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有著「水中霸主」之稱,為什麼河馬卻不怕它?

2020-12-04 科學獵奇

河馬和鱷魚是同一生境中衝突最多的兩種動物,而且鱷魚向來就有「水中霸主」之稱,在非洲最常見的鱷魚就是世界上體型第二大的鱷魚尼羅鱷,這是連「草原之王」獅子都忌憚的存在。那麼,為什麼是在獅子面前是「挨啃小天使」的河馬卻不怕鱷魚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兩種動物

鱷魚

鱷魚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早在距今約2億年前的三疊紀就有了原始的鱷形目。到現在整個鱷目下有三個科23種不同的鱷魚。其中最兇猛的鱷魚均在真鱷科下,比較有代表性就是灣鱷和尼羅鱷了。其中灣鱷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鱷魚,也是少有的可以在海水中生活的鱷魚,而尼羅鱷則僅次於灣鱷,同樣也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

尼羅鱷又稱非洲鱷,它是非洲獨有的鱷魚。當然在非洲並不只有一種鱷魚,只是像非洲侏儒鱷這種體長僅有1.5米的鱷魚,是無法與河馬相提並論了,更不用說與河馬有衝突了。尼羅鱷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流域附近,它有著平均3米的體長以及380公斤左右的體重。作為一種「冷血」的食肉動物,尼羅鱷的獵物幾乎囊括了非洲80%以上的動物,不管是羚羊、斑馬這樣的食草動物,還是獅子、豹子這樣的大型食肉動物,都有可能成為尼羅鱷的口中餐。當然,尼羅鱷在地面上的機動性較差,所以它的捕獵大都是在水中完成的,而且是偷襲式的。

尼羅鱷有兩個「致命武器」:血盆大口和尾巴。尼羅鱷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水中的,而它在水中遊泳靠的就是尾巴的擺動,因此它的尾巴掃擊的力量很強,作為獨居動物,尼羅鱷有著很強的領地意識,而面對同類的入侵時,它最管用的就是自己的尾巴。

相比較其他食肉動物來說,尼羅鱷的牙齒雖然並不算鋒利,但是比較的粗壯。而且在如此長的嘴裡有著平均66顆牙齒,再配合上它平均約2500磅的強大咬合力,只要是被尼羅鱷咬住幾乎很難逃脫。之後,它會上演「絕技」死亡翻滾,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河馬

河馬是現存陸地上體型第三大的哺乳動物,僅次於大象和犀牛。雖然它的名字裡有馬,但是它與馬沒有任何的關係,從生物學分類上看,河馬屬於偶蹄目河馬科。現存的河馬一共有三個亞種:指名亞種、南非亞種和東非亞種,這三種河馬均為非洲獨有的動物。

河馬是一種高度水棲的哺乳動物,由於非洲的氣候環境炎熱少雨,而河馬身上又沒有毛髮覆蓋,所以在陸地上時間一長就容易被曬傷和脫水。其次,河馬體型龐大,有著平均3.5米的體長以及1.4噸左右的體重,如此龐大的體型只有四條小短腿支撐,所以在水中,水的浮力能減輕河馬身體對四肢的壓力的。這就是它選擇水棲的原因。

河馬有著高度的群居習性,通常一個河馬群的成員最少也有10頭以上組成。作為純正的食草動物,河馬的主要食物是水生植物,在傍晚,它們也會上岸吃一些岸邊的植物。而獅群正是抓住了河馬的這個習性,在河馬上岸之後,會圍攻河馬,而相比獅子,河馬上岸後靈活性差、機動性差、防禦力差,因此,陸地上的河馬在獅群嚴重就是「挨啃小天使」。

河馬雖然是一種食草動物,但是它的脾氣暴躁,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無論是陸地上的動物還是水中的動物,一旦是進入它的領地範圍,必然會遭到河馬的瘋狂驅逐。雖然在陸地上,河馬的實力會大大折扣,但是在水中,它可是「靈活的小胖紙」,並且成年河馬除了有著龐大體型外,還有一張可以張開到150°的大嘴。雖然河馬的大嘴中牙齒不多,但是它有4顆長達10公分以上的獠牙,再配合上它高達3000磅的強大咬合力,一旦被河馬咬上,至少是嚴重的貫穿傷。

因此,在水中,除了大象以外,其他任何動物都不敢輕易招惹河馬。

河馬和尼羅鱷的衝突點?

