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高1.2~1.5米,長2.5~3.2米,重量800千克。據估計,現存蘇門答臘犀牛數量不足400隻,是存量最少的大型動物之一蘇門答臘犀牛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它們普遍被人認為過去200萬年來沒有任何改變。
-
在哪裡可以見到蘇門答臘犀牛?
(羅盤網訊)Harapan是一隻10歲大的雄性蘇門答臘犀牛,3月20日,它正在楠榜省東楠榜縣Way Kambas國家公園氣定神閒地吃著樹葉。Harapan已經在這個國家公園生活了差不多1年。在Way Kambas國家公園,共有3名獸醫負責照顧全部的犀牛。其中一名醫生叫Zulfi Arsan,他說:「目前,Harapan的情況不錯。居住的環境很好。在這裡我們進行24小時的監護,包括檢查血壓、尿液和糞便。如果沒什麼問題,Harapan會健康成長的。」蘇門答臘犀牛是世界瀕危物種。印尼犀牛基金會曾披露,在最近10年,蘇門答臘犀牛的數量下降了50%。
-
動植物奇特交配方式[組圖]
5、蘇門答臘犀牛交配持續時間很長蘇門答臘犀牛 對於蘇門答臘犀牛來說,交配是一種持續很長時間的行為。當雌性犀牛開始接受雄性的追求時,她會不斷加大其尿液的強度,高高豎起尾巴並不斷搖擺,而且還會發出叫聲。性交前戲包括頭部和生殖器相互接觸碰撞。蘇門答臘犀牛被列為世界極危物種,目前聚集在印尼、沙巴及馬來西亞。它是世界上體積最小、毛髮最多的犀牛物種,其重量約為600至800公斤。1995年至2005年間,蘇門答臘犀牛數量減少了50%,目前僅剩不到300隻。
-
印尼40年來首次發現野生蘇門答臘犀牛
光明日報馬尼拉3月25日電(記者趙中文)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尼分會24日宣布,3月12日在印尼婆羅洲一處採礦場附近發現一隻約5歲大的蘇門答臘母犀牛,之後這頭犀牛落入動物保護組織設下的陷阱。這是當地40年來首次發現野生蘇門答臘犀牛,讓許多動物保護人士大為振奮。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該物種面臨滅絕
)通過社交平臺證實,馬來西亞最後一隻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婆羅洲犀牛聯盟(BORA)表示,這隻犀牛生前患有器官衰竭。名叫塔姆的犀牛已經31歲,從4月開始就一直沒有食慾,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警覺性也下降許多。雖然得到了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後期獸醫也對其進行了努力搶救,但仍然沒有挽救塔姆的生命。
-
犀牛:它是陸生動物中最強壯的動物之一!
犀牛:它是陸生動物中最強壯的動物之一!犀牛早在6千萬年前就已出現,它是陸生動物中最強壯的動物之一,現在世界上共有黑犀牛、白犀牛、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和爪哇犀牛5種。犀牛腳短身肥,皮厚毛少,眼睛小,角長在鼻子上,白犀的角最長可達158釐米,一般為60~100釐米。因為人類的大肆捕殺,犀牛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目前被列為國際保護動物。犀牛有異常粗笨的軀體,短柱般的四肢,龐大的頭部,全身披著鎧甲似的厚皮,它們雖然軀體大,相貌醜陋,但它們膽小無害、不會傷人。一般來說,它們寧願躲避而不願戰鬥。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英媒:全球僅剩80頭
——蘇門答臘犀牛在馬來西亞已經滅絕,此前,這裡最後一頭倖存的蘇門答臘犀牛在圈養環境下死亡。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位於沙巴州東部、婆羅洲島上的馬來西亞野生生物管理機構說,這隻名叫伊曼的雌性犀牛23日死於癌症。它在2014年3月被捕獲後,患上了子宮腫瘤。 野生生物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奧古斯丁·圖加在一份聲明中說,25歲的伊曼因為腫瘤對膀胱的壓迫不斷增大,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不過她的死亡比預期的要早。
-
雌雄莫辨的蝸牛,又是如何交配的呢?
其實啊,大部分陸生蝸牛都是雌雄同體,所以你猜它是雌性也好,雄性也罷都不正確。既然是雌雄同體的話,蝸牛又是怎麼交配的呢?難道一隻蝸牛就可以靠自己自力更生?其實不對,雖說它是雌雄同體,但交配的時候僅靠一隻蝸牛是不行的,蝸牛還是按照傳統的交配方式。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去世 | 科技早頭條
· 動物保護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周六,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因癌症死亡。這頭25歲的雌性犀牛名為伊曼(Iman),自2014年從野外救助回來起,就患有子宮腫瘤。蘇門答臘犀牛是現存的5種犀牛之一,也是其中體型最小的。蘇門答臘犀牛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現存數量僅剩約80頭,絕大多數都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
-
神奇的生物交配方式,見面一頓「刺」,誰贏誰當「爹」
生活中,包括我們熟知的動物都有性別之分,也就是一出生就決定了性別,通過雌雄交配來繁育後代。而海扁蟲是雌雄同體,也就是每隻扁蟲有兩套完整的生殖系統,既可以當「爹」也可以當「母親」,但它們不能獨自完成繁育任務,也就是自己讓自己受精。而需要另外一隻來配合。這就是出現了題目中爭著當「爹」的故事。那麼當「爹」有什麼好處呢?或者說當「母親」有什麼弊端呢?
