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全方位剖析油滴盞!

2020-12-05 武夷建盞

油滴建盞

《君臺觀左右帳記》裡記載:

「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

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

兔毫盞值三千匹絹。

」這樣的「定價」其實可以看出,油滴的燒成條件比兔毫更為苛刻。

▲君臺觀左右帳記

所以宋代油滴盞的傳世品、出土品都很少,完整器更是鮮見。

這也是紐約佳士得在2016年9月15日拍賣一隻南宋油滴盞拍出約人民幣7800萬元高價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雖同為油滴,也有上下之別,本文將全方位的介紹油滴建盞。

7800萬南宋油滴建盞

在流傳於日本的油滴建盞中唯一一件被日本列為國寶級油滴建盞,就是現存於大阪市東洋陶瓷美術館的油滴建盞。

南宋油滴天目

1、油滴盞為什麼叫油滴

目前最早用「油滴」形容建盞斑紋的記載應該為日本應永年間(1394~1427年)的《禪林小歌》了。當然,《滿濟準後日記》、《蔭涼軒日錄》等日本古籍也均有「油滴」的記錄。

而「油滴」一詞並不見於我國宋、元、明、清文獻中。由此也可以基本判斷「油滴」一詞來自日本,並非我國。

▲日本靜嘉堂文庫的油滴建盞

有的學者認為,「油滴」是宋代文獻中所指的「鷓鴣斑」。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布著無數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

▲現代油滴斑紋

這種斑點多為圓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徑一般為三、四毫米,最大者達一釐米;小者僅一毫米,甚至細如針尖,形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繚亂。

2、油滴如何形成?

油滴建盞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浮萍機理,鐵元素在高溫下溢出釉面並三五相遇,拼合成團。

當燒到1300℃左右時。在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釉開始形成液相分離結構,釉主體相分離出富鐵的另一相。在重力與表面張力等作用下,富鐵相易浮在釉表面層,隨著過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鐵相越來越多。這些富鐵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夠在液面上漂遊,它們隨機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包裹團。

▲池塘中的浮萍

▲建盞中的油滴似浮萍

包裹團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這些液相小滴僅僅挨在一起,沒有熔為一體,就像一葉葉青萍靠在一起。當燒成進行到一定程度後降溫冷卻。在冷卻過程中,當環境條件適合包裹團中的鐵氧化物析晶時。便形成一滴建窯油滴。油滴主要分類:金油滴、藍銀油滴、紅油滴、虹彩油滴等。

▲建盞油滴特寫

3、何為上品油滴

如若總結上品油滴需要滿足的條件,可以從以下3點來分析:

1、對於油滴斑點的形態問題:油滴斑紋大小不一,且清晰可見的為佳,盞內外斑點分布均勻且飽滿的為佳。簡單說,可以觀察油滴是否能保持卵狀而不變形,盞內外油滴斑紋均勻分布,要飽滿,要有三維立體效果。

▲建盞大師孫建興,油滴星盞

2、斑點的色彩可以作為評價油滴品位的重要依據。說到幻彩效果,油滴斑紋色彩呈現銀色,如果帶藍光更好。這裡需要說明一點,因為燒制銀色油滴盞條件非常苛刻,全程需要還原氣氛,如果還原過了,斑紋難顯;如果還原不夠,銀色油滴上會出現髒物感。所以,上品銀油滴需要銀油滴比較乾淨,沒有髒物感。

▲此盞釉面斑點的大小、形狀與疏密程度恰好。斑點銀白色(微灰)。很清晰。

3、油滴斑紋要有很強的金屬感,玻化好,鏡面效果佳。當然不可否認,燒制過程是困難的,可是結果卻是攝人心魂的美。

▲日本所藏的彩色油滴建盞

油滴建盞的審美哲理

由於油滴斑點是在窯中燒成時天然形成的,不是靠人工描繪的。從建窯油滴的形成機理可知:斑點是隨機分布的,而且其形態與色彩又受坯、釉、窯溫和還原氣氛嚴重製約。

所要要想看到一件斑點大小與分布既恰好、清晰度又高、斑點全彩色的達到理想狀態的建盞是不可能的。建盞的品質是相對的。永遠沒有止境。它的美是通過相互比較去發現的。建盞珍品是從成千上萬建盞中優選出來的。