從上面兩種動物的介紹看,鱷魚是純正的食肉動物,而河馬是純正的食草動物,它們在食物上並不存在競爭關係。那麼,為什麼它們會頻頻的爆發大戰呢?原因有兩個。

01 生存環境

與鱷魚衝突最多的就是河馬的指名亞種,這種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流域中的河馬,而尼羅鱷的主要分布區域也是尼羅鱷流域。所以,兩種動物生存環境的高度重合,是二者衝突的最大原因。

02 偷獵行為

上面我們說過,尼羅鱷的獵物並不固定,換句話說,它就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它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吃肉的機會。所以,尼羅鱷把「魔爪」偷偷地伸向了河馬,雖然尼羅鱷不敢與成年河馬硬剛,但是它在水中超強的潛伏能力足以獵殺小河馬了。因此,尼羅鱷的捕殺成為了小河馬最大的天敵。

因此,尼羅鱷不但會有意無意的入侵河馬的領地,還會獵殺河馬的幼崽,這是二者最大的衝突點。

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

上面我們說了,尼羅鱷會偷獵河馬幼崽,所以說河馬不怕鱷魚是不嚴謹的。不過,成年河馬確實不怕尼羅鱷,即使對方體型再大也是如此,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有三點。

01 體型差距

從兩種動物的數據看,尼羅鱷雖然是現存體型第二大的鱷魚,但是它充其量也有3米多點,體重500公斤左右,而河馬則不同,它有著平均一噸多的體重。所以,在體型上,河馬就已經有很大的優勢了。

02 習性

尼羅鱷是一種典型的獨居食肉動物,除了繁殖期外,尼羅鱷都是形單影隻的。而河馬正好相反,除了待產的雌性河馬會找個隱蔽的地方產仔外,其他時候河馬都是成群的。所以,尼羅鱷與河馬的相遇至少是1:10的比例。在如此大的數量和體型懸殊下,河馬何怕之有。

03 攻擊性

上面我們說了河馬有著極強的領地意識和暴躁的脾氣,因此,尼羅鱷一旦闖入河馬的領地被發現,等待它的是河馬群的圍攻。雖然鱷魚長著血盆大口,但是它想要捕獵,必須要咬住獵物,而河馬圓滾滾且粗大的身體顯然讓鱷魚無處下口,而河馬可以開到150°的大嘴,加上10公分長的獠牙以及強大的咬合力,會給尼羅鱷造成致命傷。

總結

尼羅鱷與河馬的生存環境高度重合,再加上尼羅鱷有偷獵河馬幼崽的習性,而河馬又有很強的領地意識,造成了二者的衝突頻發。但是,在河馬絕對的體型、數量以及攻擊性的優勢下,尼羅鱷只能倉皇地逃竄。所以,不應該說河馬不害怕鱷魚,應該說鱷魚害怕河馬。

