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飛行機器人像果蠅一樣敏捷

2020-12-03 新華社新媒體

2012年11月9日,南京大學研究人員在觀察其培育的模式動物果蠅的發育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新華社華盛頓9月13日電(記者周舟)荷蘭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設計出一種昆蟲仿生機器人,可以像果蠅一樣敏捷機動,為開發新型無人機開闢了空間。

這個機器人重29克,翼展33釐米,充電一次可盤旋飛行5分鐘,續航裡程可達1公裡以上。機器人還可以像果蠅一樣,在遭遇危險時,以最大傾角「逃生」。

論文第一作者、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馬泰·卡拉塞克說,這個機器人最高飛行速度為每小時25公裡,可完成360度翻轉等高難度動作,如翻跟鬥。

研究報告顯示,這種輕型機器人通過扇動翅膀來提供動力並控制方向,可懸停在某處並迅速飛向任何方向。機器人每秒扇動翅膀17次,不僅能產生足夠的升力停留在空中,還可通過翅膀運動的微小變化來控制飛行方向。

相關焦點

  • 師承果蠅,能懸浮、傾斜和轉彎,機器人飛行大師來了
    飛行類昆蟲,比如蜜蜂、蜻蜓和果蠅,都有高超的飛行技術。這些技術往往在逃避天敵或者躲避人類襲擊的時大展身手。近日,荷蘭科學家製作了一個擁有類似機動性能的飛行機器「昆蟲」。儘管體積比昆蟲大多了,它還是幫助人類了解了這些自然界的高手是如何飛行的。
  • 荷蘭研究者發明外形類似果蠅的可飛行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外形像果蠅一樣的飛行機器人,目的是用於製造無人機。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最近介紹了一款可以像昆蟲一樣在空中飛行的微型機器人,它的翅膀每秒震動17次,這樣就可以以每小時25千米的速度飛行,可以盤旋,可以飛左飛右,甚至還能翻筋鬥、做桶滾飛行。這項技術參照果蠅的翅膀的運動,科學家說它會革新人們對昆蟲飛行的理解。
  • 國外開發出果蠅飛行機器人:搭載有陀螺儀可控制平衡
    設計者Matej Karasek和他的果蠅飛行機器人1.荷蘭研究人員開發出果蠅飛行機器人:搭載有陀螺儀可控制平衡《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外形像果蠅一樣的飛行機器人,目的是用於製造無人機。
  • 這套「貝葉斯」算法可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思考
    科學家開發的這套算法,可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思考機器人與人對事物的理解方式是不同的,對於人類而言,通過察言觀色,很快就能做出判斷,而機器人的判斷是通過成千上萬的案例對比而總結出來的。因此,也被稱為「機器學習」。
  • 果蠅的眼睛,控制飛行的法寶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果蠅在虛擬實境飛行模擬器中的運動,發現了果蠅利用眼球運動快速加強飛行控制的機制,並在機器人技術中模擬這種能力。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9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軟體機器人像毛毛蟲一樣行走
    (圖片來源: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 Metin Sitti)由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的Metin Sitti領導的一個小組創建了一種新型高度敏捷的軟體機器人。通過磁場控制軟體機器人執行各種各樣的運動——使它們能在具有挑戰性的地形和環境中前進。
  • 逃跑果蠅上演飛行特技
    原標題:逃跑果蠅上演飛行特技   受驚蒼蠅能迅速轉彎。   現在,科學家發現,果蠅(Drosophila hydei)會在其快速逃生計劃中普遍上演這種空中策略。研究人員將50隻果蠅放置在一個圓柱形鼓輪中,並設置了3臺高速攝像機,以每秒7500幀的速度進行拍攝(比一般好萊塢大片的幀速率快300多倍)。   當一隻果蠅掠過圓筒中心兩條雷射束的交叉點時,它引發了不斷擴大的影子在附近形成,導致果蠅本能地採取規避動作。
  • 果蠅揭示太空飛行對心臟的影響
    當地時間11月25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細胞報告》雜誌中發表論文稱,果蠅的心臟在經歷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其結構和生化指標會產生深遠變化,而太空人很可能也會遭受類似影響。
  • 果蠅控制飛行的法寶不是翅膀,竟然是這個器官
    固定在小棍上的果蠅。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果蠅在虛擬實境飛行模擬器中的運動,發現了果蠅利用眼球運動快速加強飛行控制的機制,並在機器人技術中模擬這種能力。  「通過研究果蠅的飛行,我們能找到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物學中已經存在的工程解決方案,」論文的第一作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生Benjamin Cellini說。  凝視是一種很普通的現象,大多數生物都能做到。例如,我們能夠不間斷地移動我們的眼睛、頭部和/或身體來掃描一個房間。
