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真的越貴越好嗎?新手購盞看準這3點再下手,不要被忽悠了

2021-01-15 建盞

建盞始燒於唐,在兩宋時期發展到了巔峰,被宋徽宗一手捧上了"皇家御用茶具"的位置,獨領風騷數百年,但隨著朝代的更迭,其發展卻一度陷入了絕境,以致於最終銷聲匿跡了近千年的時光。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我國傳統名瓷之一,建盞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依舊有巨大的價值,它兼具美觀和實用的器型以及美輪美奐的釉色更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也正是基於此,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對建盞的研製與開發,建盞終於得以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走上了嶄新的復興之路。

2011年,"建窯建盞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在廈門五國金磚會議上,建盞又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了與會各國領導人。自這之後,建盞不僅聲名鵲起、身價倍增,還"飛入尋常百姓家",成了古玩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

但對於一些剛剛入門的盞友來說,對於建盞的了解相對來說還比較少,故很容易陷入這樣一個誤區,即越貴的建盞越好,可實際上卻並不盡然。

那麼到底新手應該如何挑選自己心儀的建盞呢?從以下3點入手,或許就會讓大家事半功倍。

1.看建盞的釉色

眾所周知,釉色是建盞的靈魂,因此新手在挑選建盞時首先要考慮的便是釉色。

按照不同的標準,建盞的釉色大致可以分為烏金釉、兔毫釉、油滴釉、曜變釉和雜色釉五大類,而在這其中,市面上最為常見的當屬兔毫和油滴兩種,這也是大多數盞友最傾向於選擇的釉色種類,所以筆者也將著重論述兔毫和油滴這兩類釉色。

首先是兔毫釉,兔毫釉顧名思義就是釉面上均勻分布著纖長類似於兔子毫毛的斑紋,它是宋代建窯最具有代表性的品種,也是現如今存世最多的品種。

而提及兔毫釉,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就是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所述"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這也給世人判斷兔毫盞的優劣提供了一個大體一致的標準。不僅如此,兔毫釉也是建盞釉色中顏色最富有變化的一類,諸如黃、銀、藍、金等都是比較典型的顏色。

其次是油滴釉,一般來說,判斷油滴盞的好壞主要可以從油滴的大小、均勻程度和質感這幾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油滴的大小與燒制過程中的溫度、氣氛等有著直接的關係,尤以溫度的影響最大,溫度越高,釉料的流動性越強,大油滴的燒制難度也就越大;

第二,在絕大數情況下,建盞表面分布的油滴越均勻越是上品,但也並非完全絕對,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建盞,即便是分布不均勻看起來也會美感十足;

第三,油滴釉歸根到底依舊屬於鐵繫結晶釉,它需要在1300℃以上的高溫還原氣氛中形成,而玻化程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是影響晶體最後的質感。

2.看建盞的器型

相對於青瓷、白瓷等一些精美豔麗的瓷器來說,建盞的器型時常會給人一種單調之感,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單調,賦予了建盞器型獨一無二的魅力。

建盞的器型主要有束口盞、撇口盞、敞口盞和斂口盞四大類,這四種都是比較常見的實用性較強的器型,其中束口盞腹深容量比較大,撇口盞口沿外翻,容量相對比較小,但比較方便觀察茶色和建盞內壁的斑紋,大家在選購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3.規避不是建盞的"建盞"

除此之外,盞友們在挑選建盞時還要特別注意那些所謂的"建盞",一些"建盞"往往看起來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卻是"掛羊頭賣狗肉",只有建盞的外形而沒有建盞的靈魂。

一件真正的建盞,最基本的要求便是"鐵胎",之後就是來自福建建陽的產地,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根據這兩點來判斷也是最為直接的辦法。

每個人在挑選建盞時的標準都不盡相同,正所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選購建盞時,不盲目跟風、不盲目求貴,從釉色、器型、真假性這三方面著手理性判斷,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夠與自己最心儀的建盞"不期而遇"。

