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傳感器種類及布置方案

2020-12-04 風語辰

自動駕駛汽車是一個集環境感知、規劃決策、運動控制、多級輔助駕駛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系統,它集中運用了計算機、現代傳感、信息融合、V2X通訊、人工智慧及自動控制等技術,自動駕駛的關鍵技術依次可以分為環境感知、行為決策、路徑規劃和運動控制四大部分。

而自動駕駛關鍵的環境感知用來採集周圍環境的基本信息,也是自動駕駛的基礎。自動駕駛汽車通過傳感器來感知環境,傳感器就如同汽車的眼睛。而傳感器又分為好多種,比如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等。

如下圖是各種傳感器安裝位置的示意圖

由於自動駕駛路線的不同,實現的自動駕駛等級不同,部署的傳感器種類略有差異,其中最為明顯的特徵是雷射雷達,由於雷射雷達的高成本和穩定性問題,以雷射雷達為主要感知單元的自動駕駛技術距離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各大車企為了自動駕駛領域搶佔先機,選擇以攝像頭為主要感知器件的自動駕駛路線,尤其是傳統車企,使用該技術路線的自動駕駛車型已經實現L3級落地,L2級量產。

國內比較典型的自動駕駛傳感器布置示意圖。

攝像頭

攝像頭可以採集圖像信息,與人類視覺最為接近。通過採集的圖像,經過計算機的算法分析,能夠識別豐富的環境信息,如行人、自行車、機動車、道路軌跡線、路牙、路牌、信號燈等,通過算法加持還可以實現車距測量、道路循跡,從而實現前車碰撞預警(FCW)和車道偏離預警(LDW)。

攝像頭在汽車領域應用廣泛,技術十分成熟,成本也非常低廉。目前,汽車攝像頭應用可分為單目、雙目及多目,安裝位置可分為前視、後視、側視、環視。目前,Mobileye在單目ADAS開發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生產的晶片EyeQ系列能夠根據攝像頭採集到的數據,對車道線、路中的障礙物進行識別,第三代晶片EyeQ3已經可以達到L2自動駕駛水平,目前市面上ADAS系統裝車量最多的就是Mobileye,第四代、五代攝像頭已經面世,其中第五代攝像頭已經考慮技術開源。

優點:技術成熟、成本低、採集信息豐富

缺點:三維立體空間感不強;收環境影響大,黑夜、雨雪、大霧等能見度低的情況,識別率大幅降低

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其實就是電磁波,通過發射無線電信號並接收反射信號來測定與物體間的距離,其頻率通常介於10~300GHz頻域之間。與釐米波導引頭相比,毫米波導引頭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解析度高;與紅外、雷射、電視等光學導引頭相比,毫米波導引頭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另外,毫米波導引頭的抗幹擾性能也優於其他微波導引頭 。

大陸集團研發的毫米波雷達

毫米波波長(波長為1~10mm)介於微波和釐米波之間,因此毫米波雷達兼有微波雷達和光電雷達的一些優點,非常適合汽車領域的應用:

Ⅰ.24GHz頻段:應用於汽車的盲點監測、變道輔助;

Ⅱ.77GHz頻段:頻率比較高,這個頻段的雷達性能要高於24GHz的雷達,主要用於探測車距及前車速度,是實現主動剎車、自適應巡航的基礎;

毫米波雷達測距示意圖

優點:導引頭體積小、質量輕和空間解析度高;穿透霧、煙、灰塵的能力強,傳輸距離遠

缺點:元器件成本高,加工精度相對要求高;探測角度小;雨、霧和溼雪等高潮溼環境的衰減、樹叢穿透能力差

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是以發射雷射束探測目標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的雷達系統。其工作原理是向目標發射雷射束,然後將接收到從目標反射回來的回波與發射信號進行比較,經過計算分析後,就可獲得目標的有關信息,如目標距離、方位、高度、速度、姿態、甚至形狀等參數。

