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Rotor:不依賴加速計的飛行機器人

2021-01-10 雷鋒網

人類保持平衡需要身體多個部位進行配合,其複雜性和精密性無法直接複製到機器人身上。因此,機器人需要採用加速計測量重力加速度,獲取自身橫向和縱向傾斜的角度,從而保持地平線的水平。無論地形多麼崎嶇,都可以根據重力來保持平衡。

雖然有研究指出,飛行的昆蟲是通過重力來感知方向進行導航,實際上,這些研究也表明,這些昆蟲也大部分通過視覺控制飛行,即通過複眼視網膜感知周圍環境的光流信息。

這種基於視覺的感知機制激發了研究者Fabien Expert和埃克斯·馬賽大學研究機構Institut des Sciences du Mouvement Etienne-Jules Marey的Franck Ruffier,他們共同打造了一款受到蜜蜂飛行啟發的飛行機器人BeeRotor。

該機器人重80g,長47cm。能夠沿著不平坦的地勢飛行,並通過安裝在「眼睛」部分的光流傳感器(Optical Flow Sensor)避開障礙物。雖然不測量重力和加速度,但是通過該傳感器直接「看到」它的地理位置。

為了更加精確複製昆蟲通過感知光流信息控制飛行的能力,研究者們在BeeRotor的「眼睛」上下方安裝了24個光電二極體,讓機器人感知周圍環境。當該機器人拍攝的像素低時,機器人可以決定增加像素或者減少拍攝對象的距離。

此外,還有利用光流傳感器所收集的數據構建的三個反饋迴路來為機器人導航。第一個通過視覺數據控制飛行高度。第二個,通過收集的地勢數據控制速度。最後一個用來保持平衡,以避免在沒有安裝加速計的情況下,急劇傾斜帶來的不穩定破壞拍攝效果。

這些研究者表示,這些昆蟲也會像BeeRotor機器人一樣,採用反饋迴路來導航,而可以不使用重力感知。而且該理論也被生物學實驗證實。同時,有人疑問,這些昆蟲可能是採用多種感知系統進行導航,而不僅僅是重力或者光流信息一種方式。研究也指出,在某些情況下,昆蟲可以採取一種「輕量級的故障安全系統」或者「加速計的互補機制」進行導航。

