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死亡,這讓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離滅絕又近了一步。現在,馬來西亞科學家希望利用伊曼和其他它犀牛屍體的組織和細胞來恢復犀牛數量。
該項目由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IUM)的一個團隊進行,重點關注幹細胞技術和體外受精。該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醫學博士穆罕默德·洛克曼·賓說,這個過程與克隆技術類似,目的是利用老犀牛的細胞生下一個新嬰兒。
「在這3頭犀牛(馬來西亞最後的倖存者)死亡之前,我們得到了它們的細胞,這些細胞仍然存活——這就是為什麼我很有信心。」洛克曼博士表示,「如果你沒有任何細胞,或者我們只有不再活著的組織,我們就不能做任何事情。我們只能把它放在一本書或博物館裡。但現在我們有了一個可以利用的生物。」
工作過程包括:與婆羅洲犀牛聯盟(BORA)合作,研究人員在婆羅洲犀牛保護區採集了包括伊曼在內的最後三隻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前的細胞和組織。
這些細胞來自犀牛的心臟、肺、大腦和腎臟。至關重要的是,研究小組收集了幹細胞——基本上,幹細胞是產生具有特殊功能的細胞的原材料。
然後有兩種潛在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將這些幹細胞發育成卵子和精子,創造出胚胎,然後植入代孕母犀牛體內。代孕犀牛可能是另一隻犀牛,可能是另一個國家的蘇門答臘犀牛,也可能是另一個物種的犀牛。
第二種方法是取出代孕動物的卵子,提取細胞核,將其與蘇門答臘犀牛的體細胞結合。這項技術在1996年的克隆羊多莉身上得到了應用。
目前,洛克曼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嘗試這兩種方法。
由於幹細胞能夠自我複製,研究小組擁有相當數量的幹細胞儲備,因此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看看哪種效果最好。
該團隊仍處於初級階段,接下來,他們需要分析這些細胞以建立基因組資料庫,區分幹細胞,並與動物園和保護機構合作尋找合適的代孕母犀牛。但還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受精可能失敗,即使成功了,一旦胚胎被植入,懷孕也可能失敗。
但是,世界各地類似的項目也帶來了希望的跡象。肯亞的一個動物保護協會保護著世界上僅存的兩隻北方白犀牛——Fatu和Najin,它們都是雌性。去年,科學家成功地將從剩下的兩隻雌性犀牛身上收集到的體外胚胎與死去雄性犀牛身上的精子進行了受精,這被認為是拯救這個亞種的重大進展。
對抗物種滅絕
伊曼去年在博拉的婆羅洲犀牛保護區去世,自2014年被捕獲以來,她一直在那裡被飼養和照顧。她已活了25個年頭,但不幸得了癌症,癌症開始造成各種疼痛,腫瘤壓迫了她的膀胱。
幾個月前,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雄性蘇門答臘犀牛Tam死於器官衰竭。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曾希望培育塔姆和伊曼的後代。
蘇門答臘犀牛是世界上最小的犀牛物種,被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據國際犀牛基金會估計,目前世界上還活著的犀牛不到80頭。
隨著伊曼的死亡,IRF宣布了這個在馬來西亞的野生物種滅絕;剩下的犀牛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和泰國。
犀牛數量的減少最初是由偷獵犀牛角引起的,犀牛角是亞洲傳統藥材的重要成分。後來,零散的棲息地和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使得犀牛無法聚集和繁殖,加劇了這種情況。
據「拯救犀牛」組織稱,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規定,自1977年以來,犀牛角的國際貿易已被禁止,但各國自行制定法律,允許或禁止犀牛角在國內銷售。
目前世界上僅存五種犀牛,而且都受到威脅。一些亞種已經消失;西部黑犀牛原產於非洲西部,2013年由於偷獵被宣布滅絕。2019年,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這促使科學家們嘗試與Fatu和Najin進行體外受精。
去年9月,科學家們宣布,他們成功地將從剩下的兩隻雌性北方白犀牛身上採集的體外胚胎受精,這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胚胎是由國際科學家從Fatu和Najin中提取的卵子和冷凍的雄性死亡精子創造的。兩個可以存活的胚胎現在被儲存在液氮中,等待在不久的將來被移植到代孕母親體內。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8635721/Scientists-using-stem-cells-rescue-nearly-extinct-Sumatran-rhino-number-80.html
https://edition.cnn.com/2020/08/14/asia/malaysia-sumatran-rhino-stem-cell-intl-hnk-scli-scn/index.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