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受蝗蟲啟發研發低功率碰撞探測器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2020-10-06 成都聽覺有道助聽器

蝗災就是數以百萬計的蝗蟲,飛躍天空去襲擊莊稼,但是在這一大群的蝗蟲中,它們互相之間卻不會發生碰撞。據外媒報導,受此啟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一個工程師團隊正在研製一種低功率的碰撞探測器,可以模仿蝗蟲的避碰反應,幫助機器人、無人機,甚至自動駕駛汽車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圖片來源: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和力學系助理教授Saptarshi Das表示:「我們一直在尋找具有不尋常能力的動物,那些在某方面比人類做得更好的動物。昆蟲可以飛,但是不會發生碰撞,因而其視覺能力被人們用於設計自動化系統,後來,我們發現蝗蟲最獨特。」

蝗蟲之所以不同尋常是因為其具有一種單一的特殊神經元——小葉巨型運動檢測器(LGMD),可以用於避碰。

據研究人員所說,該神經元可以接收兩種不同的信號。漸漸靠近的蝗蟲的圖像會落到正在躲避的蝗蟲的眼睛上,靠近的蝗蟲越接近,圖像就會越大,激發該神經元的信號就會越強;此外,另一個輸入信號是靠近的蝗蟲相對於躲避的蝗蟲的角速度變化。

「由於該神經元有兩個分支,蝗蟲會計算出兩個輸入信號的變化,然後意識到將會發生碰撞,於是躲避的蝗蟲就會改變方向。」

因此,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緊湊型、納米大小的碰撞探測器,採用單層硫化鉬作為光電探測器。他們將光電探測器放置在可編程浮動門存儲器結構的頂部,此種結構可以採用少量的能量模擬蝗蟲的神經元反應。

據研究人員所說,蝗蟲會以每小時2至3英裡的速度移動,並能夠在數百毫秒內改變方向,會採用非線性數學法做出移動的決策,而且只需消耗極小的能量。

此種快速反應以及極小的能量消耗對於機械碰撞探測器而言非常有吸引力。目前,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探測器都非常大,而且很重。研究人員製造的碰撞探測器能夠在兩秒內做出反應,此外,此種基於硫化鉬製成的傳感器並不是萬能的探測器,只能針對特定任務,不過,因為尺寸小,消耗的能量也很小,因而也具有實用性。

該光電探測器會讓設備的電流增加,以響應迎面而來的物體,即興奮信號,而底層可編程存儲器堆棧會讓電流減少,即抑制信號。當有物體靠近時,興奮信號會被添加到抑制刺激中,讓設備的電流產生非單調性變化,以模仿蝗蟲LGMD神經元的避碰反應。

研究人員表示:「蝗蟲只會避免與其他蝗蟲碰撞,而我們的設備可以探測各種速度不一的物體,以避免發生潛在碰撞事故。」

現在,研究人員只對在碰撞路徑上的物體進行了測試,還需要優化對其他碰撞情況的響應。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無法對每種情況進行測量,所以研發了一個數值模型。我們還可以測試是否同一晶片上有多個設備會更好地工作。截至目前,似乎單個設備就已足夠。不過,多像素碰撞探測器陣列可以在3D空間提供避碰功能。」

