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河馬總是欺負鱷魚,遇上獅子就成了「挨啃小天使」

2021-01-15 動物志

河馬,世界上的現存三大食草巨獸之一,長著一個誇張的大嘴巴和世界上最發達的犬齒,而且性情兇猛好鬥。它是非洲淡水河湖中的土霸王,連大名鼎鼎的尼羅鱷都經常受它欺負。然而,這樣一個實力不俗的傢伙,遇上獅子卻往往只有挨啃的份兒,因此有網友戲稱它為「挨啃小天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河馬

淡水霸主&挨啃小天使

河馬和尼羅鱷在非洲各地的淡水河湖裡都是鄰居,河馬老是仗著自己塊頭大欺負鱷魚,我們在紀錄片中經常看到河馬驅趕鱷魚的鏡頭。更可氣的是,河馬還經常幹擾鱷魚捕獵。有時候鱷魚襲擊過河的斑馬、角馬或羚羊,眼看就要成功了,河馬卻衝上來搗亂,獵物得以趁亂逃生。還有的時候,河馬會守護著死去同類的遺體,不讓鱷魚來吃。

對於河馬的英雄事跡,廣大網友紛紛點讚,說河馬有正義感,見不得鱷魚欺負食草動物,給食草動物爭了光,出了口惡氣。

河馬驅趕鱷魚

然而,河馬的大嘴長牙和暴脾氣遇上獅子就不靈了。近幾年來,獅子捕殺河馬越來越多,在肯亞的馬塞馬拉和內畢羅、南非的克魯格、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都有記錄。

獅子捕殺河馬本身還不是最奇怪的,更怪的是,從圖片和視頻上看,河馬遇到獅子幾乎不反抗,只是坐著挨啃,「挨啃小天使」正是因此得名。有一次,三隻雌獅就在陸地上殺死了河馬母子,小河馬還抵抗了一陣,母河馬幾乎就是引頸就戮,被獅子給活吃了。

雌獅襲擊河馬

對誰不重要,關鍵是在哪

河馬通常在陸地上才會遭到獅子攻擊,那它一直泡在水裡不好嗎,為什麼非要上岸呢?原來,河馬雖然住在水裡,卻以岸上的青草為食,它幾乎不吃水生植物。因此,它為了填飽肚子必須來到陸地。當旱季食物不足,河馬可能到離水岸遠至4千米的地方尋覓食物。

如果河馬只生活在一個水體裡,就在該水體周圍覓食;如果生活在兩個水體裡,則在這兩個水體之間的陸地上覓食。白天強烈的陽光對河馬的皮膚是個很大的傷害,因此它們選擇白天在水裡休息,夜間登陸找吃的。夜間是沒有陽光了,但有比陽光更可怕的東西——獅子。

獅子

河馬在水裡和在陸地上習性截然不同。它在陸地上覓食的時候都是獨來獨往的,哪裡有吃的就去哪,沒有領地觀念。白天在水裡則集合成少至幾隻、多達150隻的群體,而且領域性極強。公、母河馬都具有領域性,而公河馬領域性更強,尤其是在求偶期,很多年輕或老年公河馬以及幼仔在領地鬥爭被殺死。

為什麼河馬只有在水裡才會表現出領域性呢?這是因為淡水對河馬太重要了。與其他食草動物相比,河馬結腸很短,沒有盲腸——這一段主要負責回收水分。因此,河馬對水分的吸收效率很低,糞便含水量高達90%,它必須隨時補充水分。為了在水體裡佔有一席之地,河馬不惜與任何生物一戰,到旱季它的領地意識尤為強烈。河馬的領域性,就是其攻擊性的源泉。

河馬的領地鬥爭

河馬驅趕鱷魚及幹擾鱷魚狩獵,都是出於其領域性。河馬並沒有救助弱小食草動物的好心腸,對同類屍體也沒有什麼情懷。它只是覺得鱷魚侵犯了它的領地,才去攻擊鱷魚,卻無意中救了弱小無助的食草動物,攪了鱷魚的美餐。

