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損的建盞,如何修復才合適?金繕一定是最好的嗎?

2020-11-23 建盞收藏

中國是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不僅國內貴重傳世品眾多,亦有不少通過海上絲路等途徑外銷的古陶瓷。

雖然瓷器有玻璃質釉面保護,堅硬耐腐蝕,其精美絕倫的釉色紋理可以經久不衰,但依然易碎怕摔。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難免可能磕損或碎裂。

由此也催生出多種修補手法。如上篇故宮龍泉特展中,就提到使用鋦瓷修補的日藏茶碗「馬蝗絆」。

那麼建盞作為黑釉瓷器,應如何修復?本篇介紹一二。

中國是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而瓷器的修補歷史幾乎與瓷器本身歷史一樣悠長。那麼聰明勤勞的古代人民,會如何修補破損的瓷器呢?建盞作為黑瓷,應如何修補比較自然美觀呢?

筆者將殘損建盞常見的處理方式分為兩種,第一種為裝飾性修復,第二種為儘量維持原狀的處理。

斑紋稀有的建盞,即使殘損,依然有極高價值,其價值並非物理上的完整性可概括,需綜合考量,而如何有針對性地修復,也是方家需要審慎思考的問題。如果修復手法不當,會適得其反。

一、裝飾性修復

瓷器常用的裝飾性修復有金屬工藝和金繕工藝兩種,建盞修復中金繕工藝運用廣泛,其修補方式改動較少,且金繕使用大漆,安全無毒,色調也能與建盞釉色和諧映襯,不僅可以填補瓷器的缺損部分,在物理意義上將盞本身補充完整,視覺上也兼具藝術性和觀賞性。

不過因為金繕使用的是大漆,比較費人工,周期也很長,所以並不是所有的盞都有必要去這麼修復。

金繕工藝

金繕

金繕,日語「Kintsukuroi」。金繕是用大漆將瓷器碎片粘合,在快幹的時候將金粉或者金箔敷在瓷器表面,以此來修復陶瓷的缺陷,重新賦予器物美感和生命力。

金繕工藝採用的不是工業油漆而是天然生漆,提煉自漆樹,不含任何有害化學成分。

▼金繕茶盞圖例

生漆的黏性大於大於AB膠,硬度超過水泥,因此有成語「如膠似漆」將漆與膠置於同等地位作喻。金繕不僅可以用於瓷器、紫砂、玉器,還可以用於竹器、木器、牙雕等,變幹後具有堅固 、防潮、防止滋生細菌,防腐蝕、耐強酸、強鹼等特點。

金繕工藝上完漆後需要置器物於乾燥陰涼處數周,時間較久,且需要修補者有一定的美術功底,方能將線條畫得美觀。故而修復所須的工費不低。

有些工匠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使用工業漆假冒生漆,需要大家小心辨別。

▼黑漆修繕的建盞,作者為石為雲根老師。

其次金繕有各種顏色,除金色外,還可選用銀色或黑色等。

如果是釉色偏純黑,毫紋斑紋較少的建盞,用純黑大漆修補確實別有一番韻味。金繕、銀繕還是黑漆合適,這就要看修補者的審美取向了,並沒有標準答案。

▼金繕修復後的宋代兔毫盞,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金屬工藝

鋦瓷

[圖源:故宮博物院]

俗語道,「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說的便是「鋦瓷」。在古代,瓷器不像如今這樣普遍,造價也高,尋常百姓家的瓷器破損了,一般會拿去修修補補。因此,早在古時候,鋦瓷技藝便十分普遍,還有專門的鋦瓷藝人。

▼乾隆皇帝為了穩定朝政,令宮廷畫家周鯤繪《村市生涯圖》,以便對漢民族風俗傳統有更形象的認識,其中就有鋦瓷藝人

鋦瓷,指的是用鋦子修補破損的瓷器,其包含固定、鑽孔和鋦補三道工序。通過金剛鑽在瓷器裂紋兩側打孔,再將「冖」形金屬釘(多為銅、鐵)敲入裂痕兩邊的鑽孔內,以此來加固器物,使瓷器起死回生,恢復原有造型的同時密不透水,可重新使用。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提到金剛鑽:「其砂可以鑽玉補瓷,故謂之鑽。」

[圖源: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介紹的鋦瓷技藝時,用來舉例的便是兔毫盞,下圖可看出修補後的建盞器型較為完整,裂痕雖明顯,但是盞仍可以使用。

鋦瓷適合用來修補瓷器裂縫和衝線,不適合有大面積缺失的殘件。而且鋦瓷需要打孔,對瓷器有二次傷害。

[圖源:故宮博物院]

