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解讀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堅定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成都舉行。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廳長於會文就環保工作如何落實生態優先、推進綠色發展,做了進一步闡述。
於會文說,四川省環保系統要以「保護生態不計其利、面向未來不計其功」的責任擔當,動真碰硬、攻堅克難,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確保早日實現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天府之國更美麗。
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抓好三項攻堅工作
於會文表示,第一項攻堅工作即舉全省之力打好汙染防治「三大戰役」,即「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和「淨土保衛戰」,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首先,緊緊圍繞全省環保「一號工程」,打好藍天保衛戰。將成都平原地區大氣汙染治理列為全省環保「一號工程」,集中全力實施攻堅,盡最大努力力爭2017年全省藍天數多於去年、持續霧霾天數少於去年、持續汙染時長短於去年,特別是成都市環境空氣品質要有明顯改善,在已有5個地級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全面達標的基礎上,再增加2個達標城市。
其次,打好碧水保衛戰。從汙染最重的沱江、岷江流域入手,集中力量啃硬骨頭、打殲滅戰,盡最大努力實現水質斷面達標率高於去年,劣五類水體比率低於去年,確保成都市及3-5個條件較好市(州)主城區年底前全部消除黑臭水體,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第三,圍繞「摸清底數」、「分類管控」、「治理修復」三大重點,打好淨土保衛戰。盡最大努力保持土壤環境總體穩定,為人民群眾吃上乾淨放心的食品提供「環境保障」。
於會文說,第二項攻堅工作,是持續加壓加碼強化環保督察,層層壓實環保責任。
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四川完成了省內21個市州的環保督察,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通過環保督察,初步摸清了全省環保的「家底」,找準了突出環境問題。由12位副省級領導親自帶隊,出動300多人,對142個縣(市、區)的1994個點位進行了「下沉督察」或「重點督察」,共發現並移交問題4300餘個。對發現的問題緊盯不放、一抓到底、一查到底,不徹底解決、決不罷手。層層壓實環保責任,一大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久拖不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已初步整改。採取「公示公開」、「掛牌督辦」、「公開約談」、「媒體曝光」、「移送追責」、「區域限批」以及「考核指揮棒」等七大舉措,強化環保督察「回頭看」、後督察。目前正在建立重點突出問題「省級掛牌督辦機制」,省政府還將於近期召開督察整改工作現場會,對突出環境問題持續用力、一抓到底,形成長期震懾態勢、保持制度威力。
第三項攻堅工作,則是嚴格環境監管執法,確保「高壓、嚴打」成為常態。關於執法,四川的態度就是「零容忍」,重拳出擊、鐵腕執法,長期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將環境監管「雙隨機」抽查與政府「網格化」監管緊密結合,不斷挖掘環境執法的「硬度」和「精度」。通過「測管協同」,依託在線監控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暗管探測儀、無人機抓拍等信息化手段,為監管執法安上「火眼金睛」,配強執法力量,轉變執法方式,採用交叉互查、節假日抽查、夜查、突擊檢查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實行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防控,對數據造假、偷排漏排的企業,堅決頂格處罰,倒逼違法行為從「不敢」、「不能」到「不願」。
據統計,今年四川環境執法取得重大突破,受到環保部通報表揚。1-5月,共辦理環境違法案件2729件,處罰金額1.63億元,比去年全年處罰金額還要多。實施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移送拘留等四個配套辦法及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共523件,同比增長5倍多。
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抓好五項重點工作
於會文表示,著眼長遠,切實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從根本上抓好堅持用環保準入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環保產業、加快建設生態監測網絡和學建立考核指標體系、深入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五項重點工作。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在堅持用環保準入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於會文說,四川要強化規劃環評,守住環境承載力底線,將源頭嚴防落實到產業規劃、城市規劃和區域流域規劃中。要出臺嚴於國家標準的地方環保標準體系,制定地方標準規劃,給企業一個心理預期,逐年加嚴排放限值要求,階梯式推進,倒逼企業改造升級、主動治汙。通過規劃和標準,倒逼工業集中區和能源消耗大戶調整能源結構,利用四川優勢,更多使用水電;倒逼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培植附加值高、能耗低的綠色低碳產業和產品;推進設立城市環境資源上線,用硬性環境指標控制城市人口、產業、商貿、物流等適度規模。
此外,於會文還表示,要實現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必須深入貫徹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精神,動員全社會共同發力,加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推進的新格局,引領全體公民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心、出一份力、獻一份智、擔一份責。
一方面,加快培育生態文化。以政府、公眾、企業為主線,全方位培育生態道德意識,將「生活方式綠色化」作為每個公民的行為指南,倡導少開一天車、少產生一點垃圾、少浪費一粒糧食,多種一棵樹、多節約一滴水、多一天綠色出行,崇尚簡約生活,不奢侈生活。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公眾參與。聯動各級各相關部門、團結環保NGO組織、引領科研院所、發揮志願者優勢,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熱心環保的社會力量,擴大環保「統一戰線」,加快建立健全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公眾通過12369熱線舉報身邊環境違法行為,引導公眾將環境保護意識變為意願、想法變為做法、心動變為行動,加快形成人人都是環境保護的參與者、監督者、推動者、踐行者、貢獻者。(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