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工程師發明「複眼」成像系統

2020-11-24 搜狐網

  本報綜合報導最近,德國弗勞恩霍夫光學和精密機械研究所模仿昆蟲的複眼,發明出了一種厚度為0.4毫米的成像系統,可像塑料薄膜一樣隨處貼附。

  科學家們在設計時應用了昆蟲複眼的工作原理:一個成像薄膜系統由幾百個單眼組成,每個單眼又具備自己的一套透鏡和成像系統,觀察物體時按自己的視角進行拍攝。之後,通過計算機運算處理,整張圖片就可以被合成出來了。

  接下來,科研人員把該系統與一個影像分析裝置相連接,並貼附在銀行卡上。銀行卡在被使用時可以「看到」持卡者,從而防止被陌生人盜用。

相關焦點

  • 德國專家模仿昆蟲複眼發明超薄成像系統
    最近,德國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應用光學和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模仿昆蟲的複眼,發明出了一種厚度為0.4毫米的識別成像系統,它可以像塑料薄膜一樣隨處貼附。 據德國雅虎新聞網6月14日報導,科學家們在設計時應用了昆蟲複眼的工作原理:一個成像薄膜系統由幾百個單眼組成,每個單眼又具備自己的一套透鏡和成像系統,觀察物體時按自己的視角進行拍攝。之後,通過計算機運算處理,整張圖片就可以被合成出來了。該成像系統雖然不具備很高的像素,但因系統非常平整,因此可以進行寬畫面的成像工作。
  • 一部攝像機發揮30臺槍機功能——複眼成像系統如何做到?
    為了一探究竟,小編聯繫了該款技術的研發生產製造企業泰邦泰平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該公司創始人賈偉告訴小編,這款非常NB的技術叫作複眼成像系統。:請介紹一下複眼成像系統的概念如何理解?傳統的光學成像技術,比如照相機、攝像機,大都是基於單目成像技術原理;而新興的複眼成像技術的原理就是採用類似於昆蟲眼睛的仿生結構,通過神奇的複眼算法有機組合多個單目望遠凝視的視力,呈現一個和單目成像體驗一致同時具有超高解析度的畫面,最直接的應用在於一部攝像機可以覆蓋的監控範圍更大,監控距離更遠,實現寬、遠、清的監控。
  • 科學家基於昆蟲眼睛結構設計一款複眼相機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受蜜蜂和蒼蠅複眼結構的啟發,最新設計一種「複眼」數位相機。這款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度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
  • 陳根: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複眼是天然存在的多孔徑光學成像系統,與單眼比較,具有視場大、敏感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等優勢。一方面,隨著對複眼視覺系統更加深入的研究,複眼仿生成果已應用於更多的國防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科學家對於複眼的結構和機制更深入的探索。
  • 陳根: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複眼是天然存在的多孔徑光學成像系統,與單眼比較,具有視場大、敏感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等優勢。複眼結構和功能上的特殊性,也讓複眼一直作為仿生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被探索和發現。一方面,隨著對複眼視覺系統更加深入的研究,複眼仿生成果已應用於更多的國防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科學家對於複眼的結構和機制更深入的探索。
  • 擁有複眼的動物有哪些?複眼對它們有何意義?
    關於擁有複眼的動物有哪些?複眼對他們有何意義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個問題問養蜂人最好,因為蜜蜂的眼睛就是單複眼結構。
  • 穿越4.29億年的複眼三葉蟲,與現今有什麼差異
    複眼是天然存在的多孔徑光學成像系統,與單眼比較,具有視場大、敏感度高、時間解析度高等優勢。複眼結構和功能上的特殊性,也讓複眼一直作為仿生學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被探索和發現。一方面,隨著對複眼視覺系統更加深入的研究,複眼仿生成果已應用於更多的國防和工程技術等領域。另一方面,是科學家對於複眼的結構和機制更深入的探索。現在,德國科學家利用數字顯微技術「透視」了一個來自4.29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的眼睛,發現其內部結構幾乎與現代昆蟲眼睛一模一樣,這提供了早期複眼的雛形,也為探索遠古生命提供了重要線索。
