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陸生脊椎動物(如貓、狗等)都有簡單的眼睛,而有視力的昆蟲以及其他一些生物的眼睛卻擁有特殊複雜的結構,稱為「複眼」。
複眼由小眼(Ommatidia)組成,小眼是一個細小的獨立感光結構,由角膜、晶狀體及感光細胞組成,能夠分辨光暗及顏色,但無法有效成像。昆蟲的小眼面一般呈六角形,它的數目、大小和形狀在各種昆蟲中差別很大,雄性介殼蟲的複眼僅由數個圓形的小眼組成。複眼視覺所看到的影像其實是由眾多小眼所提供的信息組成。
▲ 昆蟲的複眼。請注意,複眼由數百或更多單獨的小眼組成,在某些方面,這些眼睛比人眼更複雜。1
許多昆蟲,包括蒼蠅和蜜蜂,在它們的兩隻複眼中都有大約4000個小眼。複眼可以探測到天空的偏振光,這種能力可以幫助昆蟲進行導航。複眼對運動也非常敏感,特別適合飛行的昆蟲。2、3
化石記錄顯示,最早的複眼的每一個細節都和現在的複眼一模一樣且同樣複雜。化石記錄中最古老的眼睛,如三葉蟲的複眼,也是充分發育且非常複雜的。人們意識到在化石底層(被認為是最早出現的動物之一)的三葉蟲已經是十分複雜的生命體,三葉蟲下面的地層卻沒有發現其祖先化石,即沒有任何進化的證據!來自南澳大利亞 Emu Bay Shale的一個標本,其莖上有複眼。每隻眼睛大約直徑2-3釐米,其上有大約16000個六邊形的小眼,而家蠅只有約4000個小眼。到今天雖然已經發掘出近2塊化石,但在各種門類的動物中都沒有發現任何複眼「進化」的祖先或中間過渡形態的化石。
進化論從一開始到今日都嚴重缺乏進化過程的中間過渡形態化石的支持證據,正如達爾文自己在《物種起源》一書中第十章說,「地質學的確沒有揭發任何這種微細漸進的連鎖;這大概是反對自然選擇學說的最明顯的和最重要的異議」。
這意味著複眼不是進化而來的,而是起初就被奇妙地創造的。
能聽的耳,能看的眼,兩樣都是耶和華所造。——箴言20:12
1. Mitchell, L., Mutchmor, J. and W. Dolphin,W., Zoology, Benjamin Cummings, Menlo Park, CA, p. 279, 1988.。
2. Olberg, R.M., Parallel encoding of direction ofwind, head, abdomen and visual pattern movement, by single inter neurons in thedragonfly AnaxJunius, J.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Sensory Neural and BehavioralPhysiology 142(1):27–42, 1981.
3. Hardie R.C., Properties of photo receptors R-7and R-8 in dorsal marginal ommatidia in the compound eyes of Musca-Domesticaand CalliphoraErythrocephala, J.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Sensory Neural andBehavioral Physiology 154(2):157–166, 1984
4. creation.com/compound-eye-fossils
「版權聲明」
本文經轉載於《創造》,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