雷射雷達通過旋轉感知出車輛周圍的三維空間信息

雷射雷達由雷射發射機、光學接收機、轉臺和信息處理系統等組成。目前,許多自動駕駛汽車的雷射雷達安裝在車頂,通過高速旋轉對周圍進行360°掃描,獲得周圍空間的點雲數據,實時繪製出車輛周邊的三維空間地圖,為下一步的車輛操控建立決策依據。而它所要處理的數據量也非常巨大,比如Velodyne的雷射雷達每秒就能掃描 70 萬個3D數據點,所以雷射雷達精密度高,造價可達數萬美元。

雷射雷達目前是自動駕駛領域不可逾越的技術瓶頸,各個車企也都看好雷射雷達在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前景。在雷射雷達領域,領先的公司有Velodyne、Quanergy,速騰聚創等,自動駕駛的火爆讓雷射雷達市場競爭加劇。

雷射雷達點雲

優點:解析度高、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3D點雲技術

缺點:工藝要求高,造價昂貴;無法識別顏色圖案、文字等標識;需要很高的計算能力

全球定位系統(GPS)+慣性測量單元(IMU)

人類開車,從 A 點到 B 點,需要知道 A 點到 B 點的地圖,以及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這樣才能知道行駛到下一個路口是右轉還是直行。

無人駕駛系統也一樣,依靠 GPS + IMU 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哪(經緯度),在朝哪個方向開(航向),當然 IMU 還能提供諸如橫擺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更豐富的信息,這些信息有助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定位和決策控制。

優點:組合導航系統將多種導航系統的信息相結合,能夠為載體提供包括姿態、速度和位置等的全姿態導航信息,輸出的導航數據頻率較高,導航信息的精度比單一的導航系統精度高,各種導航系統的數據進行融合,達到優勢互補,在各個導航系統進行淺組合時,各個系統不互相影響。

缺點:當進行深組合的時候,如果不能及時正確判斷並隔離掉出現故障的系統,會影響到其他系統的導航性能,當然,在淺組合中也需要及時判斷並隔離掉出現異常的導航系統,避免對組合導航精度造成影響,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有句話說,自動駕駛離開硬體就是耍流氓。而硬體裡面最為關鍵的也就是傳感器部件,這是自動駕駛汽車的眼鏡、耳朵,對於周圍環境信息的感知必須要精準、有效,才能給自動駕駛控制決策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輸入,通過智能算法做出合理的路徑規劃決策,從而控制車輛的運動行駛。目前世界範圍已經發生了許多例自動駕駛傳感器探測不準確或者探測不到障礙物而造成的事故,業內已經深刻認識到傳感器對於自動駕駛技術和系統的重要性,相信隨著傳感器的技術迭代,雷射雷達成本將會得到控制,以雷射雷達為感知核心的技術路線會更加的可靠和安全。

