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緣建盞:在燒制油滴建盞中加入紅土有啥影響?

2020-12-04 澤緣建盞

在建盞燒制過程中,其中一定加入了很多種配料,當然這種配料對我們人體是沒有害的,它只是對建盞的品質做了一個更好地提升。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紅土加入量,對燒制建盞有什麼影響?

紅土的加入主要是為了讓建盞身上生成油滴。而油滴建盞又是當下最流行的建盞之一,其中紅土起到的作用無非是這兩個,一個是要保持這個土漿的懸浮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提供燒制建盞過程中形成油滴所需要的氧化鐵。這兩個作用各司其職,缺一個都不能保證建盞的完美程度。

▲非遺傳承人,盧國偉老師珍珠斑曜變 口徑 9/5.2

我們從實驗數據中可以看出,紅土越加越多,而油滴的大小以及數量也是隨著它的加入量而逐漸增加,當這個數據達到22.5%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大小適中,並且在建盞表面分布均勻,具有極強光澤性的油滴了。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當然不是,如果你繼續增加紅土地量的話,你就會發現油滴的形狀突然變形了,其實紅土的加入量也有一個最適點。而我們就是在努力地尋找著一個最佳狀態。

▲非遺傳承人,盧國偉老師珍珠斑曜變 口徑 9/5.2

這些我們都知道,紅土地量的不同,對建盞表面的影響效果特別大,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呢?

▲非遺傳承人,盧國偉老師珍珠斑曜變 口徑 9/5.2

▲非遺傳承人,盧國偉老師珍珠斑曜變 口徑 9/5.2

現在我們應該有所了解,不同的東西他們想要形成某種狀態,必須得往裡面加入某種物質,使它充分反應之後,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那種結果。建盞的製作是這樣,其實不管是這件物品還是我們的人生都是如此。觀建盞,品人生,這也是收藏建盞的朋友們,應該從中領悟到的東西。人生百態,跌跌撞撞,有酸甜苦辣,也有悲歡離合。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的絢爛多彩,一成不變的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相關焦點