▲建盞大師李達 鷓鴣斑茶盞

反過來。如果某種瓷器每件作品的釉色漂亮到找不出差異。件件都精美無比。那麼說明這種瓷器的釉色很穩定。燒制難度就不大。可以大量生產。它的漂亮可能很容易被普通人接受。但內行的人未必欣賞。因為缺乏個性就缺乏美的深度。也就沒有回味的餘地。而且數量一多。就不名貴。

本期武夷建盞便向您推薦

建盞大師李達,鷓鴣斑茶盞

李達老師的這款精品鷓鴣斑茶盞胎骨似鐵,釉色古樸典雅,枯高幽玄,靜謐脫俗,釉面斑紋天然形成,富於變幻,斑紋晶瑩清晰,金屬感強,工藝非凡。

外壁:細細觀察,斑紋有立體感,層次感,並有明顯的金屬感,色彩隨光線的強弱而突變。

內壁:釉色古樸典雅,斑紋晶瑩清晰,油潤飽滿,這種「浴火重生」的絢麗多彩,著實讓人迷戀。

底部:底部印有底款「達」字,建盞名師落款,打上了李達大師建盞的專屬品牌印記,極具收藏價值

相關焦點

  • 這些極品油滴盞,你見過幾個?
    油滴建盞是建盞中很常見的,也是很多建盞愛好者都非常喜歡的。看似只是黑黑的建盞的上加上了一些密集的斑紋,實際上卻擁有不一樣的美感。一些極品油滴盞,更是許多盞友一直在尋找中的。一、知名傳世油滴盞由宋代傳承至今、器型完好的油滴盞,數量極其稀少,價值已不可估量。
  • 你的油滴盞滿足這3個條件嗎?
    《君臺觀左右帳記》裡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這樣的排序和定價中,我們大致可以推算出,宋時油滴的燒成條件比兔毫更為苛刻。所以宋代油滴盞的傳世品很少,完整器更是鮮見。
  • 看建盞中的傳世寶 領略油滴盞的尊貴與美
    於釉壁上遍布斑斑點點的"油滴",則是整盞的最大特點。油滴於壁底密集而盞口稀疏,從外由裡望去顯出精緻的美感,而將盞置於光線照射下,隨著角度的變化盞壁上的色彩也會變化,金銀青三色光澤流轉不停。油滴盞作為瓷器中的名品,歷來為世人珍重。從宋代到我們今天,能夠流傳下來的油滴盞已經不多,造型釉質色彩俱佳的油滴盞更是十分稀少。所以,油滴盞才在如今是難得的珍品,更被日本奉為國寶。下面,我再為大家介紹其他幾件珍貴獨特的油滴盞。
  •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分析
    導語油滴有兩類,一類是建窯油滴,一類是華北油滴。那麼兩者的燒制難度有何差別呢?此篇,武夷建盞便精選李達老師所寫論文,對比分析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關於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筆者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的差別一文中有過細述。建盞泰鬥李達老師在《宋代油滴茶盞鑑賞》一文中提到:判斷一件瓷器的燒制難度,可以從坯、釉、窯溫和窯中氣氛這四個制瓷因素的制約程度考慮。
  • 滿足了這幾個條件,才是上品油滴盞!
    聽禪缽盞有的油滴盞,器形很小,玩賞這種盞要近距離細細地觀賞。03▊ 上品油滴建盞需要滿足的條件1、油滴斑紋大小不一,且清晰可見的為佳,盞內外斑點分布均勻且飽滿的為佳。簡單說,可以觀察油滴是否能保持卵狀而不變形,盞內外油滴斑紋均勻分布,要飽滿,要有三維立體效果。
  • 兔毫盞憑什麼超越油滴曜變成為宋代最流行建盞?皇帝實權那麼大嗎