相關焦點

  • 非洲之王鱷魚,水中無敵,碰到河馬為什麼就乖乖認輸?
    鱷魚是水中之王,每年非洲草原上角馬遷徙,「萬馬奔騰」的角馬最恐懼的就是過馬拉河,因為鱷魚守就在馬拉河上,直接將角馬拖入水中,翻滾淹死角馬,再三五成群將其撕碎吞吃。鱷魚的咬合力非常強,在非洲幾乎就沒有對手,但非洲還有另一種矮墩可愛、人畜無害的河馬卻從來都不怕鱷魚,甚至還能和鱷魚在同一個池塘中共享淤泥,來來往往互不理睬,這究竟是什麼情況?河馬,真的是人畜無害嗎?
  • 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
    上來先反問,河馬為什麼要怕鱷魚呢?鱷魚在自然界中也是強者之一了,豹子、獅子、斑馬許多非常強大的動物都曾經是鱷魚的腹中之物。看過一些非洲動物紀錄片的朋友們都知道,很多動物在去河邊喝水的時候都需要異常的小心,冷不丁如果有鱷魚竄上來,被咬到水裡,那麼小命就不保了。
  • 為何吃草的河馬不怕吃肉的鱷魚?河馬:鯨魚是我兄弟
    鱷魚不僅是頂級掠食者,而且在內陸水域是獨佔性的掠食者,幾乎可以殺死任何動物,但在海洋中它翻不起什麼浪花來。為什麼說是「幾乎」,因為海中巨無霸鯨魚有一個「遠房」兄弟也生活在內陸水域之中,是鱷魚完全不敢招惹的存在——河馬。
  • 食草動物都怕食肉動物,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
    然而有些動物就比較特別,河馬就是其中的一例。一般認為,河馬是純素食主義者,但是身為食肉動物的鱷魚卻不敢輕易招惹它們。為什麼食草的河馬不怕食肉的鱷魚?我們來簡單討論一下。首先,體型的差距為河馬贏得了絕對的優勢。河馬是陸地上體型僅次於犀牛和大象的動物了。據了解,成年河馬體長可達4米,體重能夠達到1.5噸左右,最大的河馬有2.6噸多。
  • 河馬的天敵是什麼動物,河馬為什麼不怕鱷魚,它們的關係很微妙!
    鱷魚為什麼不咬河馬,河馬不怕鱷魚嗎?野外,和河馬最容易相遇的就是非洲尼羅鱷了,尼羅鱷的生活環境和河馬一樣,都是非洲熱帶地區有水源的河流中,最大個體身體長度可以達到6米,平均體長為3.7米,體重為225-1000千克,它是一種噸位級食肉動物。尼羅鱷的身體機構使它非常強壯,強有力的尾巴能夠推動它在水裡快速潛行,而且它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鱷魚,可以通過挖掘洞穴來躲避乾旱季節。
  • 河馬戰記:河馬大戰鱷魚,是溫順的河馬勝利還是兇殘的鱷魚勝利?
    鱷魚簡直是動物界的一大霸主,幾乎沒有一種動物是它不會襲擊,野牛、大象、斑馬、長頸鹿、人等等,除了需要長時間待在水裡之外。那麼,當隱藏的王者河馬遇上鱷魚時,是否能夠勝利?河馬演化對於河馬的演化,在過去存在兩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認為豬是河馬親緣關係最近的動物,因此河馬應該歸屬在豬這一類別當中;第二種認為,河馬是一種獨立的生物,雖然與豬有一定的親緣關係,但是存在巨大的差別。
  • 河馬是食草動物,為什麼連兇猛的鱷魚和獅子都不敢招惹它?
    除了大象外,在非洲大草原上,還有一種食草動物,它也是連獅子和鱷魚都不敢招惹的存在,它就是河馬。那麼,為什麼獅子和鱷魚都不敢輕易招惹河馬這種食草動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雖然在陸地上,河馬的「小短腿」最快也只有20公裡每小時的移動速度,但是在水中,它就變成了「靈活的胖紙」,它不但能夠在水中靠四肢遊動,還能夠潛入水下半個小時不用換氣。為什麼說獅子和鱷魚都不敢招惹河馬?
  • 水中霸王鱷魚,抓一隻牛都是輕而易舉,為什麼卻不敢吃河馬呢?
    我們對鱷魚的印象應該是停留在水中霸王這一層面,因為它的全身看起來就像附著著一層厚厚的盔甲,而且它在捕捉自己的獵物的時候表現得非常的兇猛,這導致了很多動物看到鱷魚就仿佛面臨著一場巨大的災難,但是實際上卻有一種動物是鱷魚不會嘗試的,它就是河馬。
  • 鱷魚群遇到河馬群,哪一方更厲害?為什麼?
    鱷魚和河馬唯一能夠相遇的機會只可能發生在非洲,因為雖然鱷魚在世界上分布很廣,但河馬是非洲獨有的動物,而能夠與龐大體型的河馬相提並論的,在非洲也只有一種鱷魚-尼羅鱷。那麼,鱷魚為什麼不吃河馬呢?鱷魚群與河馬群哪一方更厲害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鱷魚不吃河馬?
  • 吃草的河馬為何不怕吃肉的鱷魚,河馬:真當我是吃素的?
    鱷魚是淡水殺手,河馬親緣最近的兄弟也是魚,是一口可以吞了鱷魚的鯨魚,可見河馬之所以兇悍也是有背景的。對於人類來說,相較於河馬,我個人認為鱷魚更為危險,河馬會光明正大告訴你:我要吃你!鱷魚不可怕,就怕鱷魚有「文化」,它是水下精明而又陰線的獵人,兩隻小眼睛浮出水面,獵物一過來就突然張開血盆大口。
