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釉面為何這麼五顏六色,是不是人為添加化學元素 喝茶安全嗎

2020-12-05 建盞收藏

建盞是一種因茶而興,因茶而盛,也因茶而衰的黑釉瓷。在中國陶瓷史上黑瓷往往被遺忘,除了宋代茶文化崇尚"黑"道受到較高的禮遇以外,很少受到人們的青睞。就連後來的瓷器研究中,對黑瓷也往往是一筆帶過。但是近年喜歡喝茶的玩家發現,用建盞盛茶可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達到良好的品茗效果和極致的軟滑甘甜順口感。並且建盞釉面自帶的紋飾不僅有藝術的美感,更是呈現了黑瓷獨有的莊嚴古穆。

但也因建盞釉色的逐漸多元化,導致有些盞友會疑惑建盞是不是人工添加了其它的化學元素、有害金屬?建盞真的安全嗎?今天小編就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大家具體的解釋下建盞的安全問題:

1、材料安全

正宗的建盞燒制的材料主要成分是赤鐵礦石,也就是所謂的氧化鐵,再加上天然的草木灰,所以建盞內部的金屬元素只有鈣、磷、鉀、錳、鎂等微量元素。而且建盞的胎土是由紅土、粘土和高溫土這三種建陽當地的泥土按照一定的比例調配而成。紅土大多分布在水吉後井村;高溫土主要分布在水吉大梨村;粘土則是分布在水吉南山。這三種粘土這三種胎土在我國很多地方都非常普遍,甚至其他地方的陶泥工匠製品都是選擇這樣的陶泥燒制而成。

2、釉色本質

建盞最大的特殊就在於釉色上,那麼建盞的釉色是怎麼形成的呢?是人為添加還是人工描繪?這也是多數盞友比較疑惑的。其實建盞的釉色是鐵元素生成的析晶釉,是一種自然窯變下的產物,火與土中呈現的大地藝術。其次建盞的釉料選擇也是以天然為主,這些釉料裡面主要含有三大成分:

一是釉基,這是基礎,也就是玻璃質感的成分,大多為石英(氧化矽)一類。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顏色呈紅、紫色,屬於鐵鈣繫結晶釉,坯體的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對釉面斑紋有影響。

二是發色劑,這也是礦物,這種礦石是建盞釉料最重要的著色劑,也是建盞可以形成斑紋最主要的因素。舉個例子,氧化銅發綠色,氧化鈷發藍色等等,建盞的發色劑主要是氧化鐵。

三是助熔劑,比如草木灰,其主要成分是是農村土灶裡燒過柴火後留下的灰。

3、高溫窯燒

建盞需要窯爐溫度在1200-1300攝氏度以上才能燒成。建盞在燒制過程中,當窯溫達到1350攝氏度的高溫,釉料上的鐵離子會析出,釉層流動在釉面上形成兔毫樣、油滴狀等斑紋。

經歷高溫燒制後的建盞穩定性和安全性都優於中溫瓷和低溫瓷,並且就算建盞中含有少許的雜質或有害物質,在長時間的高溫環境中也是會被氧化分解、揮發殆盡的。就算在我們日常飲茶中,水溫沸點也才100℃,根本不會讓建盞中殘留的物質溶出。所以根本無需擔心建盞在飲茶中會生成、析出有害物質危害健康。

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對建盞的安全性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不偏聽偏信捕風捉影。事實上建盞復興延續的是古法燒制,宋代風範。在兩宋鬥茶成風的時期,建盞備受多少士族權貴之的推崇,是千年前皇室富賈文人墨客共同推崇的美物。並且作為一項傳統工藝載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多年來建盞更是做過許多的質檢報告,也從來沒有出現過質量不合格的情況。所以對於建盞,大家大可放心飲用。

