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就要滅絕:史上最怪異犀牛集合

2020-11-22 驅動之家

9月2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犀牛日」,如今,犀牛這一古老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
圖自Google

但在歷史上,它們的數量也曾盛極一時,出現過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種類,其中不乏有長相奇特的。

「角毒獸的原型板齒犀」

如果你看過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一定會對裡面那隻體形酷似犀牛,還能從頭部的巨大犄角中噴射毒液的角毒獸印象深刻。


圖自網絡

在自然界的演化史上,還真出現過一種長相跟角毒獸無比接近的動物,名叫板齒犀。

板齒犀生活在距今約260萬——3萬年前更新世的歐亞草原上,是奇蹄目犀總科真犀科板齒犀屬的物種,共有西伯利亞板齒犀、高加索板齒犀、以及中華板齒犀等5個種群。

平均身高2.5到3米之間,體長接近5米,體重5到7噸不等,大小跟非洲象相當,在整個犀牛家族中體型僅次於曾經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準格爾巨犀。


圖自維基百科

除了巨大的體型,板齒犀最明顯的外在特徵莫過於位於額頭上,兩眼之間長達2米的巨大犄角了,其長度為整個犀牛家族之最,內部結構則與現代犀牛的角一樣,是類似於人類頭髮或指甲的物質。

板齒犀的角除了長度之外,粗大程度也是異常可觀,最粗的角基(角的根部)幾乎覆蓋了整個額頭,非常結實。

憑藉孔武有力的大身板以及長而結實的犄角,現實中的板齒犀雖然沒有噴射毒液的本事,但在成年後依然可以讓各類食肉動物望而卻步。

除此之外,板齒犀還是目前所發現的唯一犄角長在額頭上的獨角犀牛,現存的獨角犀牛犄角都長在鼻子前端。

板齒犀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要算它們的牙齒了。化石資料顯示,板齒犀的牙齒為長柱狀方板形(這也是得名的原因),看上去和馬的牙齒很像。

因此,它們也和馬一樣,以地面的草為主食,這使得它們非常適合在更新世廣袤的歐亞草原上生活。

到了更新世晚期,隨著冰河期的結束,強大的板齒犀終於不敵環境的變化,最終永遠的消失了。

「穿毛衣」的披毛犀

如果問起犀牛生活的環境或地區,想必很多人會想到廣袤的非洲草原,亦或者印度和東南亞的叢林,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熱」。

但在幾百到一萬多年前的更新世,卻有一類犀牛曾經把家安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人們根據它們身上厚厚的長毛,給它們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披毛犀。


圖自維基百科

在犀牛家族內部的分類中,披毛犀屬於雙角犀亞科的腔齒犀類,跟現存的蘇門答臘犀是近親。

成年披毛犀高2米,長4米,體重在4噸左右;長有一個較長的鼻角和一個較短的額角;除了穿著一身厚厚的毛衣,披毛犀的牙齒也很有特點,碩大的嘴巴裡沒有一顆門牙,它們也因此在學術界得到了另一個名字「腔齒犀」(含義是擁有空腔牙齒的犀牛)。

在吃飯時,披毛犀首先會用大嘴把草或樹葉含住,然後弄到嘴巴深處用具有許多褶皺的頰齒咀嚼。

最早的披毛犀出現在大約200萬年前的亞洲北部,這時候的披毛犀還沒有長出偉岸的身材,身上的毛髮也不是很多,因此主要生活在並不太寒冷的地方,比較著名的種類有我國河北境內的泥河灣披毛犀。

在隨後的幾十萬年中,披毛犀開始向北遷徙進入歐洲,到了中晚更新世世時期,它們已經佔據了除義大利、希臘南部,以及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之外所有的歐洲地區,其中一支更是徵服了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演化為與長毛猛獁象一樣耐寒的冰河期巨獸,並一直存活到更新世結束。

酷似河馬的兩棲犀

如果比較今天的犀牛跟河馬的最顯著區別,那無疑要算是前者頭上長有長長的犄角,後者頭上無角,卻有比食肉動物還長的尖牙了。

不過,在犀牛家族的歷史上,卻曾經有一類「非主流」,它們頭上平平,口中卻有類似河馬的獠牙,這類非主流的代表就是「兩棲犀」科。


圖自維基百科

兩棲犀科是一類已經完全滅絕的早期犀牛,生存於始新世中期到漸新世早期的亞歐和北美,該科中的絕大多數成員體長超過3米,其中最大的巨兩棲犀有4米4噸,它們頭上無角,四肢短粗,發達的臼齒和犬齒生長成長而鋒利的獠牙,可用來在面對掠食動物時展開自衛或跟同伴爭奪配偶和領地。

