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自行翻轉的飛行機器人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2021-02-14 機器人網

當Chen Li還在加州伯克利分校的Poly-Pedal實驗室和 Biomimetic Millisystems 實驗室做研究員時,這兩個實驗室都在研發具備多飛行功能的機器人,為此他們參照了蟑螂的生理結構,為這些飛行機器人設計了用於穿越障礙物的外殼。隨著 Chen Li 畢業,這種設計方式開始被帶到了更多地方,比如他畢業後所去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那裡,他擁有自己的實驗室 Terradynamics。

在2016年的 IROS 上,Chen Li 發表了自己的一篇論文,闡述要如何使用新的方法設計一款「帶腳又帶殼」的飛行機器人——基於動態自適應原理,參照昆蟲的結構設計出可以自己翻轉的飛行機器人。

之所以採用這種設計方式,是因為僅僅具備類似蟑螂外殼設計的機器人並不能很好地做到獨立進行翻轉運動,如果在飛行過程中它們不小心被翻轉過來,就會無法動彈。真正的蟑螂並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他們能夠使用自己的翅膀重新獲得平衡。為此,李教授將機器人的殼體設計成了兩瓣,並在其中加入一些促動器,從而設計出具備相同能力的「蟑螂機器人」。

為了讓飛行更有效率,這款蟑螂機器人的翅膀被設計得相當寬大。根據實驗室的試驗結果,即便是在機器人處於電量低的狀態下時,機器人仍然能夠成功地進行自我翻轉——分開的兩瓣獨立式設計的翅膀在不對稱打開工作時,能夠幫助機器人重獲平衡。

據李教授透露,飛行機器人這種自我糾正的方法和其他自動糾正方法相比更具優勢,是因為這種翅膀的設計能夠讓機器人學會「變形」,實現多種運動功能的自由切換,包括穿越各種障礙物,進行自我扶正等等。李教授所在的 Terradunamics 實驗室目前就正致力於這種可集成多功能飛行機器的研究。此外,利用這種基於翅膀式設計的自我平衡是一種動態的實現,通過更強大的功能來克服飛行障礙,這比目前使用準靜態形狀變化的設計更高效的表現性能,在重心移動、被動旋轉的條件下能夠重新進行「自我組裝」。

翅膀的設計還包含著很多的細分參數調配,通過調整翅膀張開的幅度、速度、不對稱性和形成形狀來實現不同的功能,這些不同的定量關係作為設計中的準則,能夠用於調整和實現期望中的目標性能。而所有這些在以往傳統的自我調整機制中都是不具備的。

當然,李教授也表示,目前要製造出一個能夠像蟑螂一張靈活的機器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因為這樣的機器人意味著需要同時具備疾走、飛行、爬行等多種複雜運動能力,而這些在動態複雜環境中實現多種功能的研發目前而言仍然具備一定的挑戰性,它還需要類似於空氣動力學和流體動力學的先進運動地形交互模型。不過目前 Terradynamics 已經開始了相關的研究。即便所有這些技術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最後還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問題需要完成,包括功率的限制、既堅固又有彈性的材料開發和設計等等。