有一次,一群非洲野犬將一隻羚羊逼進了一個水坑裡,正在羚羊走投無路的時候,河馬挺身而出將野犬群趕走了。正當觀察者為河馬點讚的時候,河馬卻發瘋一樣咬住羚羊甩動,將羚羊按進水裡溺死了。可見,所有進入水中的動物都有可能被河馬視為入侵者,成為它的攻擊對象,不管是吃肉的還是吃素的。

河馬乾擾鱷魚捕獵

兩隻發情公河馬決鬥之前有時會清場,其他河馬和鱷魚都是被清場的對象。河馬和鱷魚都很喜歡曬太陽,有時河馬會搶佔鱷魚曬太陽的沙灘。河馬畢竟身軀龐大,鱷魚惹不起它,一旦感受到河馬強烈的敵意,就會選擇放棄這塊場地。

以上就是河馬對鱷魚態度強硬的原因,在水裡河馬的底氣是很足的。而河馬和獅子遭遇主要是在陸地上,這裡不是河馬的地盤,反而是獅子的領地,河馬還面臨缺水的威脅,因此是很沒有自信的。

當遭到獅子攻擊,河馬只能趕緊逃進水裡,一旦獅子能阻止它下水,它的處境就很危險了。例如前面講的三雌獅殺河馬母子的例子,河馬母子被堵在了岸上一個晚上,早已筋疲力竭並且脫水,所以當獅子在第二天動手的時候,母河馬已經基本沒有反抗能力了。

獅子捕殺河馬

三角克制關係

自然界有時存在三角克制的關係。就今天這個話題,鱷魚拿河馬沒辦法,而河馬又拿獅子沒辦法。

鱷魚的嘴是扁平的,對膀大腰粗的河馬,它完全沒有下嘴的地方,咬合力再大也發揮不出來。鱷魚的牙齒不具備切割和咀嚼功能,只能整個兒吞,要想撕扯只能玩「死亡翻滾」。可是它連咬都咬不住,怎麼翻滾?

河馬和尼羅鱷

鱷魚殺死大型獵物,通常是按進水裡溺死的,這招對陸地食草動物很有效,別說角馬、羚羊了,連近一噸的黑犀牛都曾被巨鱷拖進水裡溺死。但對河馬就不奏效了,因為河馬本就是生活在水裡的。它擅長潛水,在水下能關閉鼻孔防止進水,每隔3-5分鐘換一次氣,還可以在水下睡覺,自動浮上水面換氣而不需要醒來。再加上鱷魚體型遠不及河馬,想溺死河馬幾乎不可能了。

河馬的大嘴長牙看起來很嚇人,但牙間隙太大了,咬殺效率遠不及食肉動物,只適合對付體積和自己差不多的對手。在馬塞馬拉,有一次河馬攻擊雌獅,咬住了獅子脖子甩了出去,結果雌獅啥事沒有,還活蹦亂跳的。因為獅子身體滑進了河馬的牙間隙了,沒有被粗大的下犬牙刺中。

河馬的大嘴長牙實際咬殺效果有限

河馬最適合殺傷的目標就是比自己年輕或年老的雄性,這類對手體積夠大,被壓制住後很容易下嘴,這時候它的大牙將發揮巨大的殺傷力,有隻公河馬就是在內戰中被對手刺中心臟死亡。河馬的大牙本來就是為領地和交配權鬥爭設計的,這個設計還算能滿足功能,但在對付獅子方面是不合格的。

相反,獅子有的是辦法對付河馬。河馬頭大脖子粗,不合適直接咬殺,但它在陸上很笨拙,難以有效擊殺獅子,獅子能慢慢把河馬磨死。獅子捕殺河馬的方式是,拖住河馬不讓下水,咬河馬的腿和後半身,河馬多死於失血過多。這已經不是傳統的貓科狩獵方式,有點類似鬣狗和豺的獵殺方式。有的河馬僥倖從獅口下逃生,身上被抓得遍體鱗傷,慘不忍睹。

