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犀牛於無人關注中走向滅絕 唯印度犀留有希望

2020-11-25 網易新聞

(原標題:亞洲犀牛:無人關注中走上滅絕之路)

說到犀牛,大家可能會想到動物園裡的白犀牛,想到《戀愛的犀牛》中那話兒有一尺長的黑犀。其實,它們都原產於遙遠的非洲。

我們的先祖熟悉的犀牛,可不是這些非洲來客。戰國時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西漢之時,有王者鑄錯金銀雲紋銅犀尊,其形象異常寫實,顯然是見過真正的犀牛。那時,非洲的犀牛不可能來到我們的土地。那時,神舟大地上還徘徊著土生土長的犀牛。

錯金銀雲紋銅犀尊。

2000多年過去了,中華大地上的犀牛早已消失。甚至在臨近的東南亞、南亞地區,犀牛的生存現狀也越來越差。但更為可怕的是,這些亞洲犀牛的消失悄無聲息,罕有人關注。

蘇門犀:最後的希望碎裂於地

亞洲有3中犀牛。其中生存現狀最差的一種,應該是蘇門答臘犀。上方的那個錯金銀雲紋銅犀尊,應該就是以蘇門犀的某個亞種或者同屬物種為原型造出來的。

這個物種有3個亞種。其中生活在中南半島的北方亞種已經滅絕。還剩下婆羅洲亞種和蘇門答臘亞種殘存於世。按照較為官方的統計數字,蘇門犀還剩100頭左右。

蘇門答臘犀牛庇護中心裡滾泥潭的小犀牛。拍攝者:Rhett A. Butler。

但有兩個問題:1這100頭並非生活在一起,而是散布於好幾個保護地當中;2這個數字可能太過於樂觀了。

舉個慄子。位於蘇門答臘島西海岸的葛林芝塞布拉國家公園曾經是蘇門犀最大的希望。1990年,科學家估計這裡有500頭蘇門答臘犀。然而到了2004年,官方宣布,葛林芝塞布拉國家公園的蘇門答臘犀滅絕了。14年間,一個500頭個體的繁盛群體完全消失了?那得是核平了吧!更大的可能是一開始那個數據就算錯了。

那麼,蘇門犀究竟還剩多少呢?確切的數字沒有人知道。如果按照最悲觀的算法,那麼全世界僅剩大約30頭蘇門犀——不分哪個亞種,也不分野生還是人工飼養。而且這30頭還散落在三、四個棲息地當中。

辛辛那提動植物園的蘇門答臘犀母子。目前,這些個體帶著辛辛那提動植物園的祝福和技術,回到了蘇門答臘。拍攝者:wAlanb。

如今,有些科學家想利用一些先進和激進的技術,來推進蘇門犀的繁育。但這件事也很難:現有能拿來做實驗的個體實在是太少了,如果要去野外抓,又面臨技術和政策上的難題。印尼政府在動物保護事業上顯然沒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

前兩天,馬來西亞的最後一頭雄性蘇門犀婆羅洲亞種去世。這件事的重要性,幾乎等同於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之死。然而,有關後者的報導鋪天蓋地,前者沒有多少人知道。

爪哇犀: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

和蘇門犀類似,爪哇犀曾經也遍布於東亞南部和東南亞,但現在徹底退縮到了東南亞的海島地區:2010年4月,越南最後一隻爪哇犀被殺死在一個國家公園當中,犀角被割走了,至此,爪哇犀的大陸亞種徹底滅絕。

爪哇犀,圖片來自Alain Compost。

爪哇犀又比蘇門犀幸運。它們的數量也很少,只有68頭,這個數字很明確,介於蘇門犀數量的悲觀統計和樂觀統計之間。不過,爪哇犀的種群狀況特別穩定,近些年其個體數量還有略微上升的趨勢。

這一切歸功於印尼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1883年,喀拉喀託火山爆發,摧毀了烏戎庫隆半島原有的環境,無數動植物失去了生命,人類也幾乎全部遷出了這片區域。但大地上厚厚的一層火山灰又成為了植物復生的沃土,隨後爪哇犀遷居了回來,幸運的是,人類沒有跟過來。後來,無論是荷蘭殖民者還是獨立後的印尼政府,都在此下了不少力。於是,這裡成為了全世界最後一個爪哇犀種群的避風港。

夜間的喀拉喀託之子火山。圖片來自mrietze.com。

喀拉喀託火山的怒火併沒有止歇,如果它再噴發一次呢?2018年12月22日,喀拉喀託火山慘留下來的部分——喀拉喀託之子火山——劇烈噴發,產生的海嘯再一次橫掃烏戎庫隆半島區域。

這一次我們都很幸運,沒有一頭爪哇犀失去了生命。但喀拉喀託之子火山的噴發是大概率事件。那下一次呢?

