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複眼的秘密

2020-11-22 網易

視頻:複眼的秘密

人的眼睛結構

在所有感覺器官中,眼睛大概是動物王國中變化最多樣的。數百萬年的進化已經形成了10種以上的動物視力系統,每一種都要特別適應它們各自的需要。

人類的眼睛是典型的相機型眼,用一個單鏡頭(眼珠)將圖像聚焦到光敏感的視網膜上。

相機型眼的動物通過不同方式來調節其晶體,以看清不同距離的目標。雖然科學家早就知道相機型眼的每個部分的功能,但要製造一個功能全面的人造眼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蒼蠅的複眼

科學家正在向自然界中發現的另一種眼睛―――複眼進軍。

複眼是無脊椎動物中的甲殼類、昆蟲類和其他一些節肢動物頭的兩側各有1隻能感受物體的形狀、大小和顏色的視覺器官。


松象蟲


大蒼蠅吃掉小蒼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網易探索頻道》查看更多圖片>>


昆蟲的複眼

每1隻複眼是由少數(如蚊為50個)或多數(如天蛾27000多個)「小眼」組成的。每隻小眼呈長管狀,表面為透明的六角形角膜,內連視覺細胞和神經,小眼周圍有色素細胞。複眼中的小眼越多,越能辨別物像、顏色和人眼所不能見到的短光波。

蜘蛛是沒有複眼的,取而代之,它卻有很多眼睛,一般的蜘蛛有8個眼,但亦有6、4、2個眼睛的蜘蛛,個別屬種甚至沒有眼。


蒼蠅

2006年6月,美國伯克利大學研製成世界上第一個模仿昆蟲眼睛的照相機鏡頭——「複眼」鏡頭,鏡頭由8500個六角微型透鏡膠合而成,使它的視場比傳統的廣角鏡頭更大。「複眼」鏡頭直徑為2.5毫米,現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需要製作合適大小和形狀的電子矩陣變換電路。

在人造「眼」中玻璃微型透鏡塗覆有一層環氧樹脂半球面,其內部有微波纖維通過,由微波纖維代替昆蟲將光信號從每一隻複眼傳向大腦的神經纖維。製作波導管是研製任務是最獨特的部分,為此必須用紫外線照射整個鏡頭「毛坯」,以便使準確進入每隻複眼穿過波導管的光在透鏡中發生折射。

研製者表示,「複眼」照相機可以滿足研究生物或人造物體很難進入腔室的醫生和科學家的需要。

此外,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研究人員也對「複眼」照相機表現出濃厚興趣,並同意贊助這項研究。