獅爪下逃生的河馬

在陸地上,單獨一隻獅子就敢攻擊河馬。獅子甚至敢追捕河馬追到淺水裡,有時還能成功獵殺。有一次,一隻雄獅和一隻雌獅把一隻河馬追到小河邊上,雌獅下河與河馬鬥了一個半小時,誰也沒能奈何誰。

在陸地上防禦獅子方面,鱷魚表現比河馬好很多。鱷魚的鎧甲能有效防禦獅子的攻擊,而它的血盆大口對獅子威脅很大,獅子只有咬斷鱷魚脖子或把鱷魚掀翻攻擊肚子才能成功擊殺,這對一隻缺乏經驗的獅子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獅子在深水裡遭遇鱷魚則是非常危險的,有些獅子在過河時被鱷魚拖入水下溺死了。

獅子和鱷魚在陸地上爭鋒

科學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獅子捕殺河馬,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研究表明獅子對河馬是負向選擇的,也就是說獅子通常不會選擇將河馬作為捕獵目標,它最喜歡的獵物還是野牛、角馬、長頸鹿、斑馬和羚羊。學者對非洲各地獅子的食性進行了研究,河馬在獅子飲食中的佔比要麼是零,要麼非常低(2%以下)。而且被捕食的河馬多以未成年體為主,如剛果的艾伯特公園,獅子的42次獵殺中有8次獵物是河馬,均為未成年。

獅子捕殺小河馬,母河馬愛莫能助

不過,相對而言,河馬顯然是食草巨獸中被獅子殺的最多的了。在南非克魯格公園,1954-2000年只發現了13隻過噸的食草巨獸被食肉動物殺死,其中基本都是河馬,除一隻是斑鬣狗殺的以外,其他均為獅子所為。與大象、犀牛相比,河馬在陸地上更笨拙,飽受缺水之苦,河馬牙在實戰中的防禦效果比不上象牙和犀牛角,河馬皮也相對較薄,因此更容易被獅子獵殺。

獅子通常是主動避開河馬的,但一旦殺上手了,認清了河馬的「紙老虎」本質,就會越來越頻繁地攻擊河馬。有些獅群形成了以河馬為食的文化傳統,如馬塞馬拉的諾家兄弟,四兄弟頻繁捕殺河馬。在尚比亞的南盧瓜安公園,有個一隻雌獅帶領一隻亞成年雄獅、七隻亞成年雌獅的獅群,數月間捕殺了6隻河馬。

獅子捕殺小河馬

河馬與鱷魚總的來說是非常和諧的一對鄰居,一種大型食肉動物和一種大型食草動物生活在一起,而幾乎沒有相互殺戮的記錄,這在自然界幾乎找不到第二例。河馬驅趕鱷魚,鱷魚不過是丟了些面子,並沒有遭受實質性損害。而河馬乾擾鱷魚捕獵目前沒有定量研究,應該是非常罕見的,對鱷魚的影響微不足道。

河馬的牙口不僅不適合對付獅子,也不適合對付鱷魚,河馬是很難咬到鱷魚的,迄今沒有河馬殺死鱷魚的確切記錄。學者科特曾經報導有條鱷魚被河馬咬成兩截,這就是一些紀錄片中類似說法的來源。不過這並不是直接觀察,只是在岸邊發現了鱷魚屍體做的推測,今天來看這樣的傷口不可能是河馬造成的。

鱷魚無法傷害健康的成年河馬,但對年幼或受傷的河馬是個威脅。一些落單的小河馬會被鱷魚捕殺,所以母河馬通常不允許鱷魚離小河馬太近,會堅決將其驅逐,直至迫使鱷魚徹底放棄河馬繁殖的水域。在烏幹達,有隻在內鬥中受了重傷的成年公河馬被鱷魚盯上了,它不得不到岸邊的蘆葦叢中暫避,當它回到水中就被一群鱷魚圍攻並獵殺了。

鱷魚捕殺小河馬

鱷魚是一種生長周期很長的動物,剛成年時很小,愈長愈大。雌尼羅鱷2.5米、雄尼羅鱷2.8米就成年了,地主雄鱷通常是4米級別的。河馬欺負鱷魚也是「見鱷下菜」的,研究表明,河馬在把鱷魚驅離沙灘的時候會先挑小鱷魚,避開地主雄鱷,給大鱷魚留點面子。而當小鱷魚都被趕走以後,大鱷魚會自己離開,也給河馬個面子。