紅外相機拍攝的爪哇犀,圖片來自烏戎庫隆國家公園。

火山爆發只是爪哇犀面臨的威脅之一。它們依舊要面對偷獵的威脅,其數量和基因的多樣性都太小,難以獨立面對疫情。長此以往,這個物種的存續面臨很大的不可控性。

我們的確是把雞蛋都放在了一個籃子裡。

印度犀:希望之所在

爪哇犀也叫小獨角犀——這是因為它們同屬的兄弟印度犀個頭更大。印度犀的個頭和原產非洲、大陸動物園內常見的白犀牛難分伯仲,但只有一個角,滿身都是疙瘩——在打架的時候,印度犀偏好用鋒利的牙齒咬敵人,所以需要用這些疙瘩加強防禦。印度犀生活在較為潮溼的熱帶森林當中,特別喜歡水,行為有一點像河馬。

在水中吃草的印度犀。

相對於蘇門犀和爪哇犀,印度犀的生存狀況要好得多,至今尚有2500多頭。雖然我們常常覺得南亞人民比較沒溜,會開很多他們的玩笑,但無論是印度還是尼泊爾,在動物保護事業上都很給力。

尤其是尼泊爾。2014年到2017年間,尼泊爾人創造過一個1071天的犀牛零盜獵記錄。他們的犀牛,主要生活在奇特旺國家公園當中。

奇特旺街頭隨處可見這樣的宣傳標語。

奇特旺國家公園對犀牛特別好,大量的軍警在此維護治安,打擊犯罪。但他們對當地的原住民卻不怎麼樣。幾十年來,為了建設這座國家公園,尼泊爾政府將當地的2萬多名原住民給趕出了家園,還沒有給什麼補償。如今,這座國家公園當中還存在著許多人權問題。

我把這種保護模式稱為」軍閥式保護「。它會有一些隱患:如果原住民無法認同保護事業,那麼局勢一旦有變,保護事業就會難以持續下去。但沒人會否認這種模式至少在短期內是有效的。

但不管怎麼說,印度犀都是生存現狀最好的一種亞洲犀牛。至少有它們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希望。

