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基於昆蟲眼睛結構設計一款複眼相機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受蜜蜂和蒼蠅複眼結構的啟發,最新設計一種「複眼」數位相機。這款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度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
-
天大研製仿生複眼 發現昆蟲運動軌跡與光有關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快速感知物體的運動軌跡。這種新型仿生複眼能夠迅速探測物體的三維位置,未來可以應用於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
-
科學家研製出仿生複眼照相機 可使景深極大化
新華倫敦5月1日電(記者劉石磊)節肢動物的複眼一直是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對象。中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1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模擬複眼特性的人造同位複眼照相機,這種相機可實現視角和景深極大化,且不會產生軸外像差。
-
三葉蟲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科學家揭開複眼之謎,複眼猶如計算機
但如果說哪一類動物的眼睛最為獨特,那應該就是昆蟲的複眼了。從表面上看昆蟲擁有一對與面部不成比例的大眼睛,放大了看我們會發現這雙大眼睛是由密密麻麻的「小眼睛」組成。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探索昆蟲的複眼結構是如何起源的,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根據報導,一篇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論文似乎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
視頻:複眼的秘密
科學家正在向自然界中發現的另一種眼睛―――複眼進軍。複眼是無脊椎動物中的甲殼類、昆蟲類和其他一些節肢動物頭的兩側各有1隻能感受物體的形狀、大小和顏色的視覺器官。每隻小眼呈長管狀,表面為透明的六角形角膜,內連視覺細胞和神經,小眼周圍有色素細胞。複眼中的小眼越多,越能辨別物像、顏色和人眼所不能見到的短光波。蜘蛛是沒有複眼的,取而代之,它卻有很多眼睛,一般的蜘蛛有8個眼,但亦有6、4、2個眼睛的蜘蛛,個別屬種甚至沒有眼。
-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2019-08-26 19:14: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張道正 | 字號:A+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
億級像素複眼攝像機讓你看的更寬、更遠、更清
基於Magixoom複眼成像技術,同時實現超清、超遠、超寬場景的計算成像:1.5億超高像素複眼攝像系統水平視場角130°,垂直視場角80°的全景畫面全時空回溯功能1路全景+N路凝視特寫顯示模式支持AR視頻標籤
-
科學家模仿昆蟲複眼研製新型太陽能電池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美國科學家模仿昆蟲複眼的構造,設計出一種牢固耐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克服了鈣鈦礦材料脆弱易損壞的缺點。 實驗表明,新型電池能在溫度85攝氏度、相對溼度85%的環境裡連續運作六個星期,仍保持著較高的發電效率。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視覺 蒼蠅比你反應快,或因看世界的...
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研製了新型仿生複眼視覺系統,通過對複眼結構及探測方法等多個層面的模擬,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目標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目標軌跡,其複眼結構基於光能分布的目標空間定位方法,能在極短時間內感知物體迫近。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美國光學學會對其進行了專題報導。
-
科學家根據生物複眼研製出仿生180度視角相機
從大自然中獲得靈感,工程師通過可伸縮電子元件製造出了一臺複眼相機一隻蛾蟲眼睛放大550倍之後的效果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科學家根據昆蟲眼睛的特性設計出了一款配備「蟲眼」透鏡的相機。 研究人員相信,他們所開發的複眼相機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長遠益處,該相機在監管設備以及醫用內診鏡檢查工具上有著極大的應用前景。該相機透鏡呈半球形,就像一隻凸出的眼球,表面上安裝了180個微型透鏡以便進行大範圍觀察。而對於該相機設計上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在半圓形表面安裝眾多的微型透鏡。 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類似於吹脹氣球的精密壓力技術創造出了這個半球型表面。
-
讓「昆蟲複眼」成導航新寵
大連理工大學技術新發明獲國家獎昆蟲複眼具有導航和定位能力的奧秘在哪裡?
-
超大視角與景深 複眼照相機研發成功
節肢動物的複眼一直是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對象。中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1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開發出模擬複眼特性的人造同位複眼照相機,這種相機可實現視角和景深極大化,且不會產生軸外像差。
-
「好奇號」奉上視覺盛宴 NASA公布高清火星全景(圖)
它最新的圖片是一幅超越其他所有圖片的清晰全景圖,由1000多張照片拼接在一起。 「好奇號」拍攝的全景圖中捕捉到探測器本身。圖片來源:NASA官網。 據報導,這些照片是「好奇號」在2019年感恩節期間用桅杆相機上的遠攝鏡頭拍攝的,總共有18億像素。
-
受昆蟲眼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原標題:西安交通大學受昆蟲眼睛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
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生物奇觀:神奇的昆蟲複眼!
龐大的昆蟲家族蘊藏著無窮的奧秘,它們的「複眼」就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之一。昆蟲的眼與人類的不同,它分為單眼與複眼兩類:單眼位於頭部中央,通常有三個,部分種類完全退化或缺少12個。它的功能只能辨別光線的明暗與物體的遠近,是複眼的輔助器官。
-
德國工程師發明「複眼」成像系統
本報綜合報導最近,德國弗勞恩霍夫光學和精密機械研究所模仿昆蟲的複眼,發明出了一種厚度為0.4毫米的成像系統,可像塑料薄膜一樣隨處貼附。 科學家們在設計時應用了昆蟲複眼的工作原理:一個成像薄膜系統由幾百個單眼組成,每個單眼又具備自己的一套透鏡和成像系統,觀察物體時按自己的視角進行拍攝。
-
陳根: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一方面,隨著對複眼視覺系統更加深入的研究,複眼仿生成果已應用於更多的國防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科學家對於複眼的結構和機制更深入的探索。現在,德國科學家利用數字顯微技術「透視」了一個來自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的眼睛,發現其內部結構幾乎與現代昆蟲眼睛一模一樣,這提供了早期複眼的雛形,也為探索遠古生命提供了重要線索。
-
陳根: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複眼是天然存在的多孔徑光學成像系統,與單眼比較,具有視場大、敏感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等優勢。複眼結構和功能上的特殊性,也讓複眼一直作為仿生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被探索和發現。一方面,隨著對複眼視覺系統更加深入的研究,複眼仿生成果已應用於更多的國防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科學家對於複眼的結構和機制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