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光電所在多焦點仿生複眼光學元件設計和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2020-11-24 科學網
中科院光電所在多焦點仿生複眼光學元件設計和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隨著現今微光機電系統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光學成像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如導航系統、微型廣角監視設備、內視鏡等領域,希望整個系統的體積小、重量輕、視場大以及靈敏度高。新型的仿生複眼成像系統,利用光電元件代替昆蟲複眼中的對應結構,將對系統的探測感知能力帶來革命性提高,從而為導航系統、微型廣角監視設備、內視鏡等裝置提供全新的技術手段。

仿生複眼成像系統的核心器件之一為小型化、集成化的仿生複眼光學元件。通過在基底上陣列化、密集排布微透鏡單元,仿造生物複眼,可形成對大視場空間、不同方位內目標進行光學信息捕獲的仿生複眼光學元件。

傳統的複眼光學元件的微透鏡的焦距唯一,限制了光學成像過程中圖像信息的獲取,只能對單一景深處的目標物清晰成像,卻嚴重丟失不同景深範圍內目標物的信息,不利於對未知不同距離處目標物進行探測。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四室微光學組在傳統的仿生複眼結構基礎上,設計子眼透鏡為多焦點的結構,那麼位於不同距離處的目標物可以被具有不同焦距的子眼透鏡所捕獲,形成多景深成像功能。該元件通過與後續的探測結構以及電路裝置等互聯之後,可以進一步成型光、機、電一體化的複眼成像系統,為大視場成像、高精度定位提供新的技術手段。該技術中不涉及昂貴的加工設備以及苛刻的實驗條件,是一種低成本、普適性強的技術。該項目的研究有望提升我國在複眼仿生領域的製備技術水平,為其進一步應用打下基礎。

相關焦點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這些特點都使得一維無機納米材料適用於微型柔性光電器件的設計和製備。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在一維無機分枝同質/異質納米線製備及柔性光電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
  • 光電所在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傳輸控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光電所在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傳輸控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7-05-25 光電技術研究所 【、耿超課題組在光纖雷射相控陣技術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以雙向收發的自適應光纖準直器為基礎模塊,構建了整體口徑100 mm的七單元雷射收發陣列(光纖雷射相控陣),於湍流環境下實現了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高效傳輸控制。
  •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化學所在配位組裝薄膜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10-19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通過自組裝、共價鍵合、電化學聚合等方法將光電功能分子沉積於電極表界面,所得到的薄膜在光電互換、信息存儲、電致變色、生物和離子檢測等方面有重要應用。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基雷射器難以製備。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Z型光催化劑產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
    副研究員楊雲和助理研究員張兵兵分別做了分報告,詳細匯報了該項目在結構性能關係研究與材料預測以及材料合成與晶體生長技術方面的研究進展。會議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為項目的預期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製備研究」項目由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和杭州師範大學聯合承擔,楊志華擔任項目首席科學家,項目組成員包括曹超、吳紅萍、許曉峰、楊雲。
  • 西安光機所在自由曲面光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ESA將其列為「Game Changer Technology」,其顛覆了傳統光學曲面迴轉/平移對稱的局限性,為光學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多設計自由度,具備大幅提升特別是非對稱光學系統視場、像質、體積等的潛力,成為未來光學設計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2016-04-28 光電技術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應用光學研究室廖勝課題組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材料在現代雷射科學與技術中佔有重要地位。BO3平面基元作為優秀的非線性光學構築基元被用來設計和合成了系列優秀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NO3因其共軛平面結構也被公認為是構築NLO材料的理想結構單元之一。然而,硝酸鹽因非常容易溶於水,使得發展該類化合物作為NLO晶體材料遇到瓶頸。
  • 【研究進展】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構建食品安全蛋白表達系統製備稀少糖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構建食品安全蛋白表達系統製備稀少糖方面取得新進展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D-阿洛酮糖是一種接近零熱量的稀少糖,對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幾乎無影響,但具有蔗糖的口感,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定為安全的食品添加劑。
  • 化學所在金屬配合物低維晶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低維有機晶態材料具有規整度高和結構缺陷少的特點,是揭示材料本徵特性和構築高性能光電器件的最佳選擇之一,近年來在有機半導體電子學和納米光子學等方面取得重要應用。考慮有機分子的組裝特點,通常使用具有較強分子間作用力的平面型有機分子來製備高規整度的低維晶體。
  • 飛秒雷射的「妙手」之下,微光學元件實現功能多樣化
    並且由於加工的自由度高,所以可實現任意複雜三維結構的製備。此外,飛秒雷射加工還有一重要的特點是能夠引發非線性吸收,使原本對於光透明的材料發生強烈的光吸收。多光子吸收過程使得飛秒雷射不僅可以對透明材料表面進行加工,還可以對其內部進行三維加工。圖1展示了誘導材料電子激發的單光子和多光子吸收過程。
  • 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取得進展
    從中科院獲悉,蘇州納米所等在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因為在半導體工業中具有良好的集成兼容性以及低廉的成本優勢,銅基表面化學氣相沉積(CVD)法被認為是**有潛力實現大規模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發布 量子密鑰分發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
    據悉,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由中國雷射雜誌社發起,經過首輪推薦、初評、終評三個環節,最終20項優秀的光學成果從110項研究進展中脫穎而出,入選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評選委員會由48位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專家組成,綜合考慮候選成果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從候選進展中初評30項進入終評,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 仿生複眼相機(圖)-中新網
    仿生複眼相機(圖) 2013年05月08日 15:08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參與互動(0來源:澳門日報   節肢動物的複眼一直是科學家感興趣的研究對象。中國研究人員參與的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本月一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報吿稱,他們開發出模擬複眼特性的人造同位複眼相機,這種相機可實現視角和景深極大化,且不會產生軸外像差。
  • 化學所在高效單組份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化學所在高效單組份有機發光場效應電晶體方面取得進展 2019-09-12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OLED)兩種功能的有機光電器件,具有製備工藝簡單、集成度高、電流放大等優勢,被認為是下一代變革性柔性顯示技術和實現有機電泵浦雷射的理想途徑之一,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技術意義。
  •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在柔性氧化物神經形態電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8-11-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在突觸仿生電子學方面,目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兩端阻變器件和三端電晶體,這類器件已經模仿了一些從簡單到複雜的各種突觸功能和神經元功能,有著潛在的應用前景。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功能材料界面物理與器件應用團隊在柔性神經形態器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寧波材料所在電磁屏蔽材料設計與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隨著現代電子工業的快速發展,各種高集成和高功率無線通信系統和電子器件數量急劇增加,導致電磁幹擾和電磁汙染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在通信領域中對信號的產生、傳播和接收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且給人類社會的生產與生活,尤其是人類身體健康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危害。
  •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
    摘要 【中科院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劉立偉課題組和蘇州格瑞豐納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該團隊提出了通過構建一個基於分子熱運動的靜態常壓CVD(SAPCVD)系統,實現了快速批量製備高質量石墨烯。
  • 中科院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系統與多級次製造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志祥、呂琨、博士鄧丹和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馬偉等合作,設計併合成的可溶性有機小分子光伏材料,通過活性層形貌優化,獲得了11.3%的光電轉換效率,這是目前文獻報導的可溶性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也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最高效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