巨型尼羅鱷可超過5米,甚至達到6米(重一噸左右),這些巨鱷已經能對一般的成年河馬造成威脅了。有條傳奇巨鱷名叫古斯塔夫,據說有5.5米長,600-700千克重,它面對河馬的態度與普通鱷魚很不一樣。它敢在河馬群附近逗留,遭到成年公河馬驅趕後很快又遊了回來,這引起河馬群的高度緊張,它們趕緊聚在一起保護幼體。

鱷魚與河馬和平共處

總得來說,獅子對河馬的威脅肯定遠大於鱷魚。河馬能將鱷魚排除在其繁殖場所之外,但難以驅逐獅子,這時河馬就要請它的好鄰居鱷魚來幫忙了。在盧安瓜河,河馬通常把育幼所放在河中央的沙洲上,獅子會嘗試趟過河,進入沙洲捕食小河馬。而河裡鱷魚的存在令獅子對下河比較顧忌,從而間接保護了小河馬。

相關焦點

  • 河馬是食草動物,為什麼連兇猛的鱷魚和獅子都不敢招惹它?
    除了大象外,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有一種食草動物,它也是連獅子和鱷魚都不敢招惹的存在,它就是河馬。那麼,為什麼獅子和鱷魚都不敢輕易招惹河馬這種食草動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雖然在陸地上,河馬的「小短腿」最快也只有20公裡每小時的移動速度,但是在水中,它就變成了「靈活的胖紙」,它不但能夠在水中靠四肢遊動,還能夠潛入水下半個小時不用換氣。為什麼說獅子和鱷魚都不敢招惹河馬?
  • 鱷魚有著「水中霸主」之稱,為什麼河馬卻不怕它?
    河馬和鱷魚是同一生境中衝突最多的兩種動物,而且鱷魚向來就有「水中霸主」之稱,在非洲最常見的鱷魚就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鱷魚尼羅鱷,這是連「草原之王」獅子都忌憚的存在。那麼,為什麼是在獅子面前是「挨啃小天使」的河馬卻不怕鱷魚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被稱為「挨啃小天使」的翻車魚為什麼沒有滅絕?
    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有求生的本能,正是這種本能讓一些處於食物鏈底端的動物甚至可以完成「逆襲」,比如非洲水牛雖然是獅子最常狩獵的動物,但是非洲水牛本身也是每年殺死獅子最多的動物。「挨啃小天使」翻車魨按理說一條體長3米多的魚應該是非常厲害的,即時戰鬥力一半,也有一定的逃生能力,那麼為什麼翻車魨會成為「挨啃小天使」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遊泳能力太弱了。
  • 河馬戰記:河馬大戰鱷魚,是溫順的河馬勝利還是兇殘的鱷魚勝利?
    鱷魚簡直是動物界的一大霸主,幾乎沒有一種動物是它不會襲擊,野牛、大象、斑馬、長頸鹿、人等等,除了需要長時間待在水裡之外。那麼,當隱藏的王者河馬遇上鱷魚時,是否能夠勝利?河馬演化對於河馬的演化,在過去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認為豬是河馬親緣關係最近的動物,因此河馬應該歸屬在豬這一類別當中;第二種認為,河馬是一種獨立的生物,雖然與豬有一定的親緣關係,但是存在巨大的差別。
  • 河馬吃草的,為什麼獅子鱷魚都不敢吃它?
    圖片:河馬和鱷魚 要想知道為什麼獅子鱷魚>生活在非洲熱帶的河流中,屬於半水生大型哺乳科動物,大型的雜食性動物,主要是吃草,體型特別大,體重有三噸左右,體長大約四米,肩高大約1.5米,它的皮很厚,還能分泌一種防曬物質,來防止陽光對皮膚的暴曬,它腦袋非常的大,它的嘴也是特別大,陸地上的動物的嘴都沒有它的大,還可以大角度的張開,身體又圓又粗,腿短,頭大,眼睛和耳朵比較小,小尾巴,能在水裡覓食,交配產仔。