除了身材和牙齒,兩棲犀的生活習慣也和現代河馬非常相似,喜歡在靠近岸邊的河水中安家,飢餓時就會到岸上來吃鮮嫩的植物枝葉。這種時而在水中,時而又跑到岸上的生活習慣,也的確無愧於「兩棲」的名號。

在所有兩棲犀中,卡地犀和蒙古兩棲犀算是比較特殊的類群,它們之中前者擁有一個類似現代貘那樣向前突出的鼻子,而後者的腦袋佔據了軀幹長度的1/4,和身體的比例明顯大於其他兩棲犀。

憑藉鋒利的獠牙和粗壯的身材,兩棲犀類在氣候溫暖的始新世和漸新世早期生活得非常滋潤,但到了漸新世末期,它們高度特化的身體卻無法適應環境的變化,最終匆匆退出了自然演化史的舞臺。

陸地哺乳動物中的巨無霸

以上的幾類犀牛,雖然在外觀上不盡相同,但總體上卻還都是脖子和腿短粗,身軀巨大的形態,從輪廓上多多少少還能與現代犀牛聯繫起來,但是下面要介紹的巨犀,長相跟現代犀牛可就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了。


圖自維基百科

實際上,巨犀並不具體指代某一種犀牛,而是泛指奇蹄目犀總科巨犀科下的所有動物,這些動物普遍頭上無角,脖子長腿長,在形象上與人們印象裡的犀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巨犀主要生存於距今約34萬到23萬年前,漸新世的亞洲和東歐地區,它們中的大多數成員身高都至少達到4米,體長在7—8米之間,體重超過10噸,其中最大的準格爾巨犀肩高超過5米,體長超過9米,體重在15到20噸之間,是目前所發現的,地球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大陸生哺乳動物。

出色的海拔讓巨犀可以吃到其他食草動物夠不到的樹葉,即便一個地方的食物吃完,長而有力的腿也足以保證它們進行長途遷徙,找到下一片食物充足的林地,巨大的身板更是讓它們無視任何食肉動物的存在,說是巨無霸可謂一點不為過。

不過,正所謂盛極必衰,就在巨犀家族中成功演化出準格爾巨犀這樣的極品物種後不久,上天就跟它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隨著漸新世末期全球氣候的乾燥化,大片的森林被草原取代,巨犀為了吃樹葉而生長出來的低冠齒無法咀嚼粗糙的草,最終在中新世來臨之前被淘汰出局。

史前的小馬「跑犀」

巨犀雖然在身體形態上跟其他犀牛有明顯不同,但在對付掠食動物的方法上卻跟它們大同小異,都是依靠龐大的體型震懾對方。

不過,另一種體形和巨犀接近的犀牛「跑犀」,可就不具備這個能力了,因為它們的個頭比人還小。

跑犀是犀總科跑犀科的動物,最早出現於始新世的北美大陸,它們體長1米,海拔不超過80釐米,頭上無角,身材看上去就像一匹小型的馬,平日裡以小群體為單位生活在密林深處,以植物的枝葉為主食,偶爾也會到開闊的林地上來,由於體型太小,它們面對掠食動物時只能是三十六計跑為上策。


圖自維基百科

身為犀牛家族的早期成員,跑犀除了體態跟後期的犀牛有明顯差別,腳趾的數量也不一樣,它們的前腳有4個趾頭,後腳則有3個(現代犀牛前後都是3個)。

化石記錄顯示,跑犀雖然個頭小,但卻有跟頭部比起來較大的眼眶,古生物學家猜測,它們應該有比較不錯的視力,以便於隨時發現隱藏的掠食動物。

到了漸新世,跑犀開始繁盛起來,它們的勢力範圍從北美擴展到了歐亞,其中比較著名的種類是生活在我國雲南的原蹄犀,它們的體型跟狗差不多大。

絕大多數的跑犀都長有適合吃樹葉的低冠齒,只有生活在北美的內布拉斯加跑犀是個例外,較高的齒冠讓它們可以以地面上粗糙的草為食。也正是憑藉這樣的牙齒,內布拉斯加跑犀成為跑犀家族中活得最久的成員。