有趣、有深度、有技術,請掃碼關注「機器人網」

相關焦點

  • 模仿蟑螂翅膀,實驗室將要打造具備複雜飛行功能機器人
    隨著Chen Li畢業,這種設計方式開始被帶到了更多地方,比如他畢業後所去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那裡,他擁有自己的實驗室Terradynamics。在2016年的IROS上,Chen Li發表了自己的一篇論文,闡述要如何使用新的方法設計一款「帶腳又帶殼」的飛行機器人——基於動態自適應原理,參照昆蟲的結構設計出可以自己翻轉的飛行機器人。
  • 昆蟲機器人你見過嗎?可模仿昆蟲快速飛行,時速可達11公裡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MAVLab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昆蟲飛行機器人,模仿昆蟲的快速飛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使用自由飛行和敏捷撲翼機器人的實驗可以提高對果蠅如何控制侵略性逃生機動的理解。
  • 這是一款能輕鬆翻轉的帶尾巴蟑螂機器人
    根據這個原理,仿生學家製造出機械蟑螂,它不僅每秒能夠前進三米,而且平衡性非常好,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環境。尾巴是蟑螂機器人翻轉的關鍵近日,據了解,由羅恩·福瑞斯(Ron Fearing)引領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模擬系統實驗室,擁有研究各種不同類型的蟑螂機器人的豐富經驗。
  • CAA | 科普:一款能輕鬆翻轉的帶尾巴蟑螂機器人
    根據這個原理,仿生學家製造出機械蟑螂,它不僅每秒能夠前進三米,而且平衡性非常好,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由羅恩·福瑞斯(Ron Fearing)引領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生物模擬系統實驗室,擁有研究各種不同類型的蟑螂機器人的豐富經驗。 然而,他們最新的roachbot與原始昆蟲存在顯著的脫離:因為roachbot帶有一個尾巴,而實際的蟑螂是沒有的,尾巴的增設意味著它可以輕鬆地翻轉。
  • Astrobee:NASA 為國際空間站設計的最新機器人
    而Astrobee則完全使用電動推進系統,通過擴展塢能夠自行充電。美國宇航局表示,Astrobee在國際空間站上運行可以通過地面進行遠程遙控,同樣也可以讓它完全自主操作。通過可以兼容各種定製硬體的模塊化託架,這款機器人能夠執行各種任務的,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能夠從人類太空人手中接過繁瑣又無聊的「家務」作業。
  • 全球最輕雙翼機器人來了!靈感來自獨角仙 最長可飛行9分鐘
    通過改變和擴大機器人的翅膀,研究人員能夠將其重量降至15.8克,將其總飛行時間從3分鐘提高到近9分鐘。「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找到一種空氣動力效率高的機翼對於延長飛行機器人的續航能力至關重要。」飛行機器人模仿昆蟲快速飛行飛行動物通過拍動翅膀來獲得動力和控制飛行。這使得像昆蟲這樣的小飛蟲能夠盤旋在花朵附近,同時也能迅速逃離危險。
  • 師承果蠅,能懸浮、傾斜和轉彎,機器人飛行大師來了
    他將各種昆蟲放在風洞中試驗,結果表明,傳統理論產生的升力並不足以幫助昆蟲飛行。 Ellington 接下來的研究表明,一種在翅膀前端的穩定渦流可能是昆蟲飛行的真正助力。當渦流形成時,它沿著翅膀向末端螺旋流動,將外界空氣抽出維持飛行。這一理論解釋了昆蟲如何懸空,但是沒有解釋它們如何作出複雜的機動動作,比如快速轉彎。
  • 科學家研製出蝙蝠機器人,可模仿真蝙蝠57%飛行動作
    實際上,這三位研究員並沒有完全模仿蝙蝠的翅膀構造去設計機器人(這樣生產出來的機器人可能會很重,飛行也會很困難)。他們在設計時只「複製」了蝙蝠的五個自由度:肩部、肘關節、手腕彎曲、腿和尾巴的運動。儘管如此,理論上來講,這款蝙蝠機器人可以複製真正蝙蝠超過57%的飛行動作。此外,B2僅重93克,體積與埃及果蝠相近,翼展長達47釐米。
  • 這款能獨立飛行的機器人,和蒼蠅差不多大,意義非凡
    這款能獨立飛行的機器人,和蒼蠅差不多大,意義非凡說起機器人,相信很多人都藏不住好奇的心,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發明出來,例如功能強大的生活機器人,靈活輕巧的仿生機器人等等,每款機器人都有著它自身被設計出來的意義,並且在大家的印象中,機器人的個頭都是不小的
  • 西門子研製蜘蛛3D印表機器人,既能自行充電又能團隊合作!?
