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BeeRotor:以昆蟲複眼為靈感而打造的蜜蜂機器人

2020-11-24 cnBeta

生物可以依靠各種感覺來保持直立,比如人類就可以通過內耳的獨特結構哎保持平衡。除此之外,綜合視覺反饋,也可以讓一些生物保持自身在空間中的體感,只是機器人很難複製這一套微調系統。不過本文要介紹的則是一款名叫BeeRotor的飛行機器人。它的特點是通過視覺輸入、而不是藉助加速度計來飛躍不平坦地形。

許多機器人都運用了加速度計這項技術,以便與地平線保持水平。不過,儘管有證據表明昆蟲會依靠中立來判斷方向,但它們其實也非常倚重於視覺。

正是這種基於視覺的感知,激發了研究人員Fabien Expert和Franck Ruffierat的興趣。這款空中機器人重80克,長47釐米,能夠沿著不平的隧道壁而移動。

值得一提的是,BeeRotor並未測量速度和高度,而是僅僅通過視覺輸入來決定自身所處的位置。

為了實現該功能,研究人員模仿了昆蟲的複眼,並在其頂部和底部布置了可感知對比和運動的24像素光電二極體。

然後,三個反饋環路就能夠根據光學傳感器的數據,給BeeRotor指明方向。下面就是BeeRotor在多個場景下的測試視頻:

Beerotor Video (Multimedia Extension 2)

[編譯自:Cnet]