  • 柴燒油滴建盞燒成難度的解讀!
    建窯油滴釉屬於鐵繫結晶釉,特徵是鐵氧化物在黑釉表面析晶後,形成的斑點狀花紋,類似水面上漂浮的油珠,故稱之為「油滴」。油滴是建窯建盞諸多品類中較為名貴的品種,它的形成機理是鐵元素在高溫下溢出釉面並三五相遇,拼合成團。
  • 以兔毫盞燒制為例,淺談建盞的燒制工藝
    在已經發掘的建陽建窯遺址中,兔毫盞有著相當可觀的存量,而在宋代文人的詩詞中,免毫也是被稱讚最多的一個品種。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專家組恢復建盞燒造技藝,所燒制的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建盞也是兔毫盞。曾幾何時,兔毫盞一度成為了建盞的「代名詞」。
  • 油滴建盞有多美,看完你就知道了
    油滴建盞是建盞中很常見的,也是很多建盞愛好者都非常喜歡的。看似只是黑黑的建盞的上加上了一些密集的斑紋,實際上卻擁有不一樣的美感。欣賞油滴建盞,不僅要了解燒制方面的基礎知識,還要結合茶家的審美理念。油滴建盞到底有多美,相信只有愛盞的人才知道吧。    什麼是油滴建盞?
  • 美輪美奐的「油滴」建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君臺觀左右帳記》裡記載: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關於油滴,盞友們對此的了解有多少呢?此篇,古盞堂將為盞友們附圖詳解。在冷卻過程中,當環境條件適合包裹團中的鐵氧化物析晶時。便形成一滴建窯油滴。②【燒制條件】油滴釉屬於鐵繫結晶釉,在1300℃高溫燒制下,鐵氧化物發生化學反應在黑釉表面析晶後形成類似油滴的點狀斑紋,故而此類釉色被稱為油滴釉;而華北油滴是在1240℃的高溫下,可以在氧化氣氛或還原氣氛中燒制而成。
  • 金油滴,建盞的「金名片」
    時至今日,建盞中的上品「金油滴」依然被收藏家視若珍寶。金油滴建盞的燒制工藝難於上青天:首先是不知道金油滴的釉料配方,需要無數次的實驗去調配;其次是油滴釉的氧化還原條件要求高,不可控因素很多,在燒制過程中時間和溫度控制差之毫厘,成品釉色的差異就會很大,這個火候非常難把握。「一件完美的作品,背後是數十次燒窯、數百隻盞失敗後幸獲得,是技藝和緣分的結晶,所以它的價值才會如此不菲。
  •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分析
    導語油滴有兩類,一類是建窯油滴,一類是華北油滴。那麼兩者的燒制難度有何差別呢?此篇,武夷建盞便精選李達老師所寫論文,對比分析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關於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筆者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的差別一文中有過細述。建盞泰鬥李達老師在《宋代油滴茶盞鑑賞》一文中提到:判斷一件瓷器的燒制難度,可以從坯、釉、窯溫和窯中氣氛這四個制瓷因素的制約程度考慮。
  • 建盞釉面為何這麼五顏六色,是不是人為添加化學元素 喝茶安全嗎
    今天小編就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大家具體的解釋下建盞的安全問題:1、材料安全正宗的建盞燒制的材料主要成分是赤鐵礦石,也就是所謂的氧化鐵,再加上天然的草木灰,所以建盞內部的金屬元素只有鈣、磷、鉀、錳、鎂等微量元素。而且建盞的胎土是由紅土、粘土和高溫土這三種建陽當地的泥土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而成。
  • 全世界最大型的宋代油滴建盞鑑賞與解讀
    然而,靜嘉堂文庫除了珍藏有「稻葉天目」外,還有一隻油滴盞也值得我們重視,今天我們一同來鑑賞和解讀這隻盞。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油滴盞在存世的宋代建盞界,日本靜嘉堂文庫館藏的這隻油滴建盞,具有三大特點,可謂是四大國寶級建盞外名列前茅的重量級宋代油滴盞。
  • 建盞油滴釉藥的研究方法
    利用塞格分析我們可以有效掌握釉水成份的比例設定、釉面性質與燒成溫度,利用分析數據調配原料比例之後,裝入窯爐試燒,以確定可取用範圍。一般而言,窯溫在攝氏1000度以上時,Fe₂O₃的氧化鐵開始分解成Fe₃O₄型態的氧化鐵與氧氣,此時也是決定釉面效果最關鍵的時刻,有些陶藝家會主張在這個階段恆溫非常重要。至於如何讓起泡的釉面有足夠的溫度與時間平復,將是另一個有待克服的難題。就現實的燒制過程中反應,窯爐內的氣氛維持在氧化與中性之間,較有利於油滴效果的形成,過重地還原將使釉面的油滴現象消失。
  • 黃美金丨不是黃金做成的金油滴建盞,反而比黃金更貴?從這4點看
    詩人眼中點茶帶來極大的娛樂性,又因獨特的釉色與鮮明的視覺衝擊,致使留下了不少關於建盞的詩詞。其中多數提及建盞的釉色,如:"兔毛紫盞、金絲寶碗、綠地毫甌、"等等,主要還是以兔毫與鷓鴣居多,因為宋代沒有油滴的說法,所以我們也沒辦法從中窺探一二。但據黃庭堅所做的:"纖纖捧,研膏濺乳,金縷鷓鴣斑"經後來分析可能為類鷓鴣斑油滴,狀如沸騰油滴,形似水上浮珠。
