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蚺和河馬,一個生活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之中,一個生活在非洲,它們在現實中沒有相遇的機會,更不用讓它們打一架看看誰更厲害了。但是,既然有小夥伴留言想看一下這兩種動物的戰鬥力對比。本著有問必答的原則,我們還是老規矩,根據兩種動物的基本數據以及習性做一下對比吧。
森蚺
森蚺是亞馬遜森蚺的簡稱,它是現存最大的蚺科動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蛇。在許多資料上,給出的森蚺體長數據為10米以上,其實這個數字還有待商榷,因為,迄今為止沒有人見過身長超過9米的森蚺。有記載的被人發現的森蚺體長為8公尺,也就是8米,其他的被人發現的森蚺體長都在6米左右,因此,森蚺的平均體長比較科學的數據為7米左右。
雖然森蚺的體長沒有網紋蟒(8米左右)長,但是它的體重比網紋蟒有重很多,已知的網紋蟒體重最重為136kg,而一條7.5米長的森蚺就有180kg左右。
森蚺是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獨有的物種,它主要棲息在水域附近(通常為淺水區),成年的森蚺沒有天敵,它們是南美洲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主要以鱷魚、水豚、龜類等動物為食。
雖然成年的森蚺沒有天敵,但是幼年的森蚺由於喜歡棲息在淺水中,極容易遭到鱷魚的捕殺,這也一定程度的控制了森蚺的數量,畢竟森蚺可有著平均一胎生十幾條小森蚺的生育能力。
森蚺的攻擊方式很簡單,通常它會以偷襲的方式咬住獵物,然後用自己的身體將獵物纏住勒死,最後整個吞下。
河馬
河馬是現存陸地上第三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犀牛。與犀牛一樣,河馬也是非洲獨有的物種,它主要分布於非洲的河流、沼澤等水域附近。雖然河馬是一種陸地動物,但是,它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呆在水中的。河馬的這種習性與它龐大的體型(在水中可以減輕壓力)、以及沒有毛髮覆蓋的身體(怕曬)有關。
作為陸地上第三大的哺乳動物,成年河馬有著平均4米的體長,1.4噸左右的體重。河馬的食性與大象很接近,雖然嚴格來說它是一種雜食性動物,但是它的主要食物為植物,比如水草。
河馬是群居動物,它們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對於入侵領地的動物,除了大象以外,它們向來是毫不客氣,河馬有著一張800公斤咬合力的大嘴,在配合上它平均60公分的牙齒,就算是「水中霸主」鱷魚見到河馬也得繞道而行。
河馬和森蚺誰更厲害?
河馬和森蚺都屬於其生存空間內沒有天敵的存在,而且它們生存在不同的地區,嚴格來說它們是沒有可比性的。如果非要兩種動物打一架的話,我們認為河馬更有優勢。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兩點。
01 體型對比
河馬的身長在4米左右,體重1.5噸左右,而森蚺的體長在7米左右,體重在180公斤左右,雖然森蚺的體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河馬的體重是森蚺的9倍左右,這種巨大的力量差距是靠體長所無法彌補的。
02 戰鬥力對比
森蚺的攻擊方式為咬住、纏繞,但是河馬體型龐大,森蚺即使一口咬住河馬也無法控制住河馬,反觀河馬有一張血盆大口,超過800公斤的咬合力和60公分的牙齒,再加上河馬的嘴巴可以張開到120°,這一口下去,即使森蚺不被咬斷也會重傷。
總結
假如非要讓森蚺和河馬打一架,河馬無論是體型還是攻擊性都要比森蚺強一些,所以,河馬有一定的優勢。其實,這個問題,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下就知道答案了,如果河馬和森蚺你必須遇到一種,你會選擇什麼呢?相信大多數的小夥伴選森蚺,因為河馬的奔跑速度可達50公裡每小時,人遇到河馬幾乎沒有逃跑的可能,而且河馬的「爆頭」是毫不含糊的。而森蚺,人遇到則是可以通過「蛇形走位」逃走。所以,高低立現。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