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40年來首次發現野生蘇門答臘犀牛

2020-11-25 中國網

光明日報馬尼拉3月25日電(記者趙中文)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尼分會24日宣布,3月12日在印尼婆羅洲一處採礦場附近發現一隻約5歲大的蘇門答臘母犀牛,之後這頭犀牛落入動物保護組織設下的陷阱。這是當地40年來首次發現野生蘇門答臘犀牛,讓許多動物保護人士大為振奮。

目前這頭小犀牛被安置在臨時圍欄裡,有關部門稍後將安排直升機將它轉送到更安全的棲息地。這次能在印尼野外發現蘇門答臘犀牛,自然保護聯盟犀牛專家形容是「動物保護工作的重大成功」。

蘇門答臘犀牛為雙角犀屬的唯一物種,是現存最小的犀牛。體長240-315釐米,體重550-1100千克,平均體重僅700千克,最大個體1100千克,身披厚厚的紅棕色的長毛。蘇門答臘犀牛是獨居動物,僅在發情與扶養幼仔時相聚。

蘇門答臘犀牛曾廣泛分布於印度、不丹、孟加拉、中國、緬甸、寮國、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由於過度捕獵、棲身地逐漸消失等因素,它在許多國家逐漸滅絕。中國於1916年宣告蘇門答臘犀牛滅絕,2015年馬來西亞也宣告滅絕,現在蘇門答臘犀牛隻在印尼的蘇門答臘及婆羅洲有零星分布,生活在雨林、沼澤地帶。目前全球蘇門答臘犀牛估計不到100隻,它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動物,為全球十大最瀕危的稀有動物物種之一。