-
南非國家公園犀牛和大象打架 場面激烈殃及小犀牛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3日報導,近日,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一段錄像顯示,一頭非洲象和一隻犀牛打架,場面激烈,殃及身旁的小犀牛,致其差點被踩在腳下。視頻顯示,一隻犀牛帶著小犀牛在池塘裡喝水,看到一頭大象靠近,這隻犀牛朝大象走去,擺出一個看似威脅的姿勢。不過適得其反,這似乎激怒了大象,它立刻撞上犀牛,當即兩隻龐然大物開始激烈的搏鬥,旁邊的小犀牛差點被踩。最後,不佔上風的犀牛被大象推入水中後掙脫束縛,帶著小犀牛離開現場,大象還追著它們跑了一會兒。
-
解鎖「不可能」:蘇門答臘犀牛讓我開始重新思考AI
當時,我正在印尼潮溼叢林深處的一個保護區,用一套6萬美元組裝的定製3D掃描設備,試圖為世界上僅存的其中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創建數字副本。 這是我們捕獲犀牛數字副本的一個好機會,有助於我們講述關於它的故事。即便是最壞的情況——如果仍然不能保護其生存環境,也能幫助提供有關犀牛的完整數字記錄,《國家地理》劇組拍攝了我們的每一步行動。
-
解鎖「不可能」:蘇門答臘犀牛讓我開始重新思考AI
當時,我正在印尼潮溼叢林深處的一個保護區,用一套6萬美元組裝的定製3D掃描設備,試圖為世界上僅存的其中一隻蘇門答臘犀牛創建數字副本。 這是我們捕獲犀牛數字副本的一個好機會,有助於我們講述關於它的故事。即便是最壞的情況——如果仍然不能保護其生存環境,也能幫助提供有關犀牛的完整數字記錄,《國家地理》劇組拍攝了我們的每一步行動。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後,科學家或用其組織和細胞克隆它
去年11月,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死亡,這讓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離滅絕又近了一步現在,馬來西亞科學家希望利用伊曼和其他它犀牛屍體的組織和細胞來恢復犀牛數量。該項目由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IUM)的一個團隊進行,重點關注幹細胞技術和體外受精。該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醫學博士穆罕默德·洛克曼·賓說,這個過程與克隆技術類似,目的是利用老犀牛的細胞生下一個新嬰兒。
-
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
中新社昆明10月20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宿兵研究組古DNA室與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合作,對山那樹扎遺址的10個大型牛科動物和2個犀牛骨骼標本開展古DNA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促使該地區成為東亞最後的狩獵場之一。
-
雌雄博弈套路很深
這方面最常見的策略就是開啟宮,這方面最常見的策略就是所後高,比如大猩猩(獅子之類就是這麼千的「川,不過這就意味著它們白天要和對手打架,不過這就意味著它們自天要和對手打架,再精壯的小夥也頂不住啊,再精壯的小夥也頂不住啊,,其結果也沒比昆蟲中那些日拋型的雄性好到哪去,相比之下有些雄性就比較雞賊了,比如說把丁丁改造成蘑菇頭形狀,有研究認為這可以在交配時順便把前任的精華掏出來,這樣又保不準過會兒自己也成前,但這樣又保不準過會兒自己也成前任了,最終有些哺乳動物的雄性就演化出了一個終極大招,比如老鼠和黑猩猩它們排出的一部分精液會直接凝固,形成所謂的陰道栓直接把雌性的生殖道給塞住
-
東北虎能打兩頭蘇門答臘虎嗎?畢竟體型比後者大一倍
俗話說無敵到一定的境界的時候,對手就是自己本身了,比如周伯通,當他無聊到極致的時候,他就左手跟右手打架,最終給他悟出了左右互搏拳。那麼老虎也不例外,今天就來說說東北虎與蘇門答臘虎。東北虎的體型放在全世界來說都是最大的,非洲獅的話,可能要已經滅絕的開普獅或巴巴裡獅才能與之相提並論。一隻野生的東北虎平均體重是250-280千克左右,人工飼養的則更大。
-
盤點動物十大最奇特交配方式 蝸牛雌雄同體(圖)
1.蝸牛:雌雄同體 蝸牛是雌雄同體動物。但是由於它們不能給自己受精,因此也需要一些性愛。一旦它們找到交配對象,前戲就開始了。它們背的那個鈣化的「房子」上會撒滿精子。兩個「房子」碰來碰去,其實很危險,有時候會刺穿蝸牛的心臟或大腦,導致死亡事故發生。
-
犀牛的滅絕竟然是近親繁殖的原因!
犀牛是瞎子嗎?研究表明,犀牛的視力大約是貓的一半,普通人的十分之一。眾所周知,即使犀牛在100英尺外的開闊平原上,它們也不會注意到其他體型較大的動物,比如人類。如果你是那頭犀牛沒有注意到的,你可能會覺得它很甜蜜,很滑稽,但不會有人建議你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