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後,科學家或用其組織和細胞克隆它
去年11月,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死亡,這讓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離滅絕又近了一步現在,馬來西亞科學家希望利用伊曼和其他它犀牛屍體的組織和細胞來恢復犀牛數量。該項目由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IUM)的一個團隊進行,重點關注幹細胞技術和體外受精。該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醫學博士穆罕默德·洛克曼·賓說,這個過程與克隆技術類似,目的是利用老犀牛的細胞生下一個新嬰兒。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英媒:全球僅剩80頭
——蘇門答臘犀牛在馬來西亞已經滅絕,此前,這裡最後一頭倖存的蘇門答臘犀牛在圈養環境下死亡。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位於沙巴州東部、婆羅洲島上的馬來西亞野生生物管理機構說,這隻名叫伊曼的雌性犀牛23日死於癌症。它在2014年3月被捕獲後,患上了子宮腫瘤。 野生生物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奧古斯丁·圖加在一份聲明中說,25歲的伊曼因為腫瘤對膀胱的壓迫不斷增大,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不過她的死亡比預期的要早。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去世 | 科技早頭條
· 動物保護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周六,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因癌症死亡。這頭25歲的雌性犀牛名為伊曼(Iman),自2014年從野外救助回來起,就患有子宮腫瘤。就在半年前,馬來西亞的最後一頭雄性蘇門答臘犀牛也不幸離世。蘇門答臘犀牛是現存的5種犀牛之一,也是其中體型最小的。蘇門答臘犀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現存數量僅剩約80頭,絕大多數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
-
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牛死亡,至此,此物種滅絕…
前者數量尚可,後者世界上僅存3隻,其中兩隻是雌性北白犀牛,另外一隻雄性北白犀牛!這隻唯一的雄性北白犀牛叫蘇丹,生活在肯亞奧佩傑塔保護區。生於1973年,今年已經45歲了,但是它的生命也就停止在了45歲,因為它就在昨天去世了!
-
眼睜睜看著最後一隻夏威夷金頂樹蝸死亡 「世界滅絕動物墓地...
夏威夷金頂樹蝸 報導指出,1997年,地球上最後10隻樹蝸被送到夏威夷大學實驗室進行人工飼養。儘管專家成功培育出新生蝸牛,但後來除喬治外,所有蝸牛都陸續死亡。 除最後一隻已知夏威夷金頂樹蝸死亡外,夏威夷島上其他陸生蝸牛因氣候變化以及外來物種的大規模入侵等多方面原因,也同樣面臨威脅。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 物種瀕臨滅絕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20日報導,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已因「老年併發症」死亡。「蘇丹」生於1973年,圖片拍攝於2010年。肯亞奧爾佩傑塔保護區(Ol Pejeta)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說,在「蘇丹」的病情「嚴重惡化」之後,它再也不能站立了,這頭45歲的犀牛在周一被安樂死。在這兩隻倖存的雌犀牛的幫助下,犀牛已經成為了拯救亞種的雄心壯志的一部分。
-
世界又一物種滅絕,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被「安樂死」
今天說個比較沉重的話題——物種滅絕。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這其中有「天命如此」的,但絕大部分還是和人類的造孽脫不了干係的,生態環境破壞和過度獵殺是兩大禍首。其實小編也很難相信,擁有如此高度文明的人類是地球上最兇殘的物種。
-
最後的雄性北白犀也老了,又一個物種即將消失
原因很簡單,蘇丹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然而,蘇丹的後腿也越來越不好使……蘇丹一歲時在南蘇丹的貝尚區被捉住,然後背井離鄉來到捷克共和國的 Dvur Kralove 動物園,直至2009年北白犀「最後機會」繁殖計劃啟動後,才與兩位雌性白犀牛小夥伴一同回到了非洲大陸,住進了自然保護區,任務是繁衍後代。
-
北方白犀牛最後的雄性死亡 這個物種還能延續下去嗎
但在本周,45歲高齡的蘇丹最終死亡。更令人感到悲傷的是,它是其所屬亞種中最後活著的雄性。蘇丹1973年出生時,研究人員統計北方白犀牛的數量還有500頭。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猖獗的偷獵導致其數量銳減至30頭。經過21世紀初的短暫復甦之後,北方白犀牛數量迅速減少,2007年僅剩8頭,2015年為3頭。
-
印尼40年來首次發現野生蘇門答臘犀牛
光明日報馬尼拉3月25日電(記者趙中文)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尼分會24日宣布,3月12日在印尼婆羅洲一處採礦場附近發現一隻約5歲大的蘇門答臘母犀牛,之後這頭犀牛落入動物保護組織設下的陷阱。這是當地40年來首次發現野生蘇門答臘犀牛,讓許多動物保護人士大為振奮。
-
除了北方白犀牛 還有這10種動物瀕臨滅絕