    兔毫盞是宋代建窯生產量最大、也是現存於世數量最多的建盞品類,在許多和宋盞相關的歷史書籍中,我們也總能夠看到兔毫盞的身影存在,綜合這些方面,許多專家學者都直接將兔毫盞定義為是"宋代建盞的代名詞",在筆者看來,這樣定義也是恰到好處的。
  • 全世界最大型的宋代油滴建盞鑑賞與解讀
    然而,靜嘉堂文庫除了珍藏有「稻葉天目」外,還有一隻油滴盞也值得我們重視,今天我們一同來鑑賞和解讀這隻盞。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油滴盞在存世的宋代建盞界,日本靜嘉堂文庫館藏的這隻油滴建盞,具有三大特點,可謂是四大國寶級建盞外名列前茅的重量級宋代油滴盞。
  • 美輪美奐的「油滴」建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便形成一滴建窯油滴。油滴建盞的品類另外油滴盞顏色主要有黃、綠、藍、銀、金、紅、虹彩。給大家細細講解:01、金油滴金油滴是建盞中的「貴族」,金油滴是釉內結晶呈金黃色光澤的油滴斑點,盞的晶體質感強且層次豐富。用茶養,可養出七彩光的效果。
  • 油滴建盞有多美,看完你就知道了
    油滴建盞是建盞中很常見的,也是很多建盞愛好者都非常喜歡的。看似只是黑黑的建盞的上加上了一些密集的斑紋,實際上卻擁有不一樣的美感。欣賞油滴建盞,不僅要了解燒制方面的基礎知識,還要結合茶家的審美理念。油滴建盞到底有多美,相信只有愛盞的人才知道吧。    什麼是油滴建盞?
  • 讓宋徽宗痴迷不已的兔毫盞長什麼樣?25張高清圖鑑賞珍品兔毫盞
    2.南宋 建窯兔毫束口盞 倫敦蘇富比倫敦蘇富比於2016年11月9日亞洲藝術周期間,舉辦「中國藝術珍品」專場。本場拍賣中,前述這隻南宋建窯兔毫盞以108.5萬英鎊,約合900萬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該盞年代為南宋,口徑為12.2cm,器型為束口,配桐木盒與螺鈿盞託。資料稱其為兔毫,盒上寫的是油滴。
  • 同為兔毫盞,為什麼也存在著優劣之別?
    油滴盞屬於建窯燒制的上乘建盞之一,北宋的陶谷在《清異錄博中》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這其中說的就是福建建窯燒制的油滴盞。那怎樣的油滴盞才算是好盞呢?什麼才是有收藏價值的油滴盞呢?滴油釉表面覆蓋有不同大小的斑點,小如針芒,大則直徑達到了1cm,顏色為金,或者銀白。由於黑釉中的斑點與鷓鴣斑鳥胸部的羽毛斑點相似,因此宋人稱之為鷓鴣斑。至於油滴狀斑點形成的原因是這樣:油滴釉在燒制技術過程中,主要著物色劑氧化鐵發生分解,生成一個氣泡,致使出現氣泡以及周圍氧化鐵的含量比其他不同部位高。
  • 金油滴,建盞的「金名片」
    金油滴建盞的燒制工藝難於上青天:首先是不知道金油滴的釉料配方,需要無數次的實驗去調配;其次是油滴釉的氧化還原條件要求高,不可控因素很多,在燒制過程中時間和溫度控制差之毫厘,成品釉色的差異就會很大,這個火候非常難把握。「一件完美的作品,背後是數十次燒窯、數百隻盞失敗後幸獲得,是技藝和緣分的結晶,所以它的價值才會如此不菲。
  • 柴燒油滴建盞燒成難度的解讀!
    建窯油滴釉屬於鐵繫結晶釉,特徵是鐵氧化物在黑釉表面析晶後,形成的斑點狀花紋,類似水面上漂浮的油珠,故稱之為「油滴」。油滴是建窯建盞諸多品類中較為名貴的品種,它的形成機理是鐵元素在高溫下溢出釉面並三五相遇,拼合成團。
  • 科普:化學建盞有毒嗎?
