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受昆蟲眼睛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2021-02-08 車雲網

受昆蟲眼睛啟發,研究人員研發出人造複眼,旨在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能力,以及幫助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

據外媒報導,受昆蟲眼睛啟發,研究人員研發出人造複眼,旨在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能力,以及幫助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

機器人技術(自動駕駛汽車)要想複製人類視覺還需很長時間,但是,當涉及到周邊視覺時,昆蟲的複眼提供了不同層次的視覺能力。昆蟲複眼的其他優勢包括對光敏感以及可以探測移動的物體,此類功能得益於昆蟲的眼睛由成千上萬的單眼(一群感光細胞)組成,而且每一個單眼都可感受到光線。因此,技術人員基於昆蟲的生物學特徵研發出了人造複眼。

此類人造複眼正處於量產過程中,可用於自動駕駛車輛和機器人。目前,生產此類「仿生人造複眼」所需的技術過於昂貴。研發人員的新研究提出了一種簡單的低成本方法,用於製造人造複眼。

使用雷射和納米技術大規模製造人造複眼會導致圖像缺乏一致性、圖像扭曲等生產問題,最終會損害機器人的視覺功能。中國西安交通大學製造系統工程國際重點實驗室(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Manufactu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的研究人員嘗試了一種新方法,並且很成功。該方法用雷射穿透雙層的有機玻璃,聚焦於底下一層玻璃,雷射讓底層玻璃膨脹,呈凸圓頂狀。此類小型的圓頂狀鏡片沿著彎曲機構彎折,形成人造眼睛。此外,研究人員還造出具有抗反射和防水性能的鏡片,特別適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相關標籤: 自動駕駛

相關焦點

  • 受昆蟲眼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原標題:西安交通大學受昆蟲眼睛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 中國科學家研發人造複眼可助力自動駕駛
    中國的科學家受到昆蟲眼睛的啟發,成功研發出低成本人造複眼。 為了讓人們早日用上自動駕駛汽車
  • 本周車訊Top10 | 中國科學家研發人造複眼可助力自動駕駛
    中國科學家研發人造複眼可助力自動駕駛中國的科學家受到昆蟲眼睛的啟發,成功研發出低成本人造複眼,旨在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能力,並幫助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自動駕駛汽車要想順利上路,離不開各種傳感器,尤其是視覺感知的高性能機器的輔助。如果能夠把人眼複製到汽車上,當然最完美不過。但是,要想複製人類視覺,目前還需要很長時間。
  • 受昆蟲複眼啟發:研究人員製造了一款僅2毫米厚的超薄攝像頭
    (原標題:受昆蟲複眼啟發:研究人員製造了一款僅2毫米厚的超薄攝像頭)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視覺 蒼蠅比你反應快,或因看世界的...
    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研製了新型仿生複眼視覺系統,通過對複眼結構及探測方法等多個層面的模擬,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目標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目標軌跡,其複眼結構基於光能分布的目標空間定位方法,能在極短時間內感知物體迫近。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美國光學學會對其進行了專題報導。
  • 美國受蝗蟲啟發研發低功率碰撞探測器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據外媒報導,受此啟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一個工程師團隊正在研製一種低功率的碰撞探測器,可以模仿蝗蟲的避碰反應,幫助機器人、無人機,甚至自動駕駛汽車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 科學家基於昆蟲眼睛結構設計一款複眼相機
    騰訊科學訊(悠悠/編譯)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受蜜蜂和蒼蠅複眼結構的啟發,最新設計一種「複眼」數位相機。這款相機半球狀排列著180個顯微透鏡,使其具有160度的視野,能夠同時聚焦物體的不同深度。
  • 昆蟲如何看世界?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2019-08-26 19:14:42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張道正 | 字號:A+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 中新社:昆蟲如何看世界?天津大學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探究竟
    記者26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昆蟲複眼視覺系統在原理上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視場角大,時間解析度高,運動目標探測靈敏等優點,使其在一些軍用及民用場合具有其它成像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
  • 天大研製仿生複眼 發現昆蟲運動軌跡與光有關
    天津北方網訊:昆蟲具有的快速反應能力一直是人類所嚮往的。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快速感知物體的運動軌跡。
  • 自動駕駛技術終迎重大突破,眼擎科技讓汽車具有PK人眼的視覺能力
    還是技術天花板視線轉到大洋彼岸,作為行業領頭羊的美國卻傳來了讓人高興不起來的消息,3月19日,Uber無人駕駛車在夜間行駛測試時撞死一位行人,成為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交通事故,為自動駕駛前景蒙上一層寒霜。「然而,讓人驚訝的是,攝像頭能力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樣火眼金睛,傳統攝像頭廣受光照條件影響,在強光、弱光、逆光、反光等情況下,普遍無法保持正常工作,自動駕駛正常行駛的本質,打個比喻來形容,攝像頭就是眼睛,而雷射雷達是手,如果看不清楚只靠摸的話,終歸不是長久之計。
  • 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原標題:天大研發新型昆蟲仿生複眼 未來可應用於人工智慧領域 昆蟲因其複眼視覺系統的發達而「身手」異常靈敏,這種快速反應能力人類一直非常嚮往。但是,昆蟲複眼快速感知物體運動軌跡的機理學界尚不明確。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仿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
  • 上億蝗蟲成群很少碰撞 自動駕駛技術是否受其啟發?
    受此功能的啟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開始開發低功率碰撞檢測器,該檢測器可使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模仿蝗蟲的避撞響應並減少事故發生。 據報導,蝗蟲體內有一種特殊的神經元,科學家稱其為小葉巨人運動探測器(LGMD)。 在該神經元的作用下,當蝗蟲(蝗蟲A)飛行時,如果另一個蝗蟲(蝗蟲B)靠近,其圖像將被映射到眼睛中。
  • 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生物奇觀:神奇的昆蟲複眼!
    昆蟲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重要的一員,最近的研究表明,全世界的昆蟲可能有1000萬種,但目前有名有姓的昆蟲種類僅100萬種。龐大的昆蟲家族蘊藏著無窮的奧秘,它們的「複眼」就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研究課題之一。
  • 科技日報: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仿生複眼相機(圖)-中新網
    >)     每個透鏡配有各自單獨的光電二極體,就像是昆蟲複眼中的一個個「小眼睛」,擁有各自的鏡頭、錐體和感光器官。
  • 視頻:複眼的秘密
    人類的眼睛是典型的相機型眼,用一個單鏡頭(眼珠)將圖像聚焦到光敏感的視網膜上。相機型眼的動物通過不同方式來調節其晶體,以看清不同距離的目標。雖然科學家早就知道相機型眼的每個部分的功能,但要製造一個功能全面的人造眼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自動駕駛的視覺密碼丨科技說
    1999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計算機系教授Amnon Shashua決定開始創業,項目聽起來很直接:用一顆攝像頭來完成車輛周邊的障礙物檢測。從工作原理來看,這項技術可以簡單理解成為汽車裝上眼睛,因此Shashua將其稱為「EyeQ」。誰也沒想到,20年之後的現在,Shashua和他的Mobileye將「EyeQ」一詞成功由醫學領域泛化至汽車領域。
  • 基於機器視覺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
    此外一些工程車輛在作業時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這些車輛的駕駛自動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為了使汽車駕駛操作簡單、安全、舒適,把人從繁重枯燥的汽車駕駛中解脫出來,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究開發自動駕駛技術。  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開展了積極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