相關焦點

  • 在哪裡可以見到蘇門答臘犀牛?
    (羅盤網訊)Harapan是一隻10歲大的雄性蘇門答臘犀牛,3月20日,它正在楠榜省東楠榜縣Way Kambas國家公園氣定神閒地吃著樹葉。Harapan已經在這個國家公園生活了差不多1年。2007年,Harapan出生在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是Emi和Ipuh的幼崽。在辛辛那提動物園,Harapan有2個兄弟姐妹,一個是哥哥Andalas,另外一個姐姐Suci,它們都出生在美國。Harapan需要至少2年的時間來適應來使用熱帶雨林的新生活,尤其是在飼料方面。在Way Kambas國家公園,共有3名獸醫負責照顧全部的犀牛。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英媒:全球僅剩80頭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位於沙巴州東部、婆羅洲島上的馬來西亞野生生物管理機構說,這隻名叫伊曼的雌性犀牛23日死於癌症。它在2014年3月被捕獲後,患上了子宮腫瘤。  野生生物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奧古斯丁·圖加在一份聲明中說,25歲的伊曼因為腫瘤對膀胱的壓迫不斷增大,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不過她的死亡比預期的要早。
  • 印尼發現一頭瀕危蘇門答臘虎屍體
    【新華社微特稿】印度尼西亞一名野生動物官員19日說,當地發現一頭屬於瀕危動物的蘇門答臘虎的屍體。蘇門答臘島廖內省的農民18日在一個棕櫚種植園附近發現這頭18個月大的雄性蘇門答臘虎屍體。據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的數據,在蘇門答臘虎的死亡案例中,將近80%由偷獵造成。今年2月,在印尼明古魯省,一頭蘇門答臘虎也因陷入偷獵者圈套死亡。印尼爪哇島和峇里島上的老虎多年前滅絕後,蘇門答臘虎成為印尼僅存的老虎亞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據信目前野生蘇門答臘虎不足400頭。
  •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高1.2~1.5米,長2.5~3.2米,重量800千克。據估計,現存蘇門答臘犀牛數量不足400隻,是存量最少的大型動物之一蘇門答臘犀牛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它們普遍被人認為過去200萬年來沒有任何改變。
  • 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
    中新社昆明10月20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宿兵研究組古DNA室與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合作,對山那樹扎遺址的10個大型牛科動物和2個犀牛骨骼標本開展古DNA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促使該地區成為東亞最後的狩獵場之一。
  • 雌雄蘇門答臘犀牛見面 總愛打架不願交配
    雌雄蘇門答臘犀牛見面 總愛打架不願交配瀋陽晚報  2019年01月28日 06:57 &nbsp&nbsp&nbsp&nbsp野生蘇門答臘犀牛數量稀少,由人類飼養的也難以繁衍,因為雌雄蘇門答臘犀牛見面後總是打架而不交配。
  • 森林王者蘇門答臘虎園
    其他瀕危物種有蘇門答臘象、巽他雲豹、馬來貘和馬來熊。2008年,這裡重新發現了蘇門答臘麂。    奇特蘇門答臘島  蘇門答臘島的很多哺乳動物個頭比較矮小,蘇門答臘象、巽他雲豹、馬來貘和馬來熊都比別的區域生活的同類要小。很多生物學家認為,這可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在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中,個頭大的哺乳動物都更難找到食物,也更容易被天敵發現。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帶你認識印尼的珍稀野生動物
    眾所皆知,印尼是一個很美麗的國家,除了旖旎的自然風光,印尼的動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然而,有些動物因為棲息地被破壞和人類的濫殺行為而逐漸瀕臨滅絕。下面一起來看看印尼的世界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    單角犀牛(Badak Bercula Satu)    單角犀牛,也叫作爪哇犀,屬奇蹄目犀科,與印度犀牛是近親。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小:通體長2.5-3.5米,肩高1.6米,平均體重1500千克,最大個體可達2300千克。有一支角,角長少於20釐米,皮膚為灰色。    爪哇犀的分部區原本非常廣泛,印尼的爪哇島成了它如今的唯一倖存地。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該物種面臨滅絕
    )通過社交平臺證實,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婆羅洲犀牛聯盟(BORA)表示,這隻犀牛生前患有器官衰竭。名叫塔姆的犀牛已經31歲,從4月開始就一直沒有食慾,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警覺性也下降許多。雖然得到了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後期獸醫也對其進行了努力搶救,但仍然沒有挽救塔姆的生命。
  • 中國野生犀牛消亡史:唐宋以後的人們為何見不到犀牛了?
    目前全世界僅存5種犀牛:黑犀牛、白犀牛(分為南方亞種和北方亞種)、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除南方白犀牛亞種外,其他犀牛種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尤以爪哇犀牛數量最少(50多頭)。現存的印度犀牛(大獨角犀)、爪哇犀牛(小獨角犀)、蘇門答臘犀牛(雙角犀,體型比獨角犀小)都曾在中國留下足跡,中國犀牛,即是對歷史上生存於此的三種野生犀牛種群的統稱。犀牛和大象一樣,喜好溫暖溼潤的氣候,三千多年前的安陽一帶,氣候宜人,「草木暢茂」,有沼澤、湖泊,大片的原始深林,茂盛的植被,簡直是大型食草動物的天堂。
  • 來自熱帶雨林的狂暴鬥士 巨顎叉角鍬和犀牛叉角鍬
    前言:之前曾簡短的列過叉角鍬屬所有的物種,也曾介紹過國產叉角鍬屬品種,今天我們來看看叉角鍬屬中體型最大的兩個品種:巨顎叉角鍬和犀牛叉角鍬。這兩個「龐然大物」的極限個體在110mm上下,非常霸氣!外觀上有相似之處,都擁有暴躁的脾氣,任何敢於挑戰它們的昆蟲都將受到暴擊。
  • 保護我們的蘇門答臘虎
    這裡駐紮這一群人,主要是為了保護蘇門答臘虎,救助受傷和生病的蘇門答臘虎並訓練它們的野性,讓它們更好的適應大自然,另外這群人還要防止偷獵者進行偷獵,他們每次與偷獵者鬥爭的時候,都會面臨著巨大的危險,因為當偷獵者發現他們的時候,偷獵者的目標便不是老虎了,而是這群守護者。
  • 解禁老虎犀牛醫療等用途,有了「嚴格」買賣,會有傷害嗎?
    當地時間2016年5月29日,印尼警方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蘇門答臘虎幼虎虎皮和虎骨印尼警方因非法野生動物貿易逮捕三名男子。在印尼黑市上,蘇門答臘虎的皮毛和骨骼預計價值5000美元。(視覺中國/圖)《關於嚴格管制犀牛和虎及其製品經營利用活動的通知》最新規定,在科研、宣教、醫療、文化交流等特殊情況下,虎骨、犀角等製品可供出售、購買、利用和進出口。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去世 | 科技早頭條
    · 動物保護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周六,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因癌症死亡。這頭25歲的雌性犀牛名為伊曼(Iman),自2014年從野外救助回來起,就患有子宮腫瘤。蘇門答臘犀牛是現存的5種犀牛之一,也是其中體型最小的。蘇門答臘犀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現存數量僅剩約80頭,絕大多數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後,科學家或用其組織和細胞克隆它
    現在,馬來西亞科學家希望利用伊曼和其他它犀牛屍體的組織和細胞來恢復犀牛數量。該項目由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IUM)的一個團隊進行,重點關注幹細胞技術和體外受精。該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醫學博士穆罕默德·洛克曼·賓說,這個過程與克隆技術類似,目的是利用老犀牛的細胞生下一個新嬰兒。
  • 解鎖「不可能」:蘇門答臘犀牛讓我開始重新思考AI
    當時,我正在印尼潮溼叢林深處的一個保護區,用一套6萬美元組裝的定製3D掃描設備,試圖為世界上僅存的其中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創建數字副本。 這是我們捕獲犀牛數字副本的一個好機會,有助於我們講述關於它的故事。即便是最壞的情況——如果仍然不能保護其生存環境,也能幫助提供有關犀牛的完整數字記錄,《國家地理》劇組拍攝了我們的每一步行動。
  • 解鎖「不可能」:蘇門答臘犀牛讓我開始重新思考AI
    當時,我正在印尼潮溼叢林深處的一個保護區,用一套6萬美元組裝的定製3D掃描設備,試圖為世界上僅存的其中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創建數字副本。  這是我們捕獲犀牛數字副本的一個好機會,有助於我們講述關於它的故事。即便是最壞的情況——如果仍然不能保護其生存環境,也能幫助提供有關犀牛的完整數字記錄,《國家地理》劇組拍攝了我們的每一步行動。
  • 盤點世界10大瀕臨滅絕野生動物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目前有41410到52345頭野生亞洲象。爪哇犀牛(圖片來源:《赫芬頓郵報》)爪哇犀牛已經瀕臨滅絕。據說目前只在印度尼西亞的烏戎庫隆(Ujung Kulon)國家公園有約40頭存活。去年10月,偷獵者殺死了越南的最後一隻爪哇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