    重點是建盞是否含重金屬上給大家科普一下,我們知道釉彩裡面有三個成分:一個是釉基,就是它的基礎,有玻璃質感的成分,大多就是石英(氧化矽)一類的,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顏色呈紅、紫色,屬於鐵鈣繫結晶釉,坯體的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對釉面斑紋有影響。
  • 新手購盞看準這3點再下手,不要被忽悠了
    但對於一些剛剛入門的盞友來說,對於建盞的了解相對來說還比較少,故很容易陷入這樣一個誤區,即越貴的建盞越好,可實際上卻並不盡然。那麼到底新手應該如何挑選自己心儀的建盞呢?從以下3點入手,或許就會讓大家事半功倍。1.看建盞的釉色眾所周知,釉色是建盞的靈魂,因此新手在挑選建盞時首先要考慮的便是釉色。
  • 黃美金丨不是黃金做成的金油滴建盞,反而比黃金更貴?從這4點看
    其中多數提及建盞的釉色,如:"兔毛紫盞、金絲寶碗、綠地毫甌、"等等,主要還是以兔毫與鷓鴣居多,因為宋代沒有油滴的說法,所以我們也沒辦法從中窺探一二。但據黃庭堅所做的:"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經後來分析可能為類鷓鴣斑油滴,狀如沸騰油滴,形似水上浮珠。由於宋代金油滴目前並沒有完整器,能見到的只是極少殘片,幾乎沒有可為金油滴的燒制提供借鑑和參考意義的標本。
  •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解讀宋式美學 傳承建盞文化導語建盞之中的無上珍品,非曜變盞莫屬,目前被公認的,真正可稱「曜變」的僅三件半,其中三隻如今為日本國寶,而今天武夷建盞要介紹的是那半件曜變盞。▲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口徑12.5釐米高6.8釐米底徑4.2釐米杭州東南化工廠遺址出土此件曜變天目茶盞是2009年上半年在杭州市上城區的「原杭州東南化工廠」遺址出土,2010年轉藏於杭州古越會館。
  • 物理實驗——密立根油滴實驗
    注意中間的進油小孔可能會因油滴長時間停留而堵塞灰塵,因此實驗之前可能需要向孔中吹氣,疏通進油小孔。另外,在觸碰電極的時候不要通電,以防高壓危險。接通儀器電源和顯示屏電源,將儀器顯微鏡焦距調至合適位置(如圖即可),之後將電極電壓調至200V—300V之間即可,再將油霧孔對準進油小孔,之後使用油壺將油壺口伸入油滴噴霧口,進行噴霧。
  • 美華儀講解經的典密立根油滴實驗
    美華儀講解經典密立根油滴實驗:   密立根油滴實驗是一個經典實驗,但老式的油滴儀操作十分困難為此,我們在老式油滴儀的基礎上加裝CCD攝像頭獲得成功,推出了組合式的電視顯微密立根油滴儀——NTP-MOD-Ⅴ密立根油滴儀,經過進一步的改進,我們又成功開發了「MHY-16764 微機密立根油滴儀」,其中,CCD攝像顯微鏡、照明光路、照明光源、油滴盒、高壓電源和微處理器電路等作了最新設計,具有「組合式」油滴儀無法比擬的一系列優良性能,是當今最先進的油滴儀,其主要特點有:   (1)採用多路信息綜合顯示技術
  • 模仿蚊子複眼,新型油滴多鏡頭問世
    最近一份發表在《美國化學協會·應用材料和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期刊上的研究,用液體材料造出新型複眼結構:由大量微型油滴當作小鏡頭,排列在一顆大油滴上形成複眼成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