相關焦點

  • 用建盞喝茶不經意間養出了「七彩」,這是天然而成的嗎 有危害嗎
    用建盞喝茶,隨著茶湯的滋潤,盞內釉面的開彩,是很多盞友茶人期許的事情。那麼所謂建盞養出的七彩,真的是天然而成的嗎?今天小編就跟盞友們來科普下關於建盞養彩的那些事:建盞養出七彩目前有兩種說法,一個說法是釉面吸收了茶垢,表面形成一個折射面,進而反射出和之前不一樣的光澤;另一個說法是茶汁和釉面的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鐵+鹼),改變了釉面的分子結構
  • 建盞一般多少錢?為何有些建盞如此昂貴,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建盞窯變斑紋奇特,像星光點點的宇宙,斑駁閃耀;像銀光閃閃的鱗片,層層相疊;還有的像柔軟絲滑的兔毫,纖細修長。每一次窯變都驚豔世人,所以贏得了很多盞友的喜愛。然而,很多朋友往往有疑問,為什麼一樣口徑差不多花紋的盞,價格差距那麼大?如何才能找到合適的價格和適合自己的建盞?建盞到底多少錢?為何有些建盞如此昂貴,真的值那麼多錢嗎?建盞一般多少錢?
  • 朋友請我去喝茶,我卻看上了他的小寶貝
    ,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在宋代極負盛名,建窯建盞燒礦釉,且燒製成品率極低,人為無法完全掌控,全憑經驗和運氣。 建盞養出七彩:目前有兩種說法,一個說法是釉面吸收了茶垢,表面形成一個折射面,進而反射出和之前不一樣的光澤;另一個說法是茶汁和釉面的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鐵+鹼),改變了釉面的分子結構,所以色澤發生了變化。 ★選用什麼茶?
  • 科普:化學建盞有毒嗎?
    重點是建盞是否含重金屬上給大家科普一下,我們知道釉彩裡面有三個成分:一個是釉基,就是它的基礎,有玻璃質感的成分,大多就是石英(氧化矽)一類的,建盞的釉礦石以石英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礦釉顏色呈紅、紫色,屬於鐵鈣繫結晶釉,坯體的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對釉面斑紋有影響。
  • 用建盞喝茶有什麼好處?
    建盞,黑瓷代表,中國八大名瓷之一。中國茶文化中,被視為「茶之聖器」,因產自福建建陽龍窯,故此稱為建盞。建盞和紫砂壺被譽為茶道雙子,一個貴為喝茶神器,一個貴為泡茶神器,大器至簡,兩者相輔相成,茶桌上「一繁一簡」,共同「上演」茶桌上完美的配合。
  • 如何養出七彩建盞?
    金油滴建盞 如何挑選一枚適合養的盞? 中華文化,歷來講究「度」,而一枚適合養的建盞,玻化必須適度,玻化太弱,燒乾了的盞,無法養出七彩,甚至養久了會呈現鐵鏽色,腐蝕色,即使無暇,也不建議購買。 而強玻化的盞得分玻化油滴與玻化兔毫,玻化油滴(鷓鴣斑)好養,出彩也快,但有兩個缺點:容易茶垢掛圈不均勻;七彩後的包漿很容易洗掉。
  • 可能你不信,我的建盞生鏽了
    不少盞友很問:建盞「生鏽」應該責怪建盞胎土中含鐵量太多嗎?還是這隻建盞是化學原料的,要天然礦石的才不會?建盞相對於其他瓷器貴,卻比白瓷青瓷嬌氣嗎?小編能說真正的原因是他的盞不是在武夷建盞平臺買的嗎?言歸正傳,其實有一部分的建盞會生鏽,有一部分的建盞不會生鏽,這是在建盞出爐的時候就註定的。建盞所謂的「生鏽」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生鏽」,只是給人的錯覺罷了。
  • 再說建盞有毒和重金屬超標的 睜開眼睛看看這四點鐵證!
    黑色釉面的建盞光透潤,明亮如鏡,質地細膩。黑釉是建盞釉面中的一個釉系,通過在原料中添加氧化劑含量,可使燒制過程中器具的氧化程度不同,尤而產生千百種釉色組合。色彩分布範圍十分廣泛。亮黃、褐色、黑色、赤紅都有可能生成。窯中的火候溫度也影響著這一切,相同的配方,呈現的效果不盡相同。怪不得有人曾說,建盞之美,非人力也為,神授也。
  • 建盞化工釉真的這麼可怕嗎?建盞真的有毒嗎?
    建盞的化工釉一直是盞友很經常聽到不清楚建盞燒制工藝的人在傳的一句話,為什麼人們都害怕化工料,原因十分明確,化工料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重金屬超標,那建盞的化工釉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會有化工釉這麼一說?
  • 柴燒油滴建盞燒成難度的解讀!
    油滴是建窯建盞諸多品類中較為名貴的品種,它的形成機理是鐵元素在高溫下溢出釉面並三五相遇,拼合成團。目前所發現的傳世實物極為稀少,所以,長期以來油滴的燒成機理和工藝研究也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建窯油滴的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浮萍機理。
  • 油滴建盞有多美,看完你就知道了
    油滴建盞是建盞中很常見的,也是很多建盞愛好者都非常喜歡的。看似只是黑黑的建盞的上加上了一些密集的斑紋,實際上卻擁有不一樣的美感。欣賞油滴建盞,不僅要了解燒制方面的基礎知識,還要結合茶家的審美理念。油滴建盞到底有多美,相信只有愛盞的人才知道吧。    什麼是油滴建盞?
