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滴盞屬於建窯燒制的上乘建盞之一,北宋的陶谷在《清異錄博中》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
這其中說的就是福建建窯燒制的油滴盞。那怎樣的油滴盞才算是好盞呢?什麼才是有收藏價值的油滴盞呢?
滴油釉表面覆蓋有不同大小的斑點,小如針芒,大則直徑達到了1cm,顏色為金,或者銀白。由於黑釉中的斑點與鷓鴣斑鳥胸部的羽毛斑點相似,因此宋人稱之為鷓鴣斑。
至於油滴狀斑點形成的原因是這樣:油滴釉在燒制技術過程中,主要著物色劑氧化鐵發生分解,生成一個氣泡,致使出現氣泡以及周圍氧化鐵的含量比其他不同部位高。
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氣泡通過不斷發展,且氣泡可以愈加明顯增大,當達到企業一定影響程度時氣泡爆裂,富含水量鐵質的溶博華體升至釉面於原氣泡處密集。
此外油滴的形成話語燒制過程有關,窯內溫度火候到達一個度時油滴盞就會形成,溫度太低很難出來,溫度過高會使油滴形狀太小,因此油滴盞的沿口部分通常形成不了油滴,這也是油滴盞口樸實無華的原因。
而它器腹有金黃色,越往下顏色淡,最終褪為銀白色。如果用放大鏡近距離觀察的話,油滴上的斑點會分布出大小不同的魚鱗狀紋。
還有一種銀白色的油滴釉,因為燒窯時溫度過高,會出現一種長條形的油滴狀結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呈銀白色的為「銀油滴」,呈黃色的則為「金油滴」。
那麼油滴盞的審美指標是什麼呢?通常認為銀油滴且帶有藍光比較好,流動感,鏡面感和邊界清晰感比較強,不過這不代表著銀油滴一定比銀油滴好。
由於在建盞上增加一點金褐色,會讓人感覺有一定的層次感,而這種效果也是偶然出現的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銀油滴上面覆蓋了許多異色,在這樣的效果之下,一隻銀油滴還不如一隻普通盞。
綜上所述,一隻好的油滴盞,不能只從某一方面來斷定,必須結合各方面來分析斷定。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