您如果需要了解相關瓷器知識,或者關於建盞的任何問題,可以後臺私 信筆者一起探討,少走彎路,避免入坑。

相關焦點

  • 黃美金丨不是黃金做成的金油滴建盞,反而比黃金更貴?從這4點看
    陸遊寫"湯嫩雪濤翻茗碗"極致的將茶色與碗色相連,徐夤的"冰碗輕涵翠樓煙"品茶賞盞相輔相成。詩人眼中點茶帶來極大的娛樂性,又因獨特的釉色與鮮明的視覺衝擊,致使留下了不少關於建盞的詩詞。物以稀為貴,黃美金獨家燒制的金油滴建盞在市面上已經飈到了天價。這些看似黃金的建盞,真的是用黃金做的嗎?答案當然不是了,燒制建盞的原料是建陽當地的天然礦釉,因富含鐵元素及其他金屬元素,在燒制時掌握好窯內氛圍,使金屬元素呈色。
  • 建盞一般多少錢?為何有些建盞如此昂貴,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建盞窯變斑紋奇特,像星光點點的宇宙,斑駁閃耀;像銀光閃閃的鱗片,層層相疊;還有的像柔軟絲滑的兔毫,纖細修長。每一次窯變都驚豔世人,所以贏得了很多盞友的喜愛。然而,很多朋友往往有疑問,為什麼一樣口徑差不多花紋的盞,價格差距那麼大?如何才能找到合適的價格和適合自己的建盞?建盞到底多少錢?為何有些建盞如此昂貴,真的值那麼多錢嗎?建盞一般多少錢?
  • 科普:化學建盞有毒嗎?
    建盞的還原燒,是在快要燒制結束的時後,減少窯中進入的 空氣量,火焰中不完全燃燒的還原性CO和H2等,在高溫下與坯中的高價的紅色三氧化二鐵(Fe2o3)被還原為低價氧化亞鐵(Feo)等。鐵的氧化物磁性所以請不要再用新燒建盞是化學的可能有毒來說事,真心無知。那麼,應該如何說呢?
  • 建盞化工釉真的這麼可怕嗎?建盞真的有毒嗎?
    建盞的化工釉一直是盞友很經常聽到不清楚建盞燒制工藝的人在傳的一句話,為什麼人們都害怕化工料,原因十分明確,化工料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重金屬超標,那建盞的化工釉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會有化工釉這麼一說?
  • 兔毫盞憑什麼超越油滴曜變成為宋代最流行建盞?皇帝實權那麼大嗎
    1.宋代建盞的緣起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在宋代更是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而相較於唐代簡單的煮茶法、煎茶法,宋代的飲茶風尚也出現了新的引領潮流——點茶法,與之相對應的鬥茶法也因此盛行開來。宋代鬥茶重茶色,茶色鮮白為佳,為了能夠更好的突出茶色,原本流行的青瓷、白瓷等再使用就有些不合時宜,作為黑瓷代表的建盞便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脫穎而出,受到了社會上自上而下的廣泛推崇,建盞最大的生產窯口建窯也從原先默默無聞的民窯發展成為名留青史的舉足輕重的的窯口。
  • 用建盞喝茶不經意間養出了「七彩」,這是天然而成的嗎 有危害嗎
    用建盞喝茶,隨著茶湯的滋潤,盞內釉面的開彩,是很多盞友茶人期許的事情。那麼所謂建盞養出的七彩,真的是天然而成的嗎?這兩種說法都提到了建盞釉面在長期與茶湯的交融下,確實會發生一些自然的變化。所以對於這種天然而成的七彩光,大家也不用擔心其中含有什麼有害物質,儘管盡情欣賞放心使用。其次某些盞友也存疑,為什麼有的建盞和茶湯接觸就容易發生變化,有的建盞就相對穩定不太會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是什麼差異導致這種對比現象的產生?
  • 加溼器真的越貴越好嗎?其實不然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問我,加溼器是不是真的越貴越好?而一時三刻,我還真的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是真正的好產品,也不見得是「貴東西」。而貴的加溼器,也不一定是最好,選購產品,還是以合適為主,所以選購加溼器也是同樣的道理。
  • 建盞怎麼看好壞?同為兔毫盞,為什麼也存在著優劣之別?
    作為宋代建窯產量最大的建盞種類之一,兔毫盞也可以算是宋代建盞的代表。那句被頻繁引用的宋徽宗的「玉毫條達者為上」,指的就是宋代建窯兔毫盞,所以同為兔毫盞,也存在著優劣之別,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如何鑑賞兔毫盞。
  • 可能你不信,我的建盞生鏽了
    不少盞友很問:建盞「生鏽」應該責怪建盞胎土中含鐵量太多嗎?還是這隻建盞是化學原料的,要天然礦石的才不會?建盞相對於其他瓷器貴,卻比白瓷青瓷嬌氣嗎?小編能說真正的原因是他的盞不是在武夷建盞平臺買的嗎?言歸正傳,其實有一部分的建盞會生鏽,有一部分的建盞不會生鏽,這是在建盞出爐的時候就註定的。建盞所謂的「生鏽」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生鏽」,只是給人的錯覺罷了。
  • 你的油滴盞滿足這3個條件嗎?
    《君臺觀左右帳記》裡記載:「曜變斑建盞乃無上神品,值萬匹絹;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兔毫盞值三千匹絹。」從這樣的排序和定價中,我們大致可以推算出,宋時油滴的燒成條件比兔毫更為苛刻。所以宋代油滴盞的傳世品很少,完整器更是鮮見。
