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張皓)返鄉創業承租30畝地種苗圃和藥材的胡先生,在經營三年後沒想到,大部分苗圃的灌溉水源突然成了難題。而這一難題,與苗圃旁邊新建起來的兩個洗砂場有關。
無奈之下,胡先生向楚天都市報《幫到底》欄目求助。5月10日,記者到現場進行了探訪。
圖為村民稱池塘水這麼渾,沒法灌溉
【求助】
返鄉創業種苗圃遇難題
今年46歲的胡先生,老家在新洲區李集街長嶺村,常年在貴州經營建材。三年前,他響應回鄉創業號召,承租了村裡的30畝藥材基地。這些地,原來種植的是菊花,因氣候原因收成並不好,後來試種過刺梨等,均不太成功。
目前,這30畝藥材基地,其中20畝種上了紫薇,另10畝種植的是藥材。紫薇苗圃,平時一般還好,不需灌溉,但武漢的天氣較熱,每年的6月開始需要澆水抗旱。
三年來,胡先生主要靠緊鄰苗圃的一口2.5畝大小的池塘灌溉。他說,當年承租苗圃基地時,村裡都是說好了的,此前這個池塘也一直是供灌溉這片土地。
可是,今年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因為池塘附近建起了兩個洗砂場,洗過砂的黃泥巴水源源不斷流進池塘,塘水渾濁不堪,大量的黃色淤泥沉澱到塘底,池塘水容量因此也大幅減少。眼看今年就要開始抗旱了,胡先生為此焦急不已,畢竟,三年來他投了約300萬元,而基地還沒怎麼受益。
【目擊】
池塘黃泥水不適合灌溉
10日上午,楚天都市報記者在胡先生的苗圃基地看到,種植的紫薇花樹均約半米高。他說,三年前進一棵樹苗成本需5元左右,包括另10畝地的藥材,一共栽種了4萬棵。藥材去年僅有幾萬元微薄收益,而紫薇樹苗還得再長三年,才可以出售。「眼看6月到了,10畝藥材地旁有個池塘可灌溉。但這20畝的紫薇,池塘被洗砂水攪渾沒法灌溉。」胡先生指著一旁的池塘,憂心忡忡說。記者看到,該池塘有兩處水面,漂著一層黃色泥漿。苗圃工人用竹竿探測池塘深度,說以前有好幾米深,現在只有一米多深了。
附近兩個洗砂場內機器轟鳴。池塘邊有水泵在往洗砂場抽水,洗砂後的黃水則順著溝道,譁啦啦流回池塘。所經之地,也沉澱出一片黃土地,有數十平方米。
砂廠工人稱,這兩個廠是去年11月辦的,砂石是從麻城市的山裡運來,所以泥土多,但洗砂水不會造成汙染,在池塘經過沉澱後還可以灌溉。但苗圃工人表示,塘水泥沙含量太多,灌溉後泥沙沉澱,容易封堵樹根導致根部板結潰爛。
胡先生還說,如今池塘沉積了大量黃泥,蓄水量遠遠不夠灌溉抗旱。更重要的是,此前他已提取池塘水樣送檢,結論是黃泥水不再適合灌溉。
【協調】
砂場承諾清淤恢復原貌
胡先生說,其實只要能解決苗圃的灌溉,大家都是鄉裡鄉親的,他也不想四處反映。去年底,胡先生曾去過新洲區環保局,執法人員也到村裡調查過,責令兩家洗砂場停工。後來,在長嶺村委會主持調解下,洗砂場承諾另挖一口新塘以保障苗圃灌溉。「答應過完春節就開始挖塘。眼見著下個月就要抗旱用水了,與洗砂場幾次溝通,挖塘清塘仍沒動靜。」他無奈地說。
昨日上午,記者與兩個洗砂場老闆溝通後,一起到村委會反映情況。他們稱也向池塘承包人支付了費用,承包人同意他們取水排水。此前確實商討過另挖一口新塘,但考慮到砂廠可能會停工,「並且我們承諾的是6月底前挖,先清挖現有池塘的淤泥」。兩老闆稱,在與胡的電話溝通中有些不愉快。
長嶺村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洗砂場辦不下環評手續,更應處理好與周邊群眾的關係。兩洗砂場老闆當場承諾:一周之內,另挖一口新塘,並將現有池塘沉澱的黃泥清挖起來,恢復池塘原狀。
新洲區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有關人員介紹,此前已接到有關此事的反映,將依法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