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為什麼不咬河馬,河馬不怕鱷魚嗎?其實這跟它們的體型和力量有很大關係,我們都知道,河馬在陸地上是僅次於犀牛,大象的哺乳動物,體長可以達到4米,光是肩高都可以達到1.5米左右,成年後可以體重可以達到3000-3500千克,擁有一張恐怖的巨嘴,牙齒長而銳利,加上皮厚肉燥的身體,就算是鱷魚它也不放在眼裡。
河馬擁有非常肥胖的身體,身上看起來非常光滑,因為它們主要生活在熱帶水草比較豐盛的地區,白天幾乎都在水裡待著,食物缺少的時候會上岸覓食,河馬是群居動物,一般都是十幾隻組成群體一起活動,有時候也會出現上百隻的盛況,平時河馬的性格比較溫順,只要不去惹怒它,它一般不會主動攻擊,帶有幼崽的雌性河馬非常容易暴躁。
野外,和河馬最容易相遇的就是非洲尼羅鱷了,尼羅鱷的生活環境和河馬一樣,都是非洲熱帶地區有水源的河流中,最大個體身體長度可以達到6米,平均體長為3.7米,體重為225-1000千克,它是一種噸位級食肉動物。尼羅鱷的身體機構使它非常強壯,強有力的尾巴能夠推動它在水裡快速潛行,而且它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鱷魚,可以通過挖掘洞穴來躲避乾旱季節。
尼羅鱷的兇猛就不必多說了,它們可以獵殺羚羊、斑馬、角馬、水牛等大型植食性動物,把握機會的情況下殺死獅子,河馬也是時有發生,作為冷血爬行動物,尼羅鱷除了待在水裡外,會經常上岸在太陽光下吸收熱量,它們的牙齒能夠無限生長,斷裂和捕獵時損壞的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補齊,厚實的鱗甲,鋸齒般的牙齒讓它成為兇殘的掠食者。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河馬出沒的地方,鱷魚從來不會去攻擊,除非遇到絕對的優勢,幾隻圍攻一隻的情況下,不然都只會遠遠觀望,而成年的河馬有時候看不慣鱷魚獵殺其它動物,經常會跑過去搗亂,而鱷魚幾乎都不敢還手,其實這跟河馬的體型巨大有很大關係,畢竟在絕對的力量前,攻擊力和撕咬能力幾乎完全發揮不出來。
河馬是雜食性動物,而鱷魚屬於典型的食肉動物,很多時候它們都是互不幹涉的,不過存在很大的競爭關係,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河馬會殺死小鱷魚,而成年的鱷魚偶爾也會獵殺幼小的河馬,因為它們都是群居動物,所以兩者的戰鬥力都是非常恐怖的,鱷魚也有自己的優勢,河馬也有自己的強項,萬不得已都不會以身試險,畢竟鱷魚可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動物,它們的腦容量和自身體型佔比巨大。
河馬和鱷魚都是在水裡戰鬥力更加強悍,鱷魚在岸上整個身體的劣勢就會暴露出來,河馬如果長時間離開水,會使皮膚發生乾裂,因為它們本來就是一種半水生動物,幾乎都是晚上才會上岸尋找食物,白天太陽直射時間長,幾乎都在水裡,河馬肥胖的身體讓它看起來四肢更加粗短,不過它的牙齒長度可以達到75公分長,還擁有陸地上最大的一張嘴。
河馬的皮層非常厚,加上龐大的體型,所以鱷魚是很難下口的,所以成年河馬單對單的情況下是完全不怕的,而它能夠張合150度左右的嘴巴,一旦咬住鱷魚,鱷魚也是承受不住的,不過它們很多時間都會相互避免衝突,不過千萬不要小瞧了尼羅鱷的傷害,它們的敏捷能力和潛伏能力是河馬完全不能比的,只能說各有各的優勢。
河馬有沒有天敵呢,準確來說,只要在水裡幾乎沒有動物敢招惹它,競爭對手鱷魚也完全算不上天敵,而在陸地上,主要天敵就屬大型貓科動物了,像獅子、鬣狗這些動物,因為大象,犀牛這些都屬於草食性動物,幾乎很少發生衝突,不過就算在陸地上,一頭成年的河馬獅子,鬣狗也很少敢招惹,除非食物嚴重缺少時,大部分時間攻擊的都是小河馬。
在鱷魚獵食的時候,很多時候河馬都會去幹預,有時甚至可以救下其它草食性動物,畢竟它和鱷魚可以說是死對頭,一旦鱷魚得到充足的食物,數量只會越來越多,而在旱季來臨之時,河水會逐漸較少,群體之間經常會發生搶奪領地等行為,而爭奪河流的控制權是靠數量取勝的,動物界為了生存,爭鬥無時無刻都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