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研究人員為無人機打造類昆蟲多面「複眼」

2020-11-24 環球網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癮科技8月4日報導,日前,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為無人機打造了一種新型電子眼。這種電子眼以昆蟲的複眼為原型,主要針對的是新一代迷你監視無人機,類似於今年EPFL開發的四軸飛行器。

昆蟲的眼睛不能達到足夠高的空間解析度(一張圖像上的像素量)。所以它們會快速對行進過程中的光線變化以及物體現滅做出快速反應。這種新型電子眼就是採用了這一原理。

它由三個光電探測器以及其上的一個鏡頭組成,通過計算物體從出現到離開每個探測器探測範圍的時間得到物體的速度以及方向。這些傳感器只有3立方毫米大小,差不多2毫克重,但仍舊可以以三倍於家蠅的速度探測物體運動狀態。不僅如此,它們即使在室內光線還是室外光線環境中都能表現出色。

為保證無人機可以即時探測到任意區域,研發團隊還特意開發了一種視覺編帶(vison tape)。這是一種類似膠帶一樣粘合這些電子眼的裝置,據報導,它還可以裝配於任意曲面,無論是機器人,工業機器,甚至是家具以及衣物表面上。(實習編譯:丁蘊儀 審稿:陳薇)

相關焦點

  • 讓「昆蟲複眼」成導航新寵
    大連理工大學微系統研究中心褚金奎團隊在我國率先於2004年開展了仿昆蟲複眼偏振敏感結構、不依賴衛星導航的微納傳感器研究,在全球定位技術的研究中取得創新性成果,研究成果「偏振遙感物理機理、關鍵方法與技術應用」,獲2015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2015年6月19日在《Nature》出版社系列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 受昆蟲複眼啟發:研究人員製造了一款僅2毫米厚的超薄攝像頭
    (原標題:受昆蟲複眼啟發:研究人員製造了一款僅2毫米厚的超薄攝像頭)
  • 「昆蟲複眼」成導航新寵-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大連1月17日電(記者吳琳 通訊員呂東光)昆蟲複眼具有導航和定位能力的奧秘在哪裡?大連理工大學微系統研究中心褚金奎團隊於2004年開展了仿昆蟲複眼偏振敏感結構、不依賴衛星導航的微納傳感器研究之後,在全球定位技術的研究中又取得創新性成果。
  • [視頻]BeeRotor:以昆蟲複眼為靈感而打造的蜜蜂機器人
    不過,儘管有證據表明昆蟲會依靠中立來判斷方向,但它們其實也非常倚重於視覺。 正是這種基於視覺的感知,激發了研究人員Fabien Expert和Franck Ruffierat的興趣。這款空中機器人重80克,長47釐米,能夠沿著不平的隧道壁而移動。 值得一提的是,BeeRotor並未測量速度和高度,而是僅僅通過視覺輸入來決定自身所處的位置。
  • 生物奇觀:神奇的昆蟲複眼!
    昆蟲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重要的一員,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蟲種類僅100萬種。龐大的昆蟲家族蘊藏著無窮的奧秘,它們的「複眼」就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之一。
  • 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拍攝昆蟲複眼需天時地利
    昆蟲頭的前方兩側那一對大而突出的眼睛叫做複眼,是它們的主要視覺器官。與其他動物的眼睛結構完全不同,複眼是由許多六角形的小眼睛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不同昆蟲的複眼中的小眼數量有所不同,如蒼蠅的複眼由300至6000個小眼組成,而蜻蜓的複眼中的小眼數量則高達1萬至2.8萬個。這種數量上的區別從本文昆蟲複眼的圖片上大致可以看出。
  • 天大研製仿生複眼 發現昆蟲運動軌跡與光有關
    天津北方網訊:昆蟲具有的快速反應能力一直是人類所嚮往的。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快速感知物體的運動軌跡。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昆蟲如何看世界?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昆蟲如何看世界?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 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原標題: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昆蟲因其複眼視覺系統的發達而但是,昆蟲複眼快速感知物體運動軌跡的機理學界尚不明確。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
  • 中新社:昆蟲如何看世界?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視覺 蒼蠅比你反應快,或因看世界的...
    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研製了新型仿生複眼視覺系統,通過對複眼結構及探測方法等多個層面的模擬,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目標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目標軌跡,其複眼結構基於光能分布的目標空間定位方法,能在極短時間內感知物體迫近。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美國光學學會對其進行了專題報導。
  • 研究人員為微型無人機配備來自真實昆蟲的化學傳感器
    華盛頓大學研究生 Melanie Adnerson,剛剛展示了利用真實生物「傳感器」來嗅探氣味的微型四軸無人機。多年來,工程師們一直苦惱於沒有像蛾子等昆蟲一樣精細的化學傳感器。有鑑於此,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決定直接改變蛾子的生物學用途,而不是發明新的人造技術。
  • 美研究人員為無人機配備來自真實昆蟲的化學傳感器
    華盛頓大學研究生 Melanie Adnerson,剛剛展示了利用真實生物「傳感器」來嗅探氣味的微型四軸無人機。多年來,工程師們一直苦惱於沒有像蛾子等昆蟲一樣精細的化學傳感器。有鑑於此,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決定直接改變蛾子的生物學用途,而不是發明新的人造技術。
  • 視頻:複眼的秘密
    複眼是無脊椎動物中的甲殼類、昆蟲類和其他一些節肢動物頭的兩側各有1隻能感受物體的形狀、大小和顏色的視覺器官。每1隻複眼是由少數(如蚊為50個)或多數(如天蛾27000多個)「小眼」組成的。每隻小眼呈長管狀,表面為透明的六角形角膜,內連視覺細胞和神經,小眼周圍有色素細胞。複眼中的小眼越多,越能辨別物像、顏色和人眼所不能見到的短光波。蜘蛛是沒有複眼的,取而代之,它卻有很多眼睛,一般的蜘蛛有8個眼,但亦有6、4、2個眼睛的蜘蛛,個別屬種甚至沒有眼。
  • 科學家模仿昆蟲複眼研製新型太陽能電池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 美國科學家模仿昆蟲複眼的構造,設計出一種牢固耐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克服了鈣鈦礦材料脆弱易損壞的缺點。  實驗表明,新型電池能在溫度85攝氏度、相對溼度85%的環境裡連續運作六個星期,仍保持著較高的發電效率。
  • 仿生複眼相機(圖)-中新網
    >)     每個透鏡配有各自單獨的光電二極體,就像是昆蟲複眼中的一個個「小眼睛」,擁有各自的鏡頭、錐體和感光器官。
  • 西安交通大學受昆蟲眼睛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受昆蟲眼睛啟發,研究人員研發出人造複眼,旨在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能力,以及幫助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 據外媒報導,受昆蟲眼睛啟發,研究人員研發出人造複眼,旨在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能力,以及幫助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
  • 科學家最新研製機械複眼 具備全景視覺效果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的視力非常好,但是如果你希望獲得全景圖像,或者實時跟蹤移動目標,昆蟲的複眼則是最佳選擇。複眼不僅能夠看到任何方向的物體,而且圖像很少發生扭曲,同時,昆蟲身體較小,可以擠進狹小的空間進行勘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