不過,內布拉斯加跑犀最早還是沒能躲過滅絕的命運。到了中新世早期,氣候的巨變和三趾馬等動物的競爭,最早將跑犀家族趕下了自然演化史的列車。

相關焦點

  • 《戀愛的犀牛》| 愛情會隨犀牛一同滅絕嗎?
    犀牛 是一種個頭很大的動物。世界上的犀牛有五種:黑犀牛,白犀牛,蘇門答臘犀,印度犀和爪哇犀已經基本滅絕了。犀牛的外表稍顯笨拙,內心卻十分纖細。犀牛,除極少數時候會表現出攻擊性之外,都表現得溫柔。犀牛,也是種孤獨的動物,又是多麼美好的生物。
  • 世界犀牛日,盤點那些曾經出現過的怪異犀牛
    9月2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犀牛日」,如今,犀牛這一古老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危險
  • 戀愛的犀牛們——黑犀牛西非亞種滅絕,發舊文紀念。
    今天的消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表示,黑犀牛西部亞種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已於11月10日野外滅絕。這已經不近幾十年來犀牛家族唯一的訃告了。    1999年那個炎熱的夏天,先鋒戲劇夫妻檔孟京輝、廖一梅聯手打造的小劇場話劇《戀愛的犀牛》登上舞臺,一舉成為先鋒戲劇史上最賣座的作品,被無數文藝青年奉為「愛情聖經」。這是一部關於男主人公犀牛飼養員「馬路」和女主人公「明明」的故事,故事的主題是殘酷、不堪一擊又無條件的愛情。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犀牛的滅絕竟然是近親繁殖的原因!
    犀牛是瞎子嗎?研究表明,犀牛的視力大約是貓的一半,普通人的十分之一。眾所周知,即使犀牛在100英尺外的開闊平原上,它們也不會注意到其他體型較大的動物,比如人類。如果你是那頭犀牛沒有注意到的,你可能會覺得它很甜蜜,很滑稽,但不會有人建議你笑。
  • 十大關於恐龍滅絕的最怪異的想法
    原標題:十大關於恐龍滅絕的最怪異的想法 十大關於恐龍滅絕的最怪異的想法  (化石網/獸王編譯)專業和業餘的古生物學家,想到的一些關於恐龍如何從地球上消失的奇怪的解釋  在恐龍身上發生了什麼事?
  •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犀牛滅絕記
    一些動物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比如非洲的犀牛。如果我說中國以前犀牛泛濫,你信嗎?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實在古代,中國犀牛也很多。河姆渡和周口店的遺址上,多次發現犀牛骨頭;甲骨文記載,商朝殷王一次捕獵到71頭犀牛;戰國犀牛紙鎮、西漢錯金銅犀牛、宋代犀牛擺件等等,這都說明古人熟悉犀牛,犀牛不是遙遠的非洲獨有物種。
  • 在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的瀕臨滅絕的一隻有角的犀牛
    在阿薩姆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看到瀕臨滅絕的獨角犀牛是Holiday Scout巡迴演唱會的一部分。你還記得當我去蘭卡威並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犀牛之旅的事情......結果證明是犀牛是一種四輪車。我猶豫地問桑格...... 「他們是真正的犀牛嗎?」 他就像,是嗎?… 好的。只是檢查。
  • 揭秘中國犀牛2000年的滅絕之路:是天災還是人禍?
    大家知道,現在中國絕大多數地區是不產犀牛的,一提起犀牛大家就會想到非洲、埃及或者尼羅河等熱帶地區,那裡才應該是犀牛生存的天堂。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國,犀牛的足跡卻遍布中原大地,而且數量還相當之多。那麼,2000年前遍布中國的野生犀牛為何在中國一頭都見不到了呢?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 廣東、廣西的大象犀牛為什麼滅絕了?
    兩廣境內曾有大象和犀牛事實上,在一千多年前廣東、廣西境內不止有大象,還有犀牛。西漢人桓寬所著的《鹽鐵論·力耕》記載:「珠璣犀牛出桂林」(珠璣是珠寶、珠玉的意思)。大象犀牛的「美好年代」那為什麼現在兩廣境內沒有大象犀牛了呢?究其主要原因皆跟氣候變化有關。大象犀牛都是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如今兩廣的氣候基本不適合它們生存,自然就消失了。但在一兩千年前中國的氣候不是這樣的。
