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研發超小型3D圖像傳感器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2020-11-24 蓋世汽車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AIST)的一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款矽光學相控陣(OPA)晶片,該晶片可用在三維圖像傳感器的核心部件。

三維圖像傳感器可向二維圖像(如照片)添加距離信息,將其識別為三維圖像。該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機器人和面部識別系統等各種電子產品中發揮重要作用,此類電子產品需要精確測量物體距離。

許多汽車和無人機公司都致力於研發基於機械光探測和測距(LiDAR)系統的三維圖像傳感器系統,但是,由於此類傳感器系統採用機械雷射波束轉向法,因而只能做成拳頭大小,而且發生故障的可能性很高。

光學相控陣晶片作為實現固態雷射雷達的關鍵部件,在無需活動部件的情況下,可電動控制光的方向,因而受到廣泛關注。矽基光學相控陣晶片尺寸小且耐用,而且可通過傳統的Si-CMOS製造工藝進行批量生產。

研究人員通過集成可調諧散熱器,而不是傳統光學相控陣晶片中使用的可調諧雷射,研發出了一款超小、低功耗的光學相控陣晶片,該晶片可以利用單色光源實現寬二維波束導向。該光學相控陣晶片結構可使三維圖像傳感器的尺寸最小化,像蜻蜓眼睛一樣小。據該研究團隊表示,該光學相控陣晶片既可用作三維圖像傳感器,也可用作無線發射器,將圖像數據發送到所需的方向,使高質量的圖像數據能夠在電子設備之間自由通信。

