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百年前國內最後一頭滅絕,犀牛為何受此劫?

2020-11-25 胖砸說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此書的成書跨度大約從戰國初年至漢代初中期,於西漢校書時合編。共有18卷,分別為:山經五卷: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海經十三卷:《海外經》四篇、《海內部》四篇、《大荒經》四篇和又一篇的《海內經》

今天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南山三經:天虞山系

綿延巨山一十四,總計六千五百三

第一座: 天虞山

天虞山系從西邊開始,天虞山就是南山三經最西邊的一座山。天虞山沒有什麼特異之處,只不過此山四面環水,常人難以上山。山中沒有礦藏

第二座: 禱過山

位於天虞山向東五百裡處,山中擁有豐富的金屬礦藏和玉石產出。在此山中下生存著很多的犀、兕(si)、翟如、虎蛟。泿水從此山發源,南入大海。

犀: 禱過山中的犀形似水牛,周身黑色,頭如豬,腳似象,三足而強壯有力,三角位於頭頂、額頭、鼻子之上,且因喜食荊棘草而弄的口處經常是鮮血淋漓。

相信說到這裡大家也都知道犀的原型是什麼了吧。犀牛,一種古代在我國南方生存過,而20世紀20年代在我國徹底滅絕的珍貴的野獸。在古代,犀牛因其雄壯而威嚴的軀體被認為是靈異之獸,是勇者的化身,是力量與威嚴的象徵,而它的形象也作為裝飾,時常被刻畫在需要彰顯威嚴的器具之上,如:鼎、柱……犀牛的角被認為是其精靈所聚,可延年益壽,解百毒,便作為一種珍貴的藥材出現在藥方中。而且犀角也因其生長在犀牛頭上,被認為能夠與神明相接,是一種神物,能夠闢邪、通靈。而犀角製成的食品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被認為是貴族應有之物。關於犀角還有一個傳說: 有一靈獸,名為通天犀,其食草只食劇毒之草,食木之食荊刺之木,以身試藥,練就一身本領,就是為了救治他人,極富自我犧牲精神,而其角擁有入水不沉的異能。

因為人們對於犀牛的崇敬與喜愛,導致犀牛被大肆捕殺,至20世紀20年代,我國最後一頭犀牛被殺死,犀牛在我國滅絕。如今,犀牛在印尼和非洲還有所生存,但是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了。

兕: 形象與犀大致相同,不過它頭上只有一個角,為獨角獸。兕喜歡安靜,常在晚上走上山崖,聽泉水清風,天亮之時才回自己的窩。性情十分溫和,傳說除非遭遇生死大難,不然是不會攻擊人的。與犀相似,兕的形象也時常出現在古人的青銅器之上。

獨角犀

翟如:一種禽鳥,形似鵁,白首,三足,長著一張人臉。聲音如同在喊自己的名字。虎蛟: 生活在泿水之中,身似魚,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聲如鴛鴦。它的肉可以使人不再得皮膚感染,且能治癒痔瘡