  • 三葉蟲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科學家揭開複眼之謎,複眼猶如計算機
    但如果說哪一類動物的眼睛最為獨特,那應該就是昆蟲的複眼了。從表面上看昆蟲擁有一對與面部不成比例的大眼睛,放大了看我們會發現這雙大眼睛是由密密麻麻的「小眼睛」組成。長期以來科學家們想探索昆蟲的複眼結構是如何起源的,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根據報導,一篇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研究論文似乎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 模仿蚊子複眼,新型油滴多鏡頭問世
    最近一份發表在《美國化學協會·應用材料和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的研究,用液體材料造出新型複眼結構:由大量微型油滴當作小鏡頭,排列在一顆大油滴上形成複眼成像系統。
  • 億級像素複眼攝像機讓你看的更寬、更遠、更清
    受蜜蜂和蒼蠅複眼結構的啟發,諸多公司利用複眼成像技術研發出了複眼攝像機,複眼成像技術相比於傳統的單眼成像技術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複眼相機能夠實現超高解析度的成像,幾千萬到幾億甚至幾十億像素的解析度都可以達到!在超低照度,超寬視場角等大場景(機場、港口、邊境、要地)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款複眼攝像機。
  • 中科院光電所在多焦點仿生複眼光學元件設計和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 天大研製仿生複眼 發現昆蟲運動軌跡與光有關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快速感知物體的運動軌跡。這種新型仿生複眼能夠迅速探測物體的三維位置,未來可以應用於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
  • 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神奇的複眼和翅楫 蒼蠅身手敏捷的秘密
    知識點:複眼是一種由不定數量的小眼組成的視覺器官,主要在昆蟲及甲殼類等節肢動物的身上出現,同樣結構的器官亦有在雙殼綱身上出現。翅楫,形狀與啞鈴有些相似,它令蒼蠅在飛行時候還能保持身體平衡,並可時刻調整飛行的方向。
  • 捕獵必備利器——螳螂的複眼
    螳螂能準確捕食,是因為它的一對複眼和一套完整的跟蹤瞄準系統。這個系統能迅速測出飛掠眼前的小昆蟲的來去方向、速度和距離。螳螂和絕大多數昆蟲一樣有一對複眼,昆蟲複眼一般都有很大的球面,因此視野非常廣闊。昆蟲的複眼都是由幾個到幾千個小眼組成,分布在頭兩側,多數為橢圓形或者長圓形,每個小眼都具有角膜、晶錐、感杆束、色素細胞和基膜。角膜和晶錐構成了複眼的屈光器,主要是起到透光、保護感受器和屈光的作用。感杆束和色素細胞可以隨著光強的變化而變化,起到調節光量的作用,同時具有視覺定向功能。基膜是連接小眼和視神經的部分,起到了增加視神經感受性和支撐小眼的作用。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視覺 蒼蠅比你反應快,或因看世界的...
    還原昆蟲視覺系統「昆蟲複眼視覺系統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這使其具有其他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然而昆蟲複眼快速感知物體目標運動軌跡的機理還不明確。」課題負責人宋樂副教授介紹說,「自然界昆蟲複眼的尺寸極小,理論上並不能夠進行清晰的成像,但昆蟲普遍具有很強的趨光性,而且相對於清晰成像而言,光強的信息量比較小,這對需要極短反應時間來保證生存的昆蟲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希望通過仿生系統來探索並證實這種特性。」研究團隊利用單點金剛石切削法,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上製作了表面有169個子眼的仿生複眼。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讓「昆蟲複眼」成導航新寵
    大連理工大學技術新發明獲國家獎昆蟲複眼具有導航和定位能力的奧秘在哪裡?
  • 複眼——起初就是這樣
    所有陸生脊椎動物(如貓、狗等)都有簡單的眼睛,而有視力的昆蟲以及其他一些生物的眼睛卻擁有特殊複雜的結構,稱為「複眼
  •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2019-08-26 19:14: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張道正 | 字號:A+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