相關焦點

  • 哪種類型的傳感器才能實現真正自動駕駛?
    哪種類型的傳感器才能實現真正自動駕駛?然而,如果採用這種方案,那麼問題就在於必須開發一種車載處理模型,來處理由各種傳感器捕獲的大量數據。數據融合處理這一難題的一種方案,是將來自車輛上的多個傳感器源的數據,在處理之前在空間上、幾何上和時間上進行對準融合,這會帶來一個龐大的單個傳感系統。 博世的工程師正在開發一種自動駕駛車輛網絡,該網絡可以將來自車輛中所有傳感器的數據在一種被稱為「傳感器融合」的過程中進行整合。
  • 傳感器融合才是自動駕駛的正道之光
    這個神奇的數字可能是六個,因為每個汽車製造商都會以六個基本考慮因素來決定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實現,這將導致每個人創建自己的獨特方法來將傳感器集成到未來的車輛中。國內外部分綜合實力較強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上進行多產品布局,可以為下遊客戶提供綜合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形成較強的競爭力。
  • 福特在傳感器上放出臭蟲,保持傳感器清潔對自動駕駛汽車至關重要
    開發一款能夠自動駕駛的汽車需要的遠不止一些複雜的人工智慧、最先進的圖形晶片和昂貴的傳感器。至少,如果你想讓汽車在各種條件下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它是可以做到的。正如我們人類需要透過窗戶看到外面的世界以適應周圍的環境一樣,照相機、雷達和雷射雷達也需要一覽無餘的視野。
  • 特斯拉不贊成傳感器融合,自動駕駛汽車怎麼辦?
    傳感器的發展速度和水平決定了未來自動駕駛(AD)的進展快慢,這話並不過分。沒有傳感器,自動駕駛汽車就不可能實現。傳感器可以使汽車看到和感知道路上的一切,並收集安全駕駛所需的信息,通過中央處理器為汽車控制裝置發送適當的指令,如轉向、加速和制動;聯網傳感器收集的實際路徑、交通堵塞和道路障礙物信息,可以在聯網汽車之間共享;地圖信息的處理和分析可以構建從A點到B點的路線。
  • LIDAR : 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傳感器
    Homer 配備了一系列的傳感器,來理解世界並進行導航,其中的關鍵設備是 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縮寫)。在這篇博文中,你將會學習到更多關於 LIDAR 的知識,包括它在自動駕駛汽車空間中的起源,以及它是如何從眾多傳感器中脫穎而出的。請盡情享受這篇文章!
  • 【深度】詳解自動駕駛汽車三大主流傳感器主要功能
    要了解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重要的是弄清楚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哪種類型的自動駕駛車輛傳感器可以幫助它們行駛,並識別道路上的物體以防止發生車禍。接下來工採網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自動駕駛汽車中的傳感器技術解決方案。
  • 遠紅外線傳感器對完全自動駕駛車輛有何影響?
    據外媒報導,遠紅外線傳感器在性能表現方面逐步展露頭角,本文將從雷射雷達傳感器的不足之處、遠紅線傳感器的性能優勢等方面展開,預計該產品將助推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應用及推廣。■ 雷射雷達傳感器的不足之處目前,雷射雷達產品價格高昂,限制了該產品在大眾市場的推廣應用。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當前感知技術的功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提供精準的圖像探查方面,對如今市面上的視覺及感知方案而言,還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 360嚴敏睿PacSec演講:傳感器幹擾點中自動駕駛的「死穴」
    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成為目前最為讓人期待和憧憬的一項技術。然而在特斯拉自動駕駛導致的車禍事故後,自動駕駛技術開始被重新審視。不少安全人員也針對自動駕駛的可行性給出分析,以期探討出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 自動駕駛相關的三大重要傳感器介紹
    自動駕駛相關的三大重要傳感器介紹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8-01 10:23:00 自動駕駛車輛想要在路上安全行駛,首要的是能夠準確感知周圍環境,如車輛、行人
  • 才是自動駕駛的最佳計算架構
    日前,高通公司旗下恩智浦自動駕駛實驗室主任戴維德桑託(Davide Santo)就未來自動駕駛汽車應該採用分布式計算架構還是中心式計算架構進行了論述,過本篇文章將就此展開。引子隨著汽車自動駕駛程度的提高,汽車自身所產生的數據將越來越龐大。
  • 讓車燈加入智能化和互聯化,海拉詮釋對自動駕駛整合方案理解 |...
    此次上海車展,海拉帶來了在中國建廠、擴大產能的新消息,以及圍繞自動駕駛趨勢的產品策略。雷鋒網新智駕消息,4月20日,在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車展的零部件館,海拉舉辦了車展現場的新品及戰略發布會。會上,海拉官方發布了新款矩陣式HD84頭燈模組照明系統,並表示,海拉同北汽集團子公司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海拉-海納川車燈有限公司在天津武清建立了新工廠,計劃於2017年10月開始生產。圍繞自動駕駛的未來汽車產業趨勢,海拉展示了如何將汽車照明和電子產品領域的雷達、攝像頭、傳感器結合在一起,助力自動駕駛實現。
