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蚊子複眼,新型油滴多鏡頭問世

2021-02-08 環球世界未解之謎

最近一份發表在《美國化學協會·應用材料和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的研究,用液體材料造出新型複眼結構:由大量微型油滴當作小鏡頭,排列在一顆大油滴上形成複眼成像系統。

用手或蚊子拍打蚊子十分困難,這是由於蚊子有複眼結構,能同時得到多角度視覺信息並快速作出反應。很多節肢動物都有複眼結構,在一個曲面上排列著大量微小鏡頭。每個鏡頭都可以單獨成像,使蚊子無需轉動眼睛或頭部已經可以同時得到多方位視覺信息,並在大腦中整合。

這份研究模仿蚊子的眼睛、利用液態材料造出一種新型複眼結構,在機車的自動駕駛、機器人和醫療設備領域有廣泛的用途。裝配這種視覺系統的無人機和機器人將可以對周圍環境快速成像。

研究者利用毛細管微流體設備,產生大量由二氧化矽納米粒子裹住的油滴。這些油滴相當於一個個微型鏡頭。之後,把這些微型鏡頭緊湊地排列在一個更大顆油滴的表面。再利用紫外線聚合,造出相當於149度視角的複眼鏡頭,與蚊子眼睛的視力相當。

裹住微型油滴的二氧化矽納米粒子,對每個微型鏡頭起到防霧塗層的效果,讓鏡頭系統即便在潮溼的環境中工作也不起霧。

此外,研究者還可以通過改變液滴的形狀,和移動這些微鏡頭的位置,控制成像效果,也即可控制視覺能力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模仿昆蟲複眼研製新型太陽能電池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美國科學家模仿昆蟲複眼的構造,設計出一種牢固耐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克服了鈣鈦礦材料脆弱易損壞的缺點。  實驗表明,新型電池能在溫度85攝氏度、相對溼度85%的環境裡連續運作六個星期,仍保持著較高的發電效率。
  • 視頻:複眼的秘密
    科學家正在向自然界中發現的另一種眼睛―――複眼進軍。蒼蠅2006年6月,美國伯克利大學研製成世界上第一個模仿昆蟲眼睛的照相機鏡頭——「複眼」鏡頭,鏡頭由8500個六角微型透鏡膠合而成,使它的視場比傳統的廣角鏡頭更大。
  • 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原標題: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昆蟲因其複眼視覺系統的發達而但是,昆蟲複眼快速感知物體運動軌跡的機理學界尚不明確。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
  •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2019-08-26 19:14: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張道正 | 字號:A+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分析
    導語油滴有兩類,一類是建窯油滴,一類是華北油滴。那麼兩者的燒制難度有何差別呢?此篇,武夷建盞便精選李達老師所寫論文,對比分析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關於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筆者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的差別一文中有過細述。建盞泰鬥李達老師在《宋代油滴茶盞鑑賞》一文中提到:判斷一件瓷器的燒制難度,可以從坯、釉、窯溫和窯中氣氛這四個制瓷因素的制約程度考慮。
  • 德國專家模仿昆蟲複眼發明超薄成像系統
    最近,德國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應用光學和精密機械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模仿昆蟲的複眼,發明出了一種厚度為0.4毫米的識別成像系統,它可以像塑料薄膜一樣隨處貼附。 據德國雅虎新聞網6月14日報導,科學家們在設計時應用了昆蟲複眼的工作原理:一個成像薄膜系統由幾百個單眼組成,每個單眼又具備自己的一套透鏡和成像系統,觀察物體時按自己的視角進行拍攝。之後,通過計算機運算處理,整張圖片就可以被合成出來了。該成像系統雖然不具備很高的像素,但因系統非常平整,因此可以進行寬畫面的成像工作。
  • 生物奇觀:神奇的昆蟲複眼!