今天我們就說到這,再見

相關焦點

  • 世界又一物種滅絕,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被「安樂死」
    今天說個比較沉重的話題——物種滅絕。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這其中有「天命如此」的,但絕大部分還是和人類的造孽脫不了干係的,生態環境破壞和過度獵殺是兩大禍首。其實小編也很難相信,擁有如此高度文明的人類是地球上最兇殘的物種。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 英媒:全球僅剩80頭
    ——蘇門答臘犀牛在馬來西亞已經滅絕,此前,這裡最後一頭倖存的蘇門答臘犀牛在圈養環境下死亡。  報導稱,就在六個月前,馬來西亞唯一一頭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另外一頭雌性犀牛則是在2017年沙巴州圈養期間死亡的。  報導稱,希望蘇門答臘犀牛繁殖下一代的努力一直徒勞無功,不過沙巴州當局已經獲取了它們的細胞,用於可能開展的繁殖活動。
  • 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牛死亡,至此,此物種滅絕…
    (紐約亞斯特坊廣場的「最後三隻」北白犀雕塑)因為近幾年,它開始患有多種年老導致的併發症。當小編看見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牛滅絕的時候,心裡超級沉痛!而且我們人類對此無計可施,沒有任何育種計劃能改變他們走向滅絕,這簡直太可悲了!所以剩下的兩隻雌性北白犀牛就只能一天一天的等待死亡……
  • 中國野生犀牛消亡史:唐宋以後的人們為何見不到犀牛了?
    但理論上來說,這一物種的滅絕已經進入倒計時。目前全世界僅存5種犀牛:黑犀牛、白犀牛(分為南方亞種和北方亞種)、印度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除南方白犀牛亞種外,其他犀牛種類都處在瀕臨滅絕的邊緣,尤以爪哇犀牛數量最少(50多頭)。
  • 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後,科學家或用其組織和細胞克隆它
    去年11月,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死亡,這讓這個瀕臨滅絕的物種離滅絕又近了一步工作過程包括:與婆羅洲犀牛聯盟(BORA)合作,研究人員在婆羅洲犀牛保護區採集了包括伊曼在內的最後三隻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前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細胞來自犀牛的心臟、肺、大腦和腎臟。至關重要的是,研究小組收集了幹細胞——基本上,幹細胞是產生具有特殊功能的細胞的原材料。然後有兩種潛在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將這些幹細胞發育成卵子和精子,創造出胚胎,然後植入代孕母犀牛體內。
  •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犀牛滅絕記
    一些動物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比如非洲的犀牛。如果我說中國以前犀牛泛濫,你信嗎?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實在古代,中國犀牛也很多。河姆渡和周口店的遺址上,多次發現犀牛骨頭;甲骨文記載,商朝殷王一次捕獵到71頭犀牛;戰國犀牛紙鎮、西漢錯金銅犀牛、宋代犀牛擺件等等,這都說明古人熟悉犀牛,犀牛不是遙遠的非洲獨有物種。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死亡 物種瀕臨滅絕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20日報導,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Sudan),已因「老年併發症」死亡。「蘇丹」生於1973年,圖片拍攝於2010年。肯亞奧爾佩傑塔保護區(Ol Pejeta)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說,在「蘇丹」的病情「嚴重惡化」之後,它再也不能站立了,這頭45歲的犀牛在周一被安樂死。在這兩隻倖存的雌犀牛的幫助下,犀牛已經成為了拯救亞種的雄心壯志的一部分。
  • 揭秘中國犀牛2000年的滅絕之路:是天災還是人禍?
    大家知道,現在中國絕大多數地區是不產犀牛的,一提起犀牛大家就會想到非洲、埃及或者尼羅河等熱帶地區,那裡才應該是犀牛生存的天堂。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國,犀牛的足跡卻遍布中原大地,而且數量還相當之多。那麼,2000年前遍布中國的野生犀牛為何在中國一頭都見不到了呢?這是天災還是人禍?
  • 全球最後一頭雄性白犀牛被24小時持槍保衛(圖)
    白犀牛蘇丹被護林員持槍守衛。居住在肯亞自然保護區的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今年已經43歲了。原因很簡單,蘇丹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白犀牛。倘若他最後無法繁衍子嗣,白犀牛這一物種,將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我們的後代在未來只能夠對著圖片嘆息,悔恨。2009年,蘇丹和兩頭雌性白犀牛從捷克共和國的動物園搬到了肯亞的自然保護區中,他們此行的任務是為自己的種族繁育後代。在它們來到自然保護區前,大家都信心滿滿,希望蘇丹能將白犀牛的生命繼續延續下去。
  • 已滅絕的17種國寶級動物的最後影像,58人守護最後一頭白犀牛
    已滅絕的17種國寶級動物的最後影像,58人守護最後一頭白犀牛原創 微風執杯煮酒上西樓 2020-10-02 23:16:43科學研究顯示,人類進化初始時期,地球上共有27億種動植物,而如今只剩下2億種,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的兩百多年來,滿打滿算是大多數人剛吃飽飯的時間,而同期野生動物滅絕速度加快了一百多倍