綜合各項因素,鋦瓷需要原器完整,僅有裂縫,才便於固定,但打孔造成的二次損害也需要考慮,如果打孔的手藝不好,本身相對完整的瓷片還會再碎一次。因此一些胎較薄的陶瓷也不太適用。

金繕遇到有缺肉的瓷器可以想辦法填補,也對瓷器損害較小,就是晾乾的時間比較長,還有遇到高溫可能受損。

金銀鑲嵌法

金銀鑲嵌法起源於宋代,採用的材料是金屬,比如金銀類,造價更高一些,因為獨特的修補效果受到人們的青睞。

其鑲嵌圖案花紋以修飾瑕疵,以葫蘆藤蔓葉多見,修補後的器物掩蓋了瑕疵,且裝飾效果活靈活現,瓷器得以煥然一新,別有一番風趣。

▼運用金屬(銀)鑲嵌的建盞

此法用料不菲,對金工要求也很高,因此工費自然上去。相對金繕而言,此法在鑲嵌部分的花樣更多一些。相對於日本收藏者喜歡金繕的偏好,歐美的藏家會更屬意鑲嵌。

金繕和鑲嵌都是帶有再創作意味的手法,對於修補者的審美,對原器藝術風格的理解,和手上的技術,都有較高的要求。

釦邊

釦邊又稱包邊,一般用於口沿有芒或者有小磕損的器型,起保護和裝飾作用,除此之外還能彰顯身份地位。(並不是所有釦邊的盞都有磕,有的就是純屬喜好)

關於建盞釦邊我們曾有文章詳細論述過,此處不贅述。點擊右側標題觀看→《建盞釦邊的緣由》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宋代兔毫盞,釦銀色邊。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收藏的宋代油滴盞,國寶級,釦金邊。

新盞除非是仿古作品,一般是不會出廠就釦邊的,有偏愛釦邊的朋友可以自行釦邊。

老盞傳世品或墓葬出土品有的會有釦邊,此時不去動它較好,如果釦邊腐蝕脫落,可以重釦。如果本身無釦邊也無磕損的老盞,沒有必要去釦邊,除非是自己特別喜歡這種風格。

▼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曜變建盞,國寶級,無釦邊

二、儘量維持原狀的處理方式

1、器型完整但有小瑕者

有的珍貴老盞大醇小疵,器型完整,雖有微瑕(可能是燒制過程中自帶的,可能是流傳過程中導致的),但是斑紋稀有罕見,瑕不掩瑜,不影響其文物價值,那麼便無需刻意去修繕,修補反而破壞器物美感,也影響世人看到它們的本來面目。

九州博物館中藏有一隻建窯油滴盞,雖然有明顯的砂眼和粘底,但是油滴分布較均勻,品貌俱佳,依然是傳承有序的名品。

▼宋建窯油滴束口盞,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藏。

藤田美術館所藏國寶曜變天目的口沿也有一處小磕損,然而這並不影響這隻曜變天目作為日本國寶的地位。

▼藤田美術館所藏國寶曜變天目

2016年倫敦蘇富比以900萬落槌的宋代兔毫盞,藤田傳三郎次子藏品,曾收錄於《大正名器鑑》,雖有斷釉,不妨礙其拍出高價。且此斷釉維持原狀更可看出建窯高溫厚釉工藝下,釉的流動導致的一種變化結果。

殘件標本

瓷器即使碎裂,物化性質依然較為穩定。水吉鎮建窯遺址至今仍有大量建窯堆積物,出土大量的建盞殘件。這些碎片如果小於完整器的2/3,基本就沒有修補的必要,維持原狀用來教學研究較為合適。

從碎片可以看出建盞鐵胎的顏色,釉的內層,以及建盞從口沿到腹部底部越來越厚的造型設計,因此碎片還是很有價值。有些碎片還有罕見的曜變、油滴、銀毫等斑紋,更加值得珍藏。

杭州出土的曜變殘片,是日本三隻國寶曜變盞外備受關注的宋建窯曜變珍品。

▼杭州出土曜變殘件

建盞標本在國外的博物館也受青睞,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就有詹姆士 · 普拉瑪捐贈的八件建盞標本。

▼八件標本之一,No. 205807,宋,6.5 x 7.5 x 12.4 cm

綜上所述,並非所有有瑕疵或破損的建盞都需要修復,如不影響器型完整,可維持原狀,以原本的狀態為主。

如果認為瑕疵或破損的老盞就無價值也有失偏頗,俗話說「寧玩殘精,不玩普全」。

釉色足夠精美足夠特別的老盞殘件,依然很稀有,頗具收藏價值。此時如果有機會入手,需不需要修復,如何修復,就必須綜合盞本身的釉面表現和殘缺狀況以及自身的喜好和需求考慮。