關於「基於光流傳感器而不是參考坐標或加速計的崎嶇地形飛行移動」研究成果將會被刊登在英國專業期刊《生物靈感和生物模擬》上。

via:cnet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視頻]BeeRotor:以昆蟲複眼為靈感而打造的蜜蜂機器人
    除此之外,綜合視覺反饋,也可以讓一些生物保持自身在空間中的體感,只是機器人很難複製這一套微調系統。不過本文要介紹的則是一款名叫BeeRotor的飛行機器人。它的特點是通過視覺輸入、而不是藉助加速度計來飛躍不平坦地形。
  • 精確可靠的汽車應用加速計
    由於美國要求,到2012年,所有輕型汽車都要安裝 ESC,因此MEMS加速計在汽車行業的使用將更加廣泛。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7021.htm安全系統中使用的加速計要求具有高靈敏度、高準確性、高可靠性,並匹配ESC系統的通信接口。由於側滑時加速度小於1g,因此加速計必須非常靈敏,才能夠感應低重力移動。
  • FLIVVER:一種受昆蟲啟發的算法,可估算飛行機器人的速度
    對於研發新的機器人和計算技術的研究人員而言,自然是最有價值的靈感來源之一。例如,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已嘗試在小型機器人中人工複製在昆蟲中觀察到的行為及其基礎的生物學機制。內華達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進行了最新的嘗試之一,他們開發了一種算法,該算法受果蠅和其他飛行昆蟲在周圍環境中移動時估計相對運動的機理的啟發。
  • RoboFly:昆蟲大小的機器人,可以在水面上飛行、行走和漂移
    RoboFly,由研究人員創建的昆蟲大小的機器人。圖片:Chukewad等昆蟲大小的機器人可能具有許多有用的應用,比如,協助搜索和救援(SAR)任務、簡化基礎設施的檢查並加速農業過程。儘管它們具有尺寸方面的優勢,但這些機器人可能很難製造,因為它們的製造涉及組裝多個微小的組件。
  • OMEGA以全新超霸 Skywalker X-33「太陽能飛行計畫」限量版腕錶支持太陽能飛行計畫
    超霸 Skywalker X-33「太陽能飛行計畫」限量版腕錶的驅動核心,是一款搭載溫度補償整合線圈的多功能石英計時碼錶機芯:OMEGA 5619 機芯。除類比與數位指示外,此款時計還擁有兩項對飛行員來說極實用的功能:任務經過時間(MET)以及階段性經過時間(PET)。
  • 鷹機器人飛行模擬2020安卓版下載-鷹機器人飛行模擬2020最新版下載...
    鷹機器人飛行模擬2020是一款畫面非常精彩的動作類小遊戲,玩家在這裡將是一個機器人,在這裡有兩種形態可以任意進行切換,可以根據場景中的動作進行,外觀看起來非常的炫酷,玩家體驗起來也是非常的帶感,在這裡的敵人需要玩家來擊殺。
  • PigeonBot——半生物飛行機器人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製出了一款新的半生物飛行機器人——PigeonBot。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仿生機器人都無法做到像動物一樣優雅而富有效率的運動。但是,PigeonBot則打破了常人對於機器不如自然的看法。它在外形上的設計巧奪天工,雖然目前還並沒有完善。但它的公布也讓人類看到了,機器超越自然的可能。
  • Festo公司神奇的仿生飛行機器人
    德國工業自動化公司Festo在美國工程科學大會上展出三款仿生飛行機器人,仿生蝴蝶 eMotionButterfly 、仿生水母 AirJelly、仿生企鵝 AirPeguin。   除了這三款機器人,Festo還曾推出飛行海鷗、跳躍袋鼠、機械螞蟻等。
  • 第一個無線飛行的機器人蒼蠅起飛了
    昆蟲大小的飛行機器人可以幫助完成耗時的任務,比如測量大型農場的作物生長情況,或者嗅出氣體洩漏。這些機器人因為太小而不能使用螺旋槳,因為它們太小而不能使用螺旋槳,就像它們在大型無人機上看到的那樣。小尺寸是有利的:這些機器人的製造成本很低,而且可以很容易地滑進大型無人機無法進入的狹小空間。但是現在的飛行機器昆蟲仍然被拴在地面上。他們需要的電子設備和控制翅膀的電子設備太重了,這些微型機器人無法攜帶。現在,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們第一次剪斷臍帶並增加了一個大腦,讓他們的「機器人蒼蠅」(RoboFly)第一次獨立飛行。
  • 為什麼不能過分依賴社交機器人的陪伴?
    原創 韓焱精選 湛廬文化為什麼人們不能過分依賴社交機器人的陪伴?當和孤獨症或阿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打交道時,我們會很不舒服,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表情變化。孩子將機器人作為模仿對象會造成怎樣的結果還不得而知,也許結果是災難性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定要伴隨著人的觸摸、說話。人類應該由人類撫養大。當我提出這種觀點的時候,很多人反擊說,即便如此,機器人還是可以為小孩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給他們餵飯或者給他們換尿布。
  • 能夠自行翻轉的飛行機器人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為此他們參照了蟑螂的生理結構,為這些飛行機器人設計了用於穿越障礙物的外殼。在2016年的 IROS 上,Chen Li 發表了自己的一篇論文,闡述要如何使用新的方法設計一款「帶腳又帶殼」的飛行機器人——基於動態自適應原理,參照昆蟲的結構設計出可以自己翻轉的飛行機器人。之所以採用這種設計方式,是因為僅僅具備類似蟑螂外殼設計的機器人並不能很好地做到獨立進行翻轉運動,如果在飛行過程中它們不小心被翻轉過來,就會無法動彈。
