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種類型的傳感器才能實現真正自動駕駛?
圍繞自動駕駛車輛新技術應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哪種類型的傳感器或傳感器組合能夠提供最佳的價格和性能。 這個問題很複雜,因為只有在用於控制車輛的系統能力得到表徵之後,才能按要求選擇用於執行特定任務的傳感器。自動駕駛車輛按定義可以包括三種主要系統組件。
-
騰訊自動駕駛總經理蘇奎峰:軟體與服務是騰訊自動駕駛業務的核心...
首先,我們很明確,不做硬體,不做傳感器,更多在軟體和服務層面為產業提供助力,基於這些,我們提供三個基礎平臺支撐:開發和運營的雲平臺、模擬仿真平臺、高精度地圖。騰訊在遊戲方面有很多技術優勢,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優勢做仿真測試驗證;我們也有高精地圖資質,也做自動駕駛,對自動駕駛的需求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能夠提供自動駕駛所需要的高精地圖。
-
芬蘭創企融資約5千萬元 研發適用於苛刻天氣條件自動駕駛軟體
Sensible 4成立於2017年,已經研發了適用於苛刻天氣條件的自動駕駛軟體。而苛刻天氣條件正是自動駕駛汽車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該軟體結合基於雷射雷達的軟體和傳感器,能夠讓車輛安全地在雪、霧和大雨中自動駕駛。
-
自動駕駛的5個級別是什麼?需要使用哪幾種物聯網傳感器?
L3:有條件自動化從3級開始,汽車本身使用自動駕駛車輛傳感器監視環境,並執行其他動態駕駛任務,如制動。如果發生系統故障或其他意外情況,則必須準備好進行人工幹預。短距離(24 GHz)雷達應用可以實現盲點監測、車道保持輔助和停車輔助,而遠距離(77 GHz)雷達傳感器的作用包括自動距離控制和制動輔助。與攝像頭不同的是,雷達系統在霧天或雨天識別物體時通常沒有問題。有待改進的領域由於目前汽車雷達傳感器只能正確識別95%的行人,不足以確保安全性,因此行人識別算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
自動駕駛相關的三大重要傳感器介紹
不同傳感器的原理和功能各不相同,能在不同場景中發揮各自優勢,目前難以相互替代。 小編在《揭開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的神秘面紗 | 汽車黑科技(一)》中闡釋了不同傳感器的功能、應用現狀以及未來趨勢等,本文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梳理相關傳感器代表企業和其技術及產品研發。
-
特斯拉不贊成傳感器融合,自動駕駛汽車怎麼辦?
將所有內容融合在一起,可以使AV有更大的信心,且感知系統更接近現實。Mobileye的傳感器融合方法有點像特斯拉。其L4自動駕駛汽車沒有使用雷達或LiDAR,僅使用12個攝像頭——「VIDAR」,可實現類似LiDAR的輸出。Mobileye總裁兼執行長Amnon Shashua說:「在耶路撒冷實測的L4汽車正在利用AI先進技術,在多個獨立的計算機視覺引擎上運行不同的神經網絡算法。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全面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數據記錄及碰撞後行為Waymo自動駕駛技術將持續改進,永不停步。Waymo系統功能強大,可採集當先上路行駛車輛所產生的數據並加以分析。公司可吸取從某輛車上獲得的經驗教訓,加以改進後可運用於整個自動駕駛測試車隊。Waymo系統可檢測到碰撞的發生,並自動向Waymo後臺運營中心發送通知。
-
蘋果自動駕駛研究新成果:把傳感器收集的數據轉成3D測繪圖
論文中介紹的系統被稱為VoxelNet,它能夠把光學雷達傳感器收集的原始數據轉化成3D測繪圖,還能在測繪圖中辨識出包括汽車、自行車和行人等在內的物體,讓駕駛更安全。科技網站TheVerge在11月22日的報導中介紹,光學雷達傳感器被認為是自動駕駛系統的眼睛,它通過向四周物體發射雷射,從而對周圍的環境進行3D建模。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三菱電機為自動駕駛研發MEMS雷射雷達 ●美國大學研究人員研發新款氣壓傳感器 ●Elmos推3D ToF成像儀可進行物體探測 ●TrianGraphics用HERE生成3D道路模型
-
Waymo無人車報告:通往自動駕駛之路
這個過程激發了Waymo許多關鍵安全功能的產生,包括冗餘的關鍵安全系統,使車輛在技術故障時安全停止,隨著多傳感器的使用和廣泛開展的測試程序,以使我們進行快速的技術改進。Waymo的系統安全解決方案我們的系統安全計劃涉及5個不同的安全領域:行為安全、功能安全、碰撞安全、操作安全和非碰撞安全。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國內首創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系統 獲自動駕駛...