    大部分的昆蟲還有一對複眼,位於頭部兩側,大小與形狀依種類而異,它是昆蟲的主要視覺器官。昆蟲的複眼是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組成的,每個小眼與單眼的基本構造相同。複眼的體積越大,小眼的數量就越多,看東西的視力也就越強。
  • 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讓「昆蟲複眼」成導航新寵
    大連理工大學技術新發明獲國家獎昆蟲複眼具有導航和定位能力的奧秘在哪裡?
  • 這款鏡頭可清晰拍出蒼蠅複眼
    本報訊 一支鏡頭如果同時具備微距和移軸功能是怎樣的體驗?今年合肥文博會廬陽展區,合肥本土「老蛙鏡頭」將在現場發布最新款15mm超廣角鏡頭。屆時,「老蛙」將帶來包括微距、廣角在內的十多款產品。讓人期待的是,「老蛙三王子」即9mm、11mm、14mm三種鏡頭也將精彩亮相。
  • 科普:全方位剖析油滴盞!
    ▲日本靜嘉堂文庫的油滴建盞有的學者認為,「油滴」是宋代文獻中所指的「鷓鴣斑」。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布著無數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現代油滴斑紋這種斑點多為圓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徑一般為三、四毫米,最大者達一釐米;小者僅一毫米
  • 手機裝驅蚊軟體模仿蝙蝠趕蚊子?
    近日,很多年輕人玩起「手機驅蚊軟體」,聲稱該軟體一打開,手機就可以發出模仿蝙蝠翅膀抖動的聲波,達到驅蚊的效果。有關專家稱,這種手機驅蚊軟體「很離譜」。此外,手機驅蚊軟體發出的聲波對人有多大危害,還未有權威部門確定。文/記者楊進「手機也可以驅蚊子,你相不相信?」
  • 拍攝昆蟲複眼需天時地利
    由於組成複眼的個體極其微小,所以表現昆蟲的複眼對一般攝影者有一定的難度,因而拍攝的成功率相對較低。一般非職業攝影者往往對於拍攝昆蟲複眼這樣的細節缺乏信心而知難而退,或者由於過於急躁而功敗垂成。要跨入這道門檻,需要有針對性地積累一些特殊的經驗,學習一點昆蟲知識。為此,除了和有經驗的人士多交流、讀點書以外,可以先拿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昆蟲「練手」,如蒼蠅和蜻蜓。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美輪美奐的「油滴」建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理解油滴的美了。首先,油滴從花紋類型,可分為鷓鴣斑(或油滴)和華北油滴兩種,今天我們具體來講解鷓鴣斑(或油滴):什麼是鷓鴣斑(或油滴)油滴釉,是宋代黑釉系統的結晶釉,在釉面上,滿布小圓點和斑點。
  • 天大研製仿生複眼 發現昆蟲運動軌跡與光有關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快速感知物體的運動軌跡。這種新型仿生複眼能夠迅速探測物體的三維位置,未來可以應用於智慧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
  • 手機想要替代單反也只有這三種方案試試看了,複眼攝像技術
    而跟據仔細比較得出以下幾點不同之處:多組鏡片撇開多組鏡片不說,單反的鏡片組直徑遠超過手機攝像鏡片直徑但現在手機越越薄,不縮短就很不錯了,直徑加大焦距必定變長,很多手機鏡頭不得不讓鏡頭略微凸起,但無論如何最多1釐米。於是這裡推出新概念:採用反射鏡將焦距拉長。
  • 物理實驗——密立根油滴實驗
    注意中間的進油小孔可能會因油滴長時間停留而堵塞灰塵,因此實驗之前可能需要向孔中吹氣,疏通進油小孔。另外,在觸碰電極的時候不要通電,以防高壓危險。接通儀器電源和顯示屏電源,將儀器顯微鏡焦距調至合適位置(如圖即可),之後將電極電壓調至200V—300V之間即可,再將油霧孔對準進油小孔,之後使用油壺將油壺口伸入油滴噴霧口,進行噴霧。
  • 瑞士研究人員為無人機打造類昆蟲多面「複眼」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癮科技8月4日報導,日前,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為無人機打造了一種新型電子眼。這種電子眼以昆蟲的複眼為原型,主要針對的是新一代迷你監視無人機,類似於今年EPFL開發的四軸飛行器。昆蟲的眼睛不能達到足夠高的空間解析度(一張圖像上的像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