相關焦點

  • 韓國高等科學技術研究院:開發3D圖像傳感器核心晶片,蜻蜓眼大小
    它作為核心部分充當各種電子設備的眼睛,如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和機器人,需要準確的物體距離信息。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時代到來的大背景下,圖像傳感器被分割成多個極具活力與成長性的半導體細分市場。尤其在汽車、安防、工控等領域,具備較大提升空間。
  • 美國受蝗蟲啟發研發低功率碰撞探測器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據外媒報導,受此啟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一個工程師團隊正在研製一種低功率的碰撞探測器,可以模仿蝗蟲的避碰反應,幫助機器人、無人機,甚至自動駕駛汽車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 韓國創企Bitsensing研發4D雷達設備實現更安全的自動駕駛
    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韓國初創公司Bitsensing希望在道路上構建一個雷達基礎設施,以提高道路安全,特別是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道路安全。該公司研發了一種雷達設備,採用物聯網(IoT)技術嵌入傳感器,用於智能監控、天氣預報、自動駕駛和交通管理。
  • 韓國創企Bitsensing研發4D雷達設備 實現更安全的自動駕駛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韓國初創公司Bitsensing希望在道路上構建一個雷達基礎設施,以提高道路安全,特別是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道路安全。該公司研發了一種雷達設備,採用物聯網(IoT)技術嵌入傳感器,用於智能監控、天氣預報、自動駕駛和交通管理。
  • Claytex使用rFpro軟體研發新傳感器模型 改進自動駕駛系統驗證
    據外媒報導,總部位於英國的Claytex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建模和模擬的公司,其正在研發新一代傳感器模型,以改進自動駕駛汽車(AV)系統驗證過程。此類新傳感器模型將有助於減少交通事故,如亞利桑那州最近發生的自動駕駛汽車與自行車發生碰撞的死亡事故,該起事故就是因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無法正確識別前方障礙物而造成。
  • 大立科技:紅外技術可與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一道為自動駕駛汽車...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17日訊,有投資者向大立科技提問, 貴司的產品能否用於無人自動化駕駛?有沒有相關的研發、合作、訂單?公司回答表示,紅外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紅外成像傳感器可在特殊的天氣條件下,如黑夜、大霧、霧霾、沙塵,對面強光照射等情況下依然具有感知識別能力。公司的大面陣非晶矽紅外成像探測器可提供更高速、更細膩紅外圖像,滿足高動態、大視場的應用需求,特別適合高速運動平臺使用。可與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一道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感謝您的關注,謝謝!
  • 韓國研發新型物聯網安全技術 可保護自動駕駛汽車等免受網絡攻擊
    蓋世汽車訊 允許智慧型手機、家電、無人機和自動駕駛車輛實時交換數位化信息的物聯網(IoT)技術需要一個強大的安全解決方案,因為會直接影響到用戶的安全和資產。其中有一種保證物聯網技術安全的解決方案是物理不可克隆功能(PUF),可以成為易受到各種攻擊或物理攻擊的軟體密鑰安全方案的補充方案。
  • 量子傳感器可使自動駕駛汽車「看到」角落裡的物體
    蓋世汽車訊 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所有的鐘表都是根據銫133原子中電子的振蕩來調整的,銫133原子是銫金屬中唯一穩定的同位素。自1967年愛因斯坦證明光速是宇宙中最恆定的維度以來,國際單位制就使用銫133發射光譜中的兩個特定波數定義1秒和1米。從那時起,銫就被廣泛用於極其精確的原子鐘中,以使世界準時。
  • Waymo利用AI生成攝像頭圖像 用於自動駕駛仿真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前,Waymo表示開發了新方法SurfelGAN,利用自動駕駛汽車收集的傳感器數據,通過AI生成用於仿真的攝像頭圖像。SurfelGAN使用紋理映射表面元素(surface elements,簡稱surfel)重建場景和攝像頭視角,以獲取位置和方向。
  • 量子傳感器可使自動駕駛汽車看到角落裡物體
    從那時起,銫就被廣泛用於極其精確的原子鐘中,以使世界準時。  正是這種對物質本質的利用,如利用電子的能量狀態差異作為基本單位,使得量子傳感器具有超高水平的精確度。其他的量子傳感器則利用原子躍遷,探測運動中的細微變化,以及電場、磁場和引力場中的細微差別。  在固態物理學中,量子傳感器是指對刺激做出反應的量子裝置。
  • 超聲傳感器實現精確測距20米 對自動駕駛汽車意味著什麼
    原標題:超聲傳感器實現精確測距20米 對自動駕駛汽車意味著什麼 測距20米超聲波技術,讓價廉物美的超聲波不再只用在倒車雷達上,還將大幅度降低自動駕駛環境感知技術的硬體成本。近日,在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政府、重慶高新區主辦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屆國際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大賽重慶賽區複賽及決賽上,重慶博創聲遠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無人駕駛汽車超聲波傳感器」,因其精確測距可達20米,引得了眾多評委和企業的注意。 自動駕駛,感知傳感器非常關鍵,目前自動駕駛汽車測距與避障,主要採用傳感器超聲波、毫米波、攝像頭和雷射三種方式。
  • 特斯拉不贊成傳感器融合,自動駕駛汽車怎麼辦?
    傳感器的發展速度和水平決定了未來自動駕駛(AD)的進展快慢,這話並不過分。沒有傳感器,自動駕駛汽車就不可能實現。傳感器可以使汽車看到和感知道路上的一切,並收集安全駕駛所需的信息,通過中央處理器為汽車控制裝置發送適當的指令,如轉向、加速和制動;聯網傳感器收集的實際路徑、交通堵塞和道路障礙物信息,可以在聯網汽車之間共享;地圖信息的處理和分析可以構建從A點到B點的路線。
  •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研發出偏振光攝像頭 可用於自動駕駛汽車
    目前,能夠看到偏振光的攝像頭用於檢測材料應力,增強對比度以實現物體檢測,以及分析材料表面質量,如凹痕或劃痕。但是,與早期的彩色相機一樣,此類偏振光敏感攝像頭體積龐大,而且往往依賴於移動部件,成本高昂,嚴重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 LIDAR : 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傳感器
    正如下圖中的 Uber 和 Baidu 的自動駕駛汽車,它是安裝在汽車頂部的不斷旋轉的笨重盒子。一些團隊完全依靠雷射雷達獲取用於通過模擬城市環境駕駛自動駕駛車輛的環境的信息。- 維基百科為什麼 LIDAR  會使用自動駕駛汽車成為可能?簡而言之:繪製地圖。LIDAR可以生成巨大的3D地圖(這是它最早的應用!)你可以用以汽車或機器人的導航。
  • 自動駕駛傳感器種類及布置方案
    自動駕駛汽車通過傳感器來感知環境,傳感器就如同汽車的眼睛。而傳感器又分為好多種,比如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如下圖是各種傳感器安裝位置的示意圖由於自動駕駛路線的不同,實現的自動駕駛等級不同,部署的傳感器種類略有差異,其中最為明顯的特徵是雷射雷達,由於雷射雷達的高成本和穩定性問題,以雷射雷達為主要感知單元的自動駕駛技術距離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各大車企為了自動駕駛領域搶佔先機,選擇以攝像頭為主要感知器件的自動駕駛路線,尤其是傳統車企
  • 中國科學家研發人造複眼可助力自動駕駛
    中國的科學家受到昆蟲眼睛的啟發,成功研發出低成本人造複眼。 為了讓人們早日用上自動駕駛汽車
  • 蘋果自動駕駛研究新成果:把傳感器收集的數據轉成3D測繪圖
    論文中介紹的系統被稱為VoxelNet,它能夠把光學雷達傳感器收集的原始數據轉化成3D測繪圖,還能在測繪圖中辨識出包括汽車、自行車和行人等在內的物體,讓駕駛更安全。科技網站TheVerge在11月22日的報導中介紹,光學雷達傳感器被認為是自動駕駛系統的眼睛,它通過向四周物體發射雷射,從而對周圍的環境進行3D建模。
  • 【深度】詳解自動駕駛汽車三大主流傳感器主要功能
    要了解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重要的是弄清楚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哪種類型的自動駕駛車輛傳感器可以幫助它們行駛,並識別道路上的物體以防止發生車禍。接下來工採網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自動駕駛汽車中的傳感器技術解決方案。
  • 遠紅外線傳感器對完全自動駕駛車輛有何影響?
    據外媒報導,遠紅外線傳感器在性能表現方面逐步展露頭角,本文將從雷射雷達傳感器的不足之處、遠紅線傳感器的性能優勢等方面展開,預計該產品將助推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應用及推廣。■ 遠紅外線技術(FIR)是完全駕駛車輛的感知方案有一款新的傳感器採用了遠紅外線技術,可解決其他傳感器所遺留下的可靠性及感知問題,該技術旨在為完全自動駕駛車輛提供輔助。
  • 新型有機圖像傳感器:有望取代矽基圖像傳感器!
    導讀近日,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的研究團隊採用有機半導體與透明電極之間的一種黏結技術,開發出具有高色彩選擇的有機圖像傳感器,無需彩色濾光片就可以捕捉鮮明的色彩。背景圖像傳感器,是攝像頭、閉路電視和自動駕駛汽車中的關鍵記錄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