據了解,針對當前自動駕駛測試方法中的不足,團隊在開發測試的過程中並行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系統,用於精準模擬真實的駕駛環境及數據收集。目前該系統可完成一周累計測試裡程達100公裡的複雜場景測試,系統功能至少迭代一次。「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系統由動力在環測試臺架和自動駕駛數據收集分析系統組成。
-
駕駛模擬器之LGSVL篇:一個高保真的自動駕駛模擬器
此外,模擬器能夠準確地再現問題場景的所有因素,從而允許開發人員調試和測試新的補丁。今天的自動駕駛系統在越來越多的模塊中使用深度神經網絡(DNN)來幫助提高性能。訓練DNN模型需要大量的標記數據。傳統的自動駕駛數據集,如KITTI[3]和Cityscapes[4],沒有足夠的數據供DNN處理複雜的場景。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目前智能座艙的新車型普及度持續攀升, 智能駕駛的落地速度也有所加快。在汽車新四化浪潮下,車廠、晶片廠 商、Tier1、OS 以及其他軟硬體供應商積極投入研發,產品迭代速度顯 著加快。尤其巨頭廠商在底層技術的突破,為市場帶來質變。
-
體驗BMW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它像一位可以信任的老司機
寶馬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屬於L2級別,搭配了目前最為先進的傳感器,具體而言包含25個傳感器、攝像頭和雷達,他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並協調各個傳感器生成的數據,融合的感知數據更加接近人類的感知。技術研發和測試積累是關鍵提到自動駕駛,很多人首先映入眼帘的特斯拉等造車新品牌,事實也的確如此,他們相比傳統的汽車品牌更注重強調智能科技方面的配置,但實際上,很多傳統的汽車品牌並沒有落後,只是處於安全地考慮,他們會以更加保守的方式推進。
-
.| 中國重汽智能網聯重卡項目投產,美國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標準...
據外媒報導,全球第一大汽車零部件——日本電裝公司宣布與以色列Foretellix合作,採用後者先進的覆蓋驅動驗證平臺Foretify,用於提升其新型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安全性、降低研發成本、縮短上市時間。
-
對話寶馬傅科齊:詳解在華自動駕駛策略,L3車型2021年量產上市
*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樂對此,在寶馬集團「2019中國創新日」發布會上,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高樂表示,中國是寶馬在全球最大的市場,同時中國具有全世界最典型的複雜交通場景,因此寶馬集團在中國的自動駕駛研發已成為全球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寶馬集團在北京和上海的自動駕駛研發團隊擁有研發人員近100人,他們專注於根據中國典型交通場景進行自動駕駛功能的開發與驗證。
-
全網唯一完整譯文 | Waymo無人車報告:通往自動駕駛之路
這個過程激發了Waymo許多關鍵安全功能的產生,包括冗餘的關鍵安全系統,使車輛在技術故障時安全停止,隨著多傳感器的使用和廣泛開展的測試程序,以使我們進行快速的技術改進。Waymo的系統安全解決方案我們的系統安全計劃涉及5個不同的安全領域:行為安全、功能安全、碰撞安全、操作安全和非碰撞安全。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智能座艙|軟體定義...
、OEM 客戶在早期開 發和驗證應用以及 UI/UE,提升多方協同開發的效率,縮短研發周期。汽車廠商通 過在車輛上安裝嵌入式設備並持續 OTA 汽車系統,基於 HTML 或雲端持續升級 全車軟體系統,受益於無線通信網絡(5G+V2X)新技術提供支持服務應用於 多個車內場景,Level3 級別自動駕駛將逐漸落地各大車廠,為駕駛員帶來更加 智能、安全、便捷的出行體驗。
-
2020,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硬體和軟體最新技術總結
本報告是由美國、中國、以色列、加拿大、英國等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自動駕駛專家,針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硬體和軟體技術,進行的全面闡述,方便各位讀者能夠從技術角度,了解最新的技術動態,從而全面了解自動駕駛汽車。
-
智能網聯汽車周報(11月第一周) | 小馬智行與一汽合作量產自動駕駛...
這輛配備有路採系統的XC90主要用於沃爾沃與Zenseact在本土的數據採集活動,以服務於下一代可擴展模塊架構SPA2自動駕駛的研發及測試。Zenseact是沃爾沃汽車與維寧爾(Veoneer)的合資公司拆分之後,新近成立的沃爾沃汽車全資子公司,將專注於自動駕駛和主動安全軟體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