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li:高難度自我平衡機器人

2020-12-05 TechWeb

譯/趙梓雯

一般來說,正方體被創造出來並不是用來像球狀體那樣被滾動和隨意翻轉的.但據The Verge報導,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動態系統與控制研究小組創造出一個可以隨意翻轉,實現高難度自我平衡的正方體機器人Cubli。該機器人的邊長大概6英寸(約15釐米),它可以通過不斷翻轉自己走動;還可以單邊、單點站立平衡在平面以及斜面上。

(Cubli高度自我平衡機器人)

雖然這是一個可以移動的立方體,但Cubli依然需要依靠一系列的轉輪才可以完成那些高難度的平衡動作。該機器人有三個內置的轉輪,它們沿著不同的軸調整轉速和角動量,從而產生足夠的動力來保持立方體的平衡。研究人員說,Cubli的系統裡的轉輪技術類似於人造衛星在空間站保持平衡。據了解,其他研究小組正在考慮把這個轉輪平衡技術運用到新型機器人上,以便探索其他星球。

(MIT的自我組裝機器人「M-blocks」)

據了解,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個研究小組於今年10月份創造出另一種盒子機器人「M-blocks」,它可以自行重組本身。"M-blocks"也是個立方體,有磁鐵嵌入在其側面和邊緣,它們不可以像Cubli這樣子保持高度平衡,但它們可以跳到地上到處走來走去。