轉載自:《蓋世汽車資訊》

相關焦點

  • 上億蝗蟲成群很少碰撞 自動駕駛技術是否受其啟發?
    如此大的蝗蟲群很少發生碰撞,似乎每個蝗蟲都能有效地避免它。受此功能的啟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開始開發低功率碰撞檢測器,該檢測器可使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模仿蝗蟲的避撞響應並減少事故發生。 據報導,蝗蟲體內有一種特殊的神經元,科學家稱其為小葉巨人運動探測器(LGMD)。
  • 蝗災蟲群上億隻很少發生碰撞 蝗蟲要成自動駕駛功臣
    幾千億隻蝗蟲過境,所過之處,席捲所有能有莊稼糧食作物。但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奇特之處,密度如此之大的蝗群間,很少發生碰撞,似乎各個蝗蟲能夠有效避讓。而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則受此特性的啟發,開始研發低功率碰撞探測器,可讓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模仿蝗蟲的躲避碰撞反應,減少事故發生。據悉,蝗蟲體內具有一種特殊的神經元,科學家將其稱為小葉巨型運動檢測器(LGMD)。
  • 美研究員利用蝗蟲迴避能力研發碰撞檢測器 可預防汽車碰撞
    【汽車材料網】蝗災時會有數百萬種昆蟲,它們飛過天空攻擊農作物,但在這些龐大的昆蟲群中,單個昆蟲不會相互碰撞。如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一個工程師團隊正在研發一種低功率碰撞檢測器,該檢測器通過模擬蝗蟲迴避反應,可以幫助機器人、無人機甚至自動駕駛汽車避免碰撞。
  • 陳根:數百萬蝗蟲飛過天空,卻更新了自動駕駛
    現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則根據數百萬隻蝗蟲飛過天空攻擊作物卻並不相互碰撞的特性,開始研發低功率碰撞探測器。其目的在於讓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模仿蝗蟲的躲避碰撞反應,減少事故發生。事實上,蝗蟲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們使用一個特殊神經元來避免碰撞,這個特殊神經元也被稱為小葉巨型運動探測器(LGMD)。
  • 受昆蟲眼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原標題:西安交通大學受昆蟲眼睛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 西安交通大學受昆蟲眼睛啟發研人造複眼 提高自動駕駛汽車視覺能力
    受昆蟲眼睛啟發,研究人員研發出人造複眼,旨在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能力,以及幫助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 據外媒報導,受昆蟲眼睛啟發,研究人員研發出人造複眼,旨在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視覺能力,以及幫助推動機器人技術發展。
  • IPMS研發MEMS掃描儀 讓自動駕駛汽車不受幹擾地感知周圍環境
    原標題:IPMS研發MEMS掃描儀讓自動駕駛汽車不受幹擾地感知周圍環境據外媒報導,當自動駕駛汽車開過街角,乘客正在後座熟睡,駕駛座上無人乘坐。如果突然有行人從車輛前穿過馬路,該輛自動駕駛汽車會自動剎車。
  • 日產自動駕駛汽車將部署NASA技術 讓人類遠程駕駛自動駕駛汽車
    核心提示: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該公司承認,真正的L5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 中國科學家研發人造複眼可助力自動駕駛
    中國的科學家受到昆蟲眼睛的啟發,成功研發出低成本人造複眼。 為了讓人們早日用上自動駕駛汽車
  • ...墓園,滴滴稱是誤會;蘋果租賃矽谷大型倉庫或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研發
    根據合作協議,三星與 NEC 將會在研發智慧型手機等通訊設備,機器信號與網絡通信的基站系統方面進行分擔。三星將負責 5G 的高頻率設備研發,NEC 則負責研發低頻率類別研發。在開發成果方面,兩家公司將進行共享。報導稱,其產品有望開拓美、日、澳等中國產品受限制的市場。
  • 向蝗蟲取經!科學家開發微型防撞傳感器 兩秒內即可做出反應
    一種新傳感器可能有助於無人機、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未來的防撞技術開發,其靈感來自成群結隊的蝗蟲。蝗蟲以每小時2-3英裡的速度成群結隊地飛行,但它們能夠在幾百毫秒內做出規避動作以避免碰撞。美國研究人員開發了蝗蟲特有的一種特殊神經元的電子版本,這種神經元可以讓蝗蟲在不消耗太多能量的情況下做出快速反應。目前的自動駕駛汽車碰撞傳感器往往又大又重,與之不同的是,這種靈感來自昆蟲的探測器非常小,可以在兩秒鐘內做出反應。
  • PNNL研發出全新機器學習算法 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規劃路線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名叫TranSEC(transportation state estimation capability,即交通狀況估算能力),有望幫助城市交通工程師獲取城市交通模式的可操作信息(actionable
  • 英國研發超快且超靈敏雪崩光電二極體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雷射雷達...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研發出全球領先的複合半導體(CS)技術,能夠為未來的高速數據通信提供支持。世界各地都需要速度更快、超級靈敏的APD,用於高速數據通信應用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的光探測和測距(雷射雷達)系統。
  •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發超小型3D圖像傳感器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的一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款矽光學相控陣(OPA)晶片,該晶片可用在三維圖像傳感器的核心部件。三維圖像傳感器可向二維圖像(如照片)添加距離信息,將其識別為三維圖像。
  • .| 中國重汽智能網聯重卡項目投產,美國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標準...
    目前通用汽車、Alphabet旗下Waymo以及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都在研發能自動駕駛汽車。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正在發布制定擬議規則的預先通知,以徵求公眾對如何確保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的意見。通用汽車、Alphabet旗下Waymo和特斯拉等公司當前都正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NHTSA於11月19日表示,將徵求意見,以制定「符合機動車安全需求的框架,並評估製造商為確保安全所做努力的成功程度」。
  • 日產汽車通過仿生學,進行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研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4日訊 提到「自動駕駛」,你會想到什麼?你會否想到一臺無人駕駛的汽車、更安全的旅行、創新或數位化的未來?又或者,是一群遊來遊去的小魚?  在開發未來汽車的過程中,日產汽車的工程師們從多方汲取知識和靈感。
  • 大立科技:紅外技術可與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一道為自動駕駛汽車...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17日訊,有投資者向大立科技提問, 貴司的產品能否用於無人自動化駕駛?有沒有相關的研發、合作、訂單?公司回答表示,紅外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紅外成像傳感器可在特殊的天氣條件下,如黑夜、大霧、霧霾、沙塵,對面強光照射等情況下依然具有感知識別能力。公司的大面陣非晶矽紅外成像探測器可提供更高速、更細膩紅外圖像,滿足高動態、大視場的應用需求,特別適合高速運動平臺使用。可與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一道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 Uber 關閉自動駕駛「卡車」項目,全心投入「汽車」自動駕駛研發
    7月31日消息,Uber 對外正式宣布關閉「自動駕駛卡車」項目,將會把技術重心轉移到「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上,同時 Uber 表示關閉「自動駕駛卡車」項目的決定不會影響到 Uber 貨運項目,Uber 貨運是一個貨車派單應用平臺,類似中國的「58速運」和「貨拉拉」。
  • 韓國創企Bitsensing研發4D雷達設備實現更安全的自動駕駛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韓國初創公司Bitsensing希望在道路上構建一個雷達基礎設施,以提高道路安全,特別是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道路安全。該公司研發了一種雷達設備,採用物聯網(IoT)技術嵌入傳感器,用於智能監控、天氣預報、自動駕駛和交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