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蠅控制飛行的法寶不是翅膀,竟然是這個器官

2021-01-19 網易

2020-09-03 15:08:38 來源: 科學大觀園

舉報

  

  固定在小棍上的果蠅。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果蠅在虛擬實境飛行模擬器中的運動,發現了果蠅利用眼球運動快速加強飛行控制的機制,並在機器人技術中模擬這種能力。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9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通過研究果蠅的飛行,我們能找到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物學中已經存在的工程解決方案,」論文的第一作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生Benjamin Cellini說。

  凝視是一種很普通的現象,大多數生物都能做到。例如,我們能夠不間斷地移動我們的眼睛、頭部和/或身體來掃描一個房間。

  「但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複雜的問題——人類和其他動物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該校生物運動系統實驗室的主任、機械工程助理教授Jean-Michel Mongeau說。

  主動傳感是工程和生物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傳感器運動是怎樣影響感知本身的。這一領域之前的很多研究都集中在翅膀的運動上,但了解果蠅如何利用積極的眼球運動來控制飛行,可以極大地提高機器人技術。

  目前,大多數機器人的傳感器都是固定的,傳感和運動是解耦的。然而,通過協調能夠在身體上移動的視覺傳感器,更好地模擬眼睛和大腦,機器人的飛行控制能力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

  研究者確認,果蠅眼睛的反應速度比身體或翅膀快四倍,這也為該理論提供了支撐。而且這些反應是緊密耦合的,這表明果蠅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眼睛的運動來協調翅膀運動。

  「我們已經證明,通過減少運動模糊,果蠅的眼睛比我們預想中能更好地控制和穩定視野。」Cellini說。「就像在體育運動中一樣,棒球運動員會用眼睛盯著球看,以減少模糊,提高擊球效果。」