相關焦點

  • 建盞一般多少錢?為何有些建盞如此昂貴,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建盞窯變斑紋奇特,像星光點點的宇宙,斑駁閃耀;像銀光閃閃的鱗片,層層相疊;還有的像柔軟絲滑的兔毫,纖細修長。每一次窯變都驚豔世人,所以贏得了很多盞友的喜愛。然而,很多朋友往往有疑問,為什麼一樣口徑差不多花紋的盞,價格差距那麼大?如何才能找到合適的價格和適合自己的建盞?建盞到底多少錢?為何有些建盞如此昂貴,真的值那麼多錢嗎?建盞一般多少錢?
  • 如何修復破損的塑料製品?
    大多數人認為修復破損塑料非常麻煩,寧願把它扔掉。但修復塑料可能比你想像的要簡單得多。無痕修復的關鍵是先把固體塑料分解成液體,讓它與完整的表面融合,更加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如果普通塑料膠不足以完成修復工作,可以試著用烙鐵熔化破損的塑料邊緣。像丙酮這樣的強效化學溶劑甚至能夠完全溶解某些類型的塑料,讓你可以根據需要,把它們塗在塑料破損的位置。
  • 建盞化工釉真的這麼可怕嗎?建盞真的有毒嗎?
    建盞的化工釉一直是盞友很經常聽到不清楚建盞燒制工藝的人在傳的一句話,為什麼人們都害怕化工料,原因十分明確,化工料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重金屬超標,那建盞的化工釉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會有化工釉這麼一說?
  • 科普:化學建盞有毒嗎?
    建盞的還原燒,是在快要燒制結束的時後,減少窯中進入的 空氣量,火焰中不完全燃燒的還原性CO和H2等,在高溫下與坯中的高價的紅色三氧化二鐵(Fe2o3)被還原為低價氧化亞鐵(Feo)等。鐵的氧化物磁性所以請不要再用新燒建盞是化學的可能有毒來說事,真心無知。那麼,應該如何說呢?
  • 可能你不信,我的建盞生鏽了
    不少盞友很問:建盞「生鏽」應該責怪建盞胎土中含鐵量太多嗎?還是這隻建盞是化學原料的,要天然礦石的才不會?建盞相對於其他瓷器貴,卻比白瓷青瓷嬌氣嗎?小編能說真正的原因是他的盞不是在武夷建盞平臺買的嗎?暫時不用的盞如何保存1、先用開水衝洗,去除附著在釉面上的茶垢,後用清水清洗乾淨,然後將建盞自然放置
  • 如何養出七彩建盞?
    養盞與紫砂壺一樣,最好用不同的茶,養不同的盞,或用茶湯顏色相近的茶,養一個盞。茶湯的顏色相差太大,建議不共用一個盞。而熟普,武夷巖茶,紅茶,是可以共用一個的。
  • 用建盞喝茶不經意間養出了「七彩」,這是天然而成的嗎 有危害嗎
    用建盞喝茶,隨著茶湯的滋潤,盞內釉面的開彩,是很多盞友茶人期許的事情。那麼所謂建盞養出的七彩,真的是天然而成的嗎?為什麼有些建盞可以養出七彩有些不可以?①這與建盞的燒制方式有關,建盞燒制是採用氧化燒和還原燒兩種方法。
  • 油滴建盞有多美,看完你就知道了
    油滴建盞是建盞中很常見的,也是很多建盞愛好者都非常喜歡的。看似只是黑黑的建盞的上加上了一些密集的斑紋,實際上卻擁有不一樣的美感。欣賞油滴建盞,不僅要了解燒制方面的基礎知識,還要結合茶家的審美理念。油滴建盞到底有多美,相信只有愛盞的人才知道吧。    什麼是油滴建盞?
  • 澤緣建盞:在燒制油滴建盞中加入紅土有啥影響?
    在建盞燒制過程中,其中一定加入了很多種配料,當然這種配料對我們人體是沒有害的,它只是對建盞的品質做了一個更好地提升。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紅土加入量,對燒制建盞有什麼影響?紅土的加入主要是為了讓建盞身上生成油滴。
  • 建盞釉面為何這麼五顏六色,是不是人為添加化學元素 喝茶安全嗎
    但是近年喜歡喝茶的玩家發現,用建盞盛茶可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達到良好的品茗效果和極致的軟滑甘甜順口感。並且建盞釉面自帶的紋飾不僅有藝術的美感,更是呈現了黑瓷獨有的莊嚴古穆。但也因建盞釉色的逐漸多元化,導致有些盞友會疑惑建盞是不是人工添加了其它的化學元素、有害金屬?建盞真的安全嗎?
  • 金油滴,建盞的「金名片」