  • 力挽狂瀾:人們有望將北部白犀牛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白犀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一個存在於圖片文章視頻中的物種,就連去動物園都不一定能見到。而我們對白犀牛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除了頭上的犀牛角,我們可能都想不出來白犀牛的具體模樣。犀牛現存五種,分別是白犀牛、黑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印度犀牛,所有犀牛都是瀕危物種。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該物種面臨滅絕
    )通過社交平臺證實,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婆羅洲犀牛聯盟(BORA)表示,這隻犀牛生前患有器官衰竭。名叫塔姆的犀牛已經31歲,從4月開始就一直沒有食慾,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警覺性也下降許多。雖然得到了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後期獸醫也對其進行了努力搶救,但仍然沒有挽救塔姆的生命。
  • 世界又一物種滅絕,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被「安樂死」
    今天說個比較沉重的話題——物種滅絕。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這其中有「天命如此」的,但絕大部分還是和人類的造孽脫不了干係的,生態環境破壞和過度獵殺是兩大禍首。其實小編也很難相信,擁有如此高度文明的人類是地球上最兇殘的物種。
  • 本國犀牛已滅絕 尚比亞將從南非引入15頭
    新華網盧薩卡9月22日專電(記者石壽河)尚比亞野生動物局22日向記者透露,尚比亞政府計劃從南非再引進15頭犀牛,加上原先引進的6頭犀牛,尚比亞犀牛數量將可達到21頭。  動物局局長哈彭加告訴記者說,尚比亞在上世紀70年代曾擁有2000多頭犀牛,但由於偷獵者瘋狂捕殺,致使這一世界珍稀動物在尚比亞全部滅絕。
  • 史上最怪異的十大翼龍
    史上最怪異的十大翼龍 時間:2016-07-30 17:5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口中遍布著接近1000顆針狀牙齒   原標題:口中遍布著接近1000顆針狀牙齒!
  • 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牛死亡,至此,此物種滅絕…
    白犀牛分南白犀和北白犀兩個亞種。前者數量尚可,後者世界上僅存3隻,其中兩隻是雌性北白犀牛,另外一隻雄性北白犀牛!這隻唯一的雄性北白犀牛叫蘇丹,生活在肯亞奧佩傑塔保護區。生於1973年,今年已經45歲了,但是它的生命也就停止在了45歲,因為它就在昨天去世了!
  • 歷史老照片:廣東、廣西的大象犀牛為什麼滅絕了?原因是2字
    你們知道廣東和廣西的大象和犀牛為什麼滅絕了嗎?我們都聽過曹州衝像的故事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這頭大象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可是被忽略了1000多年的問題。很多人說他的那個大象是孫權送的,為什麼廣東和廣西的就沒有了,那你們有想過這個問題嗎,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原因呢。
  • 亞洲犀牛於無人關注中走向滅絕 唯印度犀留有希望
    (原標題:亞洲犀牛:無人關注中走上滅絕之路) 說到犀牛
  • 《山海經》——百年前國內最後一頭滅絕,犀牛為何受此劫?
    第一座: 天虞山山天虞山系從西邊開始,天虞山就是南山三經最西邊的一座山犀牛,一種古代在我國南方生存過,而20世紀20年代在我國徹底滅絕的珍貴的野獸。在古代,犀牛因其雄壯而威嚴的軀體被認為是靈異之獸,是勇者的化身,是力量與威嚴的象徵,而它的形象也作為裝飾,時常被刻畫在需要彰顯威嚴的器具之上,如:鼎、柱……犀牛的角被認為是其精靈所聚,可延年益壽,解百毒,便作為一種珍貴的藥材出現在藥方中。而且犀角也因其生長在犀牛頭上,被認為能夠與神明相接,是一種神物,能夠闢邪、通靈。
  • 萬娘娘英文晨讀190111 | 亞洲犀牛瀕臨滅絕
    重點詞組conservationist:自然環境保護主義者species:物種 (單複數同形)critically:嚴重的Endangered:受到威脅rhino:犀牛Wipe out:滅絕tsunami:海嘯roam:漫步,遊蕩Trigger: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