  • 果蠅控制飛行的法寶不是翅膀,竟然是這一器官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果蠅在虛擬實境飛行模擬器中的運動,發現了果蠅利用眼球運動快速加強飛行控制的機制,並在機器人技術中模擬這種能力。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9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可模仿昆蟲快速飛行,時速可達11公裡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MAVLab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昆蟲飛行機器人,模仿昆蟲的快速飛行。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使用自由飛行和敏捷撲翼機器人的實驗可以提高對果蠅如何控制侵略性逃生機動的理解。
  • 靈感來自獨角仙 最長可飛行9分鐘
    就像它的靈感來源角甲蟲一樣,首次出現在《國際微型飛行器雜誌》上的KUBeetle-S能在多種運動方式之間切換,包括懸停飛行,其衝程振幅高達180度。在最近發表在預印本arXiv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還能夠通過使用低壓電源顯著提高它的飛行續航力。
  • Nat Neurosci:科學家們發現果蠅飛行導航的神經學機制
    2017年9月5日/生物谷BIOON/---最近,來自日本RIKEN腦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果蠅大腦中兩種獨立的,在飛行過程中形式導航功能的通路,相關結果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誌上。這項研究結合飛行刺激器以及激活神經元成像的手段,發現了果蠅大腦中與運動相關的兩個區域。
  • 為什麼果蠅飛行離不開鈣 | 諾獎得主Michael Rosbash論文
    有研究顯示,果蠅飛行能力的發育就離不開神經元中鈣的調節。這一過程是如何實現的?2017年2月14日《科學報告》發表了一篇名為A pupal transcriptomic screen identifies Ral as a target of store-operated calcium entry in Drosophila neurons的文章,指出鈣信號在蛹階段早期就通過調控神經元中的特定基因表達影響飛行能力的發育。
  • 新型人造皮膚可以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電子人造皮膚,可以像真實的皮膚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這種人造皮膚為改進的假肢、更智能的機器人技術以及皮膚移植的非侵入性替代品打開了大門。研究人員表示,該原型設備可以以電子方式複製人類皮膚感知疼痛。
  • 果蠅的視覺模式識別具有視網膜位置不變性
    以往人們認為果蠅的腦很簡單,只能按模板匹配識別圖形,如果遇到同樣目標,位置稍微變一點就會認不出來了。研究果蠅這類自由運動的生物是否具有視覺不變性有一定的困難。利用飛行模擬器可以訓練果蠅識別圖形,在飛行模擬器內果蠅的身體包括眼睛都被固定,而所看的視覺目標可以移動,這使我們可以研究其視覺平移不變性。
  • 科學家發明機器蜻蜓探測器 動作敏捷可手機控制
    ,做出複雜的飛行動作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國外Festo公司開發出一款機器蜻蜓,長約17英寸(約44釐米),個頭比實際的蜻蜓稍大,但它的敏捷性一點也不差。它能夠像實際的蜻蜓一樣在空中朝任意方向飛行,甚至還能漂浮在空中。  Festo 公司將其命名為BionicOpter,通過移動手機就能控制,可用於探測人類難以到達的地方。  據Festo介紹,這款蜻蜓的翅膀是由碳化纖維以及箔片製成,每秒振動次數最高可達20次,其中安裝了9個伺服電動機。
  • 秋冬季讓人煩惱的果蠅!
    擴展資料:蒼蠅能成功地成為全球性的害蟲,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和許多昆蟲一樣,幼蠅能從成蠅處獲得不同的食物來源。此外,蒼蠅卓越的飛行能力和特有的敏捷性使它與許多昆蟲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也是它能在全球廣泛分布的原因之一。
  • 醫療機器人:如何利用高科技機器遏制武漢新型冠狀病毒
    圖註:總部位於洛杉磯的迪默公司(Dimer)已經向機場捐贈了一臺「德國獵鷹」機器,為來自中國的入境飛機消毒。這臺遠程醫療設備看起來像是一個帶輪子的平板電腦,醫生可以用它與病人交談,並執行基本的診斷功能,比如測量病人的體溫,它是少數幾臺高科技機器之一,醫生、機場工作人員都可以使用它,自去年12月底在中國武漢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與患者親密接觸一直在幫助控制疫情的蔓延。
  • 真實世界的新型機器人,竟然比《西部世界》還科幻
    從表格中15款新型機器人可以看出,用於醫療行業的新型機器人最多,有5款,佔比約33%,排名第一;物流倉儲、製造業、應急救援行業新型機器人均列第二位,各2款,分別佔比約13%;道路建設、海洋工程、航天工業、可穿戴設備行業新型機器人各一款,分別佔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