    不過現在,知名企業西門子最新研製的蜘蛛機器人SiSpis卻有望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不但可以自由活動,而且本身就帶有3D列印的能力。SiSpis是由西門子普林斯頓campus的科學家研製的,設計目的是互相合作以完成大型複雜的任務。不過,它們也可以單獨運行,還能自行充電。
  • 第一個無線飛行的機器人蒼蠅起飛了
    小尺寸是有利的:這些機器人的製造成本很低,而且可以很容易地滑進大型無人機無法進入的狹小空間。但是現在的飛行機器昆蟲仍然被拴在地面上。他們需要的電子設備和控制翅膀的電子設備太重了,這些微型機器人無法攜帶。現在,華盛頓大學的工程師們第一次剪斷臍帶並增加了一個大腦,讓他們的「機器人蒼蠅」(RoboFly)第一次獨立飛行。
  • 甲醇燃料使小甲蟲機器人能夠自由移動,發展前景無限
    一隻重達三粒米的機器人甲蟲在不束縛電源的情況下爬行,攜帶和爬升。甲蟲依靠甲醇為燃料的微肌肉自行行走。科學家設想,機器人昆蟲會協助搜尋和營救行動。但是對於必須束縛在能源上的機器人來說,狹窄的空間是遙不可及的。這款新的機器人在8月19日的《科學機器人》雜誌上進行了描述,並將其液體燃料攜帶到體內。
  • PigeonBot——半生物飛行機器人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研製出了一款新的半生物飛行機器人——PigeonBot。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仿生機器人都無法做到像動物一樣優雅而富有效率的運動。但是,PigeonBot則打破了常人對於機器不如自然的看法。它在外形上的設計巧奪天工,雖然目前還並沒有完善。但它的公布也讓人類看到了,機器超越自然的可能。
  • Cubli:高難度自我平衡機器人
    譯/趙梓雯 一般來說,正方體被創造出來並不是用來像球狀體那樣被滾動和隨意翻轉的.但據The Verge報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動態系統與控制研究小組創造出一個可以隨意翻轉,實現高難度自我平衡的正方體機器人Cubli。
  • PufferBot:具有可擴展身體的飛行機器人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類對機器人的經驗不足,機器人引入的安全性問題以及對人與機器人如何有效通信的缺乏考慮。當我們考慮使用空中機器人(例如,無人機)時,所有這些問題都會變得更加複雜。。」Hedayati和他的同事們在最近的研究中著手研究不同的策略,這些策略將允許機器人專家「重新設計」並改變無人機的傳統結構。
  • .| 三大先鋒機器人設計:從微米級的分子機器人到長肉的人形機器人
    許多微型機器人採用的是遊曳策略(swimming strategy),並通過磁場或其他能量(包括光能、熱能或電能)。Wang 最喜歡的一種就是「納米火箭(nanorocket)」,他們團隊開發的一種使用胃液作為燃料並在胃部或腸道自行推動。該領域仍然在尋求能持續更長時間並使用現存資源且不用技術人員幹預就可以自行運動的新能源。2.
  • 製作機器人的步驟詳解
    建立基本概念在開始著手設計及製作機器人之前,首先要建立三個基本觀念:一、強大的內在動機如同許多成功學大師告訴我們的:「強大的內在動機,是驅使我們去克服萬難達成目標的關鍵。」為什麼呢?我們常說能夠從機器人學習到太多的知識,換個角度來看,其實這也是告訴我們,機器人涵蓋了眾多知識領域。
  • 超人陸戰隊中的[自由組裝微型機器人]成為現實!
    ▲正方體機器人Cubli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動態系統與控制研究小組創造出一個可以隨意翻轉,實現高難度自我平衡的正方體機器人Cubli。該機器人的邊長大概6英寸(約15釐米),它可以通過不斷翻轉自己走動;還可以單邊、單點站立平衡在平面以及斜面上。
  • 模仿鳥類翅膀 科學家造新型飛行機器人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3月26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機器人專家以蝙蝠和鳥類在空中避免碰撞的方式為靈感,製造出了一種使用「變形翅膀」的飛行機器人。新款機器人的翅膀以碳纖維和聚酯薄膜打造,每個翅膀上都裝有3D列印而成的鳥類腕關節裝置,這些關節使翼手在翅膀拍打的過程中能夠自動摺疊和展開。
  • 新型飛行機器人像果蠅一樣敏捷
    (新華社記者孫參攝)新華社華盛頓9月13日電(記者周舟)荷蘭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設計出一種昆蟲仿生機器人,可以像果蠅一樣敏捷機動,為開發新型無人機開闢了空間。這個機器人重29克,翼展33釐米,充電一次可盤旋飛行5分鐘,續航裡程可達1公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