  研究人員還發現,當用膠水固定果蠅的頭部,限制頭部運動,會對它們的飛行表現產生巨大影響。

  Mongeau說:「我們在這裡發現的一個重要原理是,果蠅的眼睛減緩了進入大腦的視覺運動,這個過程增強了它們對飛行的控制能力,提高了飛行表現。」

  通過這項研究,研究人員確信,解鎖生物世界的秘密或會對技術產生廣泛的影響。

  原創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期刊編號:0027-8424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eye-reveal-secrets-vision-rapid.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果蠅控制飛行的法寶不是翅膀,竟然是這一器官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果蠅在虛擬實境飛行模擬器中的運動,發現了果蠅利用眼球運動快速加強飛行控制的機制,並在機器人技術中模擬這種能力。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9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果蠅的眼睛,控制飛行的法寶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果蠅在虛擬實境飛行模擬器中的運動,發現了果蠅利用眼球運動快速加強飛行控制的機制,並在機器人技術中模擬這種能力。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9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國外開發出果蠅飛行機器人:搭載有陀螺儀可控制平衡
    設計者Matej Karasek和他的果蠅飛行機器人1.荷蘭研究人員開發出果蠅飛行機器人:搭載有陀螺儀可控制平衡《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外形像果蠅一樣的飛行機器人,目的是用於製造無人機。
  • 新型飛行機器人像果蠅一樣敏捷
    2012年11月9日,南京大學研究人員在觀察其培育的模式動物果蠅的發育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孫參攝)新華社華盛頓9月13日電(記者周舟)荷蘭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介紹,他們設計出一種昆蟲仿生機器人,可以像果蠅一樣敏捷機動,為開發新型無人機開闢了空間。這個機器人重29克,翼展33釐米,充電一次可盤旋飛行5分鐘,續航裡程可達1公裡以上。
  • 師承果蠅,能懸浮、傾斜和轉彎,機器人飛行大師來了
    飛行類昆蟲,比如蜜蜂、蜻蜓和果蠅,都有高超的飛行技術。這些技術往往在逃避天敵或者躲避人類襲擊的時大展身手。近日,荷蘭科學家製作了一個擁有類似機動性能的飛行機器「昆蟲」。儘管體積比昆蟲大多了,它還是幫助人類了解了這些自然界的高手是如何飛行的。
  • 荷蘭研究者發明外形類似果蠅的可飛行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外形像果蠅一樣的飛行機器人,目的是用於製造無人機。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最近介紹了一款可以像昆蟲一樣在空中飛行的微型機器人,它的翅膀每秒震動17次,這樣就可以以每小時25千米的速度飛行,可以盤旋,可以飛左飛右,甚至還能翻筋鬥、做桶滾飛行。這項技術參照果蠅的翅膀的運動,科學家說它會革新人們對昆蟲飛行的理解。
  • 荷蘭「師承果蠅」微型無人機拍翅膀起飛、俯衝打滾,沒尾巴也很穩
    今天一起來看看這款無人機,能真正用翅膀飛起來。看它舞動著透明的翅膀,一溜煙飛走了,有沒有想起一種我們都討厭的小動物。夏天的時候,大家最討厭的應該就是果蠅了,飛得賊快,拿著蒼蠅拍悄悄的接近它,眨眼間就逃走了。不過果蠅飛行的穩定性和敏捷性成為了科學家開發無人機的靈感。
  • 逃跑果蠅上演飛行特技
    原標題:逃跑果蠅上演飛行特技   受驚蒼蠅能迅速轉彎。   現在,科學家發現,果蠅(Drosophila hydei)會在其快速逃生計劃中普遍上演這種空中策略。研究人員將50隻果蠅放置在一個圓柱形鼓輪中,並設置了3臺高速攝像機,以每秒7500幀的速度進行拍攝(比一般好萊塢大片的幀速率快300多倍)。   當一隻果蠅掠過圓筒中心兩條雷射束的交叉點時,它引發了不斷擴大的影子在附近形成,導致果蠅本能地採取規避動作。
  • 研究:果蠅空中運動控制能力強 超越F-22戰鬥機
    研究發現果蠅的翅膀每秒可以扇動科學家們採用攝像機來觀測小果蠅在空中的行動,結果發現果蠅在空中能夠快速做出行動,並且迴避潛在的捕食者,這就像戰鬥機為了避免敵方所做出的反應。周五在《科學》雜誌發表的研究揭示了果蠅的敏捷性:它能夠在萬分之一秒內以驚人的速度改變飛行軌跡。研究人員同時使用3臺先進的攝像機,以每秒7500幀的速率記錄果蠅的運動,以解開這種小小的蟲子卓越的躲避與行動能力之謎。
  • 竟然如此靈活!「果蠅機器人」讓你大開眼界
    今天介紹的這款「果蠅機器人」就是果蠅遺傳學在機器人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家蠅或果蠅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敏捷性,讓一切無人機和機器人都望塵莫及,現在,無人機也開始迎頭趕上了。這種新的四翼撲翼機器人不僅成功地模仿了果蠅超靈活的飛行機制,而且單次充電最大飛行距離長達一公裡。
  • 超越視覺 果蠅的兩面
    ,翅膀和足上都有味覺感受器,果蠅會經常搓一搓來保持清潔。 △ 足,200X 在翅膀附近有一對平衡棒,平衡棒是由後翅特化而成,在飛行中保持平衡。
  • 揭秘恐龍向鳥類演化:飛行器官不僅有羽毛還有膜質翅膀
    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通過對一件採集於遼寧、距今1.63億年並命名為「長臂渾元龍」的善攀鳥龍類帶羽毛恐龍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恐龍向鳥類演化時,飛行器官除了羽毛外,還有像蝙蝠一樣的膜質翅膀。
  • 睡眠可以增加大腦的可塑性,科學家從果蠅的研究中驗證了這個事實
    在這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剝奪了果蠅的飛行能力後,他們發現這些果蠅是通過睡眠來適應無飛狀態的。「我們知道睡眠與創造力和洞察力有關,」神經科學教授保羅·肖博士(Paul Shaw)說:「你有沒有在睡前思考過一個問題,當你醒來時,你突然找到了答案?
  • 翅膀無法承擔體重卻能飛行,原來蜜蜂還有這樣的天賦
    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蜜蜂的翅膀其實沒有辦法支撐起他的體重,可事實上,蜜蜂還真的就飛起來了,這個問題在曾今讓不少科學家們困擾,到底是怎麼飛行的?之所以這個問題被稱為未解之謎,是因為這項研究讓人們受到了非常多的啟發,不能從一個地方去考慮事情的可能性,我們需要更加深入的去了解才能發現問題的根本。
  • 她是天雷單靈根、稀有青蓮體,自帶飛行法寶、千張火靈符!修仙文
    她是天雷單靈根、稀有青蓮體,自帶飛行法寶、千張火靈符!修仙文今天你們愛看小說的芷藍又來給大家推文啦!沒錯,就是你們夢寐已久的修仙文,她是天雷單靈根、稀有青蓮體,還自帶飛行法寶、千張火靈符!修仙文喜歡的話直接點擊書籤可閱讀全書哦~看書愉快!
  • 果蠅揭示太空飛行對心臟的影響
    當地時間11月25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細胞報告》雜誌中發表論文稱,果蠅的心臟在經歷長時間的太空飛行後,其結構和生化指標會產生深遠變化,而太空人很可能也會遭受類似影響。
  • 世界上最強的鳥,飛行172公裡不扇一次翅膀,獅子都不是它對手
    我們生活的大自然中有著非常多奇妙的未知事件直至如今我們也沒有探索到,如果不是科技發達到了現如今這樣的程度,可能沒有人會想到竟然真的會有一種生物可以生活在海洋數萬米的底端,可能不會有人想到直至如今還會有人類未曾了解到夠的生物。如果說一個生物不去扇動一次就可以飛行172公裡的距離,你會想到什麼?天上的鳥類似乎沒有可以不扇一次翅膀就飛行這麼遠的生物。
  • 果蠅的視覺模式識別具有視網膜位置不變性
    首次發現可以將N維自由度機器人優化控制,轉化為R(冗餘度)維自運動控制,突破性解決冗餘度機器人的控制難題。在神經科學研究方面,2001年研究論文「Choice Behavior of Drosophila Facing Contradictory Visual Cues」發表在Science上。
  • 科學家實現成年果蠅中運動控制迴路的重建
    科學家實現成年果蠅中運動控制迴路的重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5 14:58:32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Wei-Chung Allen Lee及其研究組通過使用自動化透射電鏡
  • 靈感來自獨角仙 最長可飛行9分鐘
    與昆蟲一樣,機器人的翅膀每秒拍動17次,不僅產生保持在空中所需的升力,還通過對翅膀運動的微小調整來控制飛行。受到果蠅的啟發,該機器人的控制機制已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允許它在原地懸停,並能靈活地向任何方向飛行。「機器人最高時速25公裡/小時,甚至可以執行激進策略,如360度翻轉,像螺旋翻滾和桶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