這就是亞洲的三種犀牛。按種來算,我們的犀牛的多樣性比非洲要高,它們生活的環境也更為多樣。如果我們亞洲人都不重視這些珍寶,那麼它們就真的會在默默無聞中滅絕了。

來源:微信公眾號「花落成蝕」

本文來源:三寸日光 責任編輯:杜碩_NB12556

相關焦點

  • 戀愛的犀牛們——黑犀牛西非亞種滅絕,發舊文紀念。
    世界上的犀牛有五種「馬路:有的犀牛生活在乾燥而開闊的草原地帶,有的犀牛則喜歡棲息在濃密的森林中,他們吃的食物也不同,有的喜歡吃草,有的喜歡吃樹葉,有的草和樹葉都吃。犀牛的名字來源於希臘文,是熱帶動物。世界上的犀牛有五種:黑犀牛、白犀牛、蘇門答臘犀、印度犀和爪哇犀,已經基本滅絕了。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中國野生犀牛消亡史:唐宋以後的人們為何見不到犀牛了?
    但理論上來說,這一物種的滅絕已經進入倒計時。目前全世界僅存5種犀牛:黑犀牛、白犀牛(分為南方亞種和北方亞種)、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除南方白犀牛亞種外,其他犀牛種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尤以爪哇犀牛數量最少(50多頭)。
  •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犀牛滅絕記
    每個國家都有國寶,中國是大熊貓,俄羅斯是北極熊、美國是禿鷹、英國是知更鳥,澳大利亞是考拉和袋鼠。一些動物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比如非洲的犀牛。如果我說中國以前犀牛泛濫,你信嗎?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實在古代,中國犀牛也很多。
  • 中國犀牛的悲情消亡史,1922年就已不見蹤跡
    西漢時期以犀牛為原型製作的青銅器犀牛曾經廣泛地分布在亞非大陸,尤其是我們中國,2000多年前的它的足跡遍布整個中原大地,而且數量還相當之多,。可到了現在除了非洲外,在亞洲僅剩下印度、尼泊爾、越南、印尼等幾個少數國家。
  • 《戀愛的犀牛》| 愛情會隨犀牛一同滅絕嗎?
    犀牛 是一種個頭很大的動物。世界上的犀牛有五種:黑犀牛,白犀牛,蘇門答臘犀,印度犀和爪哇犀已經基本滅絕了。犀牛的外表稍顯笨拙,內心卻十分纖細。犀牛,除極少數時候會表現出攻擊性之外,都表現得溫柔。犀牛,也是種孤獨的動物,又是多麼美好的生物。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關注|在非洲至少平均每14小時就有一頭犀牛被獵殺……
    關注|在非洲至少平均每14小時就有一頭犀牛被獵殺…… 2020-09-22 1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動物世界-印度犀牛
    屬於奇蹄目犀科獨角犀屬,與數量更為稀少的爪哇犀牛是近親。印度犀(獨角犀)是一種比較「新」的犀牛,於400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出現。印度犀由於分布範圍相對偏小,所以只有一種,沒有形成亞種。成年印度犀牛體型龐大,頭體長3.2-3.8米(有4.2米的紀錄);肩高1.6-1.86米;體重1600-2200公斤。
  • 眼瞅著就要滅絕:史上最怪異犀牛集合
    9月22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犀牛日」,如今,犀牛這一古老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危險。}圖自Google但在歷史上,它們的數量也曾盛極一時,出現過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種類,其中不乏有長相奇特的。
  • 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 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為何消失了
    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 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
  • 酒桌上的印度犀牛
    今天從一瓶白葡萄酒開始介紹一個故事這瓶酒身上有一幅版畫是一頭犀牛的圖案這個圖其實畫的是一頭印度犀
  • 世界犀牛日,盤點那些曾經出現過的怪異犀牛
    如果問起犀牛生活的環境或地區,想必很多人會想到廣袤的非洲草原,亦或者印度和東南亞的叢林,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熱」。但在幾百到一萬多年前的更新世,卻有一類犀牛曾經把家安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人們根據它們身上厚厚的長毛,給它們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披毛犀。
  • 我國近代有哪些動物滅絕了?為什麼?
    從地球上生命誕生之初到今天,動物滅絕就沒有停止過,僅僅是大的物種滅絕就有5次之多,時至今日,動物的滅絕依然在不斷的上演著。那麼,是什麼造成了動物的滅絕呢?在我國的近代又有哪些動物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 印度犀牛盜獵事件減少
    印度加濟蘭加國家公園,數隻印度犀在野地裡吃草,阿薩姆邦。印度犀分布於印度和尼泊爾的草原、沼澤和森林地帶,因人類盜獵和棲息地減少,已被列為易危物種。阿薩姆邦是印度最主要的犀牛棲息地,現有約2640隻犀牛,大部分都生活在加濟蘭加國家公園。由於當地堅持打擊盜獵行為,阿薩姆邦2019年只有3隻犀牛死於盜獵,比2016年降低86%。
  • 部分遠古已滅絕的犀牛,生活在中國的還不少
    2.和圖1那個體型差不多,肩高2.5-3米,我們印象中典型的板齒犀(大多真正的板齒犀可以歸入西伯利亞板齒犀和高加索板齒犀)3.身形較小,類似於白犀4.肩高2米,體重3噸,年代比板齒犀屬要早5.體重5噸,肩高1.8- 2.2米 屬於亞洲象級別
  • 萬娘娘英文晨讀190111 | 亞洲犀牛瀕臨滅絕
    重點詞組conservationist:自然環境保護主義者species:物種 (單複數同形)critically:嚴重的Endangered:受到威脅rhino:犀牛Wipe out:滅絕tsunami:海嘯roam:漫步,遊蕩Trigger:導致
  • 世界上最孤獨的犀牛走了,人類只有抱歉二字
    蘇丹從此成了孤獨的、全世界最後一隻有繁殖能力的雄性北白犀,成了延續這個種族的最後希望。然而犀牛交配需要公犀牛爬背,年邁的蘇丹,已經沒法完成這個動作。研究者保存了它的精子和組織樣本,但過去幾年進行的人工繁殖實驗也沒有收穫成效,未來也不一定有所改觀。
  • 在卡齊蘭加國家公園的瀕臨滅絕的一隻有角的犀牛
    印度獨角犀牛有什麼特別之處?那麼任何瀕臨滅絕的動物都值得一些關注和保護。2/3的獨角犀牛種群在印度!我覺得這太不可思議了。它是一種亞洲動物,人口過剩的印度正竭盡全力保護它們。「印度犀牛一度遍布整個印度 - 恆河平原,但過度狩獵和農業開發使其範圍急劇減少到印度北部和尼泊爾南部的11個地點。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估計有1,870至1,895隻犀牛活著。。 2015年,估計共有3,555隻印度犀牛生活在野外。
  • 體型最大的犀牛,因人類大肆捕殺,白犀已處於滅絕的境地
    日前,世界上生存的牛共有五種:白犀、黑犀、印度屏、爪和蘇門犀,前兩種產於非洲,後三種產於亞洲。它們是世界珍貴的大型野獸。犀牛中要數白犀的體形最大,其肩高可達1.8-2.0米,身長達4.1-4.4米,體重在2-3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