  • 河馬有5釐米厚皮,遠超獅虎的咬合力,但它一樣「生存艱難」
    特別是河馬,它本身皮糙肉厚,又多生活在水中,沒事還欺負欺負鱷魚,怎麼看都不像是「生存艱難」吧?反而有些愜意! 河馬能長到5米左右,體重平均都在1噸以上,擁有5釐米左右的厚皮,約1800磅的咬合力遠超獅子和老虎,以及可以張開到150°的超級大嘴,這一切似乎都在為它作著證明。更遑論一對60釐米左右的下犬齒也足以彰顯它的彪悍特質。
  • 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
    上來先反問,河馬為什麼要怕鱷魚呢?鱷魚在自然界中也是強者之一了,豹子、獅子、斑馬許多非常強大的動物都曾經是鱷魚的腹中之物。看過一些非洲動物紀錄片的朋友們都知道,很多動物在去河邊喝水的時候都需要異常的小心,冷不丁如果有鱷魚竄上來,被咬到水裡,那麼小命就不保了。
  • 吃肉的鱷魚為什麼會懼怕吃草的河馬?河馬:你還真當我是吃素的?
    在非洲,河馬每年殺死的人比獅子以及豹子加起來都多,雖然河馬是食草動物,但它們經常欺負鱷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河馬與鱷魚如果你去非洲旅行,那麼靠譜的導遊一定會告訴你:遠離河馬的棲息地,這是因為河馬非常具有領地意識,一旦有生物誤闖入它們的地盤,它們將會對該生物發起攻擊。
  • 食草的河馬,為何獅子鱷魚都不敢動它?其實河馬是個「戰坦」
    河馬看起來像是一種性格溫和、溫順的哺乳動物,對人畜無害,長得還有點像豬的體型,身體呈圓筒狀、腿短、臉長、皮糙肉厚,一臉呆萌,總是張大嘴巴吃草,一口能吞掉一個大西瓜,但我們不能被它的外表所迷惑,其實河馬的戰鬥力賊強,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猛獸之一,每年在非洲將近有500人會死於河馬之手,平均每兩天就有3個人,比非洲獅對人類的威脅更大。那麼非洲獅和鱷魚真的不敢對河馬下手嗎?
  • 河馬媽媽正在睡覺,小河馬跑到河邊,被鱷魚吃掉
    河馬媽媽正在睡覺,小河馬跑到河邊,被鱷魚吃掉在大自然中看似非常平靜和諧的時候,往往會藏著巨大的危機,一群大象來到河邊喝水的時候,沒料到一隻鱷魚突然冒出來,咬住了小象的鼻子,當小象無法甩掉這隻鱷魚的時候,幸好得到了象媽媽的援助,成功擺脫鱷魚口。
  • 非洲獅偷襲小河馬,被趕來的母河馬救下,最後卻被公河馬吞食
    河馬高達2200千克的咬合力,比起鱷魚的2000千克還更勝一籌。不過,獅子和鱷魚打不贏成年河馬,難不成不會對其幼崽下手?但是河馬媽媽常常會形影不離地跟隨在幼崽身邊,所以獅子和鱷魚想要捕獵河馬幼崽並不那麼容易。據《鏡報》報導,一頭小河馬背著河馬媽媽獨自上岸覓食,不料遇到了兩隻飢腸轆轆的獅子。
  • 河馬的天敵是什麼動物,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它們的關係很微妙!
    鱷魚為什麼不咬河馬,河馬不怕鱷魚嗎?尼羅鱷的兇猛就不必多說了,它們可以獵殺羚羊、斑馬、角馬、水牛等大型植食性動物,把握機會的情況下殺死獅子,河馬也是時有發生,作為冷血爬行動物,尼羅鱷除了待在水裡外,會經常上岸在太陽光下吸收熱量,它們的牙齒能夠無限生長,斷裂和捕獵時損壞的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補齊,厚實的鱗甲,鋸齒般的牙齒讓它成為兇殘的掠食者。
  • 非洲獅偷襲小河馬,被趕來的母河馬救下,最後卻落入公河馬之嘴