    時至今日,建盞中的上品「金油滴」依然被收藏家視若珍寶。2013年,第七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一尊口徑12.9釐米的「金油滴」建盞被一位日本茶藝專家以45萬元人民幣購得;2014年,第五屆中國廣州國際工藝品收藏品及紅木文化博覽會上,一尊口徑12.9釐米的「金油滴」被來自香港的收藏家以50萬元人民幣買下;同年9月,上海國際禮品展覽會上,日本的茶道專家斥資百萬人民幣將兩件金油滴建盞收入囊中;2017年,黃美金的金油滴更是再創新高。
  • 如何正確的鑑賞兔毫建盞?同為兔毫盞,為什麼也存在著優劣之別?
    油滴盞屬於建窯燒制的上乘建盞之一,北宋的陶谷在《清異錄博中》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這其中說的就是福建建窯燒制的油滴盞。那怎樣的油滴盞才算是好盞呢?什麼才是有收藏價值的油滴盞呢?隨著環境溫度的升高,氣泡通過不斷發展,且氣泡可以愈加明顯增大,當達到企業一定影響程度時氣泡爆裂,富含水量鐵質的溶博華體升至釉面於原氣泡處密集。此外油滴的形成話語燒制過程有關,窯內溫度火候到達一個度時油滴盞就會形成,溫度太低很難出來,溫度過高會使油滴形狀太小,因此油滴盞的沿口部分通常形成不了油滴,這也是油滴盞口樸實無華的原因。
  • 宋代建盞竟含硬磁材料epsilon-Fe2O3晶體
    他們告訴記者,epsilon-Fe2O3是氧化鐵家族中「神秘莫測」的一位:在自然界中極為罕見,這種材料在1934年被首次發現後,其晶體結構直至近10年才被確定。但它的硬磁性魅力,始終牽引著科學家的心弦。原來,高純度的epsilon-Fe2O3極難被消磁。這種材料不僅可用在信用卡磁條上,還可在研發更快更節能的計算機、存儲量更大更便宜的存儲介質以及高速無線通訊等領域大顯身手。
  • 柴燒油滴建盞燒成難度的解讀!
    ▲鄭滲添手作·柴燒油滴建盞②建盞坯和釉的配方不是一成不變的,宋代建窯雖然燒出了高品味的建盞,但成品率極低,現代情況也是如此。所以要想達到斑紋好看、成品率又高的目標,解決建盞的坯釉配方是建盞燒造者永遠不變的課題。眾所周知,鐵含量的高低是形成油滴釉的決定性因素,而釉層厚度和保溫時間對油滴晶斑的形成有著緊密的關係。
  • 再說建盞有毒和重金屬超標的 睜開眼睛看看這四點鐵證!
    建盞,是一種因茶而興,因茶而盛,也因茶而衰的黑釉瓷。興於宋,亡於明,建盞燒制技藝也因此斷層八百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得以恢復。宋徽宗曾說"盞色貴青黑",即建州建盞中漆黑、紺黑的顏色。建盞釉色大多為黑底,血統純正,紋理變化萬千,是傳承千年技藝的精品,遠銷海內外。黑色作為建窯的本色,又可區分為烏黑、紺黑和黑青。
  • 建盞怎麼看好壞?同為兔毫盞,為什麼也存在著優劣之別?
    作為宋代建窯產量最大的建盞種類之一,兔毫盞也可以算是宋代建盞的代表。那句被頻繁引用的宋徽宗的「玉毫條達者為上」,指的就是宋代建窯兔毫盞,所以同為兔毫盞,也存在著優劣之別,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如何鑑賞兔毫盞。
  • 全世界最大型的宋代油滴建盞鑑賞與解讀
    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油滴盞在存世的宋代建盞界,日本靜嘉堂文庫館藏的這隻油滴建盞,具有三大特點,可謂是四大國寶級建盞外名列前茅的重量級宋代油滴盞。特色一,日本靜嘉堂文庫館藏的這隻油滴建盞,器型個頭超大,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宋代油滴建盞。
  • 建盞真的越貴越好嗎?新手購盞看準這3點再下手,不要被忽悠了
    也正是基於此,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對建盞的研製與開發,建盞終於得以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走上了嶄新的復興之路。2011年,"建窯建盞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在廈門五國金磚會議上,建盞又被作為國禮贈送給了與會各國領導人。自這之後,建盞不僅聲名鵲起、身價倍增,還"飛入尋常百姓家",成了古玩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