相關焦點

  • 自我平衡的正方體機器人Cubli來了
    ETH(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動態系統與控制研究小組創造出一個可以隨意翻轉,實現高難度自我平衡的正方體機器人Cubli。該機器人的邊長大概約15釐米,可以通過不斷翻轉自己走動;還可以單邊、單點站立平衡在平面以及斜面上。
  • 超人陸戰隊中的[自由組裝微型機器人]成為現實!
    如果一個正立方體可以隨意翻轉,還可以單點站立,並保持自我平衡,根本推不倒它,甚至可以自由移動,你會覺得特別神奇嗎?
  • 高難度自平衡盒子 - Cubli
    它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製作出的一個正方體機器盒子 - Cubli,可以實現各種高難度的自平衡動作。Cubli內置了三個不同維度的轉輪,配合電機和電池作為運動和供電系統,配備六個傳感器分布在Cubli的六個平面上,所有的控制均由內部的微處理器完成,整機尺寸只有15cm x 15cm x 15cm。
  • 機器人會自我複製算不算好事情
    人工智慧發展的步伐,已經提前實現了一些看似不可能的高難度工程。比如在人工智慧領域的 研究方向下,機器人從工業應用逐漸普及到社會生活領域。 人人都知道,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工搬運貨物,機器人可以當餐廳服務員去送菜。但,誰能想到和相信,機器人居然可以「生孩子」了。
  • 立方體不倒翁機器人!
    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動態系統與控制研究小組最近創造出一個可以隨意翻轉,實現高難度自我平衡的正方體機器人Cubli。不但不用你去小心翼翼地去把持,他自己便能豎立起來,而且還不怕破壞哦。每一個陀螺儀都有一個快速反應輪(Reaction wheel) ,瞬間增加或減低陀螺的轉速以達到糾正姿態的效果,對外界的幹擾進行自我調整,這樣就可以保持豎立的平衡狀態。
  • 【專利解密】波士頓動力 機器人自我回正方法
    【嘉德點評】波士頓動力發明的足立式機器人,藉助於多個傳感器以及控制算法,設計了具有低重心、易回正的硬體結構,實現了具有魯棒性的機器人自我回正。 我們知道,機器人尤其是四足以及雙足機器人,其研發難點就在於如何保持機器人的平衡,雖然有了陀螺儀等多種傳感器設備進行數據採集,但是要研發一套具有魯棒性的平衡性系統並不容易,機器人在行走過程中極有可能會滑倒或者翻倒,而機器人要進行回正也非常困難且耗時。
  • 屹立不倒的立方體機器人
    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動態系統與控制研究小組最近創造出一個可以隨意翻轉,實現高難度自我平衡的正方體機器人Cubli。這個屹立不倒的機器人Cubli,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科研人員所研發的。它是一個15 × 15 × 15 cm的立方體,內建三個維度的齒輪及六個感應器,透過調控轉輪速度及角動量維持平衡。
  • 立方體不倒翁機器人!-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動態系統與控制研究小組最近創造出一個可以隨意翻轉,實現高難度自我平衡的正方體機器人Cubli。每一個陀螺儀都有一個快速反應輪(Reaction wheel) ,瞬間增加或減低陀螺的轉速以達到糾正姿態的效果,對外界的幹擾進行自我調整,這樣就可以保持豎立的平衡狀態。
  • 人工智慧的曙光: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
    網易科技訊 北京時間07月21日消息,拜各種科幻電影所賜,「自我意識」似乎成了邪惡高科技機器人的代名詞。目前科學家已經證明了機器人可以有非常基礎的自我意識,幸運的是這些機器人都非常有禮貌。三臺機器人中的兩臺被編程成「吃了」啞巴片的狀態,以此來防止它們說話。而另外一臺則給了安慰劑。在實驗中,這意味著兩個機器人無法出聲,只有一個可以講話。現在巧妙的地方來了:這些機器人並不知道它們中的哪一個可以說話。研究者們問三個機器人它們中哪兩個吃了啞巴片。三個機器人都嘗試回答這個問題,但只有一個大聲喊出了「I don't know(我不知道)」。
  • Cubli:不倒翁裡的戰鬥機
    恐怕是一大堆可怕的機器人!去年Google在機器人領域動作不小,其中一個舉動就是收購了Boston Dynamics這個噩夢般的機器人軍團。如果他們想往機器人身上補充一些東西的話,以下這塊瘋狂的平衡方塊應該是他們的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 動力轉輪平衡系統,怎麼推都不倒!超神奇的高科技魔方Cubli
    最令人心神不寧(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Cubli超乎尋常的平衡能力。「當Cubli接近用角站住的姿態時,受控的電機轉矩就被用於讓它以單角站立的姿態保持平衡。」研究者告訴我們。改變它立「角」的平面的角度、輕輕地推一下這個平衡奇觀,或者讓它像陀螺一樣旋轉起來,這個邪惡的小方塊都能夠保持其芭蕾舞般的姿態。Cubli的穩定性是靠內部轉輪精確的轉動實現的。Cubli的邊上裝有若干個慣性感受器(紅色),內部結構則包括電池、數據處理器(青色)、反應轉輪(黃色)、直流發動機(綠色)和發動機控制器(藍色)。
  • 人工智慧來助力 機器人有望具備自我意識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創造性機器實驗室(Creative Machines Lab)傳來好消息,該實驗室在一個項目在中研製出突破歷史性的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手臂,人工智慧(AI)有望具備自我意識。有望開闢出人工智慧研究的新領域。
  • 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快來了?
    (圖片來源:《新科學家》雜誌網站)新華社華盛頓2月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研團隊利用人工智慧算法訓練出一款可以自主認識自己身體的智能機械臂,向具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推進一步。發表在新一期《科學·機器人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這個與人的手臂大小相當的機械臂在沒有物理學、幾何學和運動動力學知識輸入的情況下,可以短時間內認知自己的形狀,並作出較高水平的運動決策。
  • 為什麼要訓練機器人的自我意識?
    機器人通過了認知測試,如在鏡子中認出自己,並被編制了具有人類時間感的程序,這些都表明,機器正在被塑造成我們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一部分。2016年,家庭、軍隊、商店和醫院使用的機器人數量首次超過工業使用的機器人數量。機器人不再集中在工廠裡,而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家中和生活中——隨著它們變得更加複雜和「有感知能力」,這一趨勢可能會越來越明顯。
  • PAL Robotics藉助磁編碼器技術實現機器人運動平衡
    挑戰 PAL Robotics首席技術官Luca Marchionni(左圖)指出,最大的挑戰之一是保持機器人行走時的平衡,而這一點對於人類而言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為實現平衡控制,機器人的每隻足底均裝有一套反饋力測量系統,該系統可計算出零力矩點 (ZMP) — 用於評估REEM-C人型機器人穩定性的指標。
  • 蛋黃物語——DIY自平衡機器人--中國數字科技館
    自平衡機器人「蛋黃」(見圖1)的創意始於2013 年6 月初,當時的想法是利用Arduino 設計一款入門級的自平衡小車,可以通過PS2 無線手柄控制,能站能跑,最好還會賣萌。而且要做到取材容易、製作簡單,同時還要注重外觀擁有個性。
  • 為什麼說機器人有自我意識之後就要毀滅人類?
    不是機器人有自我意識之後就要毀滅人類,而是人類覺得機器人有了自我意識就會毀滅人類。這其實就是源於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恐懼和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類覺得機器人比人類厲害,完全有能力毀滅人類,取而代之的統治地球。
  • 考研英語閱讀六:機器人自我複製不再是夢
    一、全文翻譯  據路透社報導,位於紐約伊薩卡的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研製出能夠自我複製的小型機器人。自此,可自我複製的機器人不再是科幻小說中才會有的情節素材。  每個機器人都由多個10cm大小的立方體組成。這些立方體具有同一的部件、互相連接或分離的電磁石和計算機複製程序。這些機器人可以對立方體進行變形、選擇、疊加等操作。
  • 創造奇蹟的「平衡鳥」
    緊張刺激的奧運會平衡木項目裡,運動員可以在只容得下一隻腳走路的平衡木上,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並能保持平衡穩定而不掉落。這是為什麼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動手,製作一隻無論放在哪裡,都能完美保持穩定的「平衡鳥」。讓我們一起探尋物體能夠保持平衡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