犀牛、小蠻驢……阿里真的成了「巨獸」動物園
    集合之前的河馬、犀牛等,阿里動物園的巨獸越來越多。前幾天,孵化了3年的阿里「犀牛製造平臺」正式亮相,這也是阿里「新製造」的起點。該智能製造工廠,運用了雲計算、IoT、人工智慧等技術,可以接一些「小單、急單」,主要服務於淘寶、天貓上面的商戶。以服裝業切入,阿里犀牛智造工廠,正在崛起中。 不僅如此,阿里動物園還有一些其他已經成為「巨獸」的動物。
  • 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重裝亮相 「走進非洲」為主題
    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重裝亮相 「走進非洲」為主題 2016-10-> 2016年10月04日 14:36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    本報訊(記者左穎)今天上午,北京動物園犀牛河馬館重裝擴建後正式亮相
  • 牛椋鳥:既是剔牙專家又是吸血怪咖?動物界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
    但凡有大型素食哺乳動物的地方,牛椋鳥就會出現,它是黑犀牛、跳羚、非洲野牛、河馬、斑馬最忠實的鐵桿兒朋友 。肯亞的邊緣腹地常見到很多紅嘴牛椋鳥停在當地的黑犀牛身上 ,啄食黑犀牛身上的寄生蟲和昆蟲及蟲卵 。 所以澳大利亞的生物學家在當地的生態公園以黑犀牛和牛椋鳥為研究課題展開研究。
  • 犀牛鳥和犀牛什麼關係?
    ,常棲息於大型食草動物體上啄食寄生蟲,比如斑馬、水牛、犀牛、大羚羊、黑斑蹬羚、河馬、長頸鹿甚至大象等,在非洲大草原上基本是有大型食草哺乳動物的地方就有犀牛鳥的存在,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犀牛鳥和犀牛什麼關係吧!
  • 撒哈拉沙漠出土大量魚類化石,大象、河馬和犀牛也在那裡生活過
    據《每日郵報》2月19日報導,撒哈拉沙漠的一座山裡出土了大量化石,更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絕大部分化石都屬於魚類。一名羅馬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表示,撒哈拉沙漠在很久以前不僅有河流,而且還生活著許多大型動物。那是一個類似於大草原的環境,生活著大象、河馬和犀牛等大型動物。」報導稱,在該地區發現的魚類化石中,大約66.4%是鯰魚,33.6%是羅非魚。魚骨上有燒焦和切割的痕跡,這表明當時的人類曾捕撈魚類作為食物。除了魚類,這些化石中還包括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軟體動物和其他兩棲動物。研究人員發現,隨著哺乳動物數量的增加,魚類開始消失。
  • 牛椋鳥,動物界保健行業大佬,好事壞事都讓你給做絕了
    牛椋(liang二聲)鳥,動物界保健行業大佬,好事壞事做絕,它們分布於非洲,尤其是食草動物多的非洲大草原上,牛椋鳥屬只有兩種鳥類,紅嘴牛椋鳥和黃嘴牛椋鳥,經常停留在大型食草動物身上啄食寄生蟲。圖裡也能看到,動物們對牛椋鳥的存在絲毫沒有不適,反而像是它們不存在一樣,你吃你的蟲,我吃我的草,誰也別理誰,因此很多照片都讓人覺得忍俊不禁,圖一水牛的兩個鼻孔都在被清理,圖二中的倆動物像是在聊八卦。
  • 牛椋鳥落在河馬背上吃蟲,河馬寶寶表情亮了,網友:太好笑了
    一群牛椋鳥落在河馬背上吃蟲,河馬寶寶表情亮了,網友:太好笑了說到牛椋鳥,相信大家都會非常的陌生,"牛椋鳥"有兩種,一種是紅嘴牛椋鳥,還有一種是黃嘴牛椋鳥,牛椋鳥一般都是出現在非洲大草原,它們主要是吃食草動物身上的跳蚤蝨子、吸血蒼蠅、或者皮上的蜱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大象、犀牛、河馬
    以莫三比克戈龍戈薩國家公園為例,在1964年至1974年莫三比克反抗葡萄牙殖民統治進行獨立戰爭期間,90%的大型食草動物死亡,包括大象、犀牛、斑馬、水牛、河馬和羚羊。  研究人員論證了可能影響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十個因素:戰爭、洪水、動物體型大小、保護區的有無、周邊人口密度等。結果顯示,戰爭次數對種群數量影響最大,戰爭激烈程度(以死亡人數衡量)影響最小。
  • 非洲水牛和印度白肢野牛誰更厲害呢?
    印度野牛體型巨大,體長2米5~3米3,尾長90釐米~1米,正常體重800公斤左右,肩高1.9米~2.2米。其實非洲水牛在牛科裡的並不算很大,不少牛科成員都比它大,即便是在非洲它也不是最大的牛科,非洲水牛雖沒有白肢體野牛大 ,但卻有更利於反擊咬頸的大角,而且非洲野水牛是群居動物,只有年老或受了傷的個體才會落單,總是這樣成群結隊、浩浩蕩蕩。
  • 騎犀牛,真牛!
    晨報訊 (記者 李丹 通訊員何志華付漢明)有人騎馬、騎駱駝、騎犛牛、騎鴕鳥,甚至騎野豬,但你見過騎犀牛嗎?武漢動物園的一位特級飼養員,鬥膽跨上了犀牛背(如右圖)。  昨日,記者在武漢動物園犀牛館看到,一位壯漢飛身跨上白犀牛牛背,還不時為犀牛踩背、按摩和刮痧。讓遊客看傻眼的是,白犀牛不僅沒有反抗,反而十分服帖。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每日一讀 |《牛椋鳥是犀牛的瞭望眼》(60s音頻)
    但是,在對付偷獵者時,犀牛會有一個本不太可能的盟友:紅嘴牛椋鳥。這種愛說話、好交際的鳥經常掛在犀牛背上,以寄生的蜱蟲為食。「And actually,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tick is the favorite diet of an oxpe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