相關焦點

  • BeeRotor:不依賴加速計的飛行機器人
    雖然有研究指出,飛行的昆蟲是通過重力來感知方向進行導航,實際上,這些研究也表明,這些昆蟲也大部分通過視覺控制飛行,即通過複眼視網膜感知周圍環境的光流信息。這種基於視覺的感知機制激發了研究者Fabien Expert和埃克斯·馬賽大學研究機構Institut des Sciences du Mouvement Etienne-Jules Marey的Franck Ruffier,他們共同打造了一款受到蜜蜂飛行啟發的飛行機器人BeeRotor。該機器人重80g,長47cm。
  • 瑞士研究人員為無人機打造類昆蟲多面「複眼」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癮科技8月4日報導,日前,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為無人機打造了一種新型電子眼。這種電子眼以昆蟲的複眼為原型,主要針對的是新一代迷你監視無人機,類似於今年EPFL開發的四軸飛行器。昆蟲的眼睛不能達到足夠高的空間解析度(一張圖像上的像素量)。
  • 日產借鑑「蜜蜂」複眼原理 研發防撞技術
    無人駕駛技術在目前看來還略顯前瞻,事實上時下多款車型上所應用的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以及自動泊車等功能,均為無人駕駛系統提供技術保障近日網通社了解到日產正在借鑑「蜜蜂」等昆蟲的複眼原理,研發防撞技術,同時其將成為未來日產研發自動駕駛系統的重要組成之一。
  • 讓「昆蟲複眼」成導航新寵
    大連理工大學技術新發明獲國家獎昆蟲複眼具有導航和定位能力的奧秘在哪裡?
  • 生物奇觀:神奇的昆蟲複眼!
    昆蟲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重要的一員,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蟲種類僅100萬種。龐大的昆蟲家族蘊藏著無窮的奧秘,它們的「複眼」就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之一。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視覺 蒼蠅比你反應快,或因看世界的...
    這種仿生複眼可模擬昆蟲複眼功能,每個子眼均可作為獨立的視覺感受器。子眼半徑約1毫米,169個子眼形成一個尺寸約為20毫米的組件,其視場角可達90度。研究人員通過在構成複眼的曲面透鏡和圖像探測器之間放置一個錐形導光器件,使表面彎曲的複眼可以均勻地接收來自不同角度的光。錐形導光器件由多束光纖熔接而成,具有傳像功能,可在提供無畸變圖像傳輸的同時,實現圖像縮放。
  • 視頻:複眼的秘密
    複眼是無脊椎動物中的甲殼類、昆蟲類和其他一些節肢動物頭的兩側各有1隻能感受物體的形狀、大小和顏色的視覺器官。每1隻複眼是由少數(如蚊為50個)或多數(如天蛾27000多個)「小眼」組成的。每隻小眼呈長管狀,表面為透明的六角形角膜,內連視覺細胞和神經,小眼周圍有色素細胞。複眼中的小眼越多,越能辨別物像、顏色和人眼所不能見到的短光波。蜘蛛是沒有複眼的,取而代之,它卻有很多眼睛,一般的蜘蛛有8個眼,但亦有6、4、2個眼睛的蜘蛛,個別屬種甚至沒有眼。
  • 「昆蟲複眼」成導航新寵-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大連1月17日電(記者吳琳 通訊員呂東光)昆蟲複眼具有導航和定位能力的奧秘在哪裡?大連理工大學微系統研究中心褚金奎團隊於2004年開展了仿昆蟲複眼偏振敏感結構、不依賴衛星導航的微納傳感器研究之後,在全球定位技術的研究中又取得創新性成果。
  • 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科學家基於昆蟲眼睛結構設計一款複眼相機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受蜜蜂和蒼蠅複眼結構的啟發,最新設計一種「複眼」數位相機。這款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度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
  • 外觀就像迪斯科球,以複眼為靈感的球形太陽能發電效果增101%
    昆蟲的複眼是由多顆「小眼」組成,數量從數百到數千都有,這些小眼睛讓螞蟻、蒼蠅等昆蟲擁有超廣視野與快速偵測運動的能力,而最近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就從大自然獲得靈感
  • 天大研製仿生複眼 發現昆蟲運動軌跡與光有關
    天津北方網訊:昆蟲具有的快速反應能力一直是人類所嚮往的。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快速感知物體的運動軌跡。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昆蟲間諜成真「甲殼蟲版GoPro」帶人類換個視角看世界
    在為蜜蜂設計了微型傳感器背包之後,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又把目光投向了甲蟲。據外媒7月16日報導,研究人員打造了一個先進的微型攝像機背包,安裝在了甲蟲的背上。這個微型背包也被稱為是甲殼蟲版GoPro,內置了可操控的微型攝像機,可以以1-5幀的速度拍攝視頻
  • 研究人員開發全新微型蜜蜂機器人 配備四個翅膀
    南加州大學(USC)的研究人員致力於解決微型昆蟲機器人的最後一個問題,即穩定性,他們再次從昆蟲世界中汲取靈感。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小組表示,為了能夠增加偏航控制,蜜蜂機器人確實需要四個翅膀,就像真正的昆蟲一樣,但這有可能增加機器人的重量。
  • 三年級優秀《昆蟲備忘錄》賞析:蜜蜂、蝴蝶、螳螂、蜻蜓……
    小作者對蜜蜂的描寫特別詳細認真,不僅描寫了蜜蜂的外形、尺寸、部位、顏色,還描寫蜜蜂的種類以及蜜蜂分布的地方。從小作者的昆蟲備忘錄中,小蜜蜂的形象活靈活性地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小作者介紹了蜻蜓屬於無脊椎動物,介紹了他的體型、翅膀、複眼、幼蟲。昆蟲備忘錄:蝴蝶4.昆蟲備忘錄:蝴蝶。
  • 外觀就像迪斯可球,以複眼為靈感的球形太陽能發電效果增101%
    昆蟲的複眼是由多顆「小眼」組成,數量從數百到數千都有,這些小眼睛讓螞蟻、蒼蠅等昆蟲擁有超廣視野與快速偵測運動的能力,而最近沙烏地阿拉伯科學家就從大自然獲得靈感,想提高太陽能板的捕光能力,研發外觀神似Disco彩球的球形太陽能,更聲稱發電效果比一般的2D太陽能電池還要多101%。
  • 蜜蜂?不,是四個翅膀的微型機器人
    對一些人來說,微型昆蟲機器人似乎只不過是有趣的、古怪的小玩意兒,但是這些網絡生物在搜索和救援、農業和危險檢測等領域的潛力是巨大的。但這些機器人在電源,傳感器,控制和穩定性在微觀尺度上都存在著問題。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從昆蟲身上汲取靈感,研發Bee+機器人,致力於解決穩定性的問題。微型昆蟲狀的飛行機器人已經出現在人們視野裡很長一段時間了。例如,2007年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的機器人Fly只能做到上下浮動。
  • 昆蟲間諜成真 「甲殼蟲版GoPro」帶人類換個視角看世界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在為蜜蜂設計了微型傳感器背包之後,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又把目光投向了甲蟲。據外媒7月16日報導,研究人員打造了一個先進的微型攝像機背包,安裝在了甲蟲的背上。這個微型背包也被稱為是甲殼蟲版GoPro,內置了可操控的微型攝像機,可以以1-5幀的速度拍攝視頻,並可旋轉60度,據研究小組表示,這個設備除了能給人創造一個有趣的視角之外,還能給未來的生物研究提供參考價值。研究人員在甲蟲種屬中發現到兩種甲蟲,每種單次都能負重0.5克左右,於是他們製造了一個重量約0.25克的微型背包。
  • 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原標題: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昆蟲因其複眼視覺系統的發達而但是,昆蟲複眼快速感知物體運動軌跡的機理學界尚不明確。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