3月19日,肯亞Ol Pejeta保護區裡,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離世。據悉,世間僅存著的兩頭北方白犀牛均為雌性,且分別為蘇丹的女兒((Najin)以及孫女(Fatu),這意味著該物種正式進入了滅絕倒計時。唯一倖存的雄性北方白犀牛的死亡,也對其他瀕危物種的命運做出了警告。
-
亞洲犀牛於無人關注中走向滅絕 唯印度犀留有希望
2000多年過去了,中華大地上的犀牛早已消失。甚至在臨近的東南亞、南亞地區,犀牛的生存現狀也越來越差。但更為可怕的是,這些亞洲犀牛的消失悄無聲息,罕有人關注。蘇門犀:最後的希望碎裂於地亞洲有3中犀牛。其中生存現狀最差的一種,應該是蘇門答臘犀。上方的那個錯金銀雲紋銅犀尊,應該就是以蘇門犀的某個亞種或者同屬物種為原型造出來的。
-
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僅剩兩頭雌性,該物種視同滅絕
今天,世界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了。世界僅剩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這一物種已經在自然世界中視同滅絕。據中新網消息,肯亞研究人員稱,由於健康狀況「明顯惡化」,北方白犀牛「蘇丹」在19日被實施安樂死。45歲的蘇丹,已經到了犀牛壽命的上限,過去一年裡,它飽受右後腿感染潰爛之苦,幾乎不能行走。
-
犀牛的滅絕竟然是近親繁殖的原因!
即使在20世紀初,仍有50萬頭犀牛在非洲和亞洲漫步,但現在,在數十年的狩獵、偷獵和棲息地喪失之後,這個數字可能已經減少到只有2.9萬頭。近年來,壞消息層出不窮:西部黑犀牛和北部白犀牛被宣布滅絕,只有兩頭北白犀牛還活著,就在四個月前,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死亡,犀牛遠不是唯一因數量減少和隨之而來的近親繁殖而瀕臨滅絕的大型動物。
-
在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雌性的婆羅犀正在死去,就現在
據今日婆羅洲網(borneotoday.net)消息,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雌性婆羅犀正在垂死中。
-
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白犀牛的健康狀況正在下降
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白犀牛的健康狀況已經惡化,犀牛亞種因偷獵而瀕臨滅絕。現年45歲的犀牛名叫蘇丹,去年在Tinder約會app上被列為「世界上最符合條件的單身漢」。他和最後兩隻雌性白犀牛生活在一起。
-
科學家預測80年後,世界人口112億,1/10哺乳動物會滅絕
可以說從那時起,人口數量的增長所對應的就是哺乳動物數量的下降,甚至物種的滅絕。根據哥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的統計和推測,晚更新世開始(12.6萬年前)至今,共有351種哺乳動物滅絕,而同樣是到2100年,僅僅是哺乳動物,就將有558個物種滅絕。物種數目的下降只是直觀表現,更嚴重的是,由於許多物種棲息地遭到了不可逆轉的破壞,以及物種種群規模的減少,生活在非洲、美洲和歐亞大陸的許多哺乳動物都將面臨生存危機。
-
最後一頭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亡 物種滅絕離人類還遠麼?
其後則是一個個瀕危動物,在後面的幾塊中,寫有「人類」、「鼠類」等字樣……「世界滅絕動物墓地」的墓志銘上有這樣的話:「……工業革命以來,以文明自詡卻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使數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而喪失家園或遭滅頂之災:當地球上最後一隻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勞地尋求配偶;當最後一隻未留下後代的雄鷹從汙濁天空墜向大地;當麋鹿的最後一聲哀鳴在乾燥沼澤上空迴蕩……人類,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結局!
-
2019年生物滅絕情況:1個宣布滅絕,1個區域性滅絕,兩個可能滅絕
夏威夷蝸牛(Achatinella apexfulva)或已經滅絕根據威夷國土資源部表示,在最後一個已知的夏威夷蝸牛是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宣布死亡的,它的名字叫「喬治」。蘇門答臘犀牛區域性滅絕在今年11月份的時候,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宣布死亡了,根據全球野生動植物保護部發布的數據來看,如今也只有在印度尼西亞境內散布著不到80頭蘇門答臘犀牛。
-
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離世:人類將造成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45歲的「蘇丹」,因身體機能急劇衰退,飽受痛苦,3月19日在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以安樂死的方式離世。他表示:「毫無疑問,一場形勢嚴峻的滅絕危機正在愈演愈烈,而『蘇丹』的離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2015年,《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發布了一項研究報告,該報告嚴肅地表示地球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對此負有全責。需要說明的是,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被稱為第五次物種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