  • 鱷魚看了河馬一眼,河馬上來就開打:你瞅啥?
    鱷魚看了河馬一眼,河馬上來就開打:你瞅啥?鱷魚作為水中的霸主,幾乎水中所有的動物都會懼怕它,但畢竟萬物相生相剋,鱷魚也有害怕的動物,那就是河馬,當河馬與鱷魚相遇時,會發生什麼呢?一起來看一下吧。一條鱷魚和往常一樣在水裡遊動著,突然它的身後跑來了一隻河馬,河馬不斷的挑釁著鱷魚,似乎在驅趕鱷魚離開這片水域,鱷魚也是非常的無奈。河馬體型龐大,鱷魚根本不是它的對手,更用不出自己的死亡翻滾,在河馬的驅逐下,鱷魚只好慢慢的遊上岸邊,此時的河馬更加的猖狂,鱷魚遊到岸邊之後,河馬依然窮追不捨。
  • 河中霸主鱷魚的天敵竟然是它,一口一個絲毫沒壓力,鱷魚見了就跑
    鱷魚擁有鋒利的牙齒,驚人的咬合力,全身的肌肉更是強壯的可怕,一旦被鱷魚咬傷一口,管它牛鬼蛇神都休想全身而退,且鱷魚十分擅長偽裝,經常是潛伏在水面下等著獵物自動送上門,令動物們防不勝防!如此說來,說鱷魚是河中霸主也確實不為過!不過實際上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
  • 鱷魚將角馬拖入水中,準備下死口時它卻來「湊熱鬧」,結果很無語
    鱷魚將角馬拖入水中,準備下死口時它卻來「湊熱鬧」,結果悲劇了鱷魚,一種被稱為冷血的動物,人們常常說鱷魚是水中的霸主,只要鱷魚在水中,一般沒有什麼動物能打得過它,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鱷魚也有著非常懼怕的動物,它懼怕一種看起來非常可愛的動物水獺,也懼怕一種體型超級大的動物河馬,鱷魚畢竟也處在食物鏈上
  • 鱷魚為什麼不敢攻擊河馬?看看河馬吃鱷魚兇狠樣子就知原因!
    在非洲大草原的河流中,經常可以看到鱷魚和河馬在同一條河流中活動,鱷魚即使靠得很近河馬,都不敢攻擊河馬。
  • 吃肉的鱷魚為什麼會懼怕吃草的河馬?河馬:你還真當我是吃素的?
    由於鱷魚和河馬的棲息地相同,因此它們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棲息地重疊的現象,一般出現這種現象時,都是鱷魚把領地讓位給河馬。一旦讓得不及時,河馬也將會對鱷魚發起猛烈攻擊。河馬之所以敢這麼為所欲為,其實是仗著它們驚人的咬合力。河馬的咬合力高達2.2噸,而鱷魚的咬合力只有2噸。
  • 鯊魚大戰鱷魚,誰才是真正的「水中霸主」?
    導語:說起鱷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稱為「水中霸主」,它也是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忌憚的為數不多的動物之一。它的「死亡翻滾」更是讓許多動物不寒而慄。在水中鱷魚堪稱是無敵的存在,它有著厚厚的「鎧甲」,而且長著血盆大口。鱷魚遍布世界各地,不同地域的鱷魚也不一樣,一樣的是它們都是兇猛的食肉動物。
  • 角馬要過河,鱷魚上去就是一口,河馬看到也想要分杯羹
    眾所周知,鱷魚是水中的霸主,無論是它那長滿尖牙的大嘴還是那粗壯的體型,再加上那強大的咬合力,都會讓人把它和死亡聯繫在一起。我們再看一下河馬,從它那憨憨的外表,看起來笨重的體型,雖然也有一張血盆大口,但是獠牙卻沒有鱷魚多,讓人們怎麼也聯想不到河馬是能夠和鱷魚相提並論的。
  • 假如鱷魚與河馬單挑,誰會更勝一籌呢?答案是河馬完虐水中霸主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原題:鱷魚和河馬打架誰更勝一籌?那麼鱷魚與河馬之間的打鬥,誰會更勝一籌呢?一般而言,在動物界中,體型偏大的動物往往鮮有天敵,如成年的食草動物如長頸鹿、非洲野水牛等,但一旦這些動物落單或者陷入獅子群、鬣狗群中就很有可能喪命。下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鱷魚和河馬的體型情況。
  • 森蚺和河馬大戰,誰更厲害?為什麼?
    雖然成年的森蚺沒有天敵,但是幼年的森蚺由於喜歡棲息在淺水中,極容易遭到鱷魚的捕殺,這也一定程度的控制了森蚺的數量,畢竟森蚺可有著平均一胎生十幾條小森蚺的生育能力。森蚺的攻擊方式很簡單,通常它會以偷襲的方式咬住獵物,然後用自己的身體將獵物纏住勒死,最後整個吞下。
  • 兇猛的鱷魚,為什麼不會吃河馬呢?真相沒你想的這麼簡單!
    兇殘無比的鱷魚,為什麼不會吃河馬呢?真相沒你想的這麼簡單!無所畏懼的鱷魚經常潛伏在水中捕捉一些獵物,就連是兇猛的獅子在過河時也有可能會被它按入水中,不過在野外有一種動物它卻並不敢動,那就是河馬,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