  • 兔毫盞憑什麼超越油滴曜變成為宋代最流行建盞?皇帝實權那麼大嗎
    2.兔毫盞——宋代建盞的代名詞而在宋代眾多品類的建盞中,最受歡迎的的無疑是兔毫盞,它因黑色釉中均勻透露著形如兔子身上纖細柔長毫毛一樣的筋脈而得名,根據色澤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藍兔毫、銀兔毫、金兔毫等不同種類。
  • 科普:化學建盞有毒嗎?
    在反應中常伴有發光、發熱、變色、生成沉澱物等。沒有陶瓷器不是化學的,我們周遭萬事萬物都在進行著化學反應。建盞的還原燒,是在快要燒制結束的時後,減少窯中進入的 空氣量,火焰中不完全燃燒的還原性CO和H2等,在高溫下與坯中的高價的紅色三氧化二鐵(Fe2o3)被還原為低價氧化亞鐵(Feo)等。鐵的氧化物磁性所以請不要再用新燒建盞是化學的可能有毒來說事,真心無知。
  • 可能你不信,我的建盞生鏽了
    不少盞友很問:建盞「生鏽」應該責怪建盞胎土中含鐵量太多嗎?還是這隻建盞是化學原料的,要天然礦石的才不會?建盞相對於其他瓷器貴,卻比白瓷青瓷嬌氣嗎?小編能說真正的原因是他的盞不是在武夷建盞平臺買的嗎?言歸正傳,其實有一部分的建盞會生鏽,有一部分的建盞不會生鏽,這是在建盞出爐的時候就註定的。建盞所謂的「生鏽」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生鏽」,只是給人的錯覺罷了。
  • 建盞評測第二篇——陳大鵬:黃鷓鴣竹節杯
    1980年,試製成功油滴黑釉瓷,使失傳數百年之久的油滴名瓷重見天日。1981年陳大鵬燒制仿宋兔毫盞成功,使失傳近千年的古瓷工藝重放異彩。1988年,陳大鵬大師再次突破難關,燒製成功金兔毫盞。燒制難度大,製作工藝複雜,成為難得收藏珍品。
  • 建盞一般多少錢?為何有些建盞如此昂貴,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建盞窯變斑紋奇特,像星光點點的宇宙,斑駁閃耀;像銀光閃閃的鱗片,層層相疊;還有的像柔軟絲滑的兔毫,纖細修長。每一次窯變都驚豔世人,所以贏得了很多盞友的喜愛。然而,很多朋友往往有疑問,為什麼一樣口徑差不多花紋的盞,價格差距那麼大?如何才能找到合適的價格和適合自己的建盞?建盞到底多少錢?為何有些建盞如此昂貴,真的值那麼多錢嗎?建盞一般多少錢?
  • 如何正確的鑑賞兔毫建盞?同為兔毫盞,為什麼也存在著優劣之別?
    油滴盞屬於建窯燒制的上乘建盞之一,北宋的陶谷在《清異錄博中》中記載:閩中造盞,花紋鷓鴣斑,點試茶家珍之。這其中說的就是福建建窯燒制的油滴盞。那怎樣的油滴盞才算是好盞呢?什麼才是有收藏價值的油滴盞呢?滴油釉表面覆蓋有不同大小的斑點,小如針芒,大則直徑達到了1cm,顏色為金,或者銀白。由於黑釉中的斑點與鷓鴣斑鳥胸部的羽毛斑點相似,因此宋人稱之為鷓鴣斑。至於油滴狀斑點形成的原因是這樣:油滴釉在燒制技術過程中,主要著物色劑氧化鐵發生分解,生成一個氣泡,致使出現氣泡以及周圍氧化鐵的含量比其他不同部位高。
  • 建盞為何有收藏和普品使用之分?挑盞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建盞的不同釉色如果一隻新盞的價格能突破五位數甚至更高,具備一定的收藏價值,其原因首先就在於"這隻新盞的作者所燒的斑紋是獨一無二的,是他人無法跟風複製的,且在傳承建窯風骨的基礎上還極具藝術美感。而不同釉色的建盞燒制難度也大相逕庭,如果一直新盞能夠達到收藏級的高度,就說明其必然是該釉色類型中的頂級代表作品。
  • 建盞匠人李昌海:結合現代理念,不斷創新發展,將創意融匯於歷史
    李昌海,從小受父親李遠興先生的薰陶,隨著父親進修建盞工藝和燒制身手,刻苦鑽研,吃苦耐勞;後期通過長時間的挖掘、研究,成功燒制出了屬於個人的特色油滴盞。想要燒制好的建盞,李昌海認為第一靠配方,若是釉料都配不好,怎麼燒制出好的斑紋;其次就是火候,掌握不好的話容易失圓起泡點。
  • 建盞真的越貴越好嗎?新手購盞看準這3點再下手,不要被忽悠了
    建盞始燒於唐,在兩宋時期發展到了巔峰,被宋徽宗一手捧上了"皇家御用茶具"的位置,獨領風騷數百年,但隨著朝代的更迭,其發展卻一度陷入了絕境,以致於最終銷聲匿跡了近千年的時光。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我國傳統名瓷之一,建盞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內涵依舊有巨大的價值,它兼具美觀和實用的器型以及美輪美奐的釉色更是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 科普:全方位剖析油滴盞!
    7800萬南宋油滴建盞在流傳於日本的油滴建盞中唯一一件被日本列為國寶級油滴建盞,就是現存於大阪市東洋陶瓷美術館的油滴建盞當然,《滿濟準後日記》、《蔭涼軒日錄》等日本古籍也均有「油滴」的記錄。而「油滴」一詞並不見於我國宋、元、明、清文獻中。由此也可以基本判斷「油滴」一詞來自日本,並非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