    陸地上還沒有哪一種動物能夠成為河馬的天敵。河馬高達2200千克的咬合力,比起鱷魚的2000千克還更勝一籌。不過,獅子和鱷魚打不贏成年河馬,難不成不會對其幼崽下手?但是河馬媽媽常常會形影不離地跟隨在幼崽身邊,所以獅子和鱷魚想要捕獵河馬幼崽並不那麼容易。據《鏡報》報導,一頭小河馬背著河馬媽媽獨自上岸覓食,不料遇到了兩隻飢腸轆轆的獅子。
  • 非洲河馬的攻擊力有多強?三頭獅子都不是它的對手?
    說到河馬,很多人都被它憨厚的外表迷惑了,加上現在影視對河馬形象的萌化,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很多漫畫書或者兒童書籍裡面,關於河馬的形象總是溫順可愛的,絲毫跟兇猛聯繫不起來。但是真實世界裡面的河馬可不是這樣子,它們有著「血盆大口」,而且嘴巴的張開角度非常大,甚至快達到180度了,而且嘴巴裡面長著長牙。
  • 為何吃草的河馬不怕吃肉的鱷魚?河馬:鯨魚是我兄弟
    鱷魚不僅是頂級掠食者,而且在內陸水域是獨佔性的掠食者,幾乎可以殺死任何動物,但在海洋中它翻不起什麼浪花來。為什麼說是「幾乎」,因為海中巨無霸鯨魚有一個「遠房」兄弟也生活在內陸水域之中,是鱷魚完全不敢招惹的存在——河馬。
  • 為什麼河馬總是會生活在水裡?
    相信大家在動物園或者說在電視劇上面都看到過河馬,河馬是在非洲大草原上面生活的一種體型很大的一種哺乳類動物,而且他們不僅僅體型非常大,脾氣還非常的火爆,就連水裡的鱷魚都不敢去觸碰它們,每年我們都可以在新聞上面看到許多人因為去看盒馬而被河馬咬死。
  • 鱷魚為什麼不敢攻擊河馬?看看河馬吃鱷魚兇狠樣子就知原因!
    在非洲大草原的河流中,經常可以看到鱷魚和河馬在同一條河流中活動,鱷魚即使靠得很近河馬,都不敢攻擊河馬。
  • 鱷魚遇上河馬,一旦打起來!結局會是怎麼樣?
    在流之中,有一種強悍的卵生動物,鱷魚。鱷魚存在於大自然已經有6000萬年的歷史,它們在河流之中幾乎是無人敢惹。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在河流中的可並不只有鱷魚,還有體型龐大的河馬。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鱷魚和河馬乾架,它們誰的勝率會高一些?
  • 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
    導讀:同樣是獅子,為什麼落單的雌獅總是被鬣狗欺負?而雄獅卻不會?說起獅子和鬣狗,都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猛獸,它們一個是「非洲一哥」,一個是「非洲二哥」,當然這只是網民們給它們取得外號,實際上如果論單挑能力的話,鬣狗是排不上號的,但是這種生物有著極強的生存能力,和令草原上動物聞風喪膽的戰鬥技巧,所以鬣狗才成為繼獅群之後的另一大猛獸群體。我們在看紀錄片的時候經常發現,一群鬣狗在欺負落單的雌獅,而從沒見它們欺負過落單的雄獅,這是為何?
  • 河馬被獅子撕咬時表情淡定 獅子:一點兒面子都不給
    比如大象和獅子、犀牛和鬣狗、河馬和鱷魚,當然也存在一些特例。今天要說的,是河馬和獅子的故事。獅子是非洲草原之王,河馬是淡水流域的最大哺乳動物。當嗜血成性的獅子捕殺河馬,場面會是怎麼樣呢?只見獅子騎在河馬背上,死死咬住河馬的皮。面對非洲最厲害的狩獵者,河馬顯得從容淡定,全程沒有掙扎的跡象。倒是獅子,費勁地撕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