  • 以兔毫盞燒制為例,淺談建盞的燒制工藝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專家組恢復建盞燒造技藝,所燒制的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建盞也是兔毫盞。曾幾何時,兔毫盞一度成為了建盞的「代名詞」。一般來說,建盞的燒成溫度在1300℃以上,兔毫盞的燒制溫度相比「曜變「油滴」等斑紋來說,燒制溫度的區別不會那麼窄,相對容易一些,可以說在建盞裡,兔毫盞是基礎,也是入門斑紋。因此在過去幾年,不少剛剛入門的燒盞匠人都會選擇以燒制兔毫為入門。
  • 建盞為何有收藏和普品使用之分?挑盞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只不過根據不同建盞的釉色器形特徵、稀有與美觀程度、完整度、歷史傳承等因素,升值空間也有所差異罷了。一、 新盞中收藏與普品之間的門檻在哪?當今的市場上有能力燒制出"收藏級建盞"的匠人有如鳳毛麟角,建盞行業的興盛自然引來一大批跟風者,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擔重任。那麼,新盞中收藏與普品之間的門檻在哪呢?簡單來說要看3個因素,即釉色、器形與匠人。
  • 破損的建盞,如何修復才合適?金繕一定是最好的嗎?
    雖然瓷器有玻璃質釉面保護,堅硬耐腐蝕,其精美絕倫的釉色紋理可以經久不衰,但依然易碎怕摔。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難免可能磕損或碎裂。由此也催生出多種修補手法。如上篇故宮龍泉特展中,就提到使用鋦瓷修補的日藏茶碗「馬蝗絆」。那麼建盞作為黑釉瓷器,應如何修復?本篇介紹一二。
  • 美輪美奐的「油滴」建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君臺觀左右帳記》裡記載:油滴斑建盞是第二重寶,值五千匹絹關於油滴,盞友們對此的了解有多少呢?此篇,古盞堂將為盞友們附圖詳解。在重力與表面張力等作用下,富鐵相易浮在釉的表面層,隨著過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鐵相越來越多。然後這些富鐵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綠萍,能夠在液面上漂遊,它們隨機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包裹團。最後燒成到一定程度後降溫冷卻。
  • 建盞油滴釉藥的研究方法
    鹼性成份包括各種助熔性質的鹼金屬與鹼土金屬氧化物,中性成份主要是礬土;酸性成份則是矽酸。將這三種領域的氧化物以方便計算分子量的方式排列,簡單陳列式為RO·xAl₂O₃·ySiO₂。但此處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塞格式換算配釉雖然簡明方便,但它並不能精確地將形成釉水特性的各種條件顯示出來,畢竟影響釉水發色的變因太多,而且原料開採、運輸、加工等過程都容易造成成分含量上的差異,制陶者必須裝這些變因一併考慮,且做一些調整。
  • 宋代建窯變色釉茶盞十分罕見 釉面有金點和藍斑
    原文配圖:代加金彩建盞這類茶碗在日本一直受到最高的禮遇,是各種建盞中等級最高的。目前,日本有四個曜變天目碗被定為國寶,其中一個僅見史書記載,未現實物,另外三件分別為靜嘉堂文庫、藤田美術館、大德院所藏。  長期以來,國內對建窯曜變天目茶盞的認知非常有限,少有人去研究。  國內藏家收藏的建盞不但有曜變的品種,而且有的還加金,更加珍貴。
  • 金油滴,建盞的「金名片」
    時至今日,建盞中的上品「金油滴」依然被收藏家視若珍寶。2013年,第七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一尊口徑12.9釐米的「金油滴」建盞被一位日本茶藝專家以45萬元人民幣購得;2014年,第五屆中國廣州國際工藝品收藏品及紅木文化博覽會上,一尊口徑12.9釐米的「金油滴」被來自香港的收藏家以50萬元人民幣買下;同年9月,上海國際禮品展覽會上,日本的茶道專家斥資百萬人民幣將兩件金油滴建盞收入囊中;2017年,黃美金的金油滴更是再創新高。
  • 宋代建盞中發現罕見的epsilon-Fe2O3
    「忽驚午盞兔毛斑,打出青甕鵝兒酒」、「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表達了著名詩人蘇軾和楊萬裡對建盞的嘉許。這一件件擁有精美紋樣的建盞是在龍窯裡燒成的,質樸的黑釉與自然天成的條紋或斑點有機結合,被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James Plumer譽為「Chinas Great yet humble ware(中國偉大卻又含蓄的器物)」。珍貴的建盞有兔毫盞、油滴盞、鷓鴣斑盞等種類。
  • 宋代人「鬥茶」趣味多,行茶令、茶百戲,喝茶不耽誤談文論道
    宋代以後的煎茶方式多有改變,但在喝茶的同時談文論道卻成了不變的內容。 二、宋代鬥茶文化的盛行是經濟文化繁榮的一種表現 1.先進的制瓷技術是為鬥茶文化提供了工具基礎 說到宋代的鬥茶,就不得不提一下「建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