  • 成像雷達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解析
    成像雷達傳感器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解析 與非網 發表於 2019-09-24 14:52:56 業界對三種主要傳感器(攝像頭、雷達和LIDAR)在汽車中的不同作用
  • 【關注】自動駕駛技術與實例最全解析
    要想實現 L3 級別和更高的自動駕駛,必須要使用到高精地圖。 目前高精度地圖採集方案均基於移動測量技術,是對於路面信息,進行精度更高的掃描和處理後生成的地圖。通過32線/16線車載雷射雷達+相機採集道路數據,AI算法+三維人機互動軟體完成地圖繪製,其精度均達到5-10釐米的誤差。
  • 自動駕駛的視覺密碼丨科技說
    在當下主流的多傳感器融合路線中,視覺感知技術本身玩法固然稱不上激進顛覆,卻始終被認為是自動駕駛落地整體方案的基石。某種層面上,只有理解了視覺,才能更好地認知自動駕駛。憑藉單一視覺解決方案入圍的Mobileye方案並不完整,無法直接賣給相對封閉的OEM,最多扮演Tier 2的角色,其系統裝機需要經過集成商的「倒手」。這時,大量Tier 1動了心思:既然本身就有能力開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為什麼不連視覺感知一起承包,而要採購外部方案呢?
  • Claytex使用rFpro軟體研發新傳感器模型 改進自動駕駛系統驗證
    據外媒報導,總部位於英國的Claytex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建模和模擬的公司,其正在研發新一代傳感器模型,以改進自動駕駛汽車(AV)系統驗證過程。此類新傳感器模型將有助於減少交通事故,如亞利桑那州最近發生的自動駕駛汽車與自行車發生碰撞的死亡事故,該起事故就是因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無法正確識別前方障礙物而造成。
  • 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高德和精準位置服務商千尋位置合作,提供「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度定位」綜合解決方案。目前雙方在車道級定位上的解決方案可以實現普通道路條件下橫向誤差和縱向誤差在7cm以內,高速/城市環路條件下橫向誤差6cm,縱向誤差5cm以內。高德先後和博世、英偉達、凱迪拉克合作研發自動駕駛地圖中定位圖層和數據更新方案。其自動駕駛高精地圖已經應用在凱迪拉克的SuperCruise系統上。
  • 駕駛模擬器之LGSVL篇:一個高保真的自動駕駛模擬器
    摘要在真正的自動駕駛車輛上測試自動駕駛算法是非常昂貴的,許多研究和開發人員不一定有足夠的資金購買真正的汽車和相應的傳感器。儘管有一些免費的開源的自動駕駛系統,比如Autoware和Apollo,但是與它們一起使用的開源模擬器的選擇是有限的。本文介紹了一種高保真度自動駕駛模擬器LGSVL。
  • 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如何打造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方案?
    其中,禾多科技技術總監駱沛博士發表了題為《面向量產的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的主旨演講,主要介紹了自動駕駛常用的定位方法,並分析了它們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同時,結合禾多科技面向量產的高精地圖+高精度定位的技術方案,深度解析了研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解決方法。
  • 自動駕駛之高精度定位
    定位(Location)和導航(Navigation)技術是負責實時提供載體(如自動駕駛車輛)的運動信息,包括載體的位置、速度、姿態、加速度、角速度等。自動駕駛往往採用的是多傳感器融合定位的方式。因此,在自動駕駛領域,RTK GPS的輸出一般都要與IMU,汽車自身的傳感器(如輪速計、方向盤轉角傳感器等)進行融合。  IMU的全稱是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即慣性測量單元,通常由陀螺儀、加速劑和算法處理單元組成,通過對加速度和旋轉角度的測量得出自體的運動軌跡。
  • 大立科技:紅外技術可與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一道為自動駕駛汽車...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7月17日訊,有投資者向大立科技提問, 貴司的產品能否用於無人自動化駕駛?有沒有相關的研發、合作、訂單?公司回答表示,紅外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紅外成像傳感器可在特殊的天氣條件下,如黑夜、大霧、霧霾、沙塵,對面強光照射等情況下依然具有感知識別能力。公司的大面陣非晶矽紅外成像探測器可提供更高速、更細膩紅外圖像,滿足高動態、大視場的應用需求,特別適合高速運動平臺使用。可與雷射雷達等其他傳感器一道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解決方案。感謝您的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