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馬尼拉3月25日電(記者趙中文)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尼分會24日宣布,3月12日在印尼婆羅洲一處採礦場附近發現一隻約5歲大的蘇門答臘母犀牛,之後這頭犀牛落入動物保護組織設下的陷阱。這是當地40年來首次發現野生蘇門答臘犀牛,讓許多動物保護人士大為振奮。
目前這頭小犀牛被安置在臨時圍欄裡,有關部門稍後將安排直升機將它轉送到更安全的棲息地。這次能在印尼野外發現蘇門答臘犀牛,自然保護聯盟犀牛專家形容是「動物保護工作的重大成功」。
蘇門答臘犀牛為雙角犀屬的唯一物種,是現存最小的犀牛。體長240-315釐米,體重550-1100千克,平均體重僅700千克,最大個體1100千克,身披厚厚的紅棕色的長毛。蘇門答臘犀牛是獨居動物,僅在發情與扶養幼仔時相聚。
蘇門答臘犀牛曾廣泛分布於印度、不丹、孟加拉、中國、緬甸、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由於過度捕獵、棲身地逐漸消失等因素,它在許多國家逐漸滅絕。中國於1916年宣告蘇門答臘犀牛滅絕,2015年馬來西亞也宣告滅絕,現在蘇門答臘犀牛隻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及婆羅洲有零星分布,生活在雨林、沼澤地帶。目前全球蘇門答臘犀牛估計不到100隻,它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動物,為全球十大最瀕危的稀有動物物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