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年生物諾獎得主Rosbash的Scientific Reports論文—新聞—科學網
17年生物諾獎得主Rosbash的Scientific Reports論文為了一探究竟,今年的諾貝爾獎在果蠅身上建立了一種新型螢光晝夜節律監控機制,能在腦外植體與體外培養神經元中記錄單細胞的轉錄和轉錄後節律。 通過實時成像實驗和藥理學與基因操作相結合,他們發現一種名為色素分散因子(PDF)的神經肽能夠增強分子節律。發生器神經元中會進行一種含E-box生物鐘啟動因子的轉錄,在一天中不同時刻與活動的影響下,色素分散因子能夠對這種轉錄起上調節作用。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楊梅季來臨 為什麼「得過」諾獎的果蠅喜歡「她」?
楊梅季來臨 為什麼「得過」諾獎的果蠅喜歡「她」? 原標題: 從村裡通往楊梅山的水泥路,在山腳處止了,再往上只有一條能供一人走路通過的泥土山路。 土路邊零零散散地放著幾個空的大竹籃,等著被填滿。
-
諾獎得主們年輕時都有哪些特徵?擅長合作、論文高產是關鍵
儘管諾獎得主和其他科學家都依賴合作開始自己的科研生涯,研究發現,未來的諾獎得主在生涯初期會在更大的團隊中工作,發表的合作論文平均數量是其他科學家的兩倍。而在他們這一時期發表的論文中,最終擠進高被引前 1% 的論文數量更是達到其他人的 6 倍之多。
-
諾獎雙料得主當選中科院院士:曾讓青蛙在半空中飛行
這2為諾獎得主分別是安德烈·蓋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 作為石墨烯的發現人之一,值得注意的事,安德烈·海姆諾貝爾獎與搞笑諾貝爾獎雙料得主,他也是至今所有的諾獎得主中,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同時獲得過搞笑諾獎和真正諾獎的獲獎者。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
聲名卓著的諾獎得主談到格雷格・塞門扎,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公布仿佛還在昨天。圖片來源:PNAS可以說,諾獎的軍功章,塞門扎當之無愧深陷造假風波的塞門扎但另一方面,儘管獲得了諾獎的垂青,HIF(缺氧誘導因子)的研究領域一直以來卻充滿了爭議,以至於 PubPeer 上被質疑的文章居然接近了 300 篇,其中就有十分之一來自塞門扎的團隊。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引眾議。遵循科研規則和倫理,不參與科研不端行為外,也應避嫌涉及科研不端,才符合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圖片來源:知乎)從實際情況看,目前提出的涉嫌造假的40篇論文發表時間從2001年至2018年,未涉及塞門扎獲得諾獎的原創論文。塞門扎的最重要的兩篇原創論文分別發表於1991年和1995年,也是2019年生理學或醫學獎所提塞門扎"關鍵著作"的兩篇位列最前的論文。因此,塞門扎的涉嫌造假對其獲得諾貝爾獎和諾貝爾獎本身的權威、真實和聲譽並無太多的影響。
-
致敬2020諾獎得主|諾獎得主發表在Cell Press各個期刊上的論文集錦...
我們精選了這幾位諾獎得主發表在Cell Press各個期刊上的論文,並對這些內容給予一個月的限時免費閱讀。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閱讀論文集錦原標題:《致敬2020諾獎得主|諾獎得主發表在Cell Press各個期刊上的論文集錦限時免費閱讀》閱讀原文
-
諾獎得主埃裡克·貝齊格團隊研發可看清活體細胞顯微鏡
諾獎得主埃裡克·貝齊格團隊研發可看清活體細胞顯微鏡 2014-10-24 新華網 林小春 【字體:大 中 小】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為何不盲信諾獎?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近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這些涉嫌造假的論文都是發布於世界頂級學術期刊,時間跨度從2001年到2016年,長達16年,造假手段主要是通過一圖多用、數據PS,和地質大學在《Science》上的造假手段如出一轍,看來天下烏鴉一般黑,論文造假不是我國的特產嘛。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諾獎得主麥可?楊教授訪問浙大
吳朝暉表示,在全球科技和經濟協同、融合發展的背景下,諾獎科學家成為溝通高校及青年科學家的橋梁,不僅對浙大,而且對中國的科技和教育將產生重要意義。同時,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將傳播帶入一個新的時代,思考如何將諾獎科學家的思想傳播給青年科學家和大眾也十分重要。麥可·楊教授現任洛克菲勒大學學術事務副校長和遺傳學實驗室負責人。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多篇涉及中國
聲名卓著的諾獎得主 談到格雷格 塞門扎,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公布仿佛還在昨天。 圖片來源:PNAS 可以說,諾獎的軍功章,塞門扎當之無愧
-
對話諾獎得主:科學離不開國際合作
作者 | 高雅麗諾貝爾獎帶來了哪些啟示,諾貝爾獎獲得者又有哪些最新認識,這幾乎是每年諾獎揭曉時,公眾都會關注的問題。最近,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連續推出主題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的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貝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邀請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中國科學家參與對話。
-
諾獎得主、iPS 細胞之父山中伸彌論文遭質疑
諾獎得主、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之父、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 28 日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就網際網路上有人對自己 2000 年發表在海外學術雜誌上的論文提出質疑一事稱,「論文的報告內容是正確的,這毋庸置疑」。山中解釋,「論文的研究結果已由多名研究人員再現,也不記得自己有違背研究倫理的行為」。
-
諾獎得主丁肇中的42次「糾錯」
諾獎得主丁肇中的42次「糾錯」 科學精神面面觀 本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秦曉涵 當設計師匯報方案時,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離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皺起眉頭,盯緊PPT中的每一處細節。3個小時裡,這位82歲的老人質疑、糾錯、再質疑、再糾錯,把氣氛搞得像一場考試。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諾獎遇冷,日本緣何如此焦慮
日本人獲得的諾獎數僅次於美國,列世界第二,在亞洲穩居第一。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說:「花30年到40年的時間,一個基礎科學的發現才能夠被認可。諾獎就是告訴人們,一個國家30年前或者40年前做了什麼。」