  • 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僅剩兩頭雌性,該物種視同滅絕
    今天,世界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了。世界僅剩兩頭雌性北方白犀牛,這一物種已經在自然世界中視同滅絕。據中新網消息,肯亞研究人員稱,由於健康狀況「明顯惡化」,北方白犀牛「蘇丹」在19日被實施安樂死。45歲的蘇丹,已經到了犀牛壽命的上限,過去一年裡,它飽受右後腿感染潰爛之苦,幾乎不能行走。
  • 犀牛的滅絕竟然是近親繁殖的原因!
    你抬頭一看,看到一頭巨大的坦克形狀的犀牛向你咆哮著,像一頭公牛一樣打噴嚏,巨大的角已經降了下來。你的想法是什麼?。嗯,不要試著彎彎曲曲地跑(這就是躲避鱷魚的方法),也不要坐下來試著讓自己變小(這是為了安撫大猩猩,而不是犀牛)。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躲起來,即使你周圍只能看到一塊小石頭或一棵瘦骨嶙峋的樹。事實上,你有很好的機會逃脫懲罰,因為儘管大自然給了犀牛許多非凡的天賦,但好的視力並不在其中。
  • 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離世:人類將造成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45歲的「蘇丹」,因身體機能急劇衰退,飽受痛苦,3月19日在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以安樂死的方式離世。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主要脊椎動物包括非洲黑犀牛、稜皮龜、玳瑁海龜、山地大猩猩、西部低地大猩猩、遠東豹、華南虎、長江江豚、蘇門答臘猩猩、大象、老虎和犀牛。巴特菲爾德表示,事實上,自1970年以來,脊椎動物的平均數量已減少了一半以上。據估計,每年有一萬種「不太知名」的物種正瀕臨滅絕。
  • 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去世,犀牛為什麼總這麼「倒黴」?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前些天,世界上最後一頭北方雄性白犀牛「蘇丹」因年邁體衰和感染不治,在肯亞被安樂死,結束了它多災多難的一生。現存的非洲犀牛有黑犀牛和白犀牛兩種,很多望文生義的朋友會用膚色來分辨兩種犀牛,其實這是沒用的。白犀牛之所以叫做白犀牛,完全是一個誤會。白犀牛的名字源於荷蘭語,本來的意思是「wide」,意思是它們的嘴巴是又寬又平的,可是被人以訛傳訛變成了「white」,其實它應該叫做寬嘴犀牛。
  • 雲南普洱推出國內首個犀牛零距離觸摸體驗項目 倡導關注和保護白犀牛
    雲南普洱推出國內首個犀牛零距離觸摸體驗項目 倡導關注和保護白犀牛 攝影 陶平日前,雲南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推出給犀牛撓痒痒、摸摸看等體驗項目,讓到訪的遊客能夠近距離觀察犀牛,以別樣的視角和體驗,了解犀牛保護的相關知識。同時,這也是國內首個犀牛零距離觸摸體驗項目。
  • 最後一頭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亡 物種滅絕離人類還遠麼?
    其後則是一個個瀕危動物,在後面的幾塊中,寫有「人類」、「鼠類」等字樣……「世界滅絕動物墓地」的墓志銘上有這樣的話:「……工業革命以來,以文明自詡卻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使數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而喪失家園或遭滅頂之災:當地球上最後一隻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勞地尋求配偶;當最後一隻未留下後代的雄鷹從汙濁天空墜向大地;當麋鹿的最後一聲哀鳴在乾燥沼澤上空迴蕩……人類,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結局!
  • 力挽狂瀾:人們有望將北部白犀牛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其中白犀牛是犀牛中個頭最大的,體型僅次於大象。它有兩個亞種,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的數量只剩下兩頭雌性犀牛,意味著已走向滅絕。而北部白犀牛滅絕的過程,自然是因為它們的犀牛角。犀牛在自然環境下幾乎沒有天敵,它們體型大而且性情暴躁,堅硬的犀牛角是它們最有力的武器。
  • 《戀愛的犀牛》| 愛情會隨犀牛一同滅絕嗎?
    犀牛 是一種個頭很大的動物。世界上的犀牛有五種:黑犀牛,白犀牛,蘇門答臘犀,印度犀和爪哇犀已經基本滅絕了。犀牛的外表稍顯笨拙,內心卻十分纖細。犀牛,除極少數時候會表現出攻擊性之外,都表現得溫柔。犀牛,也是種孤獨的動物,又是多麼美好的生物。
  • 世界上最後一頭 雄性北白犀去世了
    奇趣生物□張勁碩肯亞時間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去世了。這既是「蘇丹」的忌日,也相當於敲響了這個物種的喪鐘。現今,世上只留下一對北白犀母女。攝影/CKristen Schmidt「安樂死」是為了消除它的痛苦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於3月19日在肯亞的奧·佩傑塔保護區被實施了安樂死。
  • 在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雌性的婆羅犀正在死去,就現在
    據今日婆羅洲網(borneotoday.net)消息,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雌性婆羅犀正在垂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