  • 再說建盞有毒和重金屬超標的 睜開眼睛看看這四點鐵證!
    建盞,是一種因茶而興,因茶而盛,也因茶而衰的黑釉瓷。興於宋,亡於明,建盞燒制技藝也因此斷層八百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得以恢復。宋徽宗曾說"盞色貴青黑",即建州建盞中漆黑、紺黑的顏色。建盞釉色大多為黑底,血統純正,紋理變化萬千,是傳承千年技藝的精品,遠銷海內外。黑色作為建窯的本色,又可區分為烏黑、紺黑和黑青。
  • 如何正確的鑑賞兔毫建盞?同為兔毫盞,為什麼也存在著優劣之別?
    油滴盞屬於建窯燒制的上乘建盞之一,北宋的陶谷在《清異錄博中》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這其中說的就是福建建窯燒制的油滴盞。那怎樣的油滴盞才算是好盞呢?什麼才是有收藏價值的油滴盞呢?此外油滴的形成話語燒制過程有關,窯內溫度火候到達一個度時油滴盞就會形成,溫度太低很難出來,溫度過高會使油滴形狀太小,因此油滴盞的沿口部分通常形成不了油滴,這也是油滴盞口樸實無華的原因。而它器腹有金黃色,越往下顏色淡,最終褪為銀白色。如果用放大鏡近距離觀察的話,油滴上的斑點會分布出大小不同的魚鱗狀紋。
  •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解讀宋式美學 傳承建盞文化導語建盞之中的無上珍品,非曜變盞莫屬,目前被公認的,真正可稱「曜變」的僅三件半,其中三隻如今為日本國寶,而今天武夷建盞要介紹的是那半件曜變盞。現代建盞對宋盞的還原如今在建盞界,建盞大師陸金喜研發復原的曜變建盞,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接近宋代曜變建盞特徵的。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包括日本古瓷專家小林仁博士、福建博物院林忠淦研究員在內的業界方家的一致認定。
  • 滿足了這幾個條件,才是上品油滴盞!
    不僅要看器形與坯色,更要看茶盞各個部位斑點的細微區別,要先從釉面斑點中讀出有價值的信息,再對整體效果作出評價。有條件時,要與同類作品比較,有比較才有鑑別。具有銀色、銀蘭色、金黃、彩色的斑紋在陽光照射下會明顯放出異彩,這種質感是高品味建盞獨有的,具有攝人心魄之美,宋代鬥茶就是「取其燠發茶採色也。」而褐色、灰色或金屬感不強的斑紋在陽光下沒有多少變化。
  • 科普:全方位剖析油滴盞!
    這也是紐約佳士得在2016年9月15日拍賣一隻南宋油滴盞拍出約人民幣7800萬元高價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雖同為油滴,也有上下之別,本文將全方位的介紹油滴建盞。當然,《滿濟準後日記》、《蔭涼軒日錄》等日本古籍也均有「油滴」的記錄。而「油滴」一詞並不見於我國宋、元、明、清文獻中。由此也可以基本判斷「油滴」一詞來自日本,並非我國。
  • 以兔毫盞燒制為例,淺談建盞的燒制工藝
    在已經發掘的建陽建窯遺址中,兔毫盞有著相當可觀的存量,而在宋代文人的詩詞中,免毫也是被稱讚最多的一個品種。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專家組恢復建盞燒造技藝,所燒制的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建盞也是兔毫盞。曾幾何時,兔毫盞一度成為了建盞的「代名詞」。
  • 有人對你說排量越小越好?老司機說出黃金排量:你可別被忽悠了!
    有人對你說排量越小越好?老司機說出黃金排量:你可別被忽悠了!不少剛剛考取完駕照的人都表示想要趕緊買一輛車,認為這樣不僅開車上班更加方便,而且還使得自己更有面子;但是很多車主買完車都不開,這就是被養車費用給難住了,隨著油耗的日益增加,不少人都表示快承受不了了,可見油耗無疑是每個車主都很頭疼的問題;很多人說排放量越小越好,這樣真的可信嗎?老司機說出了黃金排量:你可別被忽悠了。
  • 杏鮑菇不是越大越好,認準這3點,再便宜也是好的
    很多人都認為杏鮑菇越大越好,甚至賣菜的小販也是把大的杏鮑菇賣得貴,這裡要澄清下,杏鮑菇最好等級是在12釐米-15釐米,如果超過15釐米往往是生長過度的,裡面會發空,口感沒那麼好,但營養成分是完全一樣的。所以不要單純的根據大小來挑選,根據我多年的經驗來說,挑選杏鮑菇認準這3點,再便宜也是好的。
  • 為爬山觀星看愛豆選購望遠鏡?先把這篇文章看完再下手!
    最近全國都在陸續解封,相信距離咱們出門爬山旅遊、觀星、看愛豆的演唱會已經不遠了,那麼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物件你八成會需要——望遠鏡!不過如果你是新手,就別草率下手,先來聽聽小編的建議和了解一些相關的基礎常識吧!
  • 這些極品油滴盞,你見過幾個?
    建盞高溫厚釉高鐵胎的燒制方式,導致釉水容易流動粘底。新盞若粘底就不會出廠,但老盞中油滴實在太少有,九州這隻油滴,只有底部粘連,其他部分未粘連,切開粘釉部分,其他部分依然是完整的,依然成為傳承有序的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