蜻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網易探索頻道》查看更多圖片>>


蜻蜓的複眼


蜘蛛沒有複眼,卻有很多眼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網易探索頻道》查看更多圖片>>


蝴蝶的複眼

蜘蛛沒有複眼,卻可能有很多個眼睛


小蜘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網易探索頻道》查看更多圖片>>

本文來源:網易探索整理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淺析複眼攝像機成本及市場潛力
    註:小元感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國際領先的計算光學成像領域的高科技企業,是複眼高清視頻技術、產品及垂直應用的解決方案提供商,其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我國多家機場安防、大型活動、鳥巢等重要項目和設施中,是複眼攝像機和超高清視頻感知的權威企業。複眼成本幾何?從成本上來看,複眼攝像機由於其鏡頭是普通單目攝像機的數倍,因此成本方面也是水漲船高。
  • [視頻]BeeRotor:以昆蟲複眼為靈感而打造的蜜蜂機器人
    為了實現該功能,研究人員模仿了昆蟲的複眼,並在其頂部和底部布置了可感知對比和運動的24像素光電二極體。 然後,三個反饋環路就能夠根據光學傳感器的數據,給BeeRotor指明方向。下面就是BeeRotor在多個場景下的測試視頻: Beerotor Video (Multimedia Extension 2) [編譯自:Cnet]
  • 神奇的複眼和翅楫 蒼蠅身手敏捷的秘密
    知識點:複眼是一種由不定數量的小眼組成的視覺器官,主要在昆蟲及甲殼類等節肢動物的身上出現,同樣結構的器官亦有在雙殼綱身上出現。翅楫,形狀與啞鈴有些相似,它令蒼蠅在飛行時候還能保持身體平衡,並可時刻調整飛行的方向。
  • 擁有複眼的動物有哪些?複眼對它們有何意義?
    關於擁有複眼的動物有哪些?複眼對他們有何意義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個問題問養蜂人最好,因為蜜蜂的眼睛就是單複眼結構。
  • 小米手機部總裁曾學忠科普複眼分布式相機
    集微網11月11日消息,小米集團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在今天下午發表長文科普複眼分布式相機。圖片來源:微博曾學忠稱複眼這一詞取自生物界,很多生物擁有複眼,相比人眼可以看的更遠距離,更廣視角,更豐富的顏色,更快的感知速度,人類對於複眼的研究中也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科技
  • 一部攝像機發揮30臺槍機功能——複眼成像系統如何做到?
    小編突然深感責任重大,這可能抓住了未來幾年視頻監控的技術發展趨勢;長期站在安防技術發展前沿的風口浪尖、一貫把脈安防市場發展走向是小編一貫的風格。為了一探究竟,小編聯繫了該款技術的研發生產製造企業泰邦泰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該公司創始人賈偉告訴小編,這款非常NB的技術叫作複眼成像系統。
  • 複眼——起初就是這樣
    所有陸生脊椎動物(如貓、狗等)都有簡單的眼睛,而有視力的昆蟲以及其他一些生物的眼睛卻擁有特殊複雜的結構,稱為「複眼
  • 億級像素複眼攝像機讓你看的更寬、更遠、更清
    受蜜蜂和蒼蠅複眼結構的啟發,諸多公司利用複眼成像技術研發出了複眼攝像機,複眼成像技術相比於傳統的單眼成像技術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複眼相機能夠實現超高解析度的成像,幾千萬到幾億甚至幾十億像素的解析度都可以達到!在超低照度,超寬視場角等大場景(機場、港口、邊境、要地)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款複眼攝像機。
  • 拍攝昆蟲複眼需天時地利
    昆蟲頭的前方兩側那一對大而突出的眼睛叫做複眼,是它們的主要視覺器官。與其他動物的眼睛結構完全不同,複眼是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睛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不同昆蟲的複眼中的小眼數量有所不同,如蒼蠅的複眼由300至6000個小眼組成,而蜻蜓的複眼中的小眼數量則高達1萬至2.8萬個。這種數量上的區別從本文昆蟲複眼的圖片上大致可以看出。
  • 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複眼是天然存在的多孔徑光學成像系統,與單眼比較,具有視場大、敏感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等優勢。複眼結構和功能上的特殊性,也讓複眼一直作為仿生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被探索和發現。一方面,隨著對複眼視覺系統更加深入的研究,複眼仿生成果已應用於更多的國防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科學家對於複眼的結構和機制更深入的探索。現在,德國科學家利用數字顯微技術「透視」了一個來自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的眼睛,發現其內部結構幾乎與現代昆蟲眼睛一模一樣,這提供了早期複眼的雛形,也為探索遠古生命提供了重要線索。
  • 陳根: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複眼是天然存在的多孔徑光學成像系統,與單眼比較,具有視場大、敏感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等優勢。複眼結構和功能上的特殊性,也讓複眼一直作為仿生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被探索和發現一方面,隨著對複眼視覺系統更加深入的研究,複眼仿生成果已應用於更多的國防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科學家對於複眼的結構和機制更深入的探索。
  • 陳根: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複眼是天然存在的多孔徑光學成像系統,與單眼比較,具有視場大、敏感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等優勢。複眼結構和功能上的特殊性,也讓複眼一直作為仿生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被探索和發現。一方面,隨著對複眼視覺系統更加深入的研究,複眼仿生成果已應用於更多的國防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科學家對於複眼的結構和機制更深入的探索。
  • 仿生複眼相機(圖)-中新網
    來源:澳門日報   節肢動物的複眼一直是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對象。中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本月一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報吿稱,他們開發出模擬複眼特性的人造同位複眼相機,這種相機可實現視角和景深極大化,且不會產生軸外像差。
  • 生物奇觀:神奇的昆蟲複眼!
    龐大的昆蟲家族蘊藏著無窮的奧秘,它們的「複眼」就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之一。昆蟲的眼與人類的不同,它分為單眼與複眼兩類:單眼位於頭部中央,通常有三個,部分種類完全退化或缺少12個。它的功能只能辨別光線的明暗與物體的遠近,是複眼的輔助器官。
  • 捕獵必備利器——螳螂的複眼
    螳螂能準確捕食,是因為它的一對複眼和一套完整的跟蹤瞄準系統。這個系統能迅速測出飛掠眼前的小昆蟲的來去方向、速度和距離。螳螂和絕大多數昆蟲一樣有一對複眼,昆蟲複眼一般都有很大的球面,因此視野非常廣闊。昆蟲的複眼都是由幾個到幾千個小眼組成,分布在頭兩側,多數為橢圓形或者長圓形,每個小眼都具有角膜、晶錐、感杆束、色素細胞和基膜。角膜和晶錐構成了複眼的屈光器,主要是起到透光、保護感受器和屈光的作用。感杆束和色素細胞可以隨著光強的變化而變化,起到調節光量的作用,同時具有視覺定向功能。基膜是連接小眼和視神經的部分,起到了增加視神經感受性和支撐小眼的作用。
  • 三葉蟲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科學家揭開複眼之謎,複眼猶如計算機
    但如果說哪一類動物的眼睛最為獨特,那應該就是昆蟲的複眼了。從表面上看昆蟲擁有一對與面部不成比例的大眼睛,放大了看我們會發現這雙大眼睛是由密密麻麻的「小眼睛」組成。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探索昆蟲的複眼結構是如何起源的,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根據報導,一篇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論文似乎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 複眼相機實現無限景深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稱,他們開發出模擬複眼特性的人造同位複眼照相機,這種相機可實現視角和景深極大化,且不會產生軸外像差。    論文作者之一、美國西北大學教授黃永剛說,複眼有非常大的視角和景深,對運動物體的感應也十分靈敏。
  • 國際團隊研製出仿生複眼照相機
    節肢動物的複眼一直是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對象。中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1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模擬複眼特性的人造同位複眼照相機,這種相機可實現視角和景深極大化,且不會產生軸外像差。
  • 超大視角與景深 複眼照相機研發成功
    節肢動物的複眼一直是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對象。中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1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模擬複眼特性的人造同位複眼照相機,這種相機可實現視角和景深極大化,且不會產生軸外像差。
  • 谷歌用46個攝像頭組「複眼」,打造沉浸式AR/VR光場視頻方案
    智東西6月24日消息,近日,谷歌發布了一項新的球形「光場視頻」捕捉方案,以提升沉浸式媒體技術。它將傳統的攝影和視頻以更加身臨其境的方式呈現。它將傳統的攝影和視頻以更加身臨其境的3D方式呈現,可以使用戶隨時改變觀看視角,甚至可以觀察到畫面內物體的細節。這項新技術將會在今年8月舉行的SIGGRAPH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