  • 自主飛行機器人 助力青藏科考
    據新華社瀋陽9月12日電(記者王瑩 包昱涵)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製的「雲雀」自主飛行機器人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實現了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下,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國內技術團隊,圍繞高海拔極端環境下的機器人移動與作業技術開展聯合攻關。
  • HoloLens 2將於7月開放研究模式,提供加速計、磁力計、陀螺儀數據...
    對於HoloLens 2,除了HoloLens 1上述數據,你同時可以訪問以下輸入:用於確定沿X、Y、Z軸和重心的線性加速度的加速計;系統用於確定旋轉的陀螺儀;用於估計絕對方向的磁力計。微軟表示,研究模式旨在支持學術和工業研究人員探索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中的新概念。
  • 中國研製「雲雀」飛行機器人,實現首次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製的「雲雀」自主飛行機器人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實現了我國首次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稀薄大氣中的高效升力系統設計」「高原強風乾擾下的自主控制」等技術瓶頸,實現了空氣稀薄、強風擾等極端環境下的自主起降、定點/航跡飛行、仿地飛行、動靜態障礙物避碰等自主功能。
  • 德國仿生學黑科技:神奇的動物機器人
    米,可以模擬鳥類飛行,同時仿真度高,遠距離時能以假亂真。對蜻蜓機器人「生物選擇者」的操控可通過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的完成。與真實蜻蜓相似之處在於,它能夠以任何方向飛行,執行複雜的飛行策略,並通過機翼的微調作飛行時穩定性的調整。設計方費斯託公司表示,該機器人空中飛行狀態猶如在水中遊動。
  • 模仿鳥類翅膀 科學家造新型飛行機器人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26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機器人專家以蝙蝠和鳥類在空中避免碰撞的方式為靈感,製造出了一種使用「變形翅膀」的飛行機器人。新款機器人的翅膀以碳纖維和聚酯薄膜打造,每個翅膀上都裝有3D列印而成的鳥類腕關節裝置,這些關節使翼手在翅膀拍打的過程中能夠自動摺疊和展開。
  • 見證樂享通航少年飛行夢,獵豹移動旗下多名機器人聯動打出服務組合拳
    與會人員在領略少年飛行夢、感受多種航空器與模擬機的專業飛行教學體驗的同時,現場多名高科技高顏值的「智能員工」提供多樣化機器人服務,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大亮點。不僅如此,對它說「樂享飛行」,它就會為你推送樂享通航的官方二維碼,掃碼關注後,即可了解飛行體驗、空中遊覽等相關報名信息。。
  • 瀋陽「雲雀」飛行機器人實現我國首次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製的「雲雀」自主飛行機器人(以下簡稱「雲雀」)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實現了我國首次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為此,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下,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國內技術團隊,圍繞高海拔極端環境下的機器人移動與作業技術開展聯合攻關。瀋陽自動化所研製的「雲雀」飛行機器人突破了「稀薄大氣中的高效升力系統設計」、「高原強風乾擾下的自主控制」等技術瓶頸,實現了空氣稀薄、強風擾等極端環境下的自主起降、定點/航跡飛行、仿地飛行、動靜態障礙物避碰等自主功能。
  • 工業機器人對機器視覺技術的依賴有多大
    打開APP 工業機器人對機器視覺技術的依賴有多大 發表於 2018-02-02 09:54:49   作為工業機器人的「大腦中樞神經」,人工智慧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處於持續的高速發展階段,很多工業機器人也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智能化特點,但是還遠遠達不到人類所設想的智能化程度,羅馬非一日所能建成,機器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變得非常智能化。
  • 荷蘭研究者發明外形類似果蠅的可飛行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外形像果蠅一樣的飛行機器人,目的是用於製造無人機。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最近介紹了一款可以像昆蟲一樣在空中飛行的微型機器人,它的翅膀每秒震動17次,這樣就可以以每小時25千米的速度飛行,可以盤旋,可以飛左飛右,甚至還能翻筋鬥、做桶滾飛行。這項技術參照果蠅的